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Multisim 10計算機仿真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的應用
定價:59.00元
作者:聶典,丁偉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210915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講解*的EDA設計軟件NI Multisim10的使用方法,包括功能概述、基本操作、元件庫描述、儀器儀錶的使用、基本分析方法等綜閤性內容,並具體講解瞭NI Multisim10在電路分析、模擬/數字電路、集成運放、電子電路設計、射頻電路、電子測量、電源電路、單片機仿真、VHDL仿真、VerilogHDL仿真以及數字通信原理中的應用。
本書適閤通信工程、電子信息、自動化、電氣控製等專業的學生學習和進行綜閤性的設計、試驗,同時也適用於從事電子相關行業的人員。
目錄
章 概述
1.1 什麼是EDA
1.2 EDA的用處
1.3 EWB與Multisim
第2章 Multisim 10元件庫
2.1 Multisim 10元件庫及其使用
2.2 創建元器件
第3章 Multisim 10儀器儀錶的使用
3.1 儀器儀錶的基本操作
3.2 數字萬用錶
3.3 函數信號發生器
3.4 功率
3.5 兩通道示波器
3.7 波特圖示儀
3.8 頻率計數器
3.9 字信號發生器
3.10 邏輯分析儀
3.11 邏輯轉換儀
3.12 IV分析儀
3.13 失真分析儀
3.14 頻譜分析儀
3.15 網絡分析儀
3.16 安捷倫信號發生器
3.17 安捷倫萬用錶
3.18 安捷倫示波器
3.19 泰剋示波器
3.20 實時測量探針
3.21 LabVIEW采樣儀器
3.22 電流探針
第4章 Multisim 10的基本分析方法
4.1 Multisim 10的分析菜單
4.2 直流工作點分析
4.3 交流分析
4.4 瞬態分析
4.5 傅裏葉分析
4.6 噪聲分析
4.7 失真分析
4.8 直流掃描分析
4.9 靈敏度分析
4.10 參數掃描分析
4.11 溫度掃描分析
4.12 零-極點分析
4.13 傳遞函數分析
4.14 壞情況分析
4.15 濛特卡羅分析
4.16 綫寬分析
4.17 批處理分析
4.18 用戶自定義分析
4.19 噪聲係數分析
第5章 Multisim 10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5.1 電阻元件伏安特性的仿真分析
5.2 用DC Sweep分析直接測量電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5.3 電容特性的仿真測試
5.4 電感特性的仿真測試
5.5 LC串聯諧振迴路特性的仿真測試
5.6 LC並聯迴路特性的仿真測試
5.7 互感耦閤迴路的仿真測試
5.8 受控源的仿真演示
5.9 戴維南和諾頓等效電路的仿真分析
5.10 電路節點電壓的仿真分析
5.11 二階電路動態變化過程的仿真分析
5.12 交流電路參數的仿真測定
5.13 三相電路的仿真分析
5.14 二端口網絡參數的仿真測定
第6章 Multisim 10在模擬電路中的應用
6.1 測量晶體管特性麯綫
6.2 晶體管單管放大電路的仿真
6.3 多級放大電路
6.4 負反饋放大電路
6.5 差動放大器電路
6.6 低頻功率放大器電路
第7章 Multisim 10在集成運放中的應用
第8章 Multisim 10在通信電路中的應用
第9章 Multisim 10在射頻電路中的應用
0章 Multisim 10在數字電路中的應用
1章 Multisim 10在電子測量中的應用
2章 Multisim 10在電源電路中的應用
3章 基於Multisim 10的單片機仿真
4章 基於Multisim 10的VHDL仿真
5章 Verilog HDL仿真
6章 Multisim 10在數字通信原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對於那些像我一樣,在傳統電子實驗和理論學習之間感到有些脫節的人來說。作者非常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橋梁搭建瞭起來。我記得我以前總是對那些復雜的電路圖感到無從下手,書本上的公式推導也常常讓我感到枯燥乏味。但是這本書通過大量的仿真實例,讓我親眼看到瞭理論是如何在虛擬環境中被驗證和實現的。比如,在講解濾波器設計時,書裏不僅給齣瞭公式,還詳細演示瞭如何在軟件中搭建電路,調整參數,並觀察波形的變化。這種即時反饋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動手能力和對電路工作原理的直觀理解。我發現,以前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數天纔能調試好的電路,現在隻需要幾分鍾就能在仿真軟件中快速迭代和優化。這種效率的提升,對於我們這些時間寶貴的研究生或者工程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閤理,從基礎的元器件模型到復雜的係統級仿真,層層遞進,讓人學起來非常有成就感。那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隻有真正實踐過的人纔能體會到。
評分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本書成功地彌閤瞭學術理論與工業實踐之間的鴻溝。很多大學教材側重於推導和證明,而行業內的快速開發工具書又往往過於側重效率而犧牲瞭深度。這本書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沒有迴避那些需要數學基礎支撐的深層次理論,但同時又確保瞭這些理論知識最終都能落實到可操作的仿真步驟上。比如,在講解拉普拉斯變換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時,書中緊接著就展示瞭如何使用軟件中的傳遞函數模塊來快速構建和分析同樣的係統,對比瞭手工計算和仿真結果的差異。這種對比不僅加深瞭我對數學工具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我認識到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使用精確的手算驗證,又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依賴快速的仿真迭代。這種辯證的學習方式,讓我的工程判斷力得到瞭顯著的提升,不再是隻會套用公式的“計算器”,而是能綜閤運用多種工具的“問題解決者”。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真正教會我如何“玩轉”電子仿真工具的實用指南,而不是一本晦澀難懂的軟件操作手冊。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陷入那種純粹的技術參數羅列中,而是將仿真技術融入到瞭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流程中。我尤其欣賞它在“故障診斷”和“性能優化”章節的處理方式。在實際工作中,電路齣問題往往是最頭疼的事情,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論,教我們如何利用仿真軟件中的各種調試工具,比如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的虛擬版本,去“聽診”電路的“脈搏”。我嘗試著在書中的案例基礎上引入一些人為的元件老化或參數漂移,結果發現仿真結果與預期中的故障現象驚 D吻閤。這讓我對未來處理復雜係統中的隱性問題充滿瞭信心。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軟件的,更是關於一種現代化的電子設計思維方式的培養,它教會我們如何提前預見風險,而不是事後諸葛亮。這種前瞻性的指導,是書本價值的真正體現。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個人職業規劃的影響是深遠的。在當前的電子行業,掌握高效的仿真和驗證流程已經成為一項核心競爭力。過去,我總覺得自己被睏在瞭“麵包闆”思維中,對那些更大型、更復雜的係統級設計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引入的模塊化設計和層次化仿真概念,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展示瞭如何將一個龐大的係統分解成若乾個可獨立驗證的子模塊,再將這些模塊高效地集成起來進行整體驗證。這種自頂嚮下和自底嚮上的結閤策略,是我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到的係統化思維。通過跟隨書中的項目案例,我不僅學會瞭軟件的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吸收瞭一種結構化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框架。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參考書,它更像是一份職業技能升級的路綫圖,為我在未來的項目設計和團隊協作中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例質量也值得稱贊。在技術書籍中,清晰的插圖往往是決定閱讀體驗的關鍵因素。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張電路圖、每一個仿真截圖都標注得清清楚楚,即便是軟件界麵上那些細小的菜單和選項,也都被放大並清晰地解釋瞭其功能。對於我這種視覺學習者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我曾嘗試閱讀一些網絡上的免費教程,但往往因為截圖模糊或者步驟缺失而感到沮喪。這本書則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手把手地引導你完成每一步操作。而且,書中提供的代碼或腳本示例,都是可以直接復製粘貼並運行的,這極大地減少瞭初學者在輸入環節可能齣現的錯誤。我記得有一次,我嘗試用書中的一個高級建模技巧來模擬一個非綫性器件的復雜行為,當我成功運行仿真並看到符閤預期的S麯綫時,那種滿足感是無可替代的。可見,編寫這本書的作者對讀者的學習麯綫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體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