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历史 9787564923785

造纸术的历史 97875649237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方暨白 著
图书标签:
  • 造纸术
  • 中国古代科技
  • 文化史
  • 科技史
  • 历史
  • 书籍
  • 印刷术
  • 文明
  • 手工艺
  • 纸张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923785
商品编码:2965294994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造纸术的历史 作者 东方暨白
定价 69.80元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4923785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东方暨白,真名张建国,原华中科技大学《语言研究》杂志编辑。 策划并已出的重点书目有:《鬼谷子(全书)》(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版),《大千语言世界丛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鬼谷子实用智谋大全》(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年版),《智囊补实用奇谋大全》(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人生六技丛书》 (气象出版社1999年版),《中华吉祥话通书》(气象出版社2003年版),《民间神佑大通书》(气象出版社2005年版),《活学活用中国古代智谋经典丛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等。

   目录

   编辑推荐
纸张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而造纸术之由中国人所发明,是举世公认、无可争辩的事实。印刷术等其他的发明,或许其他国家还可以与中国争争这发明权的归属,而造纸术传到国外时,就早已经是一项工艺成熟、发展完备的技术了。现在回到了,问题是:造纸之初,谁发明之?据历史记载,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向皇帝呈献了*张纸,那么,那一年就应该是造纸术的诞生了。但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有些专家认为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麻纸,因此将纸张的发明人为地提前了两百多年(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的历史课本里就是这么说的)。奇论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书专辟一章谈谈西汉造纸的那些事,意在为那些感到疑惑的中小学生们传递一点相反的声音,或许对他们的成长不无裨益。

   文摘

   序言

纸的千年流转:文明的载体,智慧的印记 自古以来,人类记录、传播思想的方式,便是文明进步的直接体现。从结绳记事到契刻符号,从竹简羊皮到莎草纸张,每一次书写介质的革新,都如同一次思想的腾飞,将知识的翅膀延伸得更远,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得更广。在这漫长的演进历程中,一种看似平凡却承载了千钧重量的材料——纸,以其轻盈、廉价、易于制作的特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文明之旅,深入探索“造纸术”这项伟大发明背后跌宕起伏的历史。我们并非仅仅聚焦于某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而是力图描绘一幅宏大的画卷,展现造纸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传播,并最终影响了世界。 起源的曙光:汉代之前的探索与酝酿 在提及造纸术时,我们常常会想到东汉时期的蔡伦。然而,造纸术并非一日之功,其诞生背后蕴含着前人漫长而艰辛的探索。在蔡伦之前的数百年,先民们已经开始了对书写材料的改良和创新。古代中国,最早的书写材料主要是刻画在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上的文字,这些材料虽然坚固,但笨重且不易大量制作。随之而来的是书写在竹简和木牍上的文字,它们轻便了一些,但同样受到长度、重量以及制作工艺的限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丝绸开始被用作书写材料。精美的丝织品上可以绘制精细的图案和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记录的便利性和表现力。然而,丝绸的珍贵和昂贵,使其始终无法成为大众化的书写载体,只能局限于少数精英阶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一种更轻便、更经济、更易于获取的书写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植物纤维的加工和利用,例如利用麻、葛等植物的纤维制作衣物和绳索,为造纸术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考古发现表明,在汉代之前,已经有零散的、类似早期纸张的实物出现,它们虽然质地粗糙、制作工艺不成熟,但已经显露出造纸的早期萌芽。这些发现,如同零星的火花,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伟大变革。 蔡伦的飞跃:工艺的成熟与普及的开端 东汉时期,以蔡伦为代表的先辈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划时代的工艺改进。他们并非“发明”了纸,而是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如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等)和对工艺的优化(如捣烂、蒸煮、抄造等),将造纸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蔡伦所代表的,是造纸术从“雏形”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他改进了纸张的原料构成,使其更加廉价易得;他优化了抄造的工艺流程,使得纸张的质地更加均匀、平整,更适合书写。特别是他使用树皮作为主要原料,极大地降低了纸张的成本,使其从一种奢侈品逐渐走向普通百姓。 蔡伦的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总结并推广了一套高效的造纸方法。这套方法不仅提高了纸张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为纸张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这种新的书写材料,以其“轻、薄、廉、便”的特性,迅速取代了竹简、木牍等旧有的书写载体,成为文化传播和信息记录的主流。 技术的传播:丝绸之路上的纸墨飘香 造纸术的出现,如同文明传播的一股强劲东风。一旦这项技术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并繁荣,它就注定要向外传播,影响更广阔的世界。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古老商贸通道,成为了造纸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起初,这种传播是缓慢而间接的。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纸张开始出现在西方世界,引起了他们的好奇与赞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对于纸张的来源和制作方法知之甚少,甚至一度将其视为神秘的东方瑰宝。 真正的技术传播,发生在公元8世纪。唐朝时期,怛罗斯之战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战役中,部分被俘的唐朝工匠将造纸技术带到了中亚地区。从那里,造纸术开始向更远的西方传播,途径撒马尔罕、巴格达,最终抵达北非和欧洲。 这一传播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不同地区在吸收中国造纸技术的同时,也结合了当地的原材料和工艺特点,发展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造纸方法。例如,阿拉伯地区对造纸工艺的改进,使得纸张的质地更加细腻;而到了欧洲,虽然起初一度受到中国技术的限制,但欧洲人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造纸之道,尤其是在后来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兴起与纸张的普及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纸的印记:文明的塑造者与知识的载体 纸张的出现和普及,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材料的革新,更是知识传播、思想交流、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在古代中国,造纸术的成熟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书籍的普及使得知识不再局限于少数贵族,普通士人阶层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典籍,从而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思想的活跃。宋代的活字印刷术与纸张的完美结合,更是将知识的传播效率推向了新的高峰,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其影响力更是无远弗届。在伊斯兰世界,纸张成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促进了科学、医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在欧洲,造纸术的引入和印刷术的推广,直接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盛,为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知识基础。莎士比亚的戏剧、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定律……所有这些伟大的思想和作品,都离不开纸张作为其载体。 可以说,纸张不仅承载了文字,更承载了人类的智慧、情感、梦想和探索。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时代的风云,成为了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卷卷泛黄的书籍,到现代印刷的报纸杂志,再到我们手中触摸到的每一张纸,都凝聚着千年造纸术的智慧与传承。 现代的回响:纸的演变与未来 时至今日,尽管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纸张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依然会阅读书籍,书写笔记,制作贺卡,享受纸张带来的独特质感和阅读体验。同时,造纸工业也在不断创新,研发出更环保、更可持续的生产技术,以及更多功能性的纸张产品。 本书并非一味地赞颂纸张的历史,而是试图通过对造纸术的深入探究,引发读者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思考。技术创新如何影响社会结构?文化传播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一个伟大的发明,如何跨越地理和文化的界限,最终改变世界? “造纸术的历史”这一主题,不仅仅是对一项古老技艺的回顾,更是对人类智慧、创造力以及文明互动传播机制的一次深刻反思。它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微小的材料,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出壮丽的波澜;它启示我们,知识的传播与文明的进步,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生生不息。 跟随本书的脚步,让我们一同走进纸张的千年流转,感受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品味它所印记的智慧光芒,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人类文明那条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长河。

用户评价

评分

《造纸术的历史》这个书名,仅仅是看到,就已经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我一直对人类文明史上的那些重大发明充满了敬畏之情,而造纸术,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为关键和基础的一环。试想一下,在纸张尚未普及的时代,信息的载体是多么的有限,知识的传播是多么的缓慢和昂贵。竹简的沉重,羊皮纸的稀缺,莎草纸的易损,都仿佛是束缚着人类思想和创造力的枷锁。而造纸术的出现,则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知识海洋的大门,它让文字和思想得以廉价、便捷地复制和传播,为教育的普及、科学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题目,勾起了我对那个古老而伟大发明的好奇心,我想要了解,究竟是怎样的智慧和勤劳,才孕育出了这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它又是如何一步步从中国走向世界,并深刻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造纸术的历史》,光听名字就觉得是一本厚重的、充满知识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明特别着迷,造纸术无疑是其中之一。想象一下,在纸张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记录和传承知识的?竹简、羊皮纸、莎草纸……这些听起来就显得笨重且不易普及的载体,是如何限制了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而造纸术的出现,就像是为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翅膀,让知识得以大规模、便捷地传播,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艺术的发展。这本书的题目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部史诗一样,带领我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造纸术从诞生到普及的漫长而辉煌的历程。我想了解,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工艺?它最初是如何在民间流传开来的?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最终风靡了整个世界?我渴望知道,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古代,造纸术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成为了一场信息革命的先驱,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力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

《造纸术的历史》,仅仅是看到这几个字,就足以让人心生好奇,甚至可以说是敬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几乎随处可见纸张的身影,从书籍到报纸,从包装到印刷品,纸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物品,它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一段漫长而波澜壮阔的历史?在造纸术出现之前,人类的文明进程是多么的缓慢,知识的传播是多么的受限。那些古老的竹简、羊皮纸,它们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但同时也象征着传播的局限性。造纸术的出现,无疑是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它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传播成本,加速了思想的交流,为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石。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迫切地想知道,是谁,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明了这项伟大的技术?它又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并深刻地改变了东西方文明的面貌?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书名,《造纸术的历史》,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题目!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但我们却很少去思考,这个看似寻常的物品,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纸张出现之前,知识的传承和传播是多么的困难和缓慢。我常常想象,古人是如何用笨重的竹简记录信息,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用羊皮纸书写珍贵的典籍。造纸术的发明,就像是为人类思想插上了一对翅膀,让知识得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这本书的题目,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带我深入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了解那些默默奉献的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了解造纸术是如何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评分

当我看到《造纸术的历史》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承载的主题所吸引。纸,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物件,它的诞生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故事,这真是令人感到好奇。我一直对那些影响深远的发明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充满兴趣,而造纸术,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没有纸张的年代,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积累是多么的艰难和缓慢,那些笨重的书籍,那些昂贵的书写材料,都极大地限制了思想的传播和文明的进步。造纸术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点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它让知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让思想的交流更加自由和广泛。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无数个关于古代工匠、文人墨客、以及知识传播者的画面,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追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那个伟大的发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去理解它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