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 |
| 作者 | 金辉 |
| 定价 | 49.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ISBN | 9787515346571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为西山智库研究报告。侧重于哲理性分析研究,主要从整体和规律上认知雾霾,既呈现了一种新思路和新理念,还提出了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性方案。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以“水气循环系统”、“自循环”、“微循环”、“自净化”等系列新观念深解自然生态系统,认为水气循环系统是认识雾霾的根本,水汽微循环则是雾霾生灭的关键。华北平原大面积地下水深埋导致水气循环系统失能而灾害性雾霾频发;长期依靠大量透支地下水发展经济,是现代人类的饮鸩止渴。 严重雾霾灾难警示我们: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就是经济增长的极限,更是中华民族生存基础的底线。 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文明模式,已经达到或接近其境界尽头。从工业文明发展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在于我们文化哲学和精神境界的转变提升。 中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国情,决定了我们根本不能再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消费社会之路。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精神资源,决定着我们*应开创以文化立国为核心的民族复兴之路。 |
| 作者简介 | |
| 金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和科普作家。著有纪实文学《长城对话录》《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等。作品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及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等30余项。 |
| 目录 | |
| 前 言 章 通观境界变化,灾害性雾霾不仅是空气重污染,更是循环系统失能的严重症状 1. 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都不大,为什么突然从2013年开始雾霾成灾?雾霾的复杂因果,很多方面超出我们的现有认知 北京重污染天数:2012年4天, 2013年55天 污染物排放总量多年来都是逐年下降的总体趋势 焦点与困惑:境界的突然转变和雾霾的逆势骤增 本研究立题基点:区分和探索常态大气污染与灾害性雾霾这两种不同的境界 2. 重霾轻雾,难识雾霾。从见雾与霿,到见天气与地气,再到见水气循环系统,然后见境界、见根本、见规律、见法则,我们的认知由是而深化而提升 《尔雅》:天气下,地不应,曰霿;地气发,天不应,曰霧 “天气”概念的表面化和“地气”观念的历史文化失忆。回归本来,以地气与天气作为认识原点,我们的思维境界和认知结果,当可步入新天地 从雾与霿看天气与地气之应与不应,再看天地气水循环的四种气象境态:雨、霿、晴、雾 认知道路与思维深行:由雾霿而知天地气运及其规律,因不通而见循环系统及其法则 …… 第二章 水气循环系统蕴藏雾霾生灭化变之奥秘,关要皆在自循环、微循环、自净化 5. 历来都认为是风吹霾散,然而扩散不等于霾的灭消。霾之灭现在还是我们认知的盲区 水平扩散、垂直扩散和降水携带等等都是讲“气象扩散条件”,那么雾霾终都“扩散”到了什么地方? 如果说只有排放与扩散而没有终归之灭消,过去几年几十年的累积排放,早已使地球无法居住——可见只讲扩散的观念于理不通 6.为何北京8月平均风力小却空气质量好?平常时日也在不停排放为什么没有形成雾 …… 第三章 大面积地下水深埋应是水气循环系统失能的主因;境界突变的转折点:2012年冬至 11. 凝眸地下水——水气循环系统的深层根基和内在主导 水气循环系统为何突然停滞失能?对比排除各种因素之后圈定幕后主角——华北平原地下水大漏斗 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引发区域严重生态危机 地下水从内在主导水气循环系统,水气循环系统之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决定污染物降解机能。大面积地下水深埋使地气严重衰微,天气亦之紊乱 12. 灾害性雾霾常态化,应该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长期大面积超采地下水的更严重后果——耗竭地气终酿生态浩劫 …… 第四章 深入认识水气循环系统和自循环之规律,自觉面对现实,主动选择明天 16. 微循环—自净化机制之两端:既可以使污染物陡增数倍,也可以迅即降解高浓度严重雾霾 雾霾期间指数增长幅度远超同时段持续排放量,说明自净化机制失能才是问题关键所在 普通空气污染:等量一次排放 微量二次生成→较快降解→本地降解为主;灾害性雾霾:等量一次排放 大量二次生成 延时降解 异地传输累加 一场严重雾霾即可明显拉高PM2.5年均浓度值,说明与排放量相比,水气循环系统境态是起主导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自循环系统自具降解功能。水气循环系统的自净化机制,应是环境容量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其大变量 17. 循环系统之四态转换与我们的诸多“不知”;因为不知,更需要顺其自然:自循环机制和自净化功能自然会让我们安然无事 …… 第五章 正本清源还净土,东风不信唤不回——三大规律指导自然整体调治,利益复新生态系统 20. 观念创新天地宽。明确我们这代人的历史担当,在中华文化和东方思想的现代化中开创出未来之路 看到自己的观念,才会发现我们现在认识雾霾的观念,与引导我们追逐发展而陷入雾霾的观念实际上同出一源。追求物质利益的文明模式,已经达到或接近其境界尽头 观念即存在。人类的命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决定性地取决于我们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的态度 认识雾霾,须穿透观念雾霾。立足原点,从本来出发,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对原点的反复深切觉知和对规律的总结与知行 …… 致 谢 |
| 编辑推荐 | |
| ★ 灾害性雾霾频繁发作,严重劣化生存环境,人们都在问:雾霾到底是怎么回事? ★ 2013年以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比现在还大,为什么那时没有这样接连爆发的严重雾霾? ★ 历来都认为“风吹霾散”,但有时没有大风,也没见明显扩散转移,严重雾霾竟然会就地消失,悬浮颗粒物都哪儿去了? ★ 北京每年8月份平均风力*小,而空气质量又都是8月份*好,难道污染物降解的奥秘不在风力大小? ★ 1998年北京污染日数曾高达141天,通过大力减排,空气质量连续14年逐年好转,2012年重污染仅为4天。这些治理成果为什么到2013年犹如遭遇黑洞,不仅重污染天气突增十余倍,而且是一场接一场的大范围持续雾霾? ★ 为什么说2012年12月21日的冬至会成为临界转折点,华北平原从此沦为雾霾常态化的重灾区? ★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为西山智库研究报告。邀请您一起从全新的视角探寻雾霾之谜,解析PM2.5的生灭关要,重新认识我们安身立命的生态环境。廓清观念雾霾,把握自然规律,化雾霾危机为历史性转机,自觉探索并走通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道路。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名字我之前就听说了,一直很好奇,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仿佛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召唤着我去揭开那些隐藏在空气中的秘密。我一直对环境问题很关注,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雾霾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朋友,有时甚至是敌人,它影响着我们的呼吸,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可能揭示雾霾背后真相的书时,我简直迫不及待想要去了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普,更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明白雾霾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以及最重要的,有没有可能找到彻底解决它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层层迷雾,最终看到蓝天白云的曙光。我脑海里已经构建了无数个关于雾霾成因的猜想,有工业排放的,有交通污染的,也有自然因素的,但到底哪个才是最关键的,或者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我甚至希望这本书能引发一些关于我们生活方式和环境责任的思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改善环境的一份子,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
评分一直以来,“雾霾”这个词都像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片阴云,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感到压抑和不安。这本书的名字,"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就像是在黑暗中投射进来的一束光,激起了我极大的求知欲。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困扰我们许久的“谜团”到底是什么。我希望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能够提供一些真正具有深度和启发性的内容。我想知道,那些看不见的污染物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累积,最终形成我们眼中的雾霾的?是否存在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因素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本书的“重大发现”是否会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带领我踏上一场关于雾霾的深度探索之旅。我希望我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不仅仅是关于雾霾的成因,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线索,让我能够对未来抱有更多的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点亮我的思考,让我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暗示着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即将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每天都在感受着雾霾带来的不便与担忧,因此,任何能帮助我理解并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都显得尤为珍贵。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雾霾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它会深入分析导致雾霾的各种复杂因素吗?是否会揭示一些隐蔽的污染源,或者是某些被长期忽视的治理盲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陈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是指引一条通往更清洁空气的道路。我期望作者能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却不失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描绘出一幅清晰的雾霾全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摆脱雾霾带来的迷茫感,获得一种掌控感,并能够激发我去思考,我个人能够为改善环境做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认识和应对雾霾的一个重要起点,并且为我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这简直是直击我内心深处的痛点。我每天都能看到窗外的雾霾,它像一层厚厚的面纱,遮挡了本应清晰的天空,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那些令人窒息的空气究竟从何而来?这本书的标题预示着它将提供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重大发现”,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我渴望了解那些隐藏在雾霾背后的具体原因,是某个单一的罪魁祸首,还是多种因素的合力?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污染源,或者是一些被忽视的治理方法?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我不想仅仅是抱怨和担忧,我更希望能够找到改变现状的途径。这本书的名字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希望它能带领我深入到雾霾的“核心”,去剖析它的本质,去揭示它的秘密。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能够真正理解“雾霾之谜”,并为之感到一丝希望。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内容,但从“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这个书名来看,我就预感这会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作品。我一直对环境问题,特别是雾霾,抱有非常大的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经常会思考,为什么我们曾经拥有的明媚蓝天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蒙蒙的景象?这本书的标题承诺了“重大发现”,这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新颖观点和突破性研究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探讨雾霾的形成机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它会不会揭示一些我们之前未曾了解到的污染来源,或者是一些关于雾霾传播和影响的全新认识?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详实的资料,为我们呈现一幅清晰的雾霾全景图。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和治理雾霾的有效策略,甚至是指明一条摆脱雾霾困扰的道路。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并引发我对自身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责任的深刻反思,最终能够为改善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