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演论
定价:68.00元
售价:51.7元,便宜16.3元,折扣76
作者:(英) 托马斯·赫胥黎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2291302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天演论》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严复翻译自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名为“Evolution and Ethics”的演讲与论文集。本书的基本观点是:永恒不变的不是(某一时期)生命形态的各种结合,而是宇宙本身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结合都只是昙花一现。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生存斗争,或者说生命个体与整体环境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便是环境所作出的选择,即那些总体上*能适应某一时期各种条件的生命形态的存活。
本书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影响至深,1898年出版后立即风行全国,十年间发行了三十多种不同版本。王国维、梁启超、康有为等都对其赞不绝口,胡适、鲁迅及众多中国新文化运动精英对其更是爱不释手。《天演论》是中国近存竞争思想的重要源头。它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提要
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和传扬者,赫胥黎并不同意将人之外的生物界与人类社会进行简单类比,在他看来,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当他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时。他认为,人在机体进化过程中继承下来的,主要是“自行其是”“自私”“利己”,是恶,而道德则是要遏制和消灭这样的恶。
因此,将严复意译《天演论》的旨趣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作比较,会发现其出发点完全相反: 赫胥黎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加“仁慈”的社会,严复则希望有一个更加“尚武”的、属于中国的社会有机体。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编译者语 /1
导读 /1
天演论
吴汝纶序 /1
译《天演论》自序 /4
译例言 /9
上卷 物竞天择 /1
察变 ..............................................2
广义第二 ..............................................10
趋异第三 ..............................................17
人为第四 ..............................................24
互 争 第 ..............................................31
善败第七 ..............................................36
乌托邦第八 ...........................................41
汰番第九 ..............................................53
择难第十 ............................................. 58
蜂群第十一 ...........................................63
人群第十二 ...........................................68
制私第十三 ...........................................73
恕败第十四 ...........................................79
旨第十五 ...........................................83
进微第十六 ...........................................92
善群第十七 ...........................................100
新反第十八 ...........................................106
下卷 与天争胜/113
能实 ..............................................114
忧患第二 ..............................................121
敦源第三 ..............................................127
严意第四 ..............................................137
天刑第五 ..............................................143
佛释第六 ..............................................149
冥往第八 ..............................................159
真幻第九 ..............................................163
佛法第十 ..............................................173
学派第十一 ...........................................182
天难第十二 ...........................................196
论性第十三 ...........................................202
矫性第十四 ...........................................207
演恶第十五 ...........................................213
群治第十六 ...........................................220
进化第十七 ...........................................226
严复传略/233
幼贫失怙 ..............................................234
少年求学 ..............................................237
留学英伦 ..............................................240
官场沉浮 ..............................................243
救国斗士 ..............................................247
老年彷徨 ..............................................252
叶落归根 ..............................................255
严复先生生平年表 ................................259
严复著译要目 .......................................263
译者师友来函/267
吴妆纶致严复书 ...................................267
梁启超致严复书 ...................................274
黄遵宪致严复书 ...................................278
夏曾佑致严复书 ...................................280
与张百熙书二封.....................................283
与肃亲王书 ..........................................286
与王子翔书 ..........................................287
与端方书二封 ......................................288
与伍光建书四封 ...................................290
与高风谦书四封 ...................................292
代甥女何纫兰复旌德吕碧城女士书 .......294
与沈曾植书 ..........................................295
与严修书 .............................................296
与学部书 .............................................297
与胡礼垣书 ..........................................299
与毓朗书 ..............................................300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前言/303
章 进化论与伦理学/308
绪论(1894年) .......................................308
罗马尼斯讲座的演讲(1893年) ...............329
第二章 科学与道德(1886年) /352
第三章 资本——劳动之母(1890年) /367
经济问题的哲学探讨 ............................367
第四章 社会问题与糟糕措施(1891年)/385
序言 .....................................................385
人类社会的生存之争(1888年) ...............388
致《泰晤士报》的信——关于“黑暗的英格兰”计划
............................................................ 407
布斯先生的信托契约声明(1878年) ........440
关于布斯“总司令”条令的法律意见书..444
格林伍德博士的《布斯“总司令”及其批评者》
............................................................ 446
救世军作战条例(凡加入者必须签署该条例)
............................................................ 447
作者介绍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博物学家、教育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赫胥黎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学位。毕业后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至澳大利亚,并开始海洋动物研究。作为享誉学术界的科学家,赫胥黎创立了认为一切细胞都起源于其他细胞的生源论,以及认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无生源论。赫胥黎的主要著作有《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动物解剖学手册》《进化论与伦理学》等。严复的《天演论》即是对《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意译。
译者简介:
旧译:
严复(1854—1921),近代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他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话今译:
title='汪有源,杨和强,吴德新 译解' href='#'>杨和强,四川人,作家,翻译家。热衷于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及中国古代文化等的研究。主要作品有《八部蒙书》《兵书经典集成(白话全彩图本)》等。
胡天寿,教授,学者。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致力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散播,主要从事古籍翻译工作。主要作品有《金融资本》《园冶》《长物志》《兵书经典集成(白话全彩图本)》等。
英文翻译:
刘帅,1989年生人,祖籍山西长治。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硕士。任职于天津诚品文化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2016年赴美国NIU进修。书籍翻译作品有《管理你的每一天》《水宝宝》《江格尔》等。影视翻译作品有电影《豪取》《春困》;综艺节目《OMG!》;纪录片翻译超过50集,校对超过100集,皆为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BBC等出品;剧本翻译有《冒牌监护人》《苏乞儿》等。
文摘
序言
《天演论》这本书,着实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并不是科学背景出身,起初对过于专业的术语感到有些畏惧,但赫胥黎的写作风格,却像一股清流,将复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叙事之中。他不是在枯燥地讲授知识,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生命如何从简单走向复杂,从混沌走向有序的宏大故事。我惊叹于他能够将如此庞杂的生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证据,融会贯通,构建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他对于“同源性”和“同功性”的阐述,让我对生物体的精妙设计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看似千差万别的生物,在深层结构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背后蕴含的,正是共同祖先的证明。同时,他对“趋同进化”的解释,也让我看到了生命在面对相似环境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能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深深地烙印着演进的痕迹。我开始带着一种新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动物,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演进史。
评分《天演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最直接的冲击,是关于人类自身的定位。我一直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能力。然而,赫胥黎的论证,却将人类置于了漫长生命演进的长河之中,揭示了我们与猿类祖先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并非贬低人类,而是以科学的客观性,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出现,也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他详细分析了人类与类人猿在生理结构、行为模式以及智力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指出,这些差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和演变。这种认知,虽然可能挑战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但它更是一种对生命共同体的尊重和理解。他让我们看到,我们与其他生物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共享着同一个生命起源。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对人类的未来,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们是否能够超越自身的生物本能,以更理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对待自然?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持续不断地“aha moment”。每次读到赫胥黎提出的某个观点,我都会恍然大悟,之前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瞬间变得清晰起来。他对于“自然选择”的解释,并非停留在表面的“适者生存”,而是深入探讨了“选择”的机制,包括环境的压力、遗传的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他用大量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鸟类的喙形到昆虫的伪装,从海洋生物的生存策略到陆地哺乳动物的演进路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趣味性。我尤其欣赏他对“适应”的理解,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过程。这让我意识到,进化是一个持续不断、充满活力的过程,没有所谓的“终极形态”,只有不断适应和变异。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生命“创造论”的一些模糊想法,让我看到生命演进的巨大力量和无限可能性。它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哲学和世界观的启蒙。
评分读完《天演论》,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智识上的“蜕变”。赫胥黎的叙述,不仅仅是在讲解科学知识,更是在引导我进行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他对于“物种起源”的探讨,并非止步于简单的物种分类,而是深入挖掘了物种形成的内在机制。他会详细阐述,当一个种群因为地理隔离或者其他因素而与原种群分离开来后,它们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独立演进,最终会形成新的物种。这种“生殖隔离”的观念,是理解物种形成的关键。他用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包括古生物化石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的证据以及胚胎学的证据。这些证据相互印证,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生命演进图景。我尤其被他对于“过渡性化石”的讨论所吸引,这些化石的存在,清晰地展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联系,仿佛是生命演进史上的“缺失环节”,它们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物种的连续演进。这本书让我对“生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历史的产物。
评分这本《天演论》,读罢掩卷,一种澎湃的心绪久久不能平息。我总以为自己对“进化”这个概念已然有所了解,至少在中学课本里、在一些科普读物中,早已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奉为圭臬。然而,赫胥黎以其严谨的科学论证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宏大、更为邃远的视角。他并非简单地罗列物种的变迁,而是深入剖析了生命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驱动力。从最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到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他铺展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让我窥见了亿万年时光的痕迹。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清晰的逻辑和层层递进的论证所折服。他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循循善诱,将最艰深的科学原理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尤其是在探讨“选择”在演进中的作用时,他细致入微地分析了环境因素、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次智力上的洗礼,让我对生命本身,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谓的“文明”和“进步”,是否也遵循着某种自然的规律?我们人类的智慧,是否也只是漫长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偶然?这些问题,在书中被反复提及,又在读者的心中激荡开来,留下深远的思考。
评分《天演论》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赫胥黎对“进步”概念的审视。他并没有简单地将生命演进等同于“进步”,而是辩证地看待“适应”与“进步”之间的关系。他会指出,某些演进过程,可能仅仅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并非意味着整体的“进步”。例如,某些生物体为了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而演化出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比其他生物更“高级”。他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生命演进,不要轻易地用人类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其他生命。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并非仅仅是描述事实,更重要的是如何解释事实,以及如何避免主观臆断。赫胥黎的这种辩证思维,让我对“进步”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单向的,而是多维度的,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评分坦白讲,初次翻开《天演论》,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赫胥黎”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声望。我知道他是达尔文的“斗牛犬”,是进化论最坚定的捍卫者和普及者。抱着学习经典、了解历史的态度,我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赫胥黎的文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又充满着引人入胜的魅力。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间的迷雾,去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他并不回避科学研究中的困难和争议,反而坦率地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并用他敏锐的洞察力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类人猿”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探讨,那不仅仅是简单的形态学比较,更是对智力、情感、社会结构等深层次差异的深入挖掘。他揭示了人类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我们的许多特征,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祖先。这种认知,虽然有时会带来一些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冲击,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共性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进步,离不开那些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的人。赫胥黎正是这样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为我们揭示了生命演进的壮丽图景,让我们对自身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探索。赫胥黎的文字,带着一种科学家的严谨,又饱含着哲学家般的深度。他对于“自然淘汰”的论述,并非简单的“弱者淘汰”,而是对自然选择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的细致分析。他会探讨,在不同的环境下,什么样的特征才能成为生存优势,例如,在寒冷地区,厚重的皮毛就是一种优势;在食物匮乏的地区,高效的能量利用能力就是一种优势。他还会深入剖析,某些看似“不利”的特征,在特定的条件下,反而可能成为生存的关键。例如,某些生物体为了躲避捕食者而演化出的“剧毒”,虽然本身是危险的,但却能有效地阻止捕食者,从而确保生存。这种对“选择”机制的深入理解,让我意识到,自然界并非简单的弱肉强食,而是充满了精妙的平衡和制约。这本书让我对生命的韧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自然界本身的智慧产生了敬畏。
评分《天演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层层叠加的。一开始,我可能只是抱着了解进化论“abc”的心态,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赫胥黎宏大的视野和精辟的论证所吸引。他对于“适应性”的解读,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适应”视为一种静态的特征,而是将其置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进行考察。比如,他会详细分析某些特征是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成为生存优势,而又如何在环境改变后,变得不再有利,甚至成为累赘。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意识到,生命永远处于一个不断调整和变异的状态,没有永远的“最佳”形态。他通过大量的生物实例,展现了这种适应性演进的奇妙之处,例如某些生物体为了躲避捕食者而演化出的复杂伪装,或者为了获取特定食物而演化出的独特器官。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让我对生命演进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产生了由衷的敬畏。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生动鲜活的生命故事。
评分阅读《天演论》,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学术对话。赫胥黎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清晰的逻辑,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惊奇的科学世界。他对于“自然选择”的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生物学的层面,而是延伸到了哲学和社会学领域。他探讨了自然选择如何塑造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以及行为,并进一步思考了这种力量对于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启示。他并非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将自然法则简单套用于人类社会的危险性。他强调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纯粹的生物本能,建立更公正、更和谐的社会。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如何指导我们去认识世界,并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