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儿便秘100问
定价:16.00元
作者:冯杰雄,朱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71895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此书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涵盖所有与小儿便秘有关的内容,重点在于解答普通读者希望了解的小儿功能性便秘及病理性便秘的识别诊断和各种保守、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效果评估、术后疗效观察、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远期复查等方面。内容科学实用,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是家庭的读物,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目录
一、宝宝为什么会便秘
1.便秘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新生儿排胎粪怎样才算正常
3.婴儿期怎样排便才算正常
4.出现便秘怎样找原因,怎样处理
5.孩子便秘和奶粉有关系么
6.便秘引起营养不良怎么办
7.孩子大便干结怎么办
8.孩子2~3天排便一次或经常
大便带血怎么回事
9.孩子一直用开塞露,现在不用就
不拉大便怎么办
10.长期用开塞露是否有副作用
11.便秘后长期服用泻药有没有副作用
二、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巨结肠
12.如何确诊巨结肠这种疾病
13.巨结肠孩子会出现哪些典型的表现
14.巨结肠的腹胀和俗称的
“上火”有什么不同
15.先天性巨结肠症会遗传吗
16.什么叫特发性巨结肠
17.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有什么区别
18.巨结肠或同源病能恢复吗
19.不能确诊巨结肠时怎样治疗
20.巨结肠可以保守治疗吗
21.巨结肠有哪些特殊检查方法
22.直肠肛管测压检查是什么意思
23.直肠黏膜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什么意思
24.测压检查前为什么要使用
镇静剂,有副作用吗
25.组化检查后排便带血怎么办
三、巨结肠宝宝的手术治疗
26.巨结肠是不是一做手术就好了
27.巨结肠手术后宝宝还会再发生便秘吗
28.孩子营养状态要达到什么标准才适合手术
29.什么是术前肠道准备
30.手术前的准备为什么要灌肠
31.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食
32.微创手术效果怎样
33.进行微创手术孩子是否恢复快一些
34.应该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
35.巨结肠手术效果怎样
36.手术后有哪些并发症
37.我们该怎样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巨结肠术后会出现的情况
38.手术后会出现哪些情况
39.手术后大便带血是什么原因
40.手术后为什么排稀便
41.小肠结肠炎有什么症状
42.手术后发生肠炎怎么办
43.手术后什么时候可以进食
44.伤口裂开会出现哪些情况
45.伤口裂开的原因有哪些
46.伤口裂开怎么办
47.手术后肛管排出气体多,是否应该
勤更换引流袋
48.手术治疗出院后仍腹胀怎么办
49.手术后一直污粪怎么办
50.什么是吻合口狭窄
51.出现吻合口狭窄怎么办
52.肛周皮肤怎样护理
53.肛周糜烂怎么办
五、如何帮助便秘宝宝更好地康复
54.术后康复时间有多长
55.孩子康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56.出院后怎样复查
57.出院后需要经常灌肠吗
58.灌肠时怎样按摩孩子的腹部可以帮助排便
59.灌肠后仍腹胀怎么办
60.灌肠后大便带血怎么办
61.怎样观察大便
62.手术后为什么要扩肛
63.手术前扩肛有什么作用
64.手术前扩肛的意义
65.如何正确使用扩肛器
66.扩肛每天做几次,每次多长时间
67.孩子睡觉时可以扩肛吗
68.扩肛的同时可以使用开塞露吗
69.扩肛器放进去以后可以来回抽动吗
70.扩肛和灌肠需要结合在一起吗
71.如果宝宝已经可以自主排便了,还需要扩肛吗
72.扩肛后宝宝大便仍不能排空怎么办
73.宝宝停止扩肛后,大便仍排不出怎么办
74.扩肛治疗需要坚持多长时间
75.扩肛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76.扩肛过程中如何判别肠穿孔,怎样紧急处理
77.扩肛时怎样避免肠穿孔的发生
78.扩肛器滑进肛门怎么办
79.宝宝如果发生肛裂怎么办
六、宝宝有肠造口该怎么办
80.为什么要给宝宝做肠造口呢
81.临时肠造口手术后多长时间可以行关瘘手术
82.肠造口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
预防的方法有哪些
83.为什么新生儿的肠造口并发症多
84.如何观察肠造口孩子出现的并发症
85.造口出现并发症怎么处理
86.手术后肠造口会变化吗
87.如果触碰造口是否会弄伤孩子
88.怎样为宝宝更换造口袋
89.为什么宝宝的造口袋容易渗漏
90.怎样使用造口护肤粉和防漏膏
91.更换造口袋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92.造口袋可使用多长时间
93.多长时间排空孩子的造口袋
94.造口孩子的日常护理应注意些什么
95.肠造口手术后可以运动么
七、宝宝的饮食调理
96.如何改善宝宝的营养状态
97.家庭饮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98.怎样选择配方奶
99.手术后饮食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100.造口宝宝的饮食应注意哪些
作者介绍
冯杰雄,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World of Pediatrics》及《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Jourhal of Pediatric Surgery》等多种国外杂志审稿专家,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新生儿组委员。200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至浙江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科研究所从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回国后在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从事临床基础研究工作。对漏斗胸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新生儿胆管畸形(胆道闭锁与胆总管囊肿)的病因与诊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与预防、儿童便秘的病因及治疗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三十余篇,并应国外期刊邀请撰写述评4篇,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卫生厅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主编《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的诊断和治疗》、《名院名科病例讨论精选》等;参编学术专著十余部,如《clinical Chemistry Research》、《现代小儿外科手术学》、《小儿外科手术学》(第2版)、《中华小儿外科学》、《小儿外科学(研究生教材)》、《胃肠外科学》、《儿童胃肠肝胆疾病》、《小儿急诊外科学》、《小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胎儿新生儿医学》等。目前在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继续从事胆道闭锁和儿童便秘等疾病的临床基础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我最近为了孩子肠胃不适的问题焦头烂额,四处打听偏方,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我翻开这本宝典,才真正找到组织。它的内容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深入到日常护理的细节里。比如,它详细分析了不同月龄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特点,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方法对新生儿有效,却对六个月的宝宝就不灵光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如何识别真假便秘”这一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区分。我以前总以为只要两天没拉就是便秘,但书里指出,有些宝宝攒肚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科学的、基于实践的指导,让我立刻感觉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不再是那个病急乱投医的“新手妈妈”了。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按摩手法,图文并茂,操作性极强,孩子做完后明显感到放松,第二天就能顺利排便,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真的让人无比踏实和感激。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新手父母准备的“急救包”。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是“工具箱”,那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精密的“故障排除手册”。它的侧重点在于“疑难杂症”的处理和“特殊情况”的应对。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慢性便秘的长期管理”那几章。书中对一些罕见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比如“便秘性腹痛”或“肛裂”的处理流程,描述得细致入微,包括何时需要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都用醒目的图表进行了标注。这给我极大的信心,因为我知道,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我不需要手忙脚乱地去网上搜索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而是可以直接翻到对应的章节,按照步骤来操作。它强调的是“预防性干预”与“即时反应”的结合,这对于像我这种比较谨慎的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网。它让我确信,我已经为各种可能出现的“小插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实在是太强了,简直可以当作一本入门级的儿科保健教材来看待。它不是那种零散的问答集,而是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什么是小儿便秘”开始,逐步深入到“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乃至“药物使用的边界”。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辅食添加与便秘的关系”那一部分的论述。作者没有简单粗暴地说“多吃蔬菜水果”,而是根据不同谷物、不同种类的蔬菜纤维含量,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升级曲线图。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宝宝的月龄和接受程度,有计划地调整他的食谱,而不是盲目地往他嘴里塞一堆他可能不耐受的食物。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正在接受一次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所有的困惑都被有条不紊地一一拆解,直至茅塞顿开。对于那些追求科学育儿,讨厌碎片化信息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的框架结构简直是量身定做。
评分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对“个体差异化”的尊重和强调。它不像某些指南那样,要求所有孩子都遵循一套刻板的作息表或饮食标准。相反,它提供了大量的“可选方案”和“调试参数”。比如,在讨论益生菌的选择时,它并没有力荐某一个特定品牌,而是讲解了不同菌株(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引导家长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最匹配的种类。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让我逐渐从一个依赖书本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能够根据孩子反馈自行调整的“小专家”。我不再害怕孩子稍微偏离了“标准轨道”,因为我知道如何微调,如何倾听孩子身体发出的信号。这种赋权感,是阅读这本书之后最深切的体会,它让我对未来育儿的道路充满了自信和掌控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大众,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医学术语堆砌感。作者仿佛是一位住在隔壁的资深育儿专家,用最日常、最温暖的口吻跟你交流。我尤其欣赏它对“焦虑管理”的探讨。很多时候,小儿便秘带来的焦虑,对家长和宝宝的影响是双重的。这本书里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它说:“当家长比孩子更紧张时,肠道也会跟着紧张起来。”这句话点醒了我。它不仅告诉我“怎么做”,更告诉我“应该用什么心态去做”。书中的案例分享也极其真实,有些家庭因为便秘引发了家庭矛盾,书里都坦诚地提了出来,并给出了如何进行家庭沟通的建议。这种对家长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失的维度。它不仅关注孩子的“便”,更关注“人”的感受,让我感觉自己被理解和支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