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 9787518032082

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 978751803208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荆丽丽,黄睿,刘凌云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电通信
  • 信号处理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无线通信
  • 信息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通信原理
  • 电磁场与电波传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2082
商品编码:2962446367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

:65.00元

售价:47.5元,便宜17.5元,折扣73

作者:荆丽丽,黄睿,刘凌云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8032082

字数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荆丽丽,女,就职于集宁师范学院电子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通信和控制工程。讲师,研究生学历。生于1981.01内蒙古通辽市,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有很深的研究,并在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黄睿,女,于1977.09出生于重庆市渝北区,现任职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出版过无线电通信系统方面的书籍3本;
  刘凌云,女,生于1982年4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目前就职于集宁师范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学位,有多年的通信工程教学经验,被学院连续5年评为教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聚焦数字时代脉搏:通信原理、编码解码与系统设计深度解析 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通信技术无疑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从日常的智能手机通话、高速互联网接入,到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应用,再到深空探测的遥远信号传递,无线电通信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连接了人与人,更是连接了设备与设备,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世界。而要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通信,离不开精妙的信号处理技术。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无线电通信的理论基石、核心技术,以及支撑这一切的信号处理方法,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框架,助力您掌握数字通信时代的脉搏。 第一篇:通信原理的基石——信号的奥秘与传输的挑战 本篇我们将从最基础的通信原理出发,为您层层剖析无线电通信的奥秘。 信号的本质与频谱分析: 我们将首先探讨信号的数学描述,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时域和频域的表现形式。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经典数学工具将在此得到清晰的讲解,帮助您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这是后续讨论调制、滤波等技术的基础。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信号的频谱构成,如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无线传输中可能遇到的频谱限制。 噪声与干扰: 无线通信环境充斥着各种噪声和干扰,它们是信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我们将深入分析热噪声、散粒噪声、外来干扰等不同类型的噪声,理解它们的产生机制和对信号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噪声模型,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量化描述,并为后续的抗噪声技术打下基础。 信道模型与衰减: 无线电信号在空间中传播会经历衰减、反射、散射、衍射等复杂现象,这些统称为信道效应。我们将介绍多径效应、快衰落、慢衰落等概念,并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信道特性。理解信道模型对于设计鲁棒的通信系统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预测信号的传输质量,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香农信息论基础: 信息论是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我们将引入信息熵、互信息、信道容量等核心概念,并详细阐述香农提出的信道容量定理。这个定理为我们提供了通信系统能够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的理论界限,指导着我们设计更高效的编码方案。 第二篇:信号处理的利器——从编码到解码的智慧 信号处理是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环节。本篇将重点阐述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它们如同通信系统的“大脑”和“手脚”,负责将原始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并在接收端将其还原。 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去除信息中的冗余,以最小的比特数来表示原始信息,从而提高传输效率。我们将深入讲解两大类信源编码技术: 无损编码: 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通过统计信源符号出现的概率来设计变长编码,实现高效压缩。我们将详细分析它们的编码原理、复杂度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有损编码: 如PCM、DPCM、Delta调制等,通过利用人眼的感知特性来丢弃不重要的信息,以达到更高的压缩率,常用于语音和图像压缩。我们将解析这些方法的量化原理、编码过程以及失真度度量。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旨在为信源编码后的数据添加冗余,以抵抗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本节将详细介绍: 分组码: 如汉明码、CRC码,通过在数据块中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我们将讲解它们的编码结构、校验矩阵以及纠错能力。 卷积码: 通过滑动编码器对连续数据流进行编码,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编码器的结构、生成多项式以及Viterbi译码算法,这是卷积码高效解码的关键。 现代编码技术: 如Turbo码和LDPC码,它们是近年来在纠错编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技术,具有接近香农极限的性能。我们将解析它们的基本原理、迭代译码过程以及在3G/4G/5G等通信标准中的应用。 调制与解调: 调制是将数字信息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相反的过程。我们将全面介绍: 幅度调制(AM): 如DSB、SSB、VSB,分析其原理、频谱特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频率调制(FM): 介绍FM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广播通信中的应用。 相位调制(PM): 分析PM与FM的关系及其在一些特定场景的应用。 数字调制: 如ASK、FSK、PSK、QAM等,详细讲解它们的星座图、功率谱密度、比特错误率(BER)等关键性能指标,并对比分析它们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适用性。 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 介绍不同的解调原理和实现方式,以及它们对信道同步精度的要求。 均衡技术: 在多径效应严重的信道中,接收到的信号会产生码间干扰(ISI),导致误码率上升。我们将讲解: 线性均衡: 如MMSE均衡器、LMS均衡器,通过设计一个滤波器来补偿信道失真。 非线性均衡: 如MLSE均衡器,利用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达到更好的均衡效果。 自适应均衡: 介绍如何根据信道的变化实时调整均衡器参数。 多址技术: 在共享同一无线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接入并进行通信是关键问题。我们将介绍: 频分多址(FDMA): 将频谱划分为多个子信道。 时分多址(TDMA): 将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隙。 码分多址(CDMA): 利用扩频技术实现用户间的正交分离。 正交频分复用(OFDM): 在多个正交子载波上同时传输数据,在现代无线通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将详细解析OFDM的原理、优点以及在Wi-Fi、4G/5G等标准中的应用。 第三篇: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本篇将带领读者从理论走向实践,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系统架构: 我们将概述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基站、移动终端、核心网等关键组成部分,并解析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流程。 射频前端设计: 射频前端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门户”,其性能直接影响着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质量。我们将探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关键射频器件的设计原则和性能考量。 天线技术: 天线是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的“媒介”。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天线(如偶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微带天线)的原理、方向图、增益等参数,并探讨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先进天线技术如何通过多根天线提升通信性能。 先进通信技术与标准: 我们将简要介绍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如4G LTE、5G NR,以及它们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如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网络切片)方面的创新。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如何科学地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是设计和优化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讲解比特错误率(BER)、误分组率(PER)、吞吐量、时延等关键性能指标,以及仿真和实际测试的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下一代通信技术(如6G)的研究方向、以及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对通信技术提出的新挑战和新需求。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构建起扎实的无线电通信理论基础,掌握信号处理的核心技术,并深入理解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本书旨在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参考资料,帮助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更好地理解和驾驭信息传递的强大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我第一反应就是它肯定是一本硬核的技术宝典。书名里的“技术”和“信号处理”就暗示了内容的专业性,我估计它不太适合那种只想泛泛了解点皮毛的读者。我之前在学习一些通信相关的课程时,就遇到过信号处理这个模块,当时觉得它就像是一门玄学,各种数学公式和算法看得我头晕。我希望这本书能把这部分内容讲得更透彻一些,能够梳理清楚不同信号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比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这些概念,在信号分析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有自适应滤波、谱估计等等,这些高级的信号处理方法,它们是如何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数学推导,结合一些直观的例子,来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信号处理的深刻认知。当然,如果里面能涉及一些常用的信号处理工具或软件,比如MATLAB,那就更实用了,可以直接上手实践。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成为我深入研究无线电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参考,帮助我解决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那些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

评分

《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工程问题和精妙的数学模型。我猜这本书应该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参考书,适合那些想要在无线电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或开发的专业人士。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理解的数学推导和算法细节,尤其是涉及到信号的建模、分析和优化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清晰的指导,它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建立准确的通信信道模型?在面对噪声、干扰和衰落等实际问题时,有哪些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应用?比如,我一直对一些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纠错编码技术很感兴趣,它们是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证通信可靠性的?此外,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号处理算法,例如用于 MIMO 系统中的预编码和解码算法,或者用于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和接入算法?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能学习到一些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工程挑战的方法和工具。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工具书。

评分

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这本书,我更倾向于从一个希望提升实际技能的角度去审视它。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学术,但我认为它应该能为我们在实际的通信工程、嵌入式开发,甚至是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比如物联网、无人机通信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我一直在思考,现在各种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越来越普及,那么如何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效率,如何处理海量的数据流,如何应对复杂的电磁干扰,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这本书应该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比如Wi-Fi、蓝牙、LoRa、NB-IoT等,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景,在设计和部署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更重要的是,信号处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想了解如何通过优化信号处理算法,来提高通信速率、降低功耗、增强抗干扰能力。例如,在物联网设备中,如何设计低功耗的信号采集和处理方案?在无人机通信中,如何克服运动带来的多普勒效应和信号衰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工程上的考量,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能够帮助我学到一些可以直接应用于项目开发的知识和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感觉是那种能让人瞬间变专家的那种。《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光是这个书名,就充满了科技感和神秘感。我之前就对无线电这块儿挺好奇的,总是想着那些信号是怎么穿越空间,然后被我们手机、收音机捕捉到的。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无线电世界的大门。我猜里面肯定会讲很多关于电磁波、频率、调制解调这些基础的原理,估计还会涉及一些很酷的技术,比如多天线系统、OFDM之类的。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5G通信是怎么实现的,卫星通信又是怎么工作的。我平时也喜欢看一些技术类的科普文章,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这本书正好可以填补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而且,信号处理这部分听起来也很有意思,估计会讲到怎么从嘈杂的环境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这在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比如雷达、声纳,甚至医学影像。我希望这本书的讲解能够深入浅出,即使是像我这样背景不是特别深厚的人也能看得懂。如果能配上一些图示和例子,那就更好了。总的来说,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能通过它,对无线电通信和信号处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激发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评分

当我看到《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那些构成我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无线连接。想想看,从最早的收音机、电视机,到如今无处不在的手机、Wi-Fi,再到那些更前沿的卫星通信、空间站通信,背后都离不开精密的无线电技术和高超的信号处理能力。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进的,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又或者,它是否能描绘出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蓝图,比如6G、量子通信这些听起来还很遥远的概念,它们又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视野,让我了解到这个领域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和潜在的机遇。同时,信号处理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也让我非常感兴趣。我想知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号,是如何被捕捉、分析、优化,然后转化为我们能理解的信息的?它在保障通信质量、提升频谱利用率、甚至是在安全通信方面,又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无线电通信和信号处理的意义,并从中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