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电导航系统
定价:39.00元
作者:吴德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21259524
字数:364000
页码:2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导航门类,特别是“二战”期间至今,由于军、民用的需求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导航成为各种导航手段中应用广、发展快的一种,成为导航中的支柱门类。本书从系统的角度完整地介绍了军、民用现代无线电导航系统,内容包括导航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无线电导航系统的任务、构成、性能和发展,用于近程航空导航的中波导航系统、超短波定向系统、伏尔系统、地美仪系统、塔康系统、俄制近程导航系统,用于远程航空导航的罗兰C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无线电导航系统,用于飞机着陆引导的米波仪表着陆系统、分米波仪表着陆系统、微波着陆系统和雷达引导着陆系统。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德伟,空军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导航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历任导航专业教员、室主任、系主任,现任军用导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军用导航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仪表与微波着陆系统》军队优质课程负责人,《导航原理》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讲《导航原理》、《导航系统》和《导航装备》等课程。兼任空军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军武器装备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空军通信军事理论研究专家组专业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中国航空导航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理事、陕西省雷达与导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获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多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重大军事和经济效益。获得军队教学成果2项。在核心期刊和各类专业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被EI检索15篇。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硬核”,但绝对是那种“啃下来收获巨大”的类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导航体制间的对比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系统的优缺点,而是深入剖析了各自设计哲学背后的权衡取舍。比如,在深入讲解某一特定导航源的精度限制时,作者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当前技术路线的瓶颈所在,这在很多美化性的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种坦诚的态度让我对作者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虽然篇幅不算特别多,但每一个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实战经验总结。我记得有一处关于“杂波抑制”的章节,作者给出了一个巧妙的滤波算法设计思路,那种将看似无关的数学工具巧妙嫁接到实际工程问题上的手法,简直是灵光乍现。整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老派学者的严谨,句式偏长,逻辑链条极强,需要读者全神贯注,但回报是扎实的、不易遗忘的知识体系构建。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时间同步和定位精度的项目报告,手头翻阅了好几本参考书,但真正能让我感到“醍醐灌顶”的,还是这本大部头。与其他偏重于特定传感器或软件实现的著作不同,它似乎更高屋建瓴地审视了整个无线电导航生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系统韧性”的讨论,这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不仅讲解了如何提高精度,更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恶劣环境下保持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这种前瞻性的视角,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工程哲学的著作。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冗余设计”和“信息融合”时所采用的类比,它将复杂的矩阵运算和概率模型,转化成了听觉和视觉的联觉体验,极大地降低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门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你如何“思考”导航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实现”一个模块。
评分打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但绝非那种束之高阁的纯理论。我发现作者在组织章节时,非常注重知识的递进和螺旋上升。初看之下,某些公式推导似乎略显复杂,但当你把后续章节中应用这些公式的实例结合起来看时,一切豁然开朗。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是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向上一个台阶,视野就开阔一分。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误差源分析”的论述,作者对误差的分类细致入微,从大气层折射到接收机内部的非线性失真,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干扰项,并且给出了量化评估的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无数次挫折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它不像有些新近出版的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对最新标准和协议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了物理层和信号处理的底层逻辑,确保读者掌握的知识是具备长久生命力的。
评分对于一个已经有些基础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校验”功能。在阅读了大量碎片化资料后,我需要一本权威性的著作来帮助我梳理和确认我的认知框架是否完整。这本著作恰好完成了这个任务。作者在定义关键术语时,极其严谨,避免了行业内常见的语义模糊地带。比如,对于“伪距”和“载波相位”的精度差异分析,他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数量级对比,还结合了实际观测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了说明,这一点对我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不同导航系统的历史演进脉络的梳理也令人称道,它让你明白现在的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哪些是技术选择的偶然。通读下来,我感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仿佛被重新加固和校准了一遍,那种踏实感是其他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常备案头,随时翻阅以深化理解。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刚拿到手里,我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扎实的用料所吸引。扉页上印着的作者名字——吴德伟,带着一种沉稳可靠的气息。我带着极高的期待翻开了第一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导航基本原理的细致阐述,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边,耐心地为我这位初学者答疑解惑。书中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分析尤为精彩,不同于我过去接触的那些教科书,它没有过多冗余的数学推导,而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生活化的比喻串联起来,让人在理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逻辑上的美感。特别是涉及到信号的衰减和多径效应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极其到位,既展现了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工程实践的温度。读到后半部分关于系统架构的部分,我深感此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蓝图,勾勒出整个无线电导航领域的宏大图景。对于任何一个想系统性掌握这一领域知识的工程师或学生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起点,甚至可以说是灯塔般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