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素描基础入门60问(综合实战教学版)
定价:59.80元
作者:灌木文化 任安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154324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作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所教过学生现都大学毕业且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2)作者在素描的表现手法上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表现方法。3)作者在绘画方式上避免千篇一律的绘画方式,意在拓展初学者的思维模式和独立思考能力。4)丰富的细节绘画,让读者感受细腻真切的情景,融于其中,看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内容提要
学习绘画,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让你事半功倍。本书针对大多初学者在学习素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四类难题,即构图、透视、结构和明暗,通过简要扼要的说明文字、清晰明了的示意图和精彩的案例示范来做出解答,力求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能轻松而快速地跨过“学习美术之初的那些坎儿”。本书共4章,以6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分别详细阐述了初学者遇到的构图、透视、结构和明暗这四类难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等。第1章详细讲解了素描构图,回答了包括“如何安排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有什么样的构图技巧?”“绘制作品时,一般什么样的物体采用横构图?”“绘制作品时,一般什么样的物体采用竖构图?”等12个问题。第2章详细讲解了素描透视,回答了包括“什么现象叫作透视?常见的透视现象有哪些?”“为什么同样的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时看到的不一样?”“成角透视有什么特点?”等17个问题。第3章详细讲解了素描结构,回答了包括“怎样绘制出物体准确的比例结构?有哪些方法?”“怎样表现立体空间?”“怎样从结构素描向光影素描转化?”等12个问题。第4章详细讲解了素描明暗表现,回答了包括“为什么不同的光线下看到的物体呈现不同的光影变化?”“光影有怎样的绘制技法?”“怎样通过明暗来表现物体的固有色?”等19个问题。通过阅读学习本书,读者可以轻松掌握绘画技巧,快速提高绘画水平。本书适合美术爱好者、初学素描的专业人员作为自学教材使用。
目录
目录第1章 素描构图问题1:如何安排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有什么样的构图技巧? 09 单个物体取景 09 多个物体取景 10问题2:取景器是什么?怎样制作和使用取景器? 11 制作取景器 11问题3:为什么形体总是画得太“歪”?该如何解决? 13 借助辅助线 13 将复杂的形状概括成几何体 13 绘制直线 14问题4:怎样使画面不至于太“空”? 15 画面“空”的解决方法 15问题5:怎样解决画面“板”的问题? 16问题6:怎样解决画面中物体太“聚”的情况? 17问题7:怎样解决画面中物体太“偏”的情况? 18问题8:怎样解决画面中物体太“散”的情况? 19问题9:绘制作品时,一般什么样的物体采用横构图? 20 横构图作品 21问题10:绘制作品时,一般什么样的物体采用竖构图? 25 竖构图作品 26问题11: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为“井”字构图? 30 “井”字格构图作品 31问题12:还有哪些常见的构图形式? 36 均衡式构图 37 对称式构图 37
第2章 素描透视问题13:什么现象叫作透视?常见的透视现象有哪些? 40 近大远小 40 近高远低 41 近实远虚 42问题14:为什么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在眼前,一个在50米外,近处的看上去更大? 43 消失点 43问题15:为什么立方体近处的边比远处的边宽?站在路中间看远处的路为什么越来越窄? 45 立方体的近宽远窄 45 小路的近宽远窄 45问题16:为什么表现距离近的物体要更清晰,远处的则比较模糊? 47 静物组合的空间感 47 风景中的纵深感 48问题17:为什么同样的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时看到的不一样? 49 平视 49 仰视 49 俯视 49问题18:平行透视有什么特点? 51问题19:如何根据平行透视的原理绘制立方体? 54问题20:如何绘制平行透视下的静物? 56问题21:如何根据平行透视的原理绘制风景? 58问题22:成角透视有什么特点? 63问题23:如何根据成角透视的原理绘制长方体? 64问题24:如何根据成角透视的原理绘制静物 ? 66问题25:如何根据成角透视的原理绘制风景? 69问题26:倾斜透视有什么特点? 74 倾斜透视图 74 倾斜透视实例 76问题27:圆形透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77 圆形透视画法 77 圆形透视图 78问题28:如何根据圆形透视的原理绘制圆柱体? 80问题29:如何根据圆形透视的原理绘制静物? 82
第3章 素描结构问题30:怎样绘制出物体准确的比例结构?有哪些方法? 86 横向目测 86 纵向目测 87 高度对比 88 宽度对比 88 机械测量 90问题31:什么样的素描是结构素描? 91问题32: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有什么样的联系? 96 结构素描的特点 96 光影素描的特点 97 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的联系 98问题33:“空间”是什么?如何表现? 100 空间形式 100 空间划分 100 视觉空间 101问题34:怎样表现立体空间? 102 立体感绘制技巧 102 立体感的表现 102问题35:怎样通过线条表现平面和立体空间? 105问题36:怎样从几何形体扩展到简单的静物? 107 常见的几何结构 108 基本的几何形体演变 109 圆形物体的拓展 110 方形物体的拓展 114 锥形物体的拓展 118问题37:结构素描中的线条有哪些?如何处理这些线条?121 用长直线绘制 121 找点塑造形体 122 线条的穿插 123 线条的表现 123问题38:结构素描怎样表现物体的虚实、明暗和空间? 125 线条的练习 126问题39:什么是物体的轮廓线条?有什么作用?如何表现? 127问题40:什么是物体的结构造型线条?有什么作用?如何表现? 129问题41:怎样从结构素描向光影素描转化? 131 啤酒瓶的画法 131 照相机的画法 135
第4章 素描明暗问题42:为什么不同的光线下看到的物体呈现不同的光影变化? 140问题44:光线不同投影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141问题43:光影是怎样形成的? 142问题45:物体是怎样形成体积的? 143 五大调子 143 三大面 143 明暗色调的表现方法 146问题46:物体的立体感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具备哪些主要因素? 147 物体的结构 147 物体的明暗色调层次 147 光线照射下的投影 148 空间感的营造 149问题47:不同的物体在光影照射下明暗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151问题48:不同的几何体自身有怎样的结构和明暗变化? 152问题49:光源与物体的明度有什么关系? 155问题50:光影有怎样的绘制技法? 157 排线法 157 纸笔擦出法 157问题51:暗部和阴影完全是黑的吗?有什么明暗变化? 159问题52:怎样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形体的三维空间? 160问题53:怎样表现陶瓷、金属等有反光但不透光的物体? 161 陶瓷质感的特点 161 坛子的画法 162 瓷瓶的画法 164 其他陶瓷质感的静物 166 金属质感的特点 167 铝锅的画法 168 易拉罐的画法 170 其他金属质感的静物 172问题54:怎样表现玻璃、塑料等透光且反光的物体? 173 玻璃质感的特点 173 酒瓶的画法 174 锥形瓶的画法 177 其他玻璃质感的静物 179 塑料质感的特点 180 饮料瓶的画法 181 水杯的画法 183 其他塑料质感的静物 185问题55:怎样表现布质、纸质、皮质等既不透光也不反光的物体? 186 布料质感的特点 186 布拖鞋的画法 188 纸材质感的特点 190 纸质书的画法 191 废纸团的画法 193 皮革质感的特点 195问题56:怎样表现水果、蔬菜等静物的质感特点? 196 水果质感的特点 196 苹果的画法 197 蔬菜质感的特点 201 白菜的画法 203问题57:怎样表现毛发的质感特点? 207 头发质感的特点 207 头发质感的画法 208问题58:怎样通过明暗来表现物体的固有色? 210 物体的固有色和明暗 210问题59:物体的固有色和明暗色调分别是什么?绘制时有没有先后顺序? 216问题60:如何处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之间的关系?初学者应从哪种入手? 221 结构素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221 结构素描要考虑明暗因素 222 明暗素描起稿要结合形体结构 223 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相结合 226
作者介绍
“灌木”一词源于《诗经·葛覃》中的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意为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桦的参天耸立、松柏的曲高和寡,但求漫山遍野,覆盖广阔的大地。灌木文化以出版高质量美术教程书、美术画册等广受业界好评。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艺术有着莫名的喜爱,尤其是那些用线条和阴影勾勒出的世界。然而,真正拿起画笔,却发现自己连最基础的素描都掌握不好。线条僵硬,缺乏层次,画出来的东西总是显得呆板。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素描基础入门60问》,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素描入门的认知。 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问答式”的结构。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卡点”和“疑虑”。每一个问题都切中了要害,而且答案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带过,而是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并且配有大量的图例,让你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 我特别喜欢关于“形体结构”的章节,它并没有直接教你怎么画出漂亮的轮廓,而是从最根本的几何形体出发,让你理解物体是如何由基础形体构成的。通过大量的练习,我开始能够“看透”物体的内部结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书中对“光影”的解析也极其到位,它不仅仅告诉你哪里亮哪里暗,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光线的方向、强度对物体明暗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色调的变化来塑造体积感。读完这部分,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曾经那些让我头疼的明暗问题迎刃而解。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我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想深入了解素描这个基础学科。在浏览了众多书籍后,这本书以其独特的“综合实战教学版”吸引了我。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发现它确实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实战教程”。 它并不是一本传统的、以章节划分理论知识的书籍。相反,它将学习过程分解成了60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素描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线条运用、透视原理,到复杂的明暗处理、肌理表现,几乎无所不包。每个问题后面都有详细的解答,并且配以大量的插图和步骤示范。 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强调“动手实践”。它不会让你死记硬背枯燥的理论,而是鼓励你通过练习来掌握技巧。例如,在讲解“透视”时,它不仅仅给出了原理图,还提供了很多实际场景的透视练习,让你在绘制过程中去体会透视的变化。同样,在讲到“素描的笔触”时,书中也示范了不同笔触如何表现不同的质感,例如粗糙的表面、光滑的金属等等,这让我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想要系统学习素描,并且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知识的绘画爱好者。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在掌握素描基础的同时,也能培养出解决实际绘画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想学素描,但总觉得无从下手,网上找的教程要么太零散,要么太理论化,看得我头昏脑涨。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没想到真的给了我巨大的惊喜! 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把复杂的素描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用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来解答。而且,它不是空讲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和步骤图。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明暗对比”的讲解,书里用好几种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光照角度,一步步展示了如何去观察和表现明暗关系,直到最后画出立体的感觉。我跟着书里的步骤练习,感觉自己的手感和观察力都提高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这本书非常接地气,它解答了我学素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困惑,比如“我画的线条为什么不生动?”“怎么才能画出物体的质感?”“透视到底怎么用?”等等,这本书都给了我非常实用和清晰的解答。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让你觉得素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难度技术,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去掌握的。我现在每天都忍不住拿起笔来画几笔,对素描的兴趣是越来越浓厚了!
评分这本书真的把我从“不敢画”变成了“想画”!我之前总觉得素描是需要天赋的,而且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线条,我怎么也画不出那种感觉。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又懂行的朋友,一步步地引导我。 它的“60问”设计真的太聪明了!那些我曾经无数次在心里问过但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画的眼睛看起来没有神?”“怎样才能让画面看起来更有层次感?”“我用的铅笔硬度到底有什么区别?”它都一一解答了。而且,它的解答方式非常具体,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了很多实际的画例。 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构图”的部分。以前我画画总是想到哪儿画到哪儿,画面看起来总是不够“舒服”。这本书就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画面,如何去引导观众的视线,如何利用“黄金分割”等构图法则来让画面更具美感。还有关于“光影”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不仅仅是要画出明暗,更重要的是理解光线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如何通过微妙的明暗变化来塑造物体的体积和空间感。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轻松幽默,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它就像在和你聊天一样,把复杂的知识讲得明明白白。我现在每天都会翻开这本书,跟着里面的例子练习,感觉自己的进步神速,对素描的热情也前所未有地高涨。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素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好的入门指导,总是徘徊在基础阶段。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它以“60问”的形式呈现,这种打破常规的结构让我眼前一亮。 书中的内容设计得非常巧妙,它将素描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点和疑点,都化成了通俗易懂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透视”时,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实物观察和图示,让你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透视的原理。它教你如何去“看”空间,如何去推断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三维感受。 另一让我惊艳的部分是关于“黑白灰”的运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画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色调如何构成画面的整体氛围,如何利用黑白灰的关系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从而达到画面的平衡和视觉冲击力。书中提供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范例,从写实到写意,让我看到了黑白灰语言的无限可能。 而且,这本书的“综合实战”特点也体现在它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练习指导中。它不是让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你动起手来,通过一步步的模仿和练习,来掌握各项素描技巧。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它教会我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表达。我现在对素描的信心倍增,并且迫不及待地想尝试更多更复杂的绘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