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工艺基础课:复古风家具与庭院 9787534989636

做旧工艺基础课:复古风家具与庭院 97875349896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伊波英吉,姚维 著
图书标签:
  • 做旧工艺
  • 复古家具
  • 庭院装饰
  • DIY
  • 家居
  • 手工
  • 艺术
  • 生活美学
  • 旧物改造
  • 装饰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9636
商品编码:2959619323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做旧工艺基础课:复古风家具与庭院 作者 伊波英吉,姚维
定价 78.00元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4989636 出版日期 2017-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做旧工艺家庭课堂 : 复古风家具与庭院》针对爱好复古风的读者而创作,作者从以椅子和货架为代表的基础室内家具讲起,再延伸到园艺空间中的盆、花坛、凉亭等室外设施,详细介绍复古风家具和庭院设施的制作流程和创意方法。作者使用其独自研发的旧物利用和做旧技巧,给读者提供详细清晰的步骤和心得,读者除了获得实用的帮助,更会获得难忘的独特的美感。


   作者简介
伊波英吉,1982年出生于日本冲绳县。就职于“七荣Green”,后在千叶县印旛郡酒酒井町经营“THE OLD TOWN”。主要从事家具、日常用具、盆栽的制作和经营,另外还涉足店铺的内外装修等。主要著作有《scrapmade家装》(graphic公司)、《古木素材集》(MdN Corporation)等等。

   目录

002 享受家具做旧的乐趣
006 OLD TOWN指南
020 本书中使用的涂料
022 本书中使用的木材
PART1
024 基础做旧技法
026 制作裂纹
028 涂色渗透
030 实现凹凸的质感
032 涂刷深浅色
034 为素烧陶器增添质感
PART2
038 舒适的家具
042 旧椅子
048 螺旋式收纳架
052 鳄鱼挂钩
056 浅色边桌
PART3
062 让收纳更简单
066 滑轮收纳架
072 长凳
076 土豆箱子改造的储物柜
080 分类储藏箱
PART4
086 放在工作间的家具
090 工作台
096 大丽花花箱改造的手推车
100 中古木箱
PART5
106 改造庭院,从角落开始
110 花园标识牌
114 阶梯置物架
118 古旧的立式花盆
122 亚洲风情的大花器
128古典风格的花盆
130 方形花盆
132 青铜风格的花盆
PART6
136 如果我有一个大大的庭院
138 石砌花坛
142 古韵花坛
146 凉亭
150 小道
036 No 1寻找自己的原创色彩模式
060 No 2柔和的光
084 No 3古材和铁制作的家具
104 No 4让生活充满异国风情
134 No 5寻找大自然的神韵
154基本工具和材料
158关于盆栽


   编辑推荐

全新的家具总免不了释放一些有害的化学成分,不健康,不环保,而且缺少些温暖的感觉。

相比而言,带点时代感的家具,则具有一种人文情感,

很多人喜欢复古风,但复古风家具通常都价格不菲,与其那么破费买别人做的,不如透过DIY方式自己做,可以随心所欲满足自己的喜好。

随着岁月流逝与长时间使用,家具自然而然会留下使用过的痕迹,对于喜欢怀旧和复古感觉的人来说,这些属于岁月的痕迹不是瑕疵,而是美感的来源。各位读者不如就随着本书从椅子、桌子这些制作方式较为简单的家具开始,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后再来学习改造花盆、庭院栅栏等,让整个家由里到外都充满浓浓的复古氛围。

一起来学复古家具基础课,打造更温暖、更人性、更文艺的复古家具吧


   文摘






   序言

匠心重塑:老时光里的新生命——旧物改造与复古风格营造指南 这不是一本关于家具修复或特定复古风格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关于“时间感”与“再创造”的灵感宝典。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迭代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承载着故事、打磨着岁月的物件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跳脱出对全新事物的盲目追逐,深入探索“旧物新生”的无限可能,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富有深度、层次和个人印记的居住环境与庭院景观。我们不专注于单一的做旧技术,而是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审视如何通过材料的陈化、色彩的积淀以及空间叙事的构建,让居住空间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时间温度”。 第一章:时间的哲学与“旧物”的定义重塑 我们首先要破除对“旧”的刻板印象。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复古”或“陈旧感”的本质——它关乎的不是破损,而是时间的痕迹留下的美学价值。 1.1 历史的肌理:何为有价值的“旧”? 我们将分析不同年代物品的工艺特点,例如战后工业美学中的实用主义线条、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雕刻,以及上世纪中叶的极简主义家具在材料上的自然氧化现象。重点在于辨识哪些“瑕疵”是历史沉淀,哪些是需要干预的损坏。 1.2 情感连接与叙事空间: 一个空间之所以动人,往往在于其中物件的“故事性”。本章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珍藏的、具有个人记忆的物品(无论其材质或年代),思考如何将这些带着个人印记的元素融入整体设计,使空间成为一部流动的回忆录。我们会提供一些构思练习,帮助读者梳理自己的审美偏好,明确“我想要什么样的时间感”。 1.3 材料的生命周期研究: 探究不同材料在时间流逝中的变化规律。木材的氧化变色、金属的铜绿与锈蚀、织物的褪色与磨损。理解这些自然变化规律,是后续进行任何风格营造的基础。例如,不同酸碱度对黄铜的影响,以及紫外线对不同木材表面涂层的影响。 第二章:风格的跨界融合:复古语境下的当代生活 复古并非是博物馆式的复刻,而是将历史元素与现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适度相结合的艺术。本章着重于如何构建一个既有年代感又高度宜居的现代生活空间。 2.1 风格的解构与重组: 我们将分析几种主流的复古风格(如工业风、农舍风、学院派等)的核心元素,但关键在于“解构”。例如,工业风的“粗犷”来源于管道的裸露,农舍风的“朴拙”来源于未经精细打磨的木材。我们鼓励读者提取这些风格的“基因”,而非照搬所有元素。如何用现代极简的家具搭配一张具有百年历史的黄铜灯具?这是本章的核心探讨点。 2.2 色彩的“陈化”策略: 如何调配出“没有被漂白过”的色彩?本章将深入研究低饱和度色彩的运用,探讨如何通过灰度、透明度以及光线的相互作用,营造出如同老照片般的柔和质感。我们将讲解如何使用矿物颜料和天然染料来模拟年代久远的墙面效果,避免使用过于鲜亮、缺乏深度的现代涂料。 2.3 光影的戏剧性: 光线是营造时间感的关键媒介。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不同色温的光源(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平衡),以及故意设置的阴影区域,来突出物品表面的纹理和“磨损”细节。探讨老式灯具的造型如何通过光线的散射,为空间增添怀旧的氛围。 第三章:空间的叙事结构:场景构建与细节叙事 一个成功的复古空间,其细节必须能够“说话”。本章侧重于如何通过物件的摆放、材质的对比和空间的动线设计,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1 集合艺术:物件的陈列逻辑: 如何避免杂乱无章的堆砌?我们介绍“视觉重量”与“稀疏感”的平衡原则。讲解如何利用托盘、分层架以及固定式的展示柜,将具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如老式工具、古董书籍、旧地图等)进行有序的展示,让它们成为空间的焦点,而非负担。 3.2 纹理的交响乐:触觉体验的设计: 复古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触觉传达的。本章细致分析不同材质的对比:粗糙的亚麻与光滑的抛光木材、冰冷的铸铁与温润的陶瓷。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有意识地选择地面材料(如不规则的石板或深色木地板)和窗帘面料,以增加空间层次感和触觉的丰富性。 3.3 庭院中的“失修之美”: 将复古理念延伸至室外空间。本章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看似未经雕琢、自然生长的庭院。这包括对现有石材和砖块的“柔化”处理,选择耐候性强、能自然生锈的金属元素(如铁艺花架),以及利用藤蔓植物来“吞噬”掉过于崭新的结构,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共塑时间的美感。我们不追求完美无瑕的草坪,而是拥抱苔藓与野趣。 第四章:工具箱之外:维护与持续演化 “做旧”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与物件互动的过程。本章关注的是如何“保养”这种时间感,并让空间保持灵活性。 4.1 钝化与保护:适度的干预: 了解哪些陈旧特征需要被稳定下来,以防止进一步的衰败。例如,如何使用蜡剂或特定的油来稳定暴露的金属锈迹,使其停止进一步的侵蚀,同时保持其视觉效果。我们强调“最小干预原则”——只保护结构,不掩盖历史。 4.2 适应性家具的运用: 现代生活需要功能性。本章提供方案,指导读者如何巧妙地隐藏现代化的设备(如音响、充电接口、隐藏式储物空间),使它们不破坏整体的复古氛围。例如,将电子设备嵌入到旧式工具箱或复古的木制壁橱中。 4.3 记录与反思: 鼓励读者定期审视空间,记录下哪些“做旧”处理随着时间推移效果更佳,哪些元素开始显得刻意。通过定期的反思和微调,确保空间能够持续地与居住者的生活同步演化,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时间容器”。 本书超越了简单的DIY指南,它是一部关于如何用耐心、洞察力和对历史的尊重,来编织一个独一无二的、充满故事的居住环境的深度思考集。它教会你如何聆听物件低语,并让你的家成为你个人时间轴上最美丽的注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起来,对它所呈现的复古风家具和庭院设计充满了好奇。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手工艺人,但一直对那些带着时间痕迹的物品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做旧工艺基础课”让我觉得它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进行初步处理。例如,对于木材,是不是有不同的“做旧”方式,针对不同的木材类型?我很好奇,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天然的材料,比如醋、茶水或者咖啡,这些是否真的能有效地改变木材的颜色和质感?书中关于家具的部分,我最想看到的是如何给新做的家具赋予“年代感”,是不是可以通过打磨、刮痕、甚至是模拟虫蛀的痕迹来达到效果?还有,颜色的运用也是关键,如何调配出那种陈旧、褪色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做旧漆?对于庭院设计,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利用废弃的材料,比如旧木板、老砖头、甚至是生锈的铁艺,来打造一个充满故事感的空间。我想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自然地融入庭院中,使其看起来既有历史感又不失实用性。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家那几件略显单调的家具,以及那个空荡荡的花园,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味道”。“做旧工艺基础课”这个名字,恰恰点中了我的痒点。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在家就能“变废为宝”,或者让普通的家具焕发新生。我想知道,是不是有非常规的“材料”可以用来做旧?比如,我听说有人用茶叶水浸泡木头,或者用醋来催化铁锈,这些神奇的方法是否会在书中得到详细的阐述?对于家具,我最想学的是如何给木头做旧,让它看起来像是沉睡了很久的古董,而不是简单的涂抹一层棕色油漆。是不是有很多不同的“旧”法?比如,有的像是阳光晒褪色的,有的像是被雨水侵蚀的,有的则是被反复擦拭留下的光泽。还有,庭院部分,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利用旧砖块、旧木板,甚至是旧的金属件,来打造一个充满乡村复古风情的小角落。是不是会教我如何去搜集这些材料,以及如何巧妙地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我一直对“做旧”这种工艺很着迷,尤其是在家具和庭院设计上。想象一下,经过岁月洗礼的木头,带着斑驳的纹理和故事,这样的家具摆在家里,或者一个充满复古韵味的庭院,那种氛围感是现代家具无法比拟的。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教我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在家就能做出老物件的质感,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颜料、工具,或者特殊的处理方法?我很好奇,到底有哪些步骤可以模拟出那种自然风化的效果,又不至于让家具看起来像是坏掉的,而是充满艺术感和历史感。而且,庭院设计也很有意思,是不是会介绍一些适合做旧风格的植物搭配,或者用旧木头、旧砖头来构建小景致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风格的做旧效果,以及它们是如何与整体空间融合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最怕的就是看不太懂,或者操作起来太复杂,所以如果这本书能有清晰的步骤图解,并且解释得通俗易懂,那就太棒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学习如何为我的家和庭院注入一份独特的复古灵魂。

评分

这本《做旧工艺基础课》的书名,让我对复古风家具与庭院的设计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故事感,能够为家居空间增添一份深沉的艺术气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做旧的工艺技巧,让即使是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掌握。在家具方面,我尤其关注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法,让新制作的家具看起来像是饱经风霜的老物件。比如,是否会讲解如何通过特定的打磨、刮擦、甚至是用颜料去模拟木材的自然风化痕迹?我很好奇,如何才能让这些“做旧”的痕迹看起来既逼真又富有美感,而不是显得粗糙或廉价。对于庭院设计,我同样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利用做旧的材料,比如古朴的木材、生锈的铁艺或者斑驳的石块,来营造一个充满怀旧情调的户外空间。我想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庭院的景观中,使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舒适与实用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散发着一种怀旧而宁静的气息,立刻勾起了我对复古风格家具和庭院的向往。我一直觉得,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承载情感和记忆的容器,而做旧工艺,恰恰能够赋予物品更多的故事和温度。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地讲解如何通过各种工艺手法,让新物品焕发出“古老”的魅力。比如,在家具方面,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处理木材的技巧,让它看起来像是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的古董?我想了解,如何模拟出那些自然的磨损痕迹,或者像是被时间侵蚀的斑驳感,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工具或者材料需要准备?对于庭院,我则更期待能够学到如何利用现有材料,甚至是废弃的物品,来打造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复古角落。比如,如何用旧木桩做一个别致的花架,或者用老旧的砖石铺设一条蜿蜒的小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让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能轻松上手,并且能够看到实际的案例效果图,这样会更有指导意义,也更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