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陈宏智)(第二版) 9787122268631

动物病理(陈宏智)(第二版) 978712226863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宏智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病理学
  • 兽医
  • 动物医学
  • 病理学
  • 陈宏智
  • 第二版
  • 高等教育
  • 教材
  • 9787122268631
  • 兽医临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631
商品编码:2962503281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动物病理(陈宏智)(第二版)

定价:34.00元

售价:24.8元,便宜9.2元,折扣72

作者:陈宏智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863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保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修订过程中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进一步优化教材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内容体系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并将前版教材的基础病理、器官病理、疫病病理、病理诊断技术四大模块,调整为病理基础和病理诊断两大模块,突出病理诊断应用技术。编写过程中组织编者广泛收集临床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实际案例,增设案例分析,以便强化案例教学。教材文中和书后增加了大量从临床实践中收集来的病理图片,病变典型,直观性强,便于识别和掌握。本教材还在部分章节增加了“知识拓展”,借以增加相关应用知识,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整个教材内容改为项目化编排,并精心设计编制真实的实训项目,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强化实训环节,突出项目化教学。本书既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动物医学(兽医)、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等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兽医临床工作者,以及动物检疫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人员作为参考用书。

目录

《动物病理》学习指南1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二、学习目标1三、学习动物病理的指导思想与方法1四、考核方式与标准2五、学习资源3模块一基础病理模块5项目一疾病概述5一、疾病的概念、分类与经过5二、疾病发生的原因7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1【实习实训】动物体屏障功能的实验与观察13【目标检测】13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认识与观察14一、充血14二、出血17三、血栓形成18四、栓塞20五、梗死22【实习实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复制实验与病变观察24【目标检测】26项目三贫血的认识与讨论27一、贫血的发生原因与类型27二、贫血的病理变化28三、贫血对机体的影响29【目标检测】29项目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的认识与讨论30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0二、休克32【目标检测】35项目五水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的认识与讨论36子项目一水肿的认识与讨论36一、水肿的发生原因与机制36二、水肿的类型38三、水肿的病理变化39四、水肿的结果及对机体的影响40【实习实训】水肿病变的复制与观察40【目标检测】42子项目二脱水的认识与讨论42一、缺水性脱水(高渗性脱水)42二、缺盐性脱水(低渗性脱水)43三、混合性脱水(等渗性脱水)45【目标检测】47子项目三酸碱平衡障碍的认识与讨论47一、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与类型47二、酸碱平衡障碍48三、酸碱平衡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与纠正措施52【目标检测】53项目六缺氧的认识与讨论54一、缺氧的原因与类型55二、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57【实习实训】动物缺氧的复制实验与观察59【目标检测】60项目七发热的认识与讨论61一、发热的原因61二、发热的发生机制62三、发热过程与热型63四、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65五、发热的生物学意义66【目标检测】67项目八黄疸的认识与讨论68一、黄疸的原因与类型68二、黄疸对机体的影响71【目标检测】71项目九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认识与观察72子项目一组织损伤的认识与观察72一、萎缩72二、变性73三、坏死76【实习实训】组织损伤性病变的观察与识别79【目标检测】80子项目二组织代偿与修复的认识与观察81一、代偿81二、肥大82三、再生82四、肉芽组织与创伤愈合84五、机化与化生85六、钙化与结石形成86【实习实训】组织修复性变化的观察与识别87【目标检测】88项目十炎症的认识与观察89一、炎症的发生原因与本质89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90三、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93四、炎症的经过与结果94五、炎症的分类97【实习实训】炎症性病变的观察与识别100【目标检测】102项目十一肿瘤的认识与观察103一、肿瘤的概念103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103三、肿瘤的发生原因与机制108四、畜禽常见的肿瘤110【实习实训】肿瘤性病变的观察与识别112【目标检测】115模块二病理诊断模块116项目十二主要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16子项目一心脏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16一、心包炎116二、心肌炎117三、心内膜炎119【实习实训】心脏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20【目标检测】121子项目二造血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21一、骨髓炎122二、脾炎123三、淋巴结炎125【实习实训】造血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27【目标检测】129子项目三肺脏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29一、肺炎129二、肺气肿133【实习实训】肺脏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35【目标检测】136子项目四消化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36一、胃肠炎137二、肝炎139【实习实训】消化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41【目标检测】143子项目五泌尿与生殖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43一、肾炎143二、内膜炎146三、炎147【实习实训】泌尿生殖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50【目标检测】151子项目六脑和脊髓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51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152二、脑炎154三、脑软化155【实习实训】神经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58【目标检测】158项目十三畜禽常见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59子项目一畜禽常见细菌性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59一、巴氏杆菌病159二、沙门菌病161三、大肠杆菌病163四、结核病165五、猪丹毒167六、副猪嗜血杆菌病168七、链球菌病169【实习实训】畜禽细菌性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71【目标检测】173子项目二畜禽常见病毒性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73一、口蹄疫173二、猪伪狂犬病174三、猪瘟175四、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176五、猪圆环病毒病177六、犬瘟热178七、高致病性禽流感178八、鸡新城疫179九、传染性法氏囊病180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81【实习实训】畜禽病毒性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82【目标检测】185子项目三畜禽常见霉形体及真菌性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85一、霉形体病185二、放线菌病187三、曲霉菌病189【实习实训】霉形体与真菌性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91【目标检测】192子项目四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93一、球虫病193二、猪弓形虫病194三、猪附红细胞体病195四、鸡住白细胞虫病196五、鸡组织滴虫病197六、囊尾蚴病197七、旋毛虫病199【实习实训】畜禽寄生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201【目标检测】203项目十四病理诊断技术204子项目一尸体剖检技术204一、尸体剖检概述204二、尸体剖检术式207三、病理材料的采取和送检213【实习实训】尸体剖检实训214【目标检测】214子项目二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215一、病理组织切片技术215二、苏木精�惨梁烊旧�技术217【实习实训】动物病理切片技术实训219【目标检测】220参考文献22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兽医病理学:疾病诊断与分子机制》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的兽医病理学著作,旨在为兽医专业学生、研究人员和临床兽医提供关于动物疾病诊断、发病机制及分子基础的详尽阐述。本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清晰的图文并茂的讲解,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动物病理学的系统性认知,并掌握分析和解决临床兽医难题的关键能力。 第一部分:病理学总论 本部分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病理学理论基础。 第一章:细胞损伤与适应 细胞损伤的类型与原因: 详细阐述内源性(缺氧、缺血、代谢障碍、感染、免疫、物理、化学、遗传等)和外源性(创伤、毒物、高温、低温、电离辐射等)致病因素。 细胞损伤的细胞器改变: 深入分析细胞膜损伤(通透性改变、离子通道紊乱)、线粒体损伤(形态改变、功能障碍)、内质网损伤(粗面内质网肿胀、滑面内质网萎缩)、溶酶体损伤(膜破裂、酶释放)、细胞核损伤(染色质固缩、核膜破裂)等。 细胞适应性改变: 详细讲解适应性萎缩(细胞数量减少)、适应性增生(细胞数量增加)、适应性肥大(细胞体积增大)、适应性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和结构改变)、化生(一种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细胞类型)等。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损伤: 区分细胞损伤从可逆性向不可逆性转变的标志,重点讲解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坏死(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特征、发生机制和生理病理意义。 钙化: 阐述钙化(异位钙化和错构瘤性钙化)的病因、病理过程和组织学表现。 第二章:炎症与修复 炎症的定义、基本特征与病因: 详细阐述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局部反应,其基本特征包括红、热、痛、肿、功能障碍,并列举常见的炎症病因(感染、物理、化学、免疫等)。 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急性炎症: 详细描述血管反应(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流减缓)、渗出(浆液性、纤维素性、脓性、出血性渗出)、炎症细胞的募集与活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介质(生物胺、脂类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作用。 慢性炎症: 阐述其特点(组织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管生成)及常见原因(持续性感染、免疫介导、异物刺激)。 炎症的转归: 详细分析炎症的可能结局,如吸收、肉芽组织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化脓、坏死等。 修复: 上皮化: 讲解伤口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的再生与迁移。 肉芽组织形成: 详细阐述新生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的过程。 组织重塑与瘢痕形成: 描述胶原组织的重塑、血管退化、纤维组织收缩以及瘢痕的形成。 组织再生与代偿性增生: 区分正常情况下的组织再生和病理情况下的代偿性增生。 常见的特殊炎症类型: 详细介绍肉芽肿性炎症、浆细胞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巨细胞性炎症等。 第三章:循环障碍 充血与淤血: 区分充血(动脉性血管扩张)与淤血(静脉回流受阻),阐述其病因、病理改变(器官大小、颜色、组织结构变化)及临床表现。 水肿: 详细讲解水肿的机制(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障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静水压升高),并列举不同类型水肿(肺水肿、脑水肿、腹水、胸水)的病因及病理。 出血: 阐述出血的原因(血管损伤、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类型(内出血、外出血、微出血)及不同部位出血的病理后果。 血栓形成: 详细分析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内皮损伤、血流异常、高凝状态),血栓的形态学特征(颜色、质地、附着性),血栓的演变(机化、再通、栓塞),以及血栓栓塞的后果。 栓塞: 详细讲解栓塞的定义、常见栓子类型(血栓栓子、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羊水栓子、异物栓子、肿瘤栓子、细菌栓子),以及不同部位栓塞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 梗死: 阐述梗死的定义、发生机制(血栓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受压)、梗死的形态学特征(颜色、质地)及不同器官梗死的特点(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肾梗死、脾梗死)。 第四章:基因突变与肿瘤 基因突变的类型与病因: 详细介绍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畸变等,以及致突变原(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作用。 肿瘤的定义、分类与命名: 阐述肿瘤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异常增殖、浸润、转移),区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并介绍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上皮源性、间叶源性、混合瘤等)。 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发生学): 深入探讨抑癌基因、原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的突变,细胞周期调控失常,以及细胞凋亡受抑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详细讲解肿瘤的局部生长方式(浸润、侵犯),以及肿瘤的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阐述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生长速度、侵袭性、转移能力等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肿瘤的病理诊断: 介绍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学等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的免疫学: 讨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抗原,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第二部分:器官系统病理学 本部分将总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器官系统,深入剖析各类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 第五章:呼吸系统病理学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病变: 鼻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的炎症类型、渗出物特点、粘膜损伤及愈合过程。 肺实质病变: 肺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的类型、病理改变(间质性、肺泡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肺淤血、肺出血、肺不张、肺气肿。 胸膜病变: 胸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血性)、胸腔积液的病因与病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详细讲解ARDS的发病机制、组织学特点及后果。 第六章:消化系统病理学 口腔、食道病变: 口腔炎、舌炎、咽炎、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梗阻。 胃、肠病变: 胃炎、肠炎(急性、慢性)、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血栓。 肝脏病变: 肝炎(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中毒性)、肝淤血、肝脂肪变性、肝硬化、黄疸、肝功能衰竭。 胆道与胰腺病变: 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急性、慢性)、胰腺萎缩。 第七章:泌尿系统病理学 肾脏病变: 肾炎(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梗死、肾盂肾炎、肾结石、肾囊肿、肾衰竭。 输尿管、膀胱、尿道病变: 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膀胱麻痹、尿失禁。 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基础: 详细阐述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改变及后果。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病理学 心脏病变: 心肌炎、心肌变性、心肌梗死、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管瘤、血管畸形、静脉炎、静脉曲张。 循环性疾病: 心力衰竭、休克、高血压、低血压的病理机制。 第九章:神经系统病理学 脑部病变: 脑炎(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脑挫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脊髓病变: 脊髓炎、脊髓压迫、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炎、神经鞘瘤、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系统病理学 内分泌腺病变: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等腺体的增生、萎缩、肿瘤、炎症等。 生殖系统病变: 雄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的炎症、萎缩、肿瘤;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的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卵巢肿瘤、乳腺炎、乳腺肿瘤。 妊娠与分娩相关病变: 胎盘病变、流产、难产。 第十一章:免疫系统与淋巴组织病理学 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病理表现。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病理机制。 过敏性疾病: I型、II型、III型、IV型超敏反应的病理学。 淋巴组织病变: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瘤、脾脏充血、脾梗死、脾肿大。 第十二章:骨骼、关节与肌肉病理学 骨骼病变: 骨折、骨髓炎、骨质疏松、骨软化、骨肿瘤(骨瘤、骨肉瘤)。 关节病变: 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脱位、关节积液。 肌肉病变: 肌炎、肌萎缩、肌营养不良、肌肉损伤。 第十三章:皮肤与被毛病理学 皮肤炎症: 湿疹、皮炎(过敏性、寄生虫性、真菌性、细菌性)。 皮肤增生与肿瘤: 疣、皮肤囊肿、皮肤肿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 毛发异常: 脱毛、毛发质量改变。 第三部分:分子病理学与诊断技术 本部分着重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分子病理学基础 基因突变与疾病: 阐述基因突变如何导致遗传性疾病、肿瘤发生以及对药物反应的改变。 DNA损伤与修复机制: 介绍DNA损伤的类型、病因,以及细胞如何通过不同的修复途径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基因表达调控: 讲解转录、转录后修饰、翻译、翻译后修饰等调控机制,以及这些过程失常如何导致病变。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 介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现代病理学诊断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IHC): 详细介绍IHC的原理、试剂、染色技术,以及在肿瘤分型、感染诊断、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实时定量PCR(RT-qPCR): 阐述PCR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表达定量中的原理和应用。 原位杂交(ISH): 介绍ISH技术检测特定核酸序列在组织切片中的定位和表达。 流式细胞术: 讲解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细胞分析、肿瘤细胞分型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 介绍微阵列和二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诊断流程优化: 结合现代技术,介绍如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四部分:特殊主题 第十六章:动物传染病病理学 病毒性疾病的病理: 重点阐述常见兽医病毒性疾病(如犬细小病毒病、猫瘟、猪蓝耳病、禽流感等)的病毒侵入途径、靶器官、细胞损伤机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病理学。 细菌性疾病的病理: 重点阐述常见兽医细菌性疾病(如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猪链球菌病、禽霍乱等)的细菌致病机制、毒素作用、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变化。 真菌性疾病的病理: 重点阐述常见兽医真菌性疾病(如犬小孢子菌感染、犬马拉色菌皮炎、猫隐球菌病等)的真菌生长特点、组织反应、病理改变。 寄生虫性疾病的病理: 重点阐述常见兽医寄生虫性疾病(如犬弓蛔虫病、猫弓形虫病、牛弓形体病、猪蓝舌病等)的寄生虫生命周期、组织侵袭、免疫逃逸机制、病理损伤。 第十七章:中毒与环境病理学 常见兽医毒物(农药、重金属、植物毒素、霉菌毒素等)的毒性作用机制: 详细分析不同毒物对靶器官的损伤、生化改变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应激)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本书特色: 系统性与全面性: 涵盖了兽医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各器官系统的常见疾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深入的机制阐述: 不仅描述病理变化,更深入探讨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 丰富的图文资料: 配备大量高质量的病理组织切片图、示意图和临床图片,直观易懂。 面向实践: 结合临床诊断需求,强调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关注前沿: 引入分子病理学和现代诊断技术,体现了兽医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多物种覆盖: 涉及犬、猫、牛、羊、猪、禽类等常见经济动物和伴侣动物的病理学。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动物疾病的本质,提高疾病的诊断能力,为动物的健康和福利做出更大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那厚实的质感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这显然是一本内容扎实的学术著作。书页纸张的触感非常舒适,印刷清晰,排版也颇为讲究,即使是厚重的专业书籍,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压抑。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但透出的专业感和权威性却不言而喻。我特别注意到,这本书的装帧工艺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感觉很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出现散页的情况。从细节上就能看出出版方的用心,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学习参考的专业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整体外观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有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无论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还是作为兽医从业者案头的参考书,它都呈现出了应有的专业水准。在信息化时代,能遇到这样一本实体书,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如此考究,确实让人心生喜悦,也更加期待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翻阅这本书的目录,便能感受到其系统性和全面性。每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所涵盖的主题,并且逻辑顺序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基础到进阶,层层递进,让人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对其中一些章节的命名感到好奇,它们似乎触及了一些我之前接触过但理解不够深入的领域,让我迫切地想深入探究。而且,目录的设计不仅考虑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学习的效率,一些交叉的知识点被巧妙地组织在不同的章节中,方便读者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对照。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及对读者需求的细致考量。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绘制的地图,为我规划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

评分

作为一个对动物健康充满热情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动物身体内部发生的各种病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书中关于组织学和细胞病理学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能够看到病变细胞在显微镜下的一举一动。我对手绘图和显微镜下图像的质量感到非常满意,它们清晰地展示了各种病理改变的形态特征,这对于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作者在解释这些变化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部分的讲解,它教会我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变化来推断疾病的发生原因,这种实践性的指导,远比单纯的知识罗列更有价值。

评分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连接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优秀教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动物疾病的病理学原理,还紧密结合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际需求。书中对于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变,以及机体对这些病原的反应,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某一疾病时,会同时给出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典型病理特征,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复杂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病理学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训练场。

评分

我之前一直对某个特定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感到困惑,尝试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但总觉得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的解答。偶然间了解到这本书,它恰好有一部分内容详细阐述了这一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细胞和分子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了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病理图片进行说明。我被书中严谨的论证过程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所折服,作者用非常专业的语言,但又条理分明地解释了复杂的概念,让我茅塞顿开。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讲解,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让我学会如何从病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疾病,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