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指南录①斜阳卷
定价:25.00元
作者:酒徒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8017366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6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抵抗外辱向来不是一个人的义务,就在文天祥率兵与元军苦战之时,海盗方馗、流求(台湾)豪强苏辙主动前来试探。文天祥本来看不起这些义军,但在文忠的思维影响下,他接纳了苏、方两家互相支持的请求。
在刚刚收复的失地上,地方名流不看好福建大都督府的存活时间,不肯出来为官。不得已,文天祥只好试行文忠记忆里的新政,让百姓自己推选村长、里正一级的官员。由于乡绅们刻意避免“从贼”,次“选举”收到了出奇的好效果。
文天祥按文忠记忆里的方式重新组建的破虏军、福建抗元义军中的许夫人、陈吊眼所部,还有东海海盗的人马聚集在一处,抢在元军大队人马到来之前攻入了泉州,为文天祥主宰的福建大都督府抢得了一个立足之所。
北元悍将索都率军来攻,血洗潮州。在元军与诸路义军僵持之际,一向消极避战的海上行朝终于做出了正确反应,在张世杰将军的率领下,二十万宋军重新登岸,切断了索都的退路。
元军被打得大败,就在豪杰们准备给索都后一击的时刻,残宋行朝为了将异已消灭在萌芽状态,悄悄向文天祥伸出了黑手。
目录
卷 斜阳
章 黄昏
第二章 百炼
第三章 选择
第四章 庙算
第五章 轻车
第六章 破贼
第七章 拔剑
附录:宋元时代年表
作者介绍
酒徒,内蒙古赤峰人,喜读书,爱幻想。东南大学毕业,在北京从事电力设备调试多年。常出差,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看的事情渐多,屡屡百思不解。随着时间推移,对历史、现实、未来,慢慢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于是尝试着把这些思考、感悟和幻想写出来,写成了几本网络小说,与大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像进行了一场长达数日的深度睡眠,醒来后世界似乎没变,但我看世界的棱镜却被悄悄地调整了角度。作者没有给我们任何轻易逃离现实的出口,相反,他将那些我们日常选择性忽略的社会暗流、个体良知的反复拷问,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重新呈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哲思性的对话,它们不是用那种教科书式的定义来阐述概念,而是通过角色之间充满张力的互动,让概念“活”了起来。我反复咀嚼了书中关于“秩序的代价”的几段论述,那其中蕴含的对体制的温和反思,比任何激烈的批判都来得更有力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不是来自宏大的宣言,而是来自对微小、易逝的瞬间的深刻捕捉与铭记。这本书不适合快速消费,它需要被时间浸泡,被反复品味,像陈年的佳酿,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层次浮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时,我还有些担心它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古典的厚重感。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作者在保持思想深度的同时,也运用了非常灵动和富有画面感的叙事技巧。比如书中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物心境的对应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当主人公陷入某种困境或抉择的挣扎时,窗外的风声、雨滴的节奏,乃至光影的变化,都成为了情绪的延伸和注脚,使得读者的代入感极强。这不像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更像是“置身”于那个情境之中,与角色一同经历风雨洗礼。书中对于“传承与断裂”的探讨也极其深刻,它没有简单地褒扬过去或批判未来,而是展示了两者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状态,让读者在理解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能看到新生的可能性。这种辩证且富有张力的处理方式,令我耳目一新,也激发了我对自身家族历史的追溯兴趣。
评分《指南录①斜阳卷》的这本书,初看书名,着实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那种“指南”的意味,仿佛预示着在迷茫的人生旅途上,能找到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而“斜阳”二字,又带着一丝过往的沧桑与诗意,让人联想到落日余晖下那些沉淀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想探寻作者究竟想通过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一个怎样的新世界。然而,书中所呈现的世界,却远超我的初始想象。它并非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或哲学著作,而更像是一次深邃的内心探索。书中的叙事节奏舒缓而富有张力,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微小个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使得那些抽象的道理不再枯燥,而是有了血肉和呼吸。特别是关于“选择与代价”的讨论,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但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却像一把钝刀,慢慢地刮开了我心中固有的执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自以为是金科玉律的信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独自消化半晌,因为其中的某些观点过于尖锐,直击灵魂深处,让人不得不与之共鸣或对抗。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又精致的梦境之旅。文字的密度很高,用词考究,仿佛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那个最合适的位置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的那种克制力。他没有急于铺陈宏大的冲突或戏剧性的转折,而是通过一些看似日常的场景和对话,逐步渗透出一种深藏在底层的宿命感。举例来说,书中描绘的几处关于“时间流逝”的片段,那种细腻到令人心颤的描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瞬间,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累积,最终构成了现在的自己。这种文学上的“慢镜头”手法,对于习惯了快节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既定的结论,而是邀请你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去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的那些难以言喻的情绪和意境。读罢,我感觉自己的感官似乎被重新校准了,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和立体。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可能在于它拒绝落入任何单一的流派窠臼。如果你期望它是一部纯粹的冒险小说,你会发现它的情节推进慢得像老式挂钟的摆动;如果你期待它是一本直白的励志读物,你又会为其中过于复杂和灰暗的人性描摹而感到不安。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介于现实与象征之间的“中间地带”。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即便描述的是最悲恸的场景,作者的笔调依然保持着一种疏离的、近乎人类学家的审视角度。这使得读者在情感上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能够更纯粹地从思想层面去解构作者试图探讨的核心命题——或许是关于存在意义,或许是关于记忆的可靠性。整本书读下来,像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暗示和象征,但最终的回报是丰厚的,它拓宽了我理解复杂叙事的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