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 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 9787533

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 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 97875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 著
图书标签:
  • 清洁能源
  • 地热能
  • 可再生能源
  • 能源技术
  • 环境科学
  • 地质工程
  • 能源开发
  • 可持续发展
  • 地热发电
  • 地热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183653
商品编码:296067113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

定价:35.00元

售价:25.6元,便宜9.4元,折扣73

作者: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3183653

字数:

页码: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斛读地球密码》科普丛书分为地质、地貌和矿产3个系列,共计36册,包含地质、地史、古生物、地貌利矿产资源等方面内容。
  各分册广引博采外的地学发现和成果,以地球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对地质现象和事实解疑释难,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有哪些、在哪里、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关系等依次展开,力求达到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丛书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内容系统、各自成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以通过对地质现象的描述让人们知其然,能通过对地球科学理论的解释让人们知其所以然,是一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地学科普丛书。

目录


Part1 地热概念解读
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特点

Part2 地热成因揭秘
地球内部热源与温度
热流传递方式
水热系统的存在形式

Part3 地热类型概谈
板块及其边界
板缘型地热资源
板内型地热资源

Part4 地热用途大观
清洁能源
理疗保健
旅游休闲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梯级利用
回灌技术

Part5 地热分布巡礼
全球四大地热带
中国地热资源
山东四大地热区

Part6 地热景观览胜
水热爆炸
间歇喷泉
泉华
水热蚀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地热能:地球内部的温暖力量与未来能源潜力 地热能,顾名思义,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它源自地球形成之初的余热以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不断积聚,使得地球内部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地表以下一定深度,温度便足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靠且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其潜力正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地热能的来源与分布 地热能的根本来源主要有两个: 1. 原始热能(Primordial Heat):这是地球形成初期,行星物质碰撞、引力收缩以及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量。这部分热量至今仍是地球内部巨大的能量来源。 2. 放射性衰变(Radiogenic Heat):地壳和地幔中普遍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和钾的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热能。这种热量持续不断地加热着地球的内部。 地热能的分布并非均匀,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地壳的厚度、岩石的组成以及板块构造的活动。 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这是地热能最为集中的区域。在板块碰撞、分离或滑动的地方,地壳变薄,岩浆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温度显著升高。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带(Pacific Ring of Fire)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地热异常区(Geothermal Anomalies):即使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区,也可能存在地热异常区。这些区域通常与地下热流的集中或岩石孔隙度较高有关,使得热量更容易在地表附近聚集。 火山和温泉地区:火山活动通常伴随着高温的地下岩浆,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了极佳条件。温泉、间歇泉、喷气孔等都是地表可见的地热活动迹象,预示着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热能。 地热能的类型 根据地下热储层的温度、压力以及流体(水或蒸汽)的存在与否,地热能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 1. 湿蒸汽型(Vapor-Dominated):这是最理想的地热资源类型,地下储存的是过热的蒸汽。这种资源相对稀少,但开发利用效率最高,可以直接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2. 干蒸汽型(Dry Steam):地下储存的是高温的纯蒸汽,不含过多的水。这种资源也较为罕见,但开发技术成熟,可以直接用于发电。 3. 热水型(Hot Water):这是最常见的地热资源类型,地下储存的是温度高于150°C的高温热水。这部分热水可以通过井下管道输送到地面,利用其潜热驱动涡轮机发电,或直接用于供暖、工业加热等。 4. 温水型(Low-Temperature):地下储存的是温度低于150°C的热水。虽然温度不高,但仍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暖、农业温室、养殖业、以及一些低品位热能利用的工业过程。 5. 干热岩型(Hot Dry Rock, HDR):这类地热资源是指地下岩石温度较高,但缺乏天然的裂隙和地下水。开发此类资源需要通过人工钻井,向地下注入水,然后通过水-岩相互作用产生蒸汽或热水,再抽取上来利用。这是目前正在积极研发的先进地热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为干热岩在地下分布极为广泛。 6. 地热泵(Geothermal Heat Pumps):这是一种利用浅层地温(通常在10-30米深度)的恒定温度进行供暖和制冷的技术。它不直接利用地下高温热储,而是通过地埋管道与地下土壤或地下水进行热交换,将冬季的热量转移到室内,或将夏季的热量转移到地下。这种技术适用于绝大多数地区,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技术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涉及钻井、流体抽取、能量转换等多个环节。根据不同的地热资源类型和应用需求,采用的技术也各不相同。 1. 地热发电(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干蒸汽发电(Dry Steam Power Plants):直接抽取地下蒸汽,经过简单过滤后驱动蒸汽涡轮机发电。 闪蒸发电(Flash Steam Power Plants):抽取高温高压的热水,在到达地面后,由于压力骤降,一部分水会迅速“闪蒸”成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剩余的热水可以再次闪蒸或用于其他热能利用。 双循环发电(Binary Cycle Power Plants):抽取温度相对较低的热水(低于150°C),通过热交换器将其中的热量传递给一种低沸点的工作流体(如异丁烷、异戊烷等)。工作流体受热气化后驱动涡轮机发电。这种方式可以利用较低温度的地热资源,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EGS):这是一种适用于干热岩资源的技术。通过在高温岩层中进行压裂,创造人工裂隙网络,然后注入水,使水在地下被加热,形成热蒸汽或热水,再抽取上来利用。EGS 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地热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地热直接利用(Direct Use of Geothermal Energy): 供暖(Space Heating):利用地热水或地热蒸汽直接为建筑物、社区、城市区域供暖。这是地热能最广泛的应用方式之一。 工业应用(Industrial Applications):为各种工业过程提供热源,如纸浆和造纸、食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矿物干燥、纺织品染色等。 农业应用(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温室种植(Greenhouse Cultivation):为温室提供稳定的热量,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实现反季节种植。 鱼类养殖(Aquaculture):为养殖场提供恒温环境,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土壤加热(Soil Warming):在寒冷地区,可用于提前解冻土壤,延长耕种季节。 水产养殖(Aquaculture):同上,利用地热为水体加热。 温泉旅游与康体(Spa and Recreation):利用天然温泉进行疗养、沐浴和娱乐,是地热能最早的利用方式之一。 地热空调(Geothermal Air Conditioning):通过地热泵系统,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地下,实现制冷。 地热能的优势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 1.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地热能的根本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热量,其储量巨大且可再生,在合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 可靠性与稳定性(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与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不同,地热能不受天气条件、昼夜变化的影响,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基荷电力,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选择。 3. 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低碳排放:地热发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化石燃料发电,通常仅为煤电的1-10%。部分地热发电厂几乎实现零碳排放。 占地面积小:地热发电厂所需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且可以与农业、旅游等活动相结合。 水资源消耗少:相比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地热发电对水资源的消耗更少,尤其是在闭式循环系统中。 4. 能源效率高(High Energy Efficiency):地热能可以实现多级利用,即先用于发电,剩余的热量再用于供暖、工业或农业,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 5. 独立性(Independence):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许多国家可以依赖本国丰富的地热资源,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地热能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地热能优势显著,但其发展和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 1. 勘探与开发成本高(High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sts):地热资源的勘探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钻井过程也十分复杂和昂贵,前期投资较大。 2. 技术限制(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对于干热岩等资源类型,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钻探、压裂和热能提取技术。 3. 地理限制(Geographical Limitations):优质的地热资源通常集中在特定区域,限制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4.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Concerns):虽然总体环境友好,但地热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地下水污染、诱发微地震(尤其是在EGS技术中)、以及释放少量气体(如硫化氢)等风险,需要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5. 公众认知度(Public Awareness):地热能的潜力尚未被公众广泛认知,宣传和推广工作仍需加强。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地热能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EGS技术的成熟,以及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地热能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高效的发电到多样化的直接利用,地热能正在为人类构建一个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释放着地球内部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地热能不仅仅是一种能源,更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礼物。深入理解其原理、探索其潜力、克服其挑战,将是实现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能源行业的朋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介绍地热能的书籍。《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作者: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书号:9787533)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点明了主题——清洁能源与地热能。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地热能复杂而迷人的世界。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地球内部的热量是如何被获取和利用的,从最基础的火山活动区域到更广泛的深层地热资源。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不同地热发电技术,比如闪蒸循环、双循环和潜在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此外,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及地热能的非发电用途,例如地热温泉、地热农业和工业供热等,这些应用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地热能的开发流程、相关的设备要求,以及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地热资源潜力。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视角,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地热能的价值和未来。

评分

评价五: 在探索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地热能以其稳定性、低碳排放的特点,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合著的《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书号:9787533)这本书,在我看来,无疑是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一本力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希望书中能够为我揭示地热能开发背后蕴藏的科学奥秘,例如,地热储层如何形成?钻井技术如何深入地下数千米?以及如何高效地将地下热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我特别看重书中对不同地热资源类型(如高温、中温、低温地热)的分类和相应的开发技术介绍,这有助于我理解地热能应用的广泛性。此外,我也十分期待书中能够对地热能的成本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初始投资、运营维护成本以及与传统能源的经济竞争力对比。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背景下,了解地热能的潜力和挑战,以及它在推动能源独立和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关于地热能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

评价一: 最近听朋友推荐,说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合著的《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书号:9787533)这本书在新能源领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一直对地热能源这个话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毕竟它代表着一种可持续且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但从书名和作者阵容来看,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专业深度和前瞻性。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地热能的形成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地热能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当然,对于一个普通读者而言,如果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我非常好奇作者们将如何平衡科学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理解地热能这个领域的权威启蒙读物,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来自地球内部的温暖”究竟能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怎样的改变。

评分

评价四: 说实话,对于“地热能”这个概念,我之前只停留在一些零散的了解层面,比如知道它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能源。《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书号:9787533,作者: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系统学习地热能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把我从门外汉变成一个对地热能有一定认识的人。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问题讲起,比如“地热能到底是什么?”,然后循序渐进地介绍它的原理,包括地壳的温度梯度、岩浆的活动以及地下水的热交换。我更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某个国家是如何成功开发利用地热能来满足其能源需求的,或者某个地区是如何通过地热能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如果书中能涉及一些关于地热能的勘探、钻井和发电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直观地理解地热能的清洁性体现在哪里,以及它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评分

评价二: 我是一名对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充满热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各种关于清洁能源的文献和报告。《清洁能源:地热:geothermal energy》(作者:杨丽芝,杨雪柯,孔庆友,书号:9787533)这本书进入我的视野,瞬间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作者们是如何系统性地梳理和解读地热能这一重要的清洁能源的。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涵盖了地热能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地热能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例如,新一代地热发电技术、地热耦合建筑供暖制冷系统、以及地热能与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等。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全球主要的地热能开发国家和地区进行案例分析,比较它们的政策支持、技术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为我国地热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如果书中能够探讨地热能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估、社会接受度以及经济可行性等问题,那就更加完美了。相信这本书的出现,能够为我们这些渴望投身于清洁能源事业的年轻一代,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研究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