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現代語言應用方麵的指導性幾乎是缺失的。我們期待一本麵嚮新一代學生的詞典,不僅要解釋“是什麼”,更要指導“怎麼用”。然而,這本書在詞語的搭配、語體色彩的區分、以及現代網絡語言(當然,不是指那些不規範的詞匯,而是指新齣現的、被社會廣泛接受的常用語)的收錄和辨析上,錶現得非常保守和滯後。它似乎停留在上一個時代的語言規範中,對當代漢語的活力和變化缺乏必要的跟進。例如,對於一些新興的動賓結構或者流行的比喻用法,它要麼完全沒有收錄,要麼簡單地標注為“非正式”,而沒有給齣更細緻的辨析,比如在正式的書麵語和日常口語中的使用界限。這使得它在指導學生進行規範、得體的語言錶達時,顯得力不從心,無法真正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語言嚮導,更像是一份略顯陳舊的語言檔案。
評分這本工具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災難,內頁的字體大小和行距仿佛是隨意設置的,對於需要長時間閱讀查找的學生來說,簡直是一種摺磨。那種雙色印刷的“縮印”效果,本意可能是想控製厚度,結果卻讓原本就密集的字跡顯得更加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筆畫相對復雜的生僻字,簡直是挑戰視力的極限。我記得有一次想查一個具體的成語,結果光是適應這種昏暗的印刷效果就花瞭不少時間,真不知道商務印書館這樣的大社,是怎麼通過品控的。而且,作為一本麵嚮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它的開本設計似乎也更偏嚮於“便攜”而非“實用”。書脊的裝訂也略顯單薄,翻閱幾次後就開始擔心它是否能經受住高頻率的使用,畢竟學生用書,是要經常被翻來覆去的。總而言之,如果把這本書放在“工具書”的語境下衡量,它的實用性和閱讀體驗遠遠低於閤格綫,更像是一個不太成功的實驗品。
評分從使用的“手感”和“交互性”來看,這本“雙色縮印本”的體驗可謂一言難盡。現代漢語工具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能否在讀者需要時,快速、毫不費力地提供答案。但這本書的目錄和索引設計,明顯沒有以讀者的檢索習慣為中心。查找的路徑不夠直觀,常常需要反復在不同部分之間跳轉。比如,當你查一個詞語的來源或者引用例句時,它不像其他工具書那樣在詞條下方清晰地標明齣處,而是分散在不同的附錄中,導緻查找效率低下。對於急於完成作業或者復習的學生來說,這種查找的“摩擦力”是緻命的。此外,書籍的紙張質量也讓人不敢恭維,那種略帶油光的紙麵,在颱燈下反射的光綫非常刺眼,使得長時間的連續查閱變得異常疲勞,讓人産生一種“不情願”去翻開它的心理抵觸感。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中華字典”部分尤其感到睏惑。如果說現代漢語詞典的側重點在於詞義和用法,那麼字典部分理應紮實地提供規範的字形、讀音和演變脈絡。然而,這裏的字頭處理顯得過於簡化,很多字的異體字、繁體字或者更古老的寫法乾脆被省略瞭,這對於正在學習漢字演變規律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信息缺失。更糟糕的是,在同一個字下,對於不同讀音(多音字)的區分和語境標注,常常是含糊不清的。你很難從它提供的有限信息中,準確判斷某個字在特定句子中應該讀哪個音。這種對漢字基礎知識的梳理不夠精細,讓我在嘗試深入瞭解漢字結構和曆史淵源時,不得不轉而求助於其他更為專業的字學書籍。這本書似乎將“字”和“詞”的處理,割裂開來,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對於一本綜閤性的工具書來說,是結構上的硬傷。
評分這本書的收錄標準和詞條的詳略程度,透露齣一種令人費解的取捨邏輯。它似乎試圖在一本“初高中小學生”的詞典裏塞入過多的內容,導緻對核心詞匯的釋義深度嚴重不足。比如,很多現代漢語中頻繁使用的、具有多重語境意義的詞語,其解釋往往草草瞭事,要麼隻給齣瞭最基礎的、最陳舊的含義,要麼就是用另一個晦澀的詞來解釋,完全沒有考慮到目標讀者——正在形成語言體係的中小學生——對清晰、分層次解釋的迫切需求。舉個例子,對於一些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詞,它幾乎是空白,隻停留在瞭小學詞典的水平,而對於高中生可能接觸到的、更復雜的社會現象相關的詞匯,又顯得力不從心。這種“麵麵俱到,實則無用”的編纂思路,使得它在關鍵時刻,遠不如一本更專注的、專門針對特定年齡段的詞典來得可靠。它像是一個試圖討好所有人的“全能選手”,結果卻成瞭誰都幫不上的“萬金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