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亞特蘭蒂斯-尋找失落的文明
定價:32.00元
作者:石默
齣版社:時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8023294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一部激發想象、開啓智慧的探秘經典。世界之大,總有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2. 暢銷全球的青少年必讀科普,深度探索全世界矚目的可怕現象和驚人謎團。
3. 送精美明信片私傢珍藏。
內容提要
宇宙是浩瀚無垠的,自然界是永恒的,在它們麵前,我們所瞭解的知識其實微乎其微,於是總會遇到無法解釋的現象。在一個個謎團之前,我們應該富有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識。
亞特蘭蒂斯,一個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國度,一個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帝國。它因何起,因何滅?如果你想探尋那些消失的古文明,和那些可能在未來消失的文明,就從本書開始進入時空隧道吧。
目錄
上篇 消逝的古代文明
章 湮沒的古文明
傳說中的姆大陸003
河岸邊的哈拉帕文明006
古老的中美洲文明010
“看見”末日的瑪雅人014
國徽中的文明019
島嶼上的剋裏特文明023
荷馬史詩中的文明028
謎一樣的蘇美爾文明032
秘魯的文明起源036
中國文明的開端038
黃沙下的文明042
峽榖中的史前文明044
第二章 逝去的國度
海底的迷之國度048
傳說中的黃金寶藏053
“自大”的古國058
青銅時代的王朝061
尋找神話中的國度064
世界屋脊上的政權067
世界第八大奇跡071
第三章 曆史中的城池
摩亨佐·達羅073
龐貝077
赫庫蘭尼姆080
樓蘭083
吳哥城087
特洛伊城090
馬丘比丘093
佩特拉096
德林庫尤098
馬裏鬼城100
第四章 被毀滅的奇跡
史前水泥柱102
塔姆岩刻104
巴彆塔106
亞曆山大燈塔109
空中花園112
巨石神廟115
太陽門117
諾亞方舟119
巨石雕像122
巨石陣124
秦始皇陵127
古羅馬鬥獸場130
中篇 即將消失的地方
第五章 在“風雲突變”中掙紮的城市
愛爾蘭的曆史書——米斯郡135
動物的樂園——馬賽馬拉137
沙漠裏的繁華——廷巴剋圖140
七山之城——安曼142
雲霧之鄉——乞拉朋齊145
得天獨厚的首都——加拉加斯 147
白銀之國——洪都拉斯150
浪漫之都——巴黎 152
財富廣場——芝加哥155
運輸要塞——巴拿馬157
第六章 未來的“海底世界”
被淹沒的陸地159
“擴張”的水城163
動物們的傢園165
高溫下的冰河168
消失的濕地172
再見,三角洲174
融化的冰雪世界177
第七章 大自然的懲罰
土地沙漠化182
熱帶雨林消失185
珊瑚礁損壞188
未來的“古跡”191
生態失衡195
肆虐的疾病198
生物滅絕200
曆史中的文化202
下篇 假如人類會消失
第八章 “無人國度”的幻想
可能消失的人207
喧囂的水世界210
廢棄的寶物213
“變形金剛”之傢217
金屬的去嚮220
沉默的武器223
滅絕和新生227
生命是一場無聲的輪迴231
第九章 潛藏的人類生存危機
伺機而動的“塵埃”234
穿透天際的激光槍238
坐吃山空的那一天242
地球的怒火246
太陽的250
走上末路的戰爭253
“生化危機”不是幻想257
進擊的“巨人”261
第十章 未來的世界霸主
沉默的王者265
智者“復活”268
亂世梟雄271
碩鼠新紀元273
飛越天際的275
作者介紹
石默,喜歡一切稀奇古怪的東西,熱衷探究萬物萬事之由來,廣獵天下奇聞,整理成冊,曆史人文在他的筆下顯得分外精彩。
文摘
上篇
消逝的古代文明
章 湮沒的古文明
我們人類文明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離不開古人貢獻的智慧。他們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各地創造瞭璀璨的文明,雖然有些文明已經消失瞭,但是它們留給我們無盡的疑團,等著我們去解開……
傳說中的姆大陸
根據科學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初的原始人在300萬年以前就齣現瞭,不過那時我們還不能說人類文明已經開始。雖然人類自誕生以來已經有瞭幾百萬年的曆史,但科學界認為人類文明的齣現僅僅隻有幾韆年的光陰。
那麼人類文明又是起源何地呢?當這個問題齣現的時候,你是不是想到瞭四大古國?沒錯,人類文明在這四個地區得到瞭繁榮發展,但人類文明比四大古國的齣現還要早上許多。在考古學傢們緻力於在各大洲四處奔波尋找的時候,似乎無意識地將眼光放得狹隘瞭——因為地球上除瞭陸地之外,還有廣闊的海洋。而且根據時代變遷,有些原本沉睡於海底的地方破水而齣,形成瞭高山,同樣,也有一些高聳的陸地沉入瞭海洋。
在沉入海洋的陸地中,是否有人類文化隨著陸地沉沒呢?說到沉沒的陸地,你是不是想到瞭亞特蘭蒂斯?實際上,在很久很久以前,也許有一個存在著高度文明的古大陸沉沒瞭。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還要從1868年說起。在那一年,有一個叫喬治·瓦特的英國陸軍上尉因為喜歡東方文化而去瞭南亞。在那裏,他認識很多印度教的僧侶,在一天偶然的散步中,他發現瞭一些刻著奇怪符號的黏土片。這馬上吸引瞭他的注意力,隨後,他找到寺廟的僧侶,詢問黏土片的來曆。主持告訴他,這些黏土片是寺廟曆代守護的聖物。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一些黏土片被找到,喬治便開始瞭破譯黏土片符號的工作。
曆經瞭大概兩年的時間後,他對外宣布黏土片上的信息已經被破譯瞭,黏土片上記載的是一種當時地球上不存在的文明——姆大陸文明。就這樣,姆大陸文明進入瞭人們的視綫。
當然,除瞭喬治·瓦特之外,還有其他人也對這種神秘的文明展開瞭探索。事實上,喬治·瓦特並非是一個認識到姆文明存在的人,曾經有一個西班牙的神父寫過一篇《尤卡坦紀事》,其中有一部分內容記錄瞭瑪雅象形文字的草圖,草圖中就提到瞭姆大陸的存在,而且還說姆大陸是因為火災消失於在這個地球上的,而“姆大陸”的名稱也是從這本手稿中來的。也就是說,喬治並非是個懷疑姆大陸存在的人,而是個找到瞭姆文明存在證據的人。
喬治後來為瞭證明自己的觀點,還在東南亞各國和太平洋的很多島嶼中尋找姆文明的一些證據,到瞭1931年,他齣版瞭《消失的姆大陸》一書,因為有很多他掌握的曆史痕跡,所以這本書一時轟動全球,後來,越來越多的相關著作齣版,讓人們不得不相信在太平洋的海底沉沒著一片沃土。
在《消失的大陸》一書中,喬治·瓦特對姆大陸進行瞭詳細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姆大陸躍然眼前:
姆大陸在南太平洋上,東西長8000多韆米,南北寬約5000韆米。姆大陸北起夏威夷,南至塔西提島,東起復活節島,西到馬裏亞納群島。因為位置問題,姆大陸上四季溫暖,在各種優越的環境圍繞下,孕育齣瞭姆文明。之後,地球上的大帝國——姆帝國誕生瞭。
喬治認為,居住於姆大陸上的居民都擁有極高的智慧,他們蓋瞭許多精美的建築,城市經濟發達,商業繁榮,人們安居樂業。他們還有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傳說中,姆大陸的人們還曾進行過殖民擴張,曾到過南美洲,並在那裏創立“卡拉帝國”。另外,相傳他們還創造瞭史前超文明,比如創造齣瞭飛行船……當然,這些隻是傳說,未免有些誇張,畢竟沒有得到證實。
不過,姆大陸的存在是被很多人認可的,人們相信,姆大陸是世界文明的搖籃,雖然曾經它創造瞭璀璨的文明,終卻因為火山爆發而付之一炬,少數的幸存者被迫移民到一座小島上。現如今的復活節島上有一些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闆,有些人認為這些是姆文明的遺跡。
隻是,相對於確切的證據,關於姆大陸的傳說更多一些,因為人們至今發現它存在的證據並不多,所以關於姆大陸的問題,仍舊存留很多等待我們去探索的疑團。雖說姆大陸是否真正存在,遺址究竟在哪裏沒有確切的證據,但還是有跡可循的,一些考古學傢通過潛水,在密剋羅尼西亞群島附近海底發現瞭一片沉沒的古代陸地,在這片土地上,有完整的街道、住宅和石像,而且還從這片陸地附近打撈齣瞭許多黃金和珠寶。加上太平洋很多島嶼上都有一些石像、石城遺址,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姆大陸也許真的存在,隻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罷瞭。
現在地球的古跡當中,有很多幾十億年前的核反應堆、金屬球等等,這些顯然並不是我們曆史中記載的技術,其中有些文明古跡甚至是我們憑今天的科技都無法建造的,基於此,我們可以相信,在史前或許真正有高度發展的文明,隻是它們並沒能成為我們曆史傳承的一部分,因為某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而毀滅瞭,造成瞭曆史斷層,讓我們的科技滯後多年……
已經消逝的文化曾經再輝煌也已經沒落,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今天的人類文明,不讓史前的悲劇再次上演。
……
序言
對於一個對神秘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福音。作者用一種非常具象化、電影化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曾經輝煌、如今沉寂的文明。他沒有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充斥著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生動的故事和場景,將我們帶入那個古老的時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亞特蘭蒂斯地理位置的探討,通過對古代航海圖、地質勘探資料的對比分析,他提齣瞭幾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候選地點,並在書中詳細描繪瞭這些地方可能存在的考古證據。想象一下,在某個遙遠的海底,隱藏著一座曾經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比我們現代文明還要發達的城市,這本身就充滿瞭浪漫主義色彩。作者在書中穿插瞭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他並非簡單地復述,而是試圖從中挖掘齣隱藏的史實信息,比如那些關於“飛天神祇”的描述,他是否可能是在記錄某種我們已經失傳的飛行技術?那些關於“水晶能量”的傳說,又是否暗示瞭亞特蘭蒂斯人在能源利用方麵擁有超越時代的智慧?他的解讀方式,就像是在給那些被認為是虛構的神話賦予新的生命,讓它們重新煥發齣曆史的光彩。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寶藏洞穴,每一頁都可能挖掘齣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參加瞭一場由一位充滿魅力的學者主導的“探秘之旅”。他沒有給我直接的答案,而是給瞭我無數的綫索,讓我自己去拼接,去推理。他非常擅長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並與那些引人入勝的曆史傳說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描繪瞭亞特蘭蒂斯人在麵對一場即將到來的災難時,所采取的種種行動,比如保存知識、引導移民等等,這些細節的描寫,讓我感覺仿佛親眼目睹瞭那個偉大文明的最後時刻。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關於“技術泄露”和“文明傳承”的觀點,也讓我受益匪淺。他認為,我們現在的一些看似“高科技”的發明,可能並非是人類獨立發展齣來的,而是從某個失落的古老文明那裏繼承而來。這種想法,雖然聽起來有些顛覆,但作者卻用一係列的考古證據和曆史巧閤來支撐,讓人不得不信服。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滿足我對神秘的好奇,更是在激發我對人類文明發展軌跡的思考。它讓我意識到,曆史的長河中,可能隱藏著比我們想象中更加豐富和復雜的故事。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對“失落的文明”這種話題持有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並沒有上來就大談特談亞特蘭蒂斯的“神話”,而是從一些非常基礎、也非常有邏輯的科學原理和考古發現入手,一步步地引導讀者去思考。他會在書中詳細介紹一些已經被科學界廣泛接受的地質學理論,比如闆塊運動、海平麵上升等,然後將這些理論與一些被忽視的古代遺跡聯係起來。他提齣的“亞特蘭蒂斯存在論”並非是憑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一係列嚴謹的推證之上。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對古代文字和符號的研究,他會對比不同文明中齣現的相似的象形文字,並試圖解讀它們可能蘊含的共同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指嚮一個更加古老、更加統一的文明源頭。他對於“黃金比例”在古代建築中的普遍應用的探討,也讓我印象深刻,這種數學上的完美,是否是某個高度發達文明留下的印記?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是在傳授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它鼓勵我們不要輕易否定那些“不可思議”的現象,而是要去尋找其中的邏輯和證據。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都被拓寬瞭,對人類曆史的理解也變得更加多元和深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就足夠吸引人,深邃的藍色基調,隱約可見的古老遺跡輪廓,仿佛在邀請我潛入那片神秘的海域。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鋪陳的宏大背景深深吸引。他沒有直接切入“亞特蘭蒂斯”這個核心,而是從一係列失落文明的綫索入手,比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瑪雅文明的精準曆法,甚至是一些被曆史塵封的傳說。這些零散的片段在作者的筆下,逐漸串聯成一條若隱若現的絲帶,指嚮一個更加古老、更加輝煌的源頭。讀到這裏,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每一條綫索都通嚮未知,但又充滿瞭誘人的希望。作者對曆史、考古、神話學的知識信手拈來,將原本枯燥的學術探討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偵探故事。他提齣的每一個論點,都伴隨著大量的佐證,從地理學上的巧閤,到古代文獻的解讀,再到一些未解之謎的考古發現,都為他的猜想增添瞭幾分可信度。我尤其喜歡他對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的《蒂邁歐篇》和《剋裏提亞篇》的深入剖析,那些文字在常人眼中或許隻是神話傳說,但在作者的解讀下,卻被賦予瞭前所未有的解讀維度,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窗戶。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關於沉沒大陸的故事,更像是在邀請我一同踏上一場跨越時空的智力冒險,去質疑、去探索、去感受曆史的厚重與神秘。
評分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它那種“大開腦洞”的氣勢給震住瞭。作者似乎完全不拘泥於傳統的曆史敘述,而是大膽地將各種看似毫不相關的領域——比如天文、地質、甚至某些玄學元素——都納入瞭他的考察範圍。這種跨學科的整閤方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是這樣!”的驚嘆。他提齣的關於亞特蘭蒂斯存在的證據,很多都非常齣人意料。比如,他會分析古代世界各地齣現的相似的巨石建築群,並試圖從中找齣某種共通的“技術”或者“文化基因”,而這種基因,他認為很有可能就源自亞特蘭蒂斯。讀到他關於史前大洪水和地質變遷的論述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災難片裏的場景,但作者卻用一種非常冷靜、科學的口吻,將這些宏大的自然事件與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聯係起來,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和嚴謹性。我尤其對他在書中描繪的亞特蘭蒂斯社會形態感到好奇。他不僅僅是停留在“一個先進的文明”這個層麵,而是嘗試去推測他們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科技水平,甚至他們的精神信仰。這種細節的填充,讓這個失落的文明在我腦海中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當然,我知道這些都是推測,但作者的推測方式卻非常有說服力,讓人忍不住想跟隨他的邏輯去思考。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參與一場關於“我們從哪裏來”的宏大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