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定价:19.50元
作者:李新平 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40108613
字数:380000
页码:2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共9章,其中第9章为实验。主要介绍电路仿真设计分析工具muhiSIM 2001(EWB 6)和电路图绘制、印制电路板设计和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工具Protel 99的使用方法及印制电路板的基础知识。
本书在内容上深入浅出,注重实用性,兼顾课堂教学和自学的需求,配备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使学习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本书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电路基本分析能力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能力。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参考书。
目录
第l章 绪论
1.1 电子设计自动化
1.2 常用EDA软件
1.3 软件安装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multiSlM 2001基本操作
2.1 muhiSIM 2001基本界面
2.2 电路仿真基本操作
2.3 子电路的使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仿真虚拟仪器使用与电路设计
3.1 仪器、仪表的基本操作
3.2 仪器的使用
3.3 仿真操作
3.4 电路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常用电路仿真分析方法
4.1 仿真元器件设计
4.2 仿真分析的基本操作
4.3 常用分析方法应用
4.4 仿真分析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印制板基本知识
5.1 印制板概述
5.2 印制板布局原则
5.3 印制板布线原则
本章小结
思者题与练习题
第6章 原理图编辑软件Seh 99
6.1 原理图绘制基本界面及编辑器
6.2 原理图绘制入门
6.3 层次电路图设计
6.4 电气规则检查与生成网络表
6.5 元器件库编辑
6.6 原理图输出
6.7 原理图项目联网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 印制板设计软件PCB 99
7.1 PCB 99基本界面和设计的前期工作
7.2 PCB设计入门
7.3 设计规则与自动布线
7.4 PCB元器件设计
7.5 印制板设计实例
7.6 PCB设计技巧
7.7 PCB输出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8章 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软件PLD 99
8.1 PLD概述
8.2 PLD 99源原理图文件设计
8.3 PLD源原理图文件的编译
8.4 PLD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9章实验
实验一 MuhiSIM 2001基本操作
……
附录1 MULTISIM2001菜单
附录2 MULTISIM2001元器件图形库
附录3 ADVANCED SCHEMATIC 99菜单
附录4 SCH99分立元器件库图形样本
附录5 ADVANCED PCB 99菜单命令
附录6 PCB99常用元器件封装图形样本
附录7 书中非标准符号与国标的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对“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这个词汇本身并没有太多概念。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这项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中的核心地位。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软件工具的使用,更是关于一种“思想”和“方法论”。它教会我如何用系统化的思维去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例如,书中在讲解物理设计优化时,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参数和指标,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优化策略之间的权衡和取舍,以及它们对最终芯片性能的影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我还尝试了书中提供的部分练习题,虽然有些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思考,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也加深了我对知识的记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电子设计感兴趣的同学,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评分作为一个对电子信息领域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我一直想深入了解 EDA 技术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棒的起点。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从 EDA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在整个电子设计流程中的地位入手,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设计流程”的介绍,将一个复杂的芯片设计过程拆解成多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并且详细介绍了每个环节所对应的 EDA 工具和技术。比如,在讲解前端设计时,书中对硬件描述语言(HDL)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都做了细致的阐述。而后端设计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网表到物理版图,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挑战和智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典的 EDA 算法的原理介绍,虽然有些深奥,但作者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抓住核心思想。我甚至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怀揣着一份传道授业解惑的热情,力求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真正理解 EDA 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令人欣慰的是,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清晰易懂。即使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概念,他也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配以丰富的图例和实例,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验证”部分的论述,它强调了验证在整个设计流程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的验证方法和策略。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芯片设计,不仅仅在于前端的逻辑实现,更在于后端 thorough 的验证。书中对一些经典的验证技术,如 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的介绍,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尝试着将书中介绍的一些验证技巧应用到我的项目中,发现效果非常显著,不仅提高了验证效率,也大大降低了芯片流片失败的风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 EDA 的海洋中稳步前行,让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项关键技术。
评分我是一位在职的工程师,一直以来,EDA 技术都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总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够系统和深入。偶然间了解到这本《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没想到它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书中对于高级逻辑综合、时序分析以及功耗优化的讲解,都非常有深度和前瞻性。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这些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实际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设计收敛”的讨论,这绝对是芯片设计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而本书则提供了非常系统化的方法来应对。此外,书中对一些前沿 EDA 技术的展望,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提升 EDA 技术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光是初步翻阅,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其深度和广度。书中对于 EDA 技术的阐述,远不止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各种实际应用和工具的介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会循序渐进地引入,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拓展到更高级的算法和技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背景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关于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部分的讲解,让我对“芯片如何从代码变成实物”这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列举的案例也十分贴切,能够帮助我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落地。我曾尝试过一些其他的 EDA 教材,但总感觉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本《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条理清晰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 EDA 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的趋势。我甚至已经开始在工作中使用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和工具,效果确实比我之前自己摸索要好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