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 金剛經說什麼(袖珍版)(全二冊) 9787506092579 東方齣版社

QD 金剛經說什麼(袖珍版)(全二冊) 9787506092579 東方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南懷瑾 著
圖書標籤:
  • 金剛經
  • 佛教
  • 經典
  • 袖珍版
  • 東方齣版社
  • 佛學
  • 哲學
  • 宗教
  • 文化
  • 心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曉月草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東方齣版社
ISBN:9787506092579
商品編碼:29482558590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金剛經說什麼(袖珍版)(全二冊)

定價:96.00元

作者:南懷瑾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60925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6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課記錄。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瞭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自己的心得。《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錶作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它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捲,由姚秦鳩摩羅什於弘始祥譯齣,問世之後,即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篡要、注解、類頌、重演、義記、采微、集解、科釋、宗通、決疑、大意、直說等注釋達一百多種。

目錄


作者介紹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文摘


序言



《禪宗公案精選:洞山良價的“山是山,水是水”》 本書精選瞭禪宗史上最具代錶性、最富深思意味的公案,聚焦於洞山良價禪師及其“山是山,水是水”的悟境。全書共分三捲,旨在引導讀者超越文字錶象,直抵禪宗心法的核心。 第一捲:初發心與境相未離 此捲著重闡述初學者在修行道路上的常見迷惘。禪宗修行,首重“信”與“疑”。公案多以僧人問禪師“如何是道?”或“如何是佛性?”等基礎性問題展開。例如,收錄瞭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通過對日常瑣事的強調,破除修行者對“大道”的神秘化想象。 我們深入分析瞭初期禪師如何引導弟子認識到“心外無物,法外無佛”的道理。書中詳細解讀瞭“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第一個層次:此時的認知,雖已脫離瞭世俗的執著,但仍未徹底放下對“山”和“水”的分彆心,即“未悟”的階段。這階段的修行者往往對文字和概念仍有依賴,如同鏡子雖然擦亮瞭,但映照齣的影像仍然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尚未達到“空”的境界。 本捲通過大量對話錄,展示瞭禪師如何以機鋒巧妙地應對弟子的常見誤解,如將“空”視為“無”,將“悟”視為“獲得”。重點分析瞭如何從“我執”的細微處入手,逐步剝離對二元對立的依賴。 第二捲:山水間體的般若顯現 第二捲是全書的核心,集中探討洞山良價的“山是山,水是水”達到“中道”的境界。這並非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在徹底的“空”之後,對萬事萬物的圓融迴歸。 洞山良價的悟境,被後世譽為“五位說”的精髓所在。本書詳細梳理瞭五位說的結構,特彆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山是山,水是水”的飛躍。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空”的階段。此時,修行者已瞭知一切事物皆是因緣和閤,本體是空寂的,山水之形相皆是虛妄。但若停留於此,則易陷入“空執”,成為“過活祖師”。 “山是山,水是水”:這是中道的圓融。在徹底瞭知“空性”後,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但山與水已不再是凡夫所見的有實體、有分彆的“物”,而是以空性為體、以顯現為用的“法”。它們之間沒有瞭主客之分,沒有瞭執著的烙印。山水在當下即是圓滿的佛性,是般若的顯現。 本捲選取瞭大量記載洞山良價在行腳、坐禪、乃至日常勞作中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法語,分析其如何契閤“中道實相”。例如,他行至一處,見清泉流淌,隨口吟誦的偈語,如何體現瞭“不離法界,不著法界”的微妙境界。 第三捲: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實踐 第三捲將理論迴歸到實踐層麵,探討如何將“山是山,水是水”的體悟融入日常生命。禪宗強調“搬柴運水,無非是道”。 此捲引入瞭臨濟義玄的棒喝機鋒,以期打破修行者在理解“空”之後的懈怠與自滿。棒喝的目的不在於傷害,而在於激發病人靈颱清明,使其瞬間跳齣思維的牢籠。書中對比瞭洞山的“不離宗風”與臨濟的“疾風驟雨”,說明悟後修行的不同側麵——一個是潤物細無聲的圓融,一個是當頭棒喝的警醒。 我們還探討瞭“如何知曉自己是否達到瞭‘山是山,水是水’的境界?”答案並非依賴於他人的印可,而是對生命體驗的徹底轉變。錶現為對得失、愛憎、生死等一切對立麵的絕對放下,但同時,對每一個當下都能以最飽滿、最真誠的態度去接納和活齣。 書中詳細解析瞭“祖師西來意”的終極指嚮——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通過對多則公案的深入剖析,讀者可以學習到如何使用禪宗的思維方式去處理生活中的睏境,最終實現生命的徹底解放,真正做到“心如明鏡颱,時時勤拂拭”,但拂拭之後,更要懂得鏡體本自清淨,無需刻意。 本書結構嚴謹,語言平實,旨在提供一套係統而深入的禪宗心法指南,幫助讀者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那個“山水本自圓滿”的安穩之道。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故事集,而是一部通往自我本性的指南圖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種“無言的教誨”。它不像很多勵誌書籍那樣,用慷慨激昂的語言去鼓舞你,而是以一種非常平靜、內斂的方式,展現齣一種深刻的力量。讀它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放慢呼吸,放緩思緒,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山榖,聆聽著風聲和流水的聲音。書中的字句,沒有刻意去追求情感的煽動,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能夠喚醒內心深處沉睡的某種東西。我尤其欣賞它那種“留白”的智慧,很多時候,它隻是點到為止,卻能讓你産生無限的聯想和思考。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體悟”,在一次次的閱讀中,去感受那些超越文字本身的存在,去領悟一種更深層次的智慧,從而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和升華。

評分

初次接觸這本書,就被它所傳遞齣的那種超然物外的氣質所吸引。它仿佛來自另一個時空,帶著一種不染塵埃的純粹。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釋然,那些平日裏糾結的煩惱,似乎都在文字的引導下,變得微不足道。它不是那種會給你灌輸人生哲理的書,而是通過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讓你去體會一種更廣闊的視野,一種更淡然的心境。那種感覺,就像是站在高山之巔,俯瞰著腳下的蕓蕓眾生,一切紛擾都顯得那麼渺小。書中的某些詞句,雖然簡短,卻極具穿透力,能夠直擊人心,引發深思。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如何去“超越”問題,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看待世間萬物,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突然發現瞭一扇通往寜靜世界的窗戶。翻開書頁的那一刻,就好像能瞬間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進入一個更加平和、深入的思考空間。它的文字,雖然是古老的經典,但經過編者的整理和呈現,卻意外地有一種清新的感覺,不至於讓人望而生畏。我特彆喜歡它的某種節奏感,讀起來有一種舒緩的力量,仿佛在引導著你一步步剝離錶麵的浮躁,去觸碰內心深處的一些真實。它並非那種需要高深學識纔能理解的讀物,而是以一種更加親切、包容的方式,嚮每一個有心人敞開瞭門扉。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新的感悟,哪怕隻是寥寥幾句,也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引發持久的迴味。它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滋養,能讓人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靜謐與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所帶來的那種“浸潤式”的閱讀體驗。它沒有試圖去強加某種特定的解讀,而是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平颱,讓讀者可以以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理解去與文字對話。我常常會在讀完一段後,停下來,讓那些文字在腦海裏慢慢沉澱,仿佛在感受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悄悄地改變著我的思維方式。它的文字本身就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卻能在樸素中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像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到心靈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感覺不是那種“醍醐灌頂”式的瞬間頓悟,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在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內在的某種轉變。它更像是一位溫和的引路人,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引導你走嚮答案的路徑,讓你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瞭然。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很精緻。封麵設計簡潔卻又不失莊重,材質也很有質感,摸上去溫潤滑膩,非常舒服。打開來,紙張的顔色是那種淡雅的米白色,不是刺眼的雪白,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對眼睛非常友好,不容易感到疲勞。字體大小適中,排版也疏朗有緻,即便是在光綫不那麼充足的環境下閱讀,也不會覺得擁擠或者吃力。而且,作為袖珍版,它的大小正好可以輕鬆地放進隨身的包包裏,無論是通勤路上,還是午間休息,或是夜晚臨睡前,都能隨時隨地拿齣來翻閱,非常方便,這一點對於像我這樣喜歡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裝訂也很牢固,每一頁的粘閤都做得相當到位,不用擔心翻動的時候會散頁,整體的印刷質量也非常清晰,墨色濃鬱而不暈染,讓人賞心悅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