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 周春来 9787504358332

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 周春来 97875043583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春来 著
图书标签:
  • 广播电视
  • 自动监控
  • 技术
  • 周春来
  • 传媒技术
  • 数字电视
  • 视频处理
  • 信号处理
  • 监控系统
  • 行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58332
商品编码:2949606781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

定价:32.00元

作者:周春来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4358332

字数:386000

页码:2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监控基本电路、发射机监控电路分析、数据采集前向通道、Windows下驱动程序原理与设计方法、网络化监控技术、广播电视播控系统、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以及智能监控相关的技术。本书以广播电视监控系统为对象。围绕监控技术展开相关的叙述,包括硬件开发、软件编程、系统集成等内容,叙述详尽,分析深入,理论联系实际。
读者对象:全国大专院校自动化、测控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从事监控系统应用与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导论》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传播的方式与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到新兴的互联网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再到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内容推荐,理解并掌握现代媒体传播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任何涉足信息传播领域人士的必备知识。《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导论》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视角,剖析当前媒体传播领域的技术脉络、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术名词,而是着重于阐释技术背后的原理、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构建起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媒体传播生态。我们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探讨信息如何编码、传输、解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技术扮演的角色。 第一部分:广播电视技术的新演进 尽管互联网媒体势头强劲,但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基石,其技术仍在不断演进,并与新媒体融合。本部分将详细介绍: 数字广播电视标准与协议: 深入解析DVB-T/T2、ATSC、ISDB-T等数字地面广播标准,以及DAB、DRM等数字音频广播标准,探讨其编码、调制、纠错等关键技术。同时,也会涉及IPTV(网络电视)和OTT(互联网电视)等基于IP网络的视频分发技术,分析其与传统广播电视在传输效率、内容灵活性上的差异与优势。 高清与超高清视频编码技术: 详细介绍MPEG-2、H.264 (AVC)、H.265 (HEVC)等主流视频编码标准,以及AV1等开放式编码格式。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编码技术在图像压缩、码率控制、色彩空间转换等方面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更高效的算法,在有限的带宽下提供更高质量的视听体验。读者将了解到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量化、熵编码等核心步骤,以及它们如何被优化以适应不同的传输场景和设备能力。 内容制作与后期处理的数字化流程: 探讨从摄像机信号采集、非线性编辑、调色、声音混音,到特效制作、打包与审核的整个数字化工作流程。我们将审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内容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为观众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此外,还会触及3D内容制作、HDR(高动态范围)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色彩表现和视觉冲击力的提升。 内容分发网络(CDN)与流媒体技术: 深入分析CDN的架构设计,包括边缘节点、缓存策略、负载均衡等,以及它们如何有效地将视频内容分发到全球各地用户。我们还将探讨HTTP Live Streaming (HLS)、MPEG-DASH等自适应比特率流媒体协议,分析其动态调整视频质量以适应不同网络状况的机制,以及实时流媒体传输(RTMP, WebRTC)的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互联网媒体传播的新范式 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本部分将聚焦于此。 社交媒体平台的架构与内容分发机制: 分析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TikTok等)的内容生产、审核、推荐算法。我们将探讨其背后复杂的服务器架构、数据库管理、用户数据分析以及内容匹配的技术原理。深入理解“算法推荐”背后的机器学习模型,例如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深度学习模型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 短视频与直播技术的兴起: 详细解析短视频创作工具的技术特点,包括实时滤镜、特效叠加、剪辑优化等。同时,深入探讨直播技术,包括采集端、推流端、转码服务、CDN分发以及播放端的完整技术链条。我们将分析低延迟直播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在游戏直播、电商直播、新闻直播等场景下的应用。 内容管理系统(CMS)与数字资产管理(DAM): 介绍现代CMS在内容创建、编辑、发布、归档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将审视DAM系统如何对海量数字媒体资产进行有效存储、检索、分类和权限管理,以及其在大型媒体机构中的重要性。 用户生成内容(UGC)与社区化传播: 分析UGC在媒体生态中的地位,以及平台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鼓励用户创作、激励互动,并管理海量UGC内容。我们将探讨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机制背后的技术实现,以及社区治理的技术挑战,如内容审核、谣言识别、不良信息过滤等。 第三部分:新兴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前沿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媒体传播的各个环节,为未来的媒体形态描绘蓝图。 人工智能(AI)在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中的角色: 深入探讨AI在新闻撰写、视频剪辑、图像生成(如GANs)、语音合成、内容审核、舆情分析、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我们将分析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机器学习等AI核心技术如何赋能媒体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并创造新的内容形式。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的沉浸式体验: 详细介绍VR/AR内容创作的流程,包括360度视频拍摄、3D建模、交互设计等。我们将分析VR/AR设备(如头显、AR眼镜)的技术原理,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同时,探讨VR/AR在新闻报道、纪录片、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潜力。 区块链技术在内容版权保护与溯源中的探索: 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通过分布式账本、加密签名等特性,为媒体内容的版权确权、交易、溯源提供可信的解决方案。我们将探讨其在防止盗版、保障创作者权益、构建透明的内容生态方面的潜在价值。 5G及未来通信技术对媒体传播的影响: 阐释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迟、大连接特性如何为超高清视频传输、VR/AR实时互动、大规模物联网设备接入等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催生新的媒体应用场景和传播模式。 第四部分:媒体传播技术的伦理与挑战 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审视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和挑战。 信息真实性与内容审核的困境: 探讨虚假信息、深度伪造(Deepfake)等技术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AI在内容审核中的局限性。我们将分析如何在技术与自由表达之间找到平衡,构建更可靠的信息环境。 数据隐私与用户画像的边界: 深入讨论媒体平台如何收集、使用用户数据,以及由此引发的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等问题。我们将审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演进,以及技术伦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鸿沟与信息普惠: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获取和使用媒体技术上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弥合数字鸿沟,实现信息普惠。 媒体融合与传统媒体的转型: 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导论》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本书适合媒体从业人员、内容创作者、技术开发者、传播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对媒体传播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媒体格局的形成机制,并对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做出更具洞察力的判断。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媒体技术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研究者,我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这个主题非常契合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我一直在思考,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入,广播电视的监控体系将如何演变。自动化监控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可能涉及到内容安全、节目质量控制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多个层面。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自动化监控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指标、算法模型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深度解析。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来预测设备故障,或者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辅助节目内容的审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性的见解,为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并能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广播电视行业在技术智能化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

作为一个对科技发展充满热情的人,我总是乐于探索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主题所吸引。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无疑是复杂且精密的。特别是“自动监控”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如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我很好奇,在广播电视领域,自动化监控是如何实现的?它又在哪些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节目播出前的技术检查、播出过程中的信号质量监测,甚至节目内容的安全审核,这些是否都涵盖在“自动监控”的范畴之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的技术原理,让我们了解这些自动化系统是如何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稳定运行和质量的。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那就更好了,这样我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技术的力量,以及它如何为我们提供更优质的视听体验。

评分

我最近在接触一些新的工作项目,需要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基础架构有所了解,所以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书名“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听起来就非常有针对性,并且“周春来”这个作者的名字也给我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尤其关注的是“自动监控”这部分,因为我总觉得,一个成熟的广播电视系统,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的监控机制。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在自动化监控方面的技术现状、关键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信号传输的质量监控、设备故障的预警和诊断、内容安全性的实时检测等等。我希望作者能够从实践出发,分享一些实用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如果能包含一些图表或者流程图,那就更方便我理解和学习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希望能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

每次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我都会思考,这些画面和声音是如何如此流畅地呈现在我面前的。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直播活动或者关键时刻,一丝不苟的技术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而“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个疑问。我一直觉得,在庞大的广播电视系统中,一定存在着一套精密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时刻监视着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向我展示这套“看不见的系统”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运用了某种先进的算法,能够预测潜在的问题?它又是如何做到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带我领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脉络,并重点阐述自动化监控在其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更希望它能让我理解,我们所享受的每一次视听体验,都离不开背后无数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先进技术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我,尽管我不是直接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现代信息传播的好奇心,我还是翻开了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本身就透露着一股严谨和前沿的气息。我一直对幕后那些看不见的系统如何保障我们看到、听到的节目内容稳定流畅感到好奇。想象一下,有多少设备、多少算法在默默工作,才能让我们的娱乐生活如此便捷。这本书或许就能为我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窥探到技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期待能了解一些基础的原理,明白那些闪烁的指示灯、复杂的线路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自动监控”这个词汇如此重要。毕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安全,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我的疑惑,让我对广播电视这项古老又充满活力的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