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手機裏的大世界
定價:128.00元
售價:93.4元,便宜34.6元,摺扣72
作者:張佳鑫
齣版社:經濟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96009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內容從淺顯到逐步深入,讓爺爺奶奶輕鬆掌握流行又常用的手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錶述清晰,邏輯順暢,圖文結閤,更方便瞭老年人群體的閱讀。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瞭智能手機快速入門的四個步驟:*步,每一節或每一個專題的開始,有一段對本節內容的介紹和課程導入。語言幽默且不乏知識性,帶入感強。第二步,環環相扣、圖例清晰,手把手學手機,再也不用擔心學不會瞭。第三步,直觀總結學習要點,一點就透。第四步,每一節內容之後有一段針對本節內容的科技小妙招,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也是對本節知識的一個拓展。
目錄
作者介紹
張佳鑫,北京郵電大學5G通信專業博士。2011年起開展夕陽再晨科技助老服務,創立“夕陽再晨”公益品牌,利用“互聯網 公益創業”思維,搭建起覆蓋16個城市25萬老人的公益服務平颱,帶動北京、上海、山西、南京、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幾十所高校誌願者,幫助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社會,助其體驗網絡溝通帶來的生活便利。“夕陽再晨”榮獲中國青年誌願服務大賽金奬,GSVC全球社會企業創業大賽中國區*影響力奬等榮譽。發起人張佳鑫榮獲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身邊好人、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樣、北京市首批五星級誌願者、感動海澱十大文明人物、海澱區五四青年奬章等榮譽。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手機裏的大世界》,說實話,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看看如今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瞭,手機到底能乾些什麼。我一直對那些新奇的技術,比如AR、VR之類的很感興趣,總覺得它們代錶著未來。但是,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並不是那些眼花繚亂的技術展示,而是它對“人”的關注。它沒有把我當成一個冰冷的機器使用者,而是把我作為一個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來探討。我讀到書中關於手機如何成為我們情感的延伸,如何承載我們的記憶,如何成為我們連接彼此的橋梁,甚至是如何在某些時刻成為我們逃避現實的港灣。這些描寫讓我感同身受,我看到瞭自己,看到瞭我的朋友,看到瞭我們身邊的許多人。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在手機世界中的喜怒哀樂,照齣瞭我們在這個虛擬空間裏留下的真實足跡。它讓我明白,手機裏不僅僅是代碼和數據,更是無數個真實的人生故事,無數種復雜的情感交織。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裏其實是有點忐忑的。畢竟“手機裏的大世界”這個標題,怎麼聽都帶點科技感,而我對於那些復雜的數字技術、算法原理什麼的,其實一直都不是很感冒。我更喜歡那種有溫度、有人情味的故事。但是,當我看進去之後,發現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最初的預期。它沒有用枯燥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講得深入淺齣。我讀到瞭一些關於我們如何不知不覺中被手機裏的信息流所裹挾,如何被精心設計的界麵和推送牽引著注意力的描寫,感覺就像在照鏡子,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這本書更像是一個溫和的引導者,它不指責,不批判,而是默默地觀察,然後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手機如何在我們生活中編織齣一張無形的網,一張連接著我們與外界,也連接著我們內心的網。我開始反思,我到底是誰?我在手機裏留下瞭多少痕跡?我又從手機裏帶走瞭什麼?
評分這本書我之前一直猶豫要不要入手,總覺得“手機裏的世界”聽起來有點虛,有點難以想象它到底能講些什麼。但最近我朋友強烈推薦,說讓我試著看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一直以來對電子産品倒是挺好奇的,尤其是智能手機,感覺它就像一個魔法盒子,裏麵藏著無數的可能性。我常常在想,我們每天手指滑動屏幕,點點戳戳,到底是在接觸一個怎樣的世界?是虛擬的幻影,還是另一個真實的存在?這本書的名字,恰恰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它會不會揭示手機背後那些我們看不見的邏輯和規則?會不會講述那些沉迷於手機世界的人們,他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精神傢園,又如何在其中找到慰藉或迷失?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全新的視角,讓我不再僅僅把手機當作一個通訊工具,而是去理解它所連接的更廣闊的空間,以及這個空間對我們生活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希望它能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關於科技與人性的關係,關於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評分我通常不太看這類題材的書,總覺得手機裏的東西太雜亂,太碎片化,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知。我更偏愛那些能讓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情感共鳴的書籍。然而,這本《手機裏的大世界》卻以一種齣乎意料的方式吸引瞭我。它並沒有給我一種“你必須瞭解XX技術”的壓力,而是更像一位智者,坐在我對麵,用一種非常舒緩的語調,娓娓道來。我讀到瞭一些關於手機如何改變我們溝通方式,如何影響我們的社交關係,甚至是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觀的論述,讓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這些場景我們每天都在經曆,陌生是因為我從未從這個角度去審視過。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以為是手機在服務我們,實際上,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手機所塑造,被它所定義。這本書提供瞭一個觀察手機的全新維度,一個從人性、從社會學的角度齣發的解讀,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手機的關係,以及手機背後那個龐大而復雜的數字生態。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然後突然被一束光照亮。我一直覺得,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瞭,尤其是科技,簡直是一日韆裏。手機呢,更是我們每個人手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吃飯、睡覺、走路,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和它打交道。但與此同時,我也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好像我們雖然和世界連接得更緊密瞭,但內心卻變得越來越孤單。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奇妙的方式,讓我看到瞭手機裏的“大世界”,它不是一個冰冷的技術堆砌,而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甚至可以說是“有故事”的存在。我讀到書中關於社交媒體如何塑造我們的認知,關於信息傳播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關於個人隱私在數字時代如何變得模糊的種種細節,讓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它讓我明白,原來我們看似自由的點擊,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邏輯和力量。這本書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做”,而是讓你開始“思考”,去理解這個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卻又常常忽視的“大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