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

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晔 著
图书标签:
  • 糖尿病
  • 饮食
  • 运动
  • 用药
  • 自我管理
  • 健康
  • 医学
  • 内分泌
  • 生活方式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5570
商品编码:29531001747
包装:平塑勒
开本:20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商品参数
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
定价 49.9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第1版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开本 20开
作者 张晔
装帧 平塑勒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21335570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已有1.4亿,占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基数群,从我们之前的销量数据来看,糖尿病的图书也很受读者欢迎。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人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本书的特色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分别撰写相关内容。由营养专家张晔老师来撰写饮食部分的内容,由运动专家赵之心来撰写运动部分的内容,给读者最具操作性、最实用的自我管理方案。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张晔,解放军309医院前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多档健康节目的特邀专家。赵之心,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在全民健身及运动养生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年来多次作为主讲嘉宾参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健身专题节目录制。



关联推荐

关联推荐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
目录

目录

目 录

绪  了解糖尿病

我国成了世界第一的“糖人国” 16

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16

成年人有一半处于糖尿病前期或属高危人群,

自己却并不知情 16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7

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血糖 17

老人、儿童不妨将控制血糖的标准放宽 17

糖尿病的征兆 18

糖尿病还有哪些蛛丝马迹 19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20

1 型糖尿病 20

2 型糖尿病 20

妊娠糖尿病 20

特殊类型糖尿病 20

2 型糖尿病分哪几个阶段 20

哪些人要格外警惕糖尿病 21

40 岁以上人群 21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1

出生时体重不足五斤的孩子 21

代谢综合征患者 21

肥胖者 21

遏制糖尿病,需从“糖尿病前期”着手 22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22

糖尿病前期怎么遏制 22

糖尿病人要高度警惕并发症 23

糖尿病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23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23

饮食治疗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要终身进行的 24

吃什么吃多少,一看就知道 24

蛋白质,优质的占一半 25

每天的盐控制在6 克以内 25

多吃好脂肪,拒绝坏脂肪 25

运动是非药物疗法的又一制胜关键 26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26

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26

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6

使心情愉悦、放松 26

空腹血糖和餐后2 小时血糖

能反应血糖控制好坏 27

空腹血糖反映胰岛B 细胞功能 27

餐后两小时血糖帮助发现可能的餐后高血糖 27

随机血糖监测血糖状况 27

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控制情况 28

制作自己的血糖测试表 28


PART 1糖尿病的良好控制,要从饮食入手

解开关于饮食的十大疑问 30

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吗? 30

得了糖尿病就要“少吃饭,多吃菜”吗? 30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是不是能更好控制血糖? 31

糖尿病就一定不能吃糖吗? 31

饭吃多的时候,多吃降糖药就没事儿吗? 31

注射胰岛素是不是就不用控制饮食了? 32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淀粉类食物吗? 32

“无糖”食品可以敞开吃吗? 32

葡萄籽油等保健油能随便食用吗? 33

喝水多容易升高血糖吗? 33

控制总量不超标,不变肥不变胖 34

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34

合理分配一日三餐 35

运用手测量法,轻松掌握一天该吃多少量 37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的摄入要适宜 39

学会食物交换,也能一饱口福 41

“90 千卡”为一份的食物交换份 41

计算每日的食物总分量 43

一日食物的分配 44

制定食谱 45

手测量食物交换份 46

关注餐后血糖,达到理想的7.8 47

少食多餐能减少胰岛负担,避免餐后血糖飙升 47

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和粗粮杂豆 48

多选低GI 和低GL 的食物 49

“高低搭配”降GI 值 51

粗粮不细作,GI 值不升 51

吃整不吃碎降GI 值 52

蔬果吃生不吃熟,GI 值更低 53

先吃后吃有讲究,餐后血糖不蹿高 53

改善烹调方法,低盐低油少甜 54

多用植物油,并且要低油 54

盐+“隐形盐”每人每天不超过1 瓶盖 55

调味不用糖,选用甜味剂 57

经常用醋调味,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58


PART 2 主食副食怎么吃

主食越“杂”越好 60

为什么一定要吃主食 60

不同主食对血糖的影响 60

主食要选择生糖指数低的 60

主食宜粗细搭配,多加豆 61

主食凉凉再吃可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61

主食不要烹调得过于软烂 61

糖尿病人怎么喝粥 61

主食的生重与熟重换算 62

蔬菜越“多样”越好 63

蔬菜最好选择应季的 63

每天两大捧,多多益善 63

各种颜色都吃,深色蔬菜占一半 63

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可以与主食互换 64

蔬菜烹调淡一点儿 65

鱼、肉、蛋、奶要“一高一低” 66

鱼、肉类要选择低脂高蛋白的 66

鱼、肉最好午餐吃 66

吃肉认准“白瘦” 66

低脂菜肴的制作技巧 66

海鱼类,每周吃2 次 66

每天5 份蛋白质食物:

鱼+ 肉+ 蛋+ 奶+ 豆制品 67

水果当做加餐吃 68

能不能吃水果,取决于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68

水果最好不要选择熟得太透的 68

水果的量每天不要超过一个拳头 68

多吃水果就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68

水果要在两餐之间吃 69

高糖水果要少吃,

并且要避开最甜的部分 69

90 千卡热量相当于吃多少水果 70

糖尿病患者别怕多喝水 71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71

每天至少6 杯水 71

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几种补水途径 71

什么时间喝什么水 72

空腹喝的一杯水不一定都是白开水 72

要注意监测睡前血糖和醒后血糖 72

千挑万选好食材 73

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101

1400 千卡菜谱制定 101

1600 千卡菜谱制定 102

1800 千卡菜谱制定 103

2000 千卡菜谱制定 104

2200 千卡菜谱制定 105

案例:专家谈李先生的一日三餐安排 106


PART 3 加餐不加总热量,避免出现低血糖

加餐不加总热量 108

加餐可避免正餐吃太多而导致的血糖飙升 108

加餐要计算到总热量中 109

加餐的时间和食物选择 109

如何加餐 109

加餐吃什么 110

低糖蔬菜是首选 110

吃水果前后2 小时自测血糖 110

水果能否带皮吃 110

3 ~ 4 片苏打饼干足够 111

坚果虽好也不能多吃 112

水果干每天一小把 112

哪些食物不宜作为加餐 113

运动前后如何加餐 114


PART 4 身体动起来,血糖降下去

运动对糖尿病的好处 116

运动应该成为如一日三餐同等重要的事情 116

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116

糖尿病,全面锻炼,防止并发症 117

什么才是糖尿病的有效运动 118

使基础心率稳中有降的 118

使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的 118

运动完感到略微疲劳的 118

能适度锻炼肌肉的 118

把握好这3 个运动要点,效果更明显 119

定计划,兼顾到饮食和用药 119

定时,沿着身体记忆逐步调控血糖 119

定量,最大限度避免运动伤害 119

基础训练很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 121

有氧运动,每天坚持30 分钟以上才有效 121

力量锻炼,增加运动中能量的消耗 121

柔韧性锻炼,提高血管的弹性 122

在室外,适合做的有氧降糖运动 123

大步快走,消耗更多的血糖血脂 123

大步慢走,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124

弹着走,缓解和控制糖尿病足 125

慢跑,控体重、控血糖 126

骑车,改善糖代谢 126

在室内,方便做的力量锻炼 127

徒手力量锻炼,协助控制血糖 127

哑铃力量锻炼,提高身体代谢助调养 132

随时随地可做的柔韧性锻炼 138

不能忽视的运动:下肢的力量锻炼 142


PART 5 糖尿病患者的科学用药


PART 6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PART 7 糖尿病并发症的科学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艺术:饮食、运动与用药的智慧指南》 引言:重塑健康生活,拥抱活力人生 糖尿病,一个曾经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如今正逐渐被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所取代。这本《糖尿病自我管理艺术》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籍,它更是一份通往健康、活力与长寿的承诺。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糖尿病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全方位、可操作的自我管理策略,赋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使其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导者。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精准的用药,糖尿病不仅可以被有效控制,更能成为人生中一段关于智慧与坚持的精彩篇章。 第一篇:舌尖上的科学——糖尿病饮食的精妙艺术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中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环。它不仅仅关乎血糖的波动,更影响着身体的整体健康、能量水平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本篇将带您领略舌尖上的科学,掌握科学饮食的精妙艺术。 认识食物的“血糖效应”: 碳水化合物: 这是影响血糖最主要的营养素。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如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血糖峰值。您将学会识别“隐形糖”,了解全谷物、蔬菜、水果的益处,并学会如何适量地摄入,而非完全摒弃。 蛋白质: 了解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和蛋类。我们将探讨蛋白质对血糖的稳定作用,以及它如何增强饱腹感,帮助控制食量。 脂肪: 区分健康的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橄榄油、牛油果、坚果中)与不健康的脂肪(如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我们将强调健康脂肪在维持心血管健康和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糖尿病饮食的“隐形英雄”。我们将详细介绍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延缓糖分吸收、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健康方面的神奇功效。 量身定制的饮食方案: 热量控制与个体化需求: 掌握计算每日所需热量的基本方法,并根据您的年龄、性别、活动水平、体重目标以及糖尿病类型,制定个性化的热量摄入计划。 “餐盘法”与“食物交换份”: 学习两种简单易懂且行之有效的食物分配方法。“餐盘法”将帮助您直观地构建均衡的餐食结构,而“食物交换份”则能让您灵活地替换不同食物,保持饮食的多样性。 “吃什么”、“怎么吃”的智慧: 三餐的均衡与规律: 强调规律进餐的重要性,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饥饿。学习如何安排健康早餐、营养午餐和清淡晚餐,以及合理安排加餐。 食材的选择与烹饪技巧: 聚焦于低GI(升糖指数)食物的选择,如藜麦、燕麦、绿叶蔬菜、豆类等。介绍蒸、煮、炖、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和高糖加工食品的摄入。 饮品的智慧: 警惕含糖饮料的陷阱,推崇白开水、无糖茶、淡咖啡等健康饮品。 应对特殊饮食情况: 外出就餐的挑战与策略: 提供在餐馆、宴会等场合如何做出健康选择的实用建议。 节日与聚会的平衡: 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特殊人群的饮食考量: 如妊娠期糖尿病、儿童糖尿病等。 识别食物标签的奥秘: 学会看懂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糖、脂肪和纤维的含量,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第二篇:动出健康,活出精彩——糖尿病运动的活力指南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良药”。它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更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肌肉力量、提升情绪,让生活充满活力。本篇将为您打开糖尿病运动的活力之门。 运动对糖尿病管理的神奇益处: 直接降糖作用: 运动时,肌肉会消耗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规律运动可以使身体细胞对胰岛素更敏感,有助于血糖的有效利用。 心血管健康保护: 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体重管理: 运动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重要手段。 改善情绪与睡眠: 运动能释放内啡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选择适合您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强调其在消耗能量、改善心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推荐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广场舞等,并提供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强度和时长的指导。 力量训练(抗阻训练): 解释其在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血糖控制方面的独特优势。介绍俯卧撑、深蹲、举重、弹力带训练等简单易行的动作,并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 柔韧性与平衡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拳,它们有助于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跌倒,改善整体身体协调性。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运动前的评估与准备: 强调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前咨询医生,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潜在风险。准备合适的运动装备,如舒适的鞋子和衣物。 运动频率、时长与强度: 提供关于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长以及如何评估运动强度的实用建议(如“谈话测试”)。 “何时运动”的智慧: 探讨不同时间段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用药情况调整运动时间。 运动中的安全提示: 如何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备不时之需;注意补充水分。 运动后的恢复与放松: 强调拉伸和放松的重要性,帮助身体恢复。 克服运动障碍,保持动力: 如何开始您的运动之旅: 从小目标开始,循序渐进,享受运动的乐趣。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您喜欢的运动项目,找到运动伙伴,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 应对运动中的平台期: 如何调整运动计划,突破瓶颈,持续进步。 第三篇:药与我同行——糖尿病用药的精准艺术 用药,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它能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本篇将为您揭示糖尿病用药的精准艺术,让您成为用药的智慧管理者。 认识糖尿病的药物种类: 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 详细介绍其作用机制,对血糖、体重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磺脲类药物: 解释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以及潜在的低血糖风险。 DPP-4抑制剂: 介绍其通过肠促胰素途径降糖的原理,以及相对温和的副作用。 SGLT-2抑制剂: 重点讲解其通过肾脏排糖的作用,以及对心血管和肾脏的潜在益处。 α-糖苷酶抑制剂: 阐述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作用,以及对餐后血糖的控制。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介绍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 以及其他新型口服降糖药。 注射类降糖药: 胰岛素: 不同类型胰岛素的特点: 如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 注射方法与技巧: 详细演示如何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消毒、抽取药液、注射以及注射后的处理。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笔的使用。 GLP-1受体激动剂: 介绍其通过模拟肠促胰素降糖的作用,以及对体重和心血管的益处。 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遵医嘱的重要性: 强调任何用药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用药时间与剂量: 了解不同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以及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的原则。 常见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 了解每种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应对。 药物相互作用的警惕: 了解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可能与降糖药产生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储存与保管: 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糖监测:用药的“指南针”: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阐述血糖监测是评估药物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的关键。 家用血糖仪的使用: 详细介绍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试纸的保存和使用注意事项。 何时进行血糖监测: 讲解餐前、餐后、睡前、运动前后以及出现不适症状时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CGM(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 介绍其优势和适用人群。 解读血糖报告: 学会识别正常的血糖范围,以及高血糖和低血糖的警示信号。 疫苗接种与糖尿病管理: 解释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接种特定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以及它们如何帮助预防并发症。 第四篇:综合管理,拥抱未来——糖尿病的长期健康规划 糖尿病的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的关注、积极的调整和长远的规划。本篇将为您描绘一幅糖尿病的长期健康蓝图。 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眼科检查: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脏功能检查: 监测糖尿病肾病。 足部检查: 预防糖尿病足。 心血管风险评估: 定期检测血压、血脂等。 神经系统检查: 关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对并发症的智慧: 早期识别与预防: 了解常见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 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理解糖尿病对情绪的影响: 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与糖尿病并存。 寻求心理支持: 鼓励与家人、朋友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压力管理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 吸烟与饮酒的风险: 明确吸烟和过量饮酒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风险的严重影响,并提供戒烟和限酒的指导。 建立支持系统: 家庭的支持: 如何让家人理解和支持您的健康管理。 病友的交流: 参加糖尿病社群,分享经验,获得鼓励。 医患沟通: 与您的医疗团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拥抱积极的生活态度: 糖尿病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通往更健康生活方式的起点。 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庆祝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保持乐观,相信通过积极的管理,您完全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结语:您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糖尿病自我管理艺术》并非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是您在糖尿病管理道路上的忠实伙伴。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树立信心,最终成为自己健康的最佳守护者。请记住,您的每一次健康选择,都将为您的未来谱写更精彩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毅力,开启这段精彩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它真的打破了我对“糖尿病教育”的所有刻板印象。我之前以为,这类书无非就是把医学知识堆砌在一起,然后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完全不是这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生活导师”,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会和你一起“思考”和“探索”。比如,在讲解饮食时,它会引导你去思考,你平时喜欢吃什么?有哪些健康的替代品?如何在我喜欢的食物中找到平衡?它不会强迫你放弃所有喜欢的东西,而是教你如何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健康。在运动方面,它鼓励你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风。这种“个性化”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非常受尊重,也更容易接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亲和力,它就像是在和你聊天,用一种鼓励和支持的语气,引导你一步一步地走向健康。它让我感觉,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这本书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

评分

《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绝对算得上是一本“常备读物”。我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本一次性的教材,而是会时不时地翻阅,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知识。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循序渐进”和“全面覆盖”的特点。比如,你在初次阅读时,可以先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饮食和运动原则;随着你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你可以回头再来阅读关于药物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的内容,它能够满足不同阶段读者的需求。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从饮食、运动、用药,到心理调适、并发症预防,几乎涵盖了糖尿病管理的方方面面,让人感觉非常安心,仿佛有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员在身边。我还会把它中的一些实用技巧,比如关于如何计算食物的热量,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以及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等,记录下来,作为日常管理的参考。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评分

读完《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真的非常“实用”且“可操作”。很多医学书籍,读起来虽然专业,但往往难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要么是方法太复杂,要么是工具太昂贵。但这本书就不同了,它提供的很多建议,都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场景出发。比如,在讲解食物选择时,它会教你如何在超市里辨别食品标签,如何看懂配料表;在讲解运动时,它会给出很多居家健身的简单动作,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器械;在讲解药物管理时,它会提醒你如何规划用药时间,避免漏服或重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它没有使用太多艰涩的医学术语,即使有,也会配上通俗的解释和生动的例子,让读者很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小贴士”和“温馨提示”,它们就像是贴心的朋友,时刻提醒着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本书让我觉得,管理糖尿病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掌控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命运,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健康。

评分

《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中的“自我管理”概念,真的渗透到了这本书的方方面面,并且以一种非常积极、赋权的方式呈现。我之前一直觉得糖尿病是一种“疾病”,需要被“治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调整”,而“自我管理”就是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它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吃、如何动、如何用药,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理解”我的身体,如何“倾听”我的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书中关于“血糖监测”的部分,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数字是多少,而是教会我如何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如何通过血糖变化来反思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它还鼓励我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记录下我的各项指标、饮食内容、运动情况以及用药记录,通过长期的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管理方案。这种系统性的记录和分析,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我完全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甚至比一些没有糖尿病的人更加健康。

评分

对于我来说,《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在运动管理这块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知道运动对控制糖尿病很重要,但总觉得无从下手,要么就是过度训练,要么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运动方案。它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运动能帮助控制血糖,比如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消耗葡萄糖等。然后,它根据不同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设计了不同强度的运动计划,从温和的散步、太极,到稍微剧烈的快走、游泳,再到更具挑战性的力量训练,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讲解每种运动时,都详细说明了运动前的准备、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后的放松,这让我觉得非常安全,也很有指导性。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创意性的运动方式,比如利用居家环境进行简单的拉伸和力量练习,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时间动起来。这本书还强调了运动的规律性和循序渐进,告诉我不要追求一蹴而就,而是要持之以恒,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方式,让运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自从按照书中的建议开始规律运动后,我感觉身体的活力明显提升,睡眠质量也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血糖的控制也更加稳定了。

评分

在《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中,关于用药自我管理的部分,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过去,我总觉得用药就是医生开药,我乖乖吃药就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吃药,也需要“自我管理”。它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比如哪些药物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哪些是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哪些又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这让我不再对药物感到神秘,而是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药物与饮食、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如果饮食不当或者运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低血糖,书中就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低血糖的症状,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药物储存、服用时间和剂量调整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安全、更合理地使用药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讨论,它提醒我,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反应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与医生密切沟通,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服药者,变成了一个主动参与用药决策的“健康管理者”,这种转变让我感到非常有力量,也更加安心。

评分

拿到《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后,我立刻被它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编辑风格所吸引。这本书在饮食管理方面,真的是做到了极致的细致。它没有简单地列出一份“禁食”和“可食”的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如何与血糖水平相互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的讲解,这本书用图表和生动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直观地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速度。它还提供了大量的食谱建议,这些食谱不仅健康,而且非常美味,打破了我之前对“糖尿病饮食”就是寡淡无味的刻板印象。我尝试了其中几道菜,比如用糙米替代白米饭,搭配清蒸鱼和蔬菜沙拉,不仅口感丰富,而且血糖也没有出现剧烈波动,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还强调了“个体化”的重要性,指出每个人的身体反应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它鼓励读者记录饮食日记,并根据自己的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饮食方案。这种循序渐进、鼓励实践的方法,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而有效,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血糖,更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评分

《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关于“心态”的调整。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疾病,首先想到的是恐惧、焦虑和无力感。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积极和鼓舞人心的态度,引导我们去接受糖尿病,并把它看作是生活中的一个“新起点”,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并没有回避糖尿病的挑战,但它更强调了我们自身的力量和潜能。书中分享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成功案例,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力量,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它鼓励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便,甚至将管理糖尿病的过程,变成一种自我探索和自我超越的旅程。我发现,当我开始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和管理糖尿病时,我反而能够更好地执行饮食和运动计划,也更容易从生活中找到乐趣。这本书让我明白,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但内心的平和与力量,同样是战胜疾病不可或缺的因素。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医学指南,没想到翻开后,惊喜接连不断。首先,它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角度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需要“自我管理”。我之前一直觉得糖尿病离我挺远的,或者觉得就是少吃点糖那么简单,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到身体的方方面面。它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潜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旦某个零件出了问题,就需要细心调整”这种比喻,让我这种医学小白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影响血糖”的部分,不再是生硬的化学公式,而是用一种故事化的方式,讲述了碳水化合物在身体里的转化过程,以及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精制米面和粗粮)对血糖升高的速度差异。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是如此直接且复杂。这本书对于刚被诊断出糖尿病或者正在为如何应对这个疾病而感到困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让你不再对这个疾病感到恐惧,而是开始有信心去了解和掌握它。

评分

让我非常欣喜的是,《糖尿病饮食 运动 用药自我管理全书》在讲解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和“实践性”。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真正能够指导你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去做什么。比如,它会详细讲解如何在外出就餐时做出健康的选择,如何识别那些隐藏在加工食品中的糖分,甚至是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用餐时间,以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在运动方面,它不仅提供了运动的建议,还强调了如何倾听身体的信号,避免运动损伤,以及如何在身体不适时调整运动计划。在药物管理方面,它会提醒你注意药物的保质期,以及如何妥善处理过期药物。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恰恰是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地方。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它知道你在管理糖尿病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惑和困难,并且为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让我觉得,管理糖尿病,真的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听说”过的事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