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墨子大辞典 |
| 作者 | 孙中原 |
| 定价 | 120.00元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23013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辞典是创新性地解释《墨子》语词的工具书,面向广大读者,介绍墨学精华,普及墨学知识。按照音序排列《墨子》中的词条,并用凝练精简的条文解释各词条的含义。本辞典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墨子》这部先秦思想著作的内容和思想,并推动墨学与其他研究学科的交融。本书对于专业人士和文史哲爱好者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孙中原(193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1961年中央直属高级党校逻辑班毕业,研究生学历。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逻辑史。著作《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等40余种。论文200余篇 |
| 目录 | |
| 目 录 音序索引……1 笔画索引……40 正文……1 参考文献……549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与古代智者进行跨时空的深度对话。它的叙事风格极其平实,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释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推,这些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堂奥。例如,在讲解“非攻”思想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结合了当时诸侯争霸的宏大历史背景,使得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和超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智性之美,它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而是靠逻辑的严密性和论证的充分性支撑起来的。它不像某些流行读物那样试图将深奥的学问“通俗化”到失去原味,而是忠实地保留了思想的内核,同时又提供了足够的引导,让人能够安全地穿行其中。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一股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立刻将我笼罩。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梳理得极为清晰,尤其是在对某一特定流派的辨析上,更是做到了旁征博引,令人叹服。书中的条目编排颇具匠心,既有宏观的体系梳理,又不乏对具体术语的微观剖析。我特别欣赏它在引述原文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对不同版本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和考证,这对于一个严肃的古代哲学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手边的其他参考书,但很快就会发现,这本书本身已经为我搭建了一个相当坚实的知识框架。它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份精密的手术刀,解剖着古代思想的肌理。虽然初读时会感到有些吃力,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消化那些拗口的古文和繁复的引注,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强迫你进行深度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正是一部优秀工具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细节深感满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工具书的易读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纸张选择坚韧适中,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较轻。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版式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使用习惯:页眉清晰标注了当前条目的首字,侧边留白适宜做笔记,而各个概念之间的交叉引用链接做得极其顺畅,让你在阅读A条目时,能毫不费力地跳转到相关联的B和C条目,形成一个知识的闭环。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关注,常常被学术著作所忽略,但在这本书中却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让冰冷的学术资料也变得有温度、易于亲近,使得查阅和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无疑是一次制作精良、内容扎实的学术成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广度和深度兼具的统一。它打破了我过去对古代哲学仅限于几个核心人物和流派的刻板印象。通过对大量非主流思想家及其边缘性概念的收录和梳理,我得以一窥那个时代思想光谱的丰富性。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或信息稀缺的条目时,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他从不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清晰地呈现所有主要的、有根据的解释路径,并适当地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这种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古代思想界的“生态系统”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个理论,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复杂的思想交织网络中去理解。这种宏观视野的拓展,远超我最初阅读它作为工具书的预期。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的密度,初看时确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它更像是一部供案头的参考手册,而非用来在通勤路上消磨时间的消遣品。但是,一旦你真正需要深入某个具体问题时,它的可靠性便无可替代。我曾为了一段关于古代工程技术与伦理道德交叉领域的论述而苦恼多时,查阅了数个不同的数据库和专著,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我翻开了这本“大辞典”,仅仅通过几个关键词的检索,作者便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解释框架。这种“即查即得”的高效性,以及信息检索的准确性,是它最大的优势。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提供结构”,为探索者指明了最稳固的立足点。对于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需要精确引用的场合,这本书无疑是应该摆在书桌最显眼位置的“镇店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