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章 汽车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技术/001
D一节汽车电子元器件识别方法与步骤001
一、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001
二、汽车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步骤002
D二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控制方式011
一、基本组成011
二、控制方式011
D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的检则/014
D一节概述014
D二节空气流量传感器016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的作用、安装位置及种类016
二、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017
三、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019
四、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传感器022
五、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024
D三节温度传感器026
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026
二、进气温度传感器028
三、EGR监测温度传感器030
四、排气温度传感器031
五、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033
六、双金属片式气体温度传感器035
D四节压力传感器036
一、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036
二、大气压力传感器041
三、蓄压器压力传感器043
四、机油压力传感器044
五、机油压力开关传感器045
六、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传感器046
D五节位置传感器047
一、曲轴位置传感器047
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059
D六节爆燃传感器065
一、爆燃传感器的作用与安装位置065
二、爆燃控制系统066
三、爆燃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068
四、爆燃传感器的检测070
D七节碰撞传感器070
一、碰撞传感器的作用070
二、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070
三、碰撞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071
四、碰撞传感器的检测074
D八节氧传感器076
一、氧传感器的作用076
二、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076
三、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080
四、全量程氧传感器082
D九节其他传感器及开关信号086
一、稀薄混合气传感器086
二、Dx传感器087
三、烟度浓度传感器089
D十节汽车发动机执行元器件的检测092
一、喷油器092
二、电动燃油泵095
三、油压调节器101
D十一节汽油发动机电子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检测103
一、汽油发动机电子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组成103
二、汽油发动机电子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检测104
D三章 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的检测/107
D一节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的检测108
一、变速器油温传感器108
二、车速传感器109
三、油压传感器115
四、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15
五、模式开关117
六、挡位开关118
七、超速挡开关120
八、其他开关量传感器121
D二节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执行器的检测122
一、自动变速器执行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22
二、自动变速器执行器的检测123
D三节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电路的检测125
一、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及控制内容125
二、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的检测127
D四章 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电子地器件的检测/128
D一节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概述128
一、ABS的作用与类型128
二、ABS的组成及其功能128
三、ABS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及工作电路原理129
D二节汽车ABS传感器的检测130
一、轮速传感器130
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136
三、减速度传感器137
四、传感器的检测注意事项及要点141
D三节汽车ABS执行器的检测141
一、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1
二、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147
三、制动压力调节器的检测147
D四节汽车ABS ECU的检测155
一、ABS ECU的基本组成与功能155
二、ABS CEU的基本电路的作用原理155
三、ABS ECU的检修157
D五章 其他电子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的检测/165
D一节汽车底盘位置传感器的检测165
一、方位和方向传感器165
二、光电式转角和光电式车高传感器168
三、溢流环位置传感器171
四、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172
五、制动行程传感器175
六、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76
七、制动蹄摩擦片磨损检测传感器178
D二节ESP传感器的检测179
一、转向盘转角传感器179
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180
三、横向偏摆率传感器181
四、制动压力传感器182
五、ESP按钮开关183
D三节EPS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检测184
一、EPS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184
二、EPS执行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185
D四节安全气囊电子元器件的检测187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187
二、安全气囊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原理187
三、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189
四、安全气囊传感器的检测注意事项与检测方法193
D五节电子控制悬架执行器的检测196
一、电子控制悬架执行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96
二、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执行器的检测200
参考文献/201
显示全部信息
这本书的内容,恕我直言,似乎偏离了我原本的期待。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汽车的整体电气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是如何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然后如何控制喷油、点火等关键环节的。我还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CAN总线、LIN总线等汽车通信协议的介绍,了解它们是如何实现车内各个模块之间的高效通信的。我设想这本书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实际的电路图,来讲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领悟。然而,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发现它更多地聚焦于对一个个独立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详细的规格介绍和物理特性的描述,例如封装形式、引脚定义、主要参数的含义等等。虽然这些信息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能非常重要,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了解“全局”的读者来说,似乎有些过于细致,甚至有些枯燥。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系统性的讲解,而不是对单个零部件的“拆解”。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总的来说,是比较严谨和专业的。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功能以及它们在汽车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例如,书中对于传感器部分的阐述就相当细致,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到位置传感器,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包括它们的测量原理和工作特性。我也看到了关于执行器部分的介绍,比如电磁阀、继电器等,它们是如何被 ECU 控制并执行特定动作的。对于“检测”的部分,书中有提到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但可能不是我期望的那种“傻瓜式”操作指南,而是更偏向于原理性的介绍。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并且想要深入研究汽车电子元器件细节的读者。它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参数,对于工程师或者高级维修技师来说,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封面设计也很有科技感,一看就是一本认真制作的图书。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个人对于汽车的机械结构一直很感兴趣,但对于汽车的“大脑”——那些电子元器件,了解得就比较少了。我一直想找一本能让我对这些小小的芯片、传感器、执行器有个初步认识的书,了解它们在汽车里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大概的工作原理。我特别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电路知识,知道这些电子元件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控制系统的。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给我一种这样的期待,所以我果断入手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一下目录,里面涉及的电子元件种类繁多,看起来非常全面。我尤其对那些关于“识别”和“检测”的部分很感兴趣,觉得这能帮助我理解汽车维修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甚至在日常用车中,如果遇到一些小故障,也能自己有个大概的判断。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了解汽车电子世界的入口,让我对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充满了好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方面,给人的感觉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书中确实包含了一些元器件的图片和电路图,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有帮助的。但整体而言,这些图示的清晰度和精细度,以及它们与文字的配合度,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我有时候会觉得,如果能有更多高质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场景的图片,或者更直观的动画演示(虽然我知道这在纸质书中很难实现),可能会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另外,对于一些关键的概念,如果能有一些更加形象化的比喻或者类比,也许能让非专业读者更容易接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偏向于技术手册,严谨但不够生动。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性的内容,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复杂的原理,对于拓宽读者的阅读群体会更有帮助。总的来说,它是一本内容扎实的工具书,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并没有完全满足我对于“汽车电子”的想象。我一直认为,汽车电子不仅仅是各种元器件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智能化的整体。我希望看到的是关于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探讨,比如自动驾驶中的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是如何集成的,或者车联网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体验。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在实际的汽车研发或维修过程中,是如何解决与电子系统相关的复杂问题的。这本书虽然罗列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信息,但对于这些元器件在复杂系统中的“联系”和“协同”的描述,似乎相对较少。我更希望能够从书中看到更多关于系统集成、软件与硬件交互、以及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宏观视角,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单个元器件的微观认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