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氣體激光動力學及器件優化設計
定價:39.00元
作者:程成著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1112386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的前半部分介紹瞭氣體激光的相關基礎知識,包括氣體放電等離子體的基本性質,氣體放電等離子體中的基本過程,帶電粒子的運動及等離子體電阻率,氣體的粘度、導熱和擴散;本書的後半部分闡述瞭高斯光束的傳播、穩定球麵諧振腔、非穩定球麵諧振腔、激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著重介紹瞭二氧化碳激光器和銅蒸氣激光器,討論瞭優化方法——遺傳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計算程序的實現,給齣瞭用遺傳算法優化設計二氧化碳激光器和銅蒸氣激光器的具體實例,後介紹瞭封離型和大功率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實驗及其結果。
本書可作為光學工程、激光技術、氣體放電、光電子技術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材及高年級本科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序
前言
章 氣體放電等離子體的基本性質
1.1 氣體電離及等離子體的基本概念
1.2 德拜屏蔽
1.3 等離子體鞘層
1.4 等離子體振蕩
參考文獻
第2章 氣體放電等離子體中的基本過程
2.1 粒子及其相互之間的作用
2.2 帶電粒子與原子之間的彈性碰撞
2.3 氣體原子的激發和電離
2.4 氣體原子的去激發和去電離
2.5 氣體放電分類
參考文獻
第3章 帶電粒子的運動及等離子體電阻率
3.1 帶電粒子的熱運動
3.2 帶電粒子的漂移
3.3 帶電粒子的擴散
3.4 帶電粒子的雙極性擴散
3.5 穩恒態解
3.6 復閤
3.7 完全電離等離子體中的碰撞
參考文獻
第4章 氣體的粘度
4.1 粘度的定義和單位
4.2 氣體粘度理論及其傳遞性質
4.3 低壓氣體粘度的計算
4.4 低壓氣體混閤物粘度的計算方法
4.5 高壓對純氣體粘度影響的修正方法
4.6 高壓對氣體混閤物粘度影響的修正方法
參考文獻
第5章 氣體的導熱
5.1 定義和單位
5.2 單原子氣體熱導率的計算方法
5.3 多原子氣體熱導率的計算方法
5.4 溫度對低壓氣體熱導率的影響
5.5 高壓對氣體熱導率影響的估計方法
5.6 低壓氣體混閤物熱導率的計算方法
5.7 溫度和壓力對氣體混閤物熱導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6章 氣體的擴散
6.1 基本概念和單位
6.2 低壓雙元氣體體係擴散係數的計算
6.3 低壓雙元氣體混閤物擴散係數的經驗公式
6.4 壓力對氣體擴散的影響
6.5 溫度對氣體擴散的影響
6.6 多組元氣體混閤物的擴散
參考文獻
第7章 高斯光束的傳播
7.1 光波傳播的基本方程
7.2 衍射問題的處理
7.3 徑嚮有限製的光束傳輸
7.4 高斯光束的聚焦
參考文獻
第8章 穩定球麵諧振腔
8.1 無限大孔徑諧振腔
8.2 透鏡諧振腔和多模諧振腔的光束發散角
8.3 有限孔徑諧振腔
8.4 增益分布對模結構的影響
8.5 靈敏度調整
8.6 相位共軛諧振腔(PCM諧振腔)
參考文獻
第9章 非穩定球麵諧振腔
9.1 幾何光學近似分析
9.2 幾種典型的諧振腔及其耦閤輸齣
9.3 波動光學分析方法
9.4 非穩定諧振腔的發散角
參考文獻
0章 激光原理和特性
10.1 譜綫加寬
10.2 增益係數
10.3 激光速率方程
10.4 三能級係統
10.5 粒子數反轉分布條件
10.6 激光放大的閾值條件
10.7 均勻加寬的模式競爭和頻率牽引
10.8 激光器的輸齣特性
參考文獻
1章 二氧化碳激光器
11.1 概述
11.2 二氧化碳激光粒子數反轉機理
11.3 典型二氧化碳激光係統
11.4 二氧化碳激光動力學機理研究
參考文獻
2章 銅蒸氣激光器
12.1 概述
12.2 銅蒸氣激光輻射原子躍遷
12.3 銅蒸氣激光研究的發展與現狀
12.4 銅蒸氣激光動力學機理研究
12.5 銅蒸氣激光器應用與展望
參考文獻
3章 優化設計與實驗
13.1 遺傳算法概述
13.2 遺傳算法程序設計
13.3 二氧化碳激光器諧振腔的優化
13.4 二氧化碳激光器氣壓參量的優化
13.5 銅蒸氣激光器乙C放電電路的優化
13.6 大口徑銅蒸氣激光“黑心”的優化消除
13.7 大功率銅蒸氣激光器係統的優化
13.8 優化銅蒸氣激光的動力學強化機理研究
13.9 大功率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殘餘氣體成分的確定
13.10 大功率橫流二氧化碳激光橫模的測量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本書各物理量符號對照錶
附錄B 常用物理常數
附錄C 常用等離子體參量和公式
附錄D Lennard-Jones勢的勢能參數
附錄E 常見氣體物性參數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側重於光學傳感和計量學的角度來看,我對激光器的輸齣光束質量(特彆是橫模結構和光束指嚮穩定性)的控製極其敏感。這本書如果真的專注於“優化設計”,那麼它一定不會放過對光束整形和空間模式選擇的探討。我特彆想知道書中如何處理高斯光束與非均勻增益介質相互作用的非綫性問題。例如,當激光器工作在多橫模狀態時,如何通過優化腔內孔欄(Aperture)的位置和尺寸來有效地“馴服”光束,使其盡可能接近理想的TEM00模?或者,書中是否引入瞭像自適應光學(AO)技術來實時補償氣體擾動帶來的波前惡化?如果能提供具體的數值模擬結果來對比不同優化策略對光束質量指數(M2)的影響,那就太棒瞭。這本書的深度,將決定它是一個泛泛而談的綜述,還是一個能切實指導高性能光束輸齣的“秘笈”。
評分這本《氣體激光動力學及器件優化設計》聽起來就是那種能讓人在專業領域裏摸爬滾打多年後,依然能從中咂摸齣新滋味的硬核著作。我最近在研究高功率CO2激光器的腔內熱效應與波前畸變控製,手頭上的資料大多是些零散的會議論文和早期的教材,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涵蓋理論到實踐的全麵視角。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在“動力學”這部分深度挖掘,不僅僅是停留在建立方程,而是能展示齣不同工作模式下(如連續波、脈衝激發)的能量耦閤機製如何影響光束質量的動態演變。尤其是涉及到氣體介質的激發、碰撞弛豫、以及激光躍遷過程的詳細速率方程模型,如果能結閤最新的計算流體力學(CFD)模擬結果來剖析復雜氣流場對增益分布的非綫性影響,那纔算得上是真正的“深入骨髓”。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是提供幾個公式,更在於構建一個能預測和指導實驗設計的高精度理論框架。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新型工作氣體混閤物或新型激勵方式(比如微波輔助激發)的動力學分析案例,為我們當前追求更高光束質量和更佳能量效率的瓶頸提供理論突破口。
評分說實話,我更關注“器件優化設計”這塊,這部分內容往往決定瞭一颱激光器最終能不能從實驗室走嚮工業化應用。很多理論研究者對實際操作中的公差、裝配精度、以及材料選擇對最終性能的影響考慮不足。我對這本書中關於諧振腔的穩定性分析和容差設計部分抱有極高的期望。例如,在設計一個高速掃描的近場光學係統時,如何量化和補償由於溫度漂移導緻的腔長變化和模式結構失真?書裏是否會提供一套基於敏感性分析的優化算法,能夠幫助工程師在成本和性能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如果能詳細闡述不同反射鏡塗層(如布拉格反射膜、介質膜)在寬帶工作範圍內的熱負載極限和損傷閾值評估方法,那對我們做高可靠性係統設計來說,簡直是金玉良言。我希望它不是那種隻談理想模型的書,而是能包含大量實際工程案例中的“陷阱”與“避坑指南”,讓讀者在設計下一代激光係統時,能少走幾年彎路。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設計”環節中對環境因素和壽命預測的考慮非常感興趣。在太空應用或遠程通訊領域,激光器的長期穩定運行是重中之重。這本書是否深入討論瞭氣體組分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化學變化(如等離子體腐蝕、雜質積纍)對激光效率和壽命的衰減規律?通常,器件壽命的限製往往在於關鍵部件,比如陽極材料的選擇、電極間隙的維持,以及激光管內壁的鈍化處理。我期待書中能將這些材料科學的考量,整閤到整體的優化設計流程中。例如,如何根據預期的運行小時數,反嚮推導齣所需的散熱能力和氣體循環速率?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基於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的激光器設計流程,將理論動力學模型與實際的可靠性工程緊密結閤起來,那麼它對工業界和前沿應用研究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評分我是一名剛踏入激光技術領域的研究生,目前正在為我的開題報告搜集前沿信息。《氣體激光動力學及器件優化設計》這個標題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內容涵蓋麵很廣,但同時又非常聚焦。我擔心的是,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掌握基礎理論並開始獨立研究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起點會不會太高?我需要瞭解書中對氣體激光器,特彆是那些常用介質(如He-Ne, Ar+)的基本激發過程和光子産生機製的講解是否清晰易懂,有沒有足夠詳實的圖錶來輔助理解復雜的能量傳遞鏈條。理想情況下,我希望這本書能在每一章節的末尾,提供一些啓發性的開放性問題或者推薦的擴展閱讀材料,這樣就能引導我沿著正確的路徑進行深入探索。如果它能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理論分析(如玻爾茲曼方程的簡化)與工程實現(如激光管的幾何設計)巧妙地銜接起來,那它無疑會成為我未來幾年案頭的必備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