基本信息
书名: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定价:38.00元
作者: 亨利·马西, 内森·塞恩伯格,武怡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0063848
字数: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的成果也是对传统的教育子女的知识的重大颠覆。传统的知识来自一些个体的经验,那些经验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程序检验就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害人匪浅,流毒时间也以百年千年计。而这《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却来自精密设计的科学计划,所以得出的结论配得上我们的敬重和信任。
目录
中文版导言
中文版序
前言
章 成功者们
尼古拉斯
塔蒂亚娜
其他成功案例
成功的基石
成功儿童的父母
三个层面的母婴互动
难以效仿的行为?
影响儿童发展的四个因素
第二章 童年痛苦的外化
弗朗克——“我想做好,但是我做不到”
达夫娜——就像被发射的、焦躁不安的陀螺
凯文——一张黏性的网
法利——家暴父亲的“坏种”
坎迪斯——“我想到不爽的事,就是我自己
查克——具有强迫性的母亲,温和友好的父亲
诊断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附问题
症状的转化
第三章 童年痛苦的内化
诺兰——自我贬低和“深深的孤独”
乌拉——自恋的孩子
蕊娜——“一种复杂的爱”
推论
第四章 无法实现的承诺
奥斯卡——当死亡是童年的一部分
奥利弗——另一个姐妹
发展不如预期的8人组
第五章 超出预期
丹尼——“我非常顺应”
瑞巴——“恨,让你受伤更多”
发展超出预期的7人组
第六章 家庭的重要性
附录
研究方法和量表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亨利·马西(Henry Massie),医学博士,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执业的精神科医生,并在旧金山市加州大学医学院任教。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在母亲-婴儿的互动模式、母婴关系对婴儿情绪发展的影响等相关领域做出了贡献。国际的研究“依附关系”的学者。
内森·塞恩伯格(NathaSzajnberg),医学博士,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执业的精神科医生,并在旧金山市加州大学医学院任教,同时担任沃勒斯坦研究基金精神分析方向的研究者,致力于精神分析方向的儿童精神病学和儿童发展的长程研究。
文摘
1963年,当西尔维娅·布洛迪和西德尼·阿克塞尔拉德开始性格演化的研究时,他们问参与项目的家长们对新生儿大的期望是什么,大部分家长都回答希望他们成长为快乐和成功的人。在1994年,我们问已是成年人的这些孩子们,世界上什么带给他们未来大的幸福,他们几乎总是说:养育一个家庭,培养出满足、自信和有能力的孩子。因此,尽管经过了一代人的变迁——这期间,许多男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许多女性更多地投身家庭以外去获得成就,这在从前都是男性所追求的——人们关注的核心仍然是他们后代的福祉。然而,正如父辈的艰苦跋涉一样,问题依然在于:你如何从这里到达那里。
养育孩子仍然是生活的基本旅程之一。母亲和父亲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孩子,才能使他们对孩子的愿望成为现实?这样的困境折磨着哪怕坚强的父母。有大量的建议、研究和书籍都在探讨给孩子多少满足和纪律,以及这两种方式会分别带来怎样不同的结果,这些问题意味着我们文化非常关注究竟如何能给年轻一代好的东西。儿童精神病学家都了解,父母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非常担忧,因为即使他们的孩子没有症状,他们也会寻求帮助。他们经常来咨询,仅仅只是因为焦虑他们和孩子在一个比过去有更多刺激、更少结构和的混乱社会里应该怎么过。
本章描述的3个男人和4个女人,作为成年人的他们过着很充实的人生。他们的经历揭示了父母是如何使孩子过上这种生活的。从76个被试的大组里选出7个人构成了这个小组,父母在他们的童年早期是做得好的——对孩子有同理心、投入、关心、有条理、亲切、有回应。30年后的现在,他们在这群被试里是生活得好的。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他们成名或者富有,而是他们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那些都是良好生活的基本构成要素。他们风度翩翩,令人愉快,目前没有经历情绪上的痛苦(虽然有两位受益于过去的心理治疗),工作成功,关心他人的生活,婚姻幸福。我们将让他们的生活来告诉我们,并去聆听父母和孩子的真心话。在如何抚养好孩子这条路上,我们相信他们展现了某些基本的东西。不过,没有任何父母是的,也没有什么生活是完全免
……
序言
这是一项的、人性化的探索之旅,是对人生命历程发展的注解。这本书就像一部交响乐一样,不同的主题出现、消散、重新出现、扩展和再次呈现。这本书我读了两次,它改变了我。
——史黛拉·阿克朗 伦敦婴儿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功。书中包含了大量的访谈、心理测试,以及母婴互动的影像材料。每个参与者的资料都经过完善的整理,并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呈现,使这本书读起来像一本赏心悦目的小说。
——克莱特·奇兰 巴黎大学医学院教授
如果你是父母或准父母,读读这本《情感依附》,可以让你此后的三十年善待自己,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善待你和他自己。我们所需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们的立体的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曾奇峰 中德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
对于为人父母的高度、深度,确实是只有看到了自己,才能看到孩子;而且,其中需要清晰的长远的“看”,着眼于未来,预留成长的空间。不论是指导养育孩子,还是学习研究与干预的技术,本书都给我们传递了至关紧要的秘诀:爱与耐心的凝视。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 研究所副教授
从《情感依附》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孩子的心声,也看到了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只要用心去读,相信这本书会给父母和临床心理工作的同事提供很好的借鉴。
——李小龙 武汉市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
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话题,而“情感依附”这个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XH】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直击灵魂的力量。我们常常谈论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但很少有人能像这本书这样,把目光如此聚焦于“家”这个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单位。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家”与“情感依附”这样一个心理学概念联系起来的?是关于童年时期的亲子关系,还是成年后的伴侣关系,抑或是更广泛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我们在家庭中所习得的情感反应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影响着我们在外界的互动。我希望它能帮助我认识到,那些看似是个人选择的行为,其实可能根植于更深层的家庭影响。而且,我一直觉得,理解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是实现真正改变的第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着实吸引了我,【XH】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单看书名,就有一种预感,它大概会触及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难以言说的部分。我一直觉得,原生家庭的印记,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想要摆脱,都会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我们成年后的生活里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可能体现在我们选择伴侣的模式里,可能体现在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中,甚至可能体现在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上。这本书似乎就是来解剖这一切的,它承诺要告诉我们,为什么那个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能够塑造一个人的一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自己过往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与过往和解,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情感连接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案例和深刻洞察的分享,能够让我产生共鸣,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最近偶然瞥见了这本书的标题:【XH】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说实话,这个名字有点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自己的情感模式感到困惑,总是在一些关系中感到不安,或者在亲密关系中难以放开。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牵引着,做出一些连自己都不太理解的选择。而“家”作为一切情感的起点,必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阐述家庭环境中的情感依附理论,以及它具体是如何在我们身上留下烙印的。我期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分析,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会对某些事物如此敏感,为什么我会难以建立健康的界限,以及如何打破那些负面的循环。
评分我一直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颇感兴趣,总觉得它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里面装满了关于我们性格和行为的秘密。【XH】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这个书名直击了我内心深处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似乎能从家庭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而有些人却背负着沉重的原生家庭的阴影?这本书似乎要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情感依附”这一概念,以及它与家庭的紧密联系。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童年经历如何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依恋类型,以及这些依恋类型如何影响我们在爱情、友情甚至职场中的表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并积极地去疗愈那些可能存在的创伤,建立更成熟、更健康的情感关系。
评分拿到这本书,【XH】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名字就自带一种探索的冲动。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是在重复着某些关系模式,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某种情感困境,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家”这个概念,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我们学习如何爱,如何被爱,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的第一个课堂。这本书的标题预示着它将揭示这个课堂的深刻影响。我特别期待它能解释清楚,那些在家庭中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或者那些在家庭中习得的不健康互动模式,是如何在我们成年后的生活中“作祟”的。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种“顿悟”的感觉,让我能够看到那些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内在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