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切斯尼著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全面而 详细地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提供了海底光缆通 信系统的设计、技术以及专业海底设备的理论和实践 背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海底光缆通信领域的专著, 可作为海底网络相关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和从事海 缆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文献。
为*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设计 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将译著分为《海底光缆通 信系统(原书第2版)上册:设计及应用》和《海底 光缆通信系统(原书第2版)下册:设备及运行维护 》。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原书第2版)上册:设计 及应用》首先介绍了海底通信系统的概况以及从** 代海底通信系统到2015年安装系统的历史发展情况; 然后全面阐述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放大技术、 超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其传输损伤的补 偿技术、无中继传输系统的新技术;后介绍了近年来 海底光缆在科研、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新应用。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原书第2版)下册:设备 及运行维护》介绍了海底网络的架构和管理、海底系 统供电技术及其设计、海缆光纤的新状况以及现代光 纤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海底设备、海底线路终端 设备以及海底光缆设备的技术方面问题;后介绍了海 底系统规划和部署、海缆通信系统升级、海缆线路维 护技术。
译者的话
原书序
原书序二
原书序三
原书前言
第1章 海底网络的架构和管理 1
1.1 引言 1
1.2 **网络中海底光缆系统的应用 1
1.2.1 **网络 1
1.2.2 地区网络 2
1.2.3 区间网络 3
1.3 网络架构 3
1.3.1 使用分支器后的网络灵活性 3
1.3.2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分支器的基本网络特性 4
1.3.3 POADM分支器的网络安装 8
1.3.4 高度连通性的网络 11
1.3.5 入网点到入网点的网络连通 12
1.3.6 多个入网点对多个入网点 16
1.4 网络管理系统 18
1.4.1 学术概要 18
1.4.2 终端用户概述 20
1.4.3 运行和维护功能 21
1.4.4 系统管理功能 23
1.4.5 硬件概览和架构 25
1.4.6 软件概览和安全问题 27
1.4.7 SDN: 持续发展的世界 28
1.5 海底通信网络的未来 30
参考文献 30
第2章 海底系统供电 32
2.1 引言 32
2.2 供电设计参数 33
2.2.1 供电预算 33
2.2.2 供电电流 34
2.2.3 对地电位差 35
2.2.4 接地电阻 36
2.3 环境因素 38
2.3.1 电磁感应 38
2.3.2 雷电 39
2.3.3 短路故障发生时PFE 的运行状态 39
2.4 供电拓扑结构 41
2.4.1 点对点拓扑结构 41
2.4.2 主干-分支拓扑结构 41
2.5 供电设备设计 44
2.5.1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44
2.5.2 PFE所需的功能 44
2.5.3 PFE的构成 45
2.6 故障定位 47
2.6.1 电容测量 47
2.6.2 直流电阻测量 47
2.6.3 脉冲回波测试 49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提供技术知识,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程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所打动,例如对连接器接口的防腐蚀处理、对岸上站点的环境控制要求、对设备定期性能评估的标准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海上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书中对这些细节的强调,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预警,让我深刻体会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也让我更加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他多年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这些后辈铺就了一条通往精通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长期在海上作业、与海底设备打交道的工程师量身定做的。之前,每次遇到光缆的故障,比如物理损伤、信号衰减,或是海底设备的供电异常、环境监测报警,我们都只能靠经验和猜测来定位问题,很多时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非标准的、定制化的海底设备,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本书的“设备”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海底光缆终端设备、中继器、岸上站点的设备配置,甚至是一些辅助设备如水下监测器、埋缆机等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安装注意事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设备时,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具体的组件、接口、通信协议等细节,这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设备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潜在的故障点在哪里,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进行故障诊断的信心和能力。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海底光缆的认识还停留在“一条埋在海底的线”的初级阶段。我从未想过,这样一根简单的线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的技术体系和严谨的工程实践。《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下设备及运行维护原书第2版)》以一种极其详尽且结构清晰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海底光缆通信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到日常的运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再到系统的整体维护和升级的全过程。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软件、硬件、工程技术、通信协议以及人员操作协同作用的综合体。书中对于光信号的传输原理、各种干扰的防护措施、以及设备的寿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阐述,都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要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评分在接触到《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下设备及运行维护原书第2版)》之前,我曾为我所在公司负责的近海通信项目而焦头烂额。项目涉及了大量的海底设备部署,从最初的选址、铺设到后期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尤其是在设备选型和运行维护方面,我们团队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实操经验,常常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束手无策,只能依靠零散的网络信息和有限的专家咨询来解决问题,效率低下且风险很高。我当时急切地寻找一本能够提供全面、深入指导的参考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海底光缆系统的复杂性,并掌握有效的设备管理和故障排除方法。在众多书籍中,这本《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下设备及运行维护原书第2版)》以其“原书第2版”的严谨性和“设备及运行维护”的聚焦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我们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救命稻草”,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提升我们的项目管理和技术水平,最终确保通信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
评分对于“运行维护”这个章节,我只能用“鞭辟入里”来形容。在海上,维护工作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考虑天气、海况、深度、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日常的监测、测试、预防性维护,更详细阐述了应对突发故障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我曾经历过一次由于海底滑坡导致光缆移位,信号中断的紧急情况。当时,我们团队虽然尽力而为,但因为缺乏系统性的应急响应知识,处理过程显得十分混乱。如果当时我们能有这本书作为指导,按照书中详细的步骤,从初步诊断、设备检查、定位故障点,到制定打捞和修复方案,相信整个过程会更加高效和有序。书中对各种常见故障的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处理建议,比如如何安全地进行水下作业、如何评估修复成本和风险、如何进行事后总结和改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提升整体维护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