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定价:48.00元
作者:汪洁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99140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第八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2.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汪洁,历经五年全新修订,彩图升级。
3.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性与趣味性兼具 与《上帝掷骰子吗?》并称科普两大经典。
4.这不单单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段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科学史话。跟随作者,你将进入浩瀚的宇宙,去体会一种由科学带来的震撼。
内容提要
一直以来,你会有这样的疑问: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
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
这些,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你以为深奥得无法捉摸的理论,你将进入一个你以为奇妙得永远理解不了的世界。
本书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纷纷谢幕之后,超级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书的下部比上部还要精彩,结构宏大,故事神奇,真相惊人。在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境,了解整个宇宙的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然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新进展——理论。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观。目录
序/001
前言/003
章 不得不说的废话
关于相对论的谣言粉碎机/002
你必须了解的四个概念/003
第二章 伽利略和牛顿的世界
相对性原理/010
伽利略变换式/016
史上牛炼金术士牛顿/021
牛顿的运动观/023
牛顿水桶实验中的时空观/026
第三章 光的速度
伽利略吹响冲锋号/032
光速测量大赛/035
惊人的发现/038
科学史上成功的失败/041
第四章 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
两朵乌云/048
登场/050
个原理:光速不变/052
第二个原理:物理规律不变/055
环球快车案/058
同时性的相对性/065
时间会膨胀/068
空间会收缩/079
速度合成/083
质速神剑/086
光速极限/089
质能奇迹/092
四个搞脑子问题/095
第五章 广义相对论的宇宙
爱因斯坦的不满/100
生死重量/103
等效原理/110
太空大圆盘/114
时空弯曲/121
引力的本质/125
水星轨道之谜/131
星光实验/133
没见过这么黑的洞/137
从黑洞到虫洞/143
压轴大戏/145
第六章 时空那点事
时空中的运动/152
四维时空/157
时间旅行/158
星际殖民/167
星际贸易/173
第七章 再谈四维时空
宇宙时空的图景/178
神奇的四维/189
第八章 上帝的判决
上帝玩不玩骰子?/200
美剧《生活大》/201
要命的双缝/202
玻尔的上帝/208
EPR实验/214
宇宙大法官/216
上帝的判决/219
理论/223
第九章 宇宙是一首交响乐
皆空唯有音乐/226
击碎原子/228
宇宙中的四种“力”/235
超弦理论/237
的设计/240
作者介绍
汪洁,科普作家。同时兼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系列科普讲坛” 讲者,上海天文博物馆首席志愿者讲解员,浙江省科技馆“科学脱口秀”讲者,“万有青年大烩”讲者、“科学声音”组织成员,喜马拉雅、蜻蜓、网易等电台热门主播。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并且还能保持其本质精髓的作者,充满了敬意。《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的作者,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大师。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相对论的书籍,但往往因为理解上的困难而半途而废。然而,这本书却让我一口气读到了结尾,并且意犹未尽。作者的叙述语言非常凝练,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信息量,但他又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类比和历史故事,将那些深奥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他对爱因斯坦思想演进过程的描绘,那种从早期对牛顿力学的挑战,到最终提出相对论的艰辛历程,都让我深感震撼。书中对广义相对论的阐释,更是让我对宇宙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时空曲率,但他通过对引力透镜效应等天文观测证据的介绍,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紧密联系起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相对论的强大解释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科学的进步,不仅仅是理论的推演,更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不断探索和修正的过程。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科学理论,最重要是理解它的“为什么”以及“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恰恰在这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相对论的公式,而是通过讲述发现的过程,让我们明白为什么需要相对论,以及相对论的出现,对人类的世界观产生了怎样颠覆性的影响。书中对20世纪初物理学界状况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当时科学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也理解了爱因斯坦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革命性的思想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广义相对论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对比分析,这种对比能够清晰地展现出相对论的优越性和它所解释的新现象。而且,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相对论在天文学、宇宙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比如黑洞、引力波等,这些都让我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具体和生动。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学习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
评分老实说,拿到《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对物理学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的皮毛。然而,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想象。作者有着非常强大的驾驭复杂概念的能力,他能够将相对论这样抽象而深刻的理论,用非常清晰、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出来。我之前一直认为,理解相对论需要高深的数学功底,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理解,更多地在于清晰的逻辑和形象的比喻。书中的许多段落,我都会忍不住反复阅读,特别是关于双生子佯谬和光速不变原理的解释。作者运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不同速度的列车,不同高度的观察者,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而且,他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解释,更深入地探讨了相对论对我们认识宇宙、认识时间、认识空间产生的颠覆性影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原来它们并非是绝对不变的背景,而是与运动和引力息息相关的动态实体。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穿越了相对论的迷宫,让我不仅看清了道路,更看到了沿途的美丽风景。它让我对宇宙充满了敬畏,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评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时间”的奇妙与不可思议。《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以一种极其优雅且深刻的方式,为我揭开了相对论的神秘面纱。我曾经以为时间是固定不变的河流,流淌过每一个角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同的。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时间的认知。作者通过生动的历史叙述,将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探索时间本质的过程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如何在当时的科学框架下,一点点地发现那些不协调之处,如何一步步地挑战固有的观念。书中对狭义相对论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为何高速运动的物体,其时间会变得缓慢;而广义相对论则让我领悟到,原来引力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力”,而是时空本身的弯曲。作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他能够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温度完美结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著名思想实验的解读,它们不仅仅是理论的推演,更是一种智慧的闪光,让我对宇宙的奥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永远都有可能被更深刻的真理所超越。
评分读完《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物理学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和哲学思考。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够将相对论这样复杂的理论,用一种极其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图书馆,一位博学的智者正在向我讲述宇宙的秘密。书中对爱因斯坦的描绘,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作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者。我看到了他对和平的热爱,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对宇宙奥秘的无限好奇。作者在解释狭义相对论时,用了很多富有想象力的比喻,比如“时间会像橡皮泥一样被拉伸”,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时间膨胀的概念。而对广义相对论的阐释,则让我对引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引力并非是“拉扯”,而是时空的“弯曲”。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探索,其实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探索。它让我更加敬畏宇宙,也更加热爱思考。
评分我向来对科学类的书籍有些许的畏惧,总觉得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定理是普通人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这种观念。作者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将相对论这个宏大而复杂的科学体系,拆解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仿佛亲身参与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书中对爱因斯坦早期思想萌芽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伟大思想诞生的不易;而对狭义相对论的逐层剖析,更是让我对“同时性”的相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用“钟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用“跑道”来比喻空间的延伸,这些都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理解上的障碍。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了解到相对论的诞生,并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对科学的认知,从“冰冷的理论”转变成了“鲜活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半个月了,每次拿起它,都感觉像是走进了另一个维度。我之前对物理学,尤其是相对论,了解得非常有限,脑海中关于爱因斯坦的形象也仅仅停留在那个标志性的吐舌头照片。但《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奇妙世界的大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那种枯燥地堆砌公式和理论的科学家,而是更像一位老练的故事讲述者,将那些极其抽象的概念,融入到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甚至是生活琐事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爱因斯坦年轻时期的描写,那些在专利局工作的日子,那些在咖啡馆里与朋友激辩的场景,都让我觉得伟大的思想诞生于平凡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灵感闪现。书中的一些类比和比喻,更是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茅塞顿开,比如用火车来解释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用一张床单被球压弯来形象化地描述引力场。我甚至能想象出自己身处当时的场景,与那些伟大的先驱们一同思考、一同探索。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曲折、争论和一次次的推翻与重塑。它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的人性化一面,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执着,以及他们对真理的无限追求。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旅行,我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被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评分我向来不是一个喜欢钻研科学的人,总觉得那些高深的理论离我太遥远,而《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的文笔极其优美,叙事流畅自然,他并没有直接抛出相对论的公式,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历史视角切入。我仿佛置身于20世纪初的欧洲,亲历了那个科学思想爆炸的年代,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是如何一点点被颠覆的。书中对普朗克、洛伦兹、庞加莱等早期物理学家的介绍,让我意识到爱因斯坦并非是凭空出现的“天才”,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者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和精彩的叙事,展现了科学思想的传承与演变,那些看似微小的理论进步,最终汇聚成了改变人类认知的三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学派之间争论的描写,那些充满智慧的交锋,那些对各自理论的坚持与辩护,都展现了科学研究的活力和开放性。即使是相对论,在早期也并非是被所有人接受,它经历了质疑、辩论,甚至是被嘲笑。这种真实的历史进程,反而让我觉得相对论更加可信,因为它是在不断的检验和完善中才逐渐确立地位的。阅读这本书,我不再感到物理学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想的火花,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的光辉,以及对宇宙奥秘永不停止的探索。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相对论”这个词,只有模糊的印象,总觉得是那种离我们普通人生活很遥远的“高科技”。但《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不是直接抛出枯燥的公式,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一个一个科学概念,融入到历史人物的生平、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童年和学生时代,那些看似普通的经历,竟然孕育出了如此伟大的思想,这让我觉得科学的火花,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书中对狭义相对论的解释,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比如火车上的乘客和地面上的观察者,通过这些例子,我竟然真的理解了为什么速度会影响时间。还有关于引力对光线弯曲的描述,通过一些巧妙的类比,我仿佛看到了光线在宇宙中穿行的奇妙轨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人性化”一面,科学家们并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他们也有情感,也有困惑,也有执着。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科学,反而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照亮现在,而《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通过追溯相对论的诞生历程,不仅讲述了一个科学理论的发展史,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思想是如何一步步突破旧有框架,走向新的认识。书中关于牛顿力学与相对论的对比,让我对科学范式的转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曾经是如此根深蒂固,但正是因为有了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我们才得以窥见宇宙更深层的奥秘。作者的叙述非常有条理,他清晰地梳理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特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广义相对论的阐述,它将引力从一种“力”的概念,转变成了时空弯曲的几何表现,这简直是一种思维上的飞跃。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能够将极其复杂的概念,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人文著作,它让我看到了科学与哲学、与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之间的深刻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