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莱(第二版)
定价:69.00元
售价:51.8元,便宜17.2元,折扣75
作者:刘新生 潘正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7287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自古为酋长统治。15世纪建立了苏丹国,16世纪达到鼎盛。1888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84年获得完全独立。1929年发现石油后,文莱经济发生了巨变。文莱旖旎质朴的风光,纤尘不染的街道,设计精美的民房,谦和有礼的民众,无不使人折服,可谓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和平之邦”。本书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文莱的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的发展和现状。
目录
导 言/1
**章 概 览/1
**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地理位置与面积/1
二 行政区划/1
三 地形特点/2
四 气候/3
五 国旗、国徽、国歌/4
六 人口、民族、语言/4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11
一 宗教/11
二 民俗/13
三 节日/19
第三节 特色资源/22
一 主要城市/22
二 建筑艺术/23
三 名胜古迹/25
第二章 历 史/35
**节 古代时期/35
一 苏丹国的建立/35
二 多元化社会/37
三 鼎盛时期/38
第二节 西方列强入侵时期/40
一 与西方殖民者较量/40
二 国力日渐衰落/41
三 英国插足文莱/43
四 沦为英国的“保护国”/45
第三节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50
一 政治状况/50
二 经济发展状况/52
三 教育和卫生状况/54
第四节 日本占领和英国重返文莱/54
一 日本打断英国的殖民统治/54
二 英国卷土重来/56
第五节 争取独立时期/57
一 婆罗洲联邦问题风波/57
二 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谈判的破裂/60
三 走向完全独立/62
第三章 政 治/69
**节 政治制度/69
第二节 宪法/72
第三节 /75
一 机构/75
二 内阁/80
第四节 议会/83
第五节 司法制度/84
第六节 政党和社会团体/85
一 政党/85
二 妇女组织/88
第七节 主要政治人物/91
一 二十八世苏丹/91
二 二十九世苏丹/94
三 比拉王储/98
四 外交与贸易部长/99
五 外交与贸易部无任所大使/99
第四章 经 济/103
**节 概况/103
一 发展历程/103
二 2035年远景规划/111
三 宏观经济政策/113
第二节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115
一 农业/115
二 林业/118
三 畜牧业/119
四 渔业/120
第三节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121
一 石油与天然气的发现和开采/121
二 石油与天然气产业结构状况/124
三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126
第四节 服务业与商业/128
一 服务业是经济多元化的重点/128
二 金融服务业有待发展/129
三 旅游业方兴未艾/130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业/131
一 陆运/131
二 水运/132
三 空运/134
第六节 邮电通信业/136
一 邮政业/136
二 电信业/137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138
一 财政/138
二 金融/140
第八节 对外经济关系/143
一 进出口贸易/143
二 外国资本/147
三 区域经济合作/150
第五章 军 事/153
**节 概述/153
一 建军简史与战略目标/153
二 国防体制/155
三 国防预算/157
第二节 军种与兵种/157
一 文莱皇家陆军/158
二 文莱皇家海军/158
三 文莱皇家空军/159
四 后勤服务部队/160
五 文莱皇家武装部队培训学院/161
第三节 准军事力量——皇家警察部队/161
第四节 对外军事关系/162
一 与英国的军事关系/162
二 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关系/163
三 与马来西亚的军事关系/164
四 与新加坡的军事关系/164
五 与美国的军事关系/165
第六章 社 会/167
**节 高福利政策下的国民生活/167
第二节 基于伊斯兰教的社会管理/170
一 伊斯兰教与文莱立国哲学/170
二 伊斯兰教与文莱政治制度/171
三 伊斯兰教与政治社会稳定/172
第三节 医疗卫生/175
一 概况/175
二 现状/176
三 问题及应对措施/177
第七章 文 化/179
**节 教育/179
一 教育简史和政策/179
二 教育制度/180
三 教育概况/181
四 国际交流/187
第二节 文学艺术/188
一 语言与文学/188
二 音乐舞蹈/189
三 金银工艺/190
四 博物馆/190
五 文化娱乐设施/191
第三节 体育/192
一 发展概况/192
二 国际赛事参与情况/193
三 休闲体育/194
第四节 新闻与出版/194
一 广播电台/195
二 电视台/196
三 报刊/196
第八章 外 交/199
**节 外交政策/199
第二节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201
一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201
二 关于联合国/202
三 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203
四 关于不结盟运动/204
五 关于亚太经合组织/205
六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205
七 关于亚欧会议/206
八 关于地区安全/206
九 关于南海问题/207
十 关于朝鲜半岛形势/208
十一 关于中东问题/208
十二 关于人权问题/208
十三 关于全球化问题/208
第三节 与东盟国家的关系/209
一 与马来西亚的关系/209
二 与新加坡的关系/214
三 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216
四 与泰国的关系/218
五 与菲律宾的关系/219
六 与越南的关系/221
七 与老挝的关系/223
八 与柬埔寨的关系/223
九 与缅甸的关系/224
第四节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225
一 与英国的关系/225
二 与美国的关系/228
三 与法国的关系/230
四 与德国的关系/231
五 与澳大利亚的关系/233
第五节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234
一 与日本的关系/234
二 与韩国的关系/236
三 与巴基斯坦的关系/238
四 与印度的关系/239
五 与尼泊尔的关系/239
六 与中东国家的关系/240
七 与俄罗斯的关系/241
第六节 与中国的关系/241
一 中文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41
二 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程/243
三 中文友谊谱写新的篇章/244
第七节 文莱华人社会/249
一 华人概况/249
二 华人经济/250
三 华文教育/252
四 华人社团/253
大事纪年/255
参考文献/259
索 引/265
后 记/267
作者介绍
刘新生,1937年生。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和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尼语专业,并赴印尼大学留学。1961年进入外交部,曾长期主管东南亚事务,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印尼、印度和菲律宾使馆工作。1990年任中国驻印尼使馆政务参赞,1993~1998年任中国首任常驻文莱大使。现为中国-文莱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东盟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潘正秀,1937年生。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和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地语专业。1961年进入外交部,1978~1993 年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印度、菲律宾和印尼使馆工作。1995~1998年任中国驻文莱使馆参赞。现为中国-文莱友好协会理事、外交部老干部笔会 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2005年,出版个人专著《从江心洲走出 的女外交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量的图表和穿插其中的历史照片,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我翻阅目录时,注意到它对历史脉络的梳理非常清晰,从早期的苏丹王朝到后来的英联邦时期,再到如今的独立发展,时间轴的构建非常逻辑化。我个人对文化人类学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比如苏丹宫廷的礼仪、伊斯兰教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以及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模式。我希望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敏感而有趣的话题。一张清晰的地图或者一张详细的社会结构图,往往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更有力量。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复杂的社会议题变得更容易被消化和理解。感觉这本书在平衡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评分拿到这本“第二版”,我特别留意了它与前一版的区别,虽然我没有前一版,但“第二版”的字样本身就暗示着内容经过了充分的更新和修订,这对于时事变化较快的地区研究尤为重要。我猜测它一定包含了近些年来文莱在可持续发展、青年就业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新数据和政策动向。我非常期待看到关于文莱国家愿景2035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初步成效分析。一本优秀的参考书,必须与时俱进,反映出研究对象最新的脉搏。如果它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的推荐书目,那就更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和对读者的负责任态度。这套书看起来就是那种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知和启发的重要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其实对文莱这个地方了解不多,只停留在一些旅游宣传片里的印象,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累。从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来看,它显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旅游指南,更像是一部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著作。我特别期待它能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文莱人民真实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里的风土人情,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独特的南洋风情。这本书的厚度也挺可观,这让我相信内容一定非常扎实,绝对能满足我这个初学者的求知欲,让我对这个东南亚小国建立起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框架。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似乎比我想象的要“学术”一些。那种严谨的论述风格和密集的文字,让我明白这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休闲读物。我特地去研究了一下作者的背景,发现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资历非常深厚,这为这本书的权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文莱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多元化的问题。毕竟,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一个小而富有的国家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在能源经济转型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期望书中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和清晰的逻辑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溢美之词。如果能提供一些对比性的案例研究,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莱在区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挑战。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才是我选择购买这样一本专著的真正目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出乎我的意料,虽然内容严肃,但行文却带着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正在娓娓道来他心中的那片土地。它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而是自然流畅,充满了对当地人民的同理心和观察的敏锐度。特别是描述日常生活的那些片段,比如集市上的喧嚣、清真寺里传出的诵经声,以及家庭聚会的热闹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烟火气”的展现,远比干巴巴的政策解读更能打动我。我喜欢这种能够捕捉到文化精髓的文字,它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文莱,更是在“体验”文莱。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读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情感桥梁,让遥远的地方变得触手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