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
定价:45.00元
售价:34.2元,便宜10.8元,折扣76
作者:焦源,赵玉姝,国亮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092339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焦源、赵玉姝、国亮著的《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在探析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章,主要回顾了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3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第4章,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是在农户分化背景下为满足异质类农户不同技术需求的一种新型机制。第5章,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表明:公益性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效果较为理想,新机制有效带动了技术实施数量、农民对技术的获知数量、评价数量和农业技术修正数量指标的增长,农民的技术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整个推广机制的稳定程度较高。第6章,利用我国沿海典型地区农户技术需求及应用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归纳小规模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经营户等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特征,重点探析其农技推广方案选择决策的行为过程及影响因素。第7章,选取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较高的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等现代农业发达国家,以及同我国发展水平相似的印度,分析其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构成、运营环节、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典型的实践模式,归纳其农技推广机制中宏观调控、信息传递、利益分配、风险规避等具体环节的实施路径及行为规则。重点分析围绕农户农技需求特征,特别是针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农技需求所展开的农技推广机制创新,探究其创新过程中对农技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推广模式、服务主体、交易方式等所进行的调整,以及对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等外部因素的需求。通过对典型模式的解析,总结对我国现阶段围绕农户需求特征进行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启示意义及可供借鉴的创新经验。第8章,借鉴国外以农户需求特征为核心所进行的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从农技推广机制的制度环境及实施条件需求、不同类型推广模式行为主体的利益结构、农户需求信息反馈及传导路径等角度探析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高效运行的保障条件,从畅通农户需求信息反馈渠道、优化农技推广环境、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工、提供差异化农技推广模式、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培育应用性农技使用主体等方面探究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保障性措施。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上是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却变成了走形式,效果大打折扣。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需求导向”这个理念贯穿到整个推广流程的。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是有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它是否会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响应农民需求的动态机制,而不是一次性的项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本书如何帮助我们区分和筛选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有效的技术信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打破现有推广僵局的思路,让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更高效、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农业发展的人,经常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报告。这次看到《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这个书名,感觉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技术滞后、推广方式单一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以农民需求为核心的推广机制,那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指南,包括如何科学地识别、收集、分析农民需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整合各类农业技术资源,以及如何建立灵活、高效、可衡量的推广服务体系。书中是否会提及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类型农户在需求上的差异化,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精准推广?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对于农业领域的研究,我一直比较关注那些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需求导向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这个题目,恰恰触及了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痛点。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和衡量“需求”,是经济效益上的需求,还是生态可持续性的需求,抑或是生活品质上的需求?它是否会深入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等,在需求导向型推广机制中的角色和作用?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实的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为读者搭建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才能真正将分散的农民需求汇聚起来,并转化为有力的技术推广动力?这是我最想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地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颠覆性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吸引我了,就冲着“需求导向型”这几个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到底是如何解读和实践的。现在的农业推广,很多时候感觉是“上面有什么就推什么”,而不是真正深入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去了解他们缺什么、想要什么。如果这本书能真正揭示如何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和实施技术推广,那绝对是解决当前很多农业痛点的金钥匙。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去界定“需求”,是通过问卷调查、田间走访、还是其他更创新的方式?又是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并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会不会涉及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是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实践的指导,让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做到“精准滴灌”,而不是“广撒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直接击中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核心难题。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深切体会到,很多时候推广出去的技术,农民并不买账,或者推广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农民真实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推广的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产环节脱节。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我们转变推广理念,从“给什么”变成“要什么”。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探讨哪些创新的推广模式?是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分析来预测和响应农民需求,还是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农企合作、合作社联动机制?有没有涉及如何提升推广人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转化农民的需求?我期盼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干货”,让我们能真正地将农业技术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