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文信号与系统辅导与题解(宋琪)(与美国MIT麻省理工本科教材配套)9787560979

正版文信号与系统辅导与题解(宋琪)(与美国MIT麻省理工本科教材配套)978756097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琪,陆三兰 著
图书标签:
  • 信号与系统
  • 电路分析
  • MIT教材
  • 麻省理工
  • 宋琪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本科教材
  • 高等教育
  • 题解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温文尔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79595
商品编码:296556207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信号与系统辅导与题解(宋琪)(与美国MIT麻省理工本科教材配套)

定价:23.00元

作者:宋琪,陆三兰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609795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本书很经典,不仅内容丰富,条理清楚,习题数量多,而且实际应用介绍得多,习题按照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有层次地合理地安排。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奥本海姆教授主编的、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信号与系统》(第2版)一书的配套的部分习题解答和学习指导。针对原教材中~5章、第7章、第9章和0章后的基础题,将有答案的基础题作为例题,没有答案的基础题作为习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少数题目甚至给出了多种解法。为了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每章开始均有本章内容小结。《信号与系统辅导与题解(信号与系统奥本海姆第2版经典教材辅导用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报考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复习参考书。

目录


章 信号与系统 1.1 学习要点 1.1.1 信号 1.1.2 几种基本信号 1.1.3 系统 1.1.4 系统的性质 1.2 典型例题 1.3 习题解答第2章 线性时不变系统 2.1 学习要点 2.1.1 离散时间LTI系统 2.1.2 连续时间LTI系统 2.1.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1.4 用微分方程描述的LTI系统 2.1.5 用差分方程描述的LTI系统 2.1.6 奇异函数 2.2 典型例题 2.3 习题解答第3章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3.1 学习要点 3.1.1 LTI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响应 3.1.2 毛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3.1.3 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FS)性质 3.1.4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3.1.5 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性质 3.1.6 傅里叶级数与LTI系统 3.2 典型例题 3.3 习题解答第4章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4.1 学习要点 4.1.1 非周期信号的表示: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4.1.2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1.3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FT)的性质 4.1.4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率响应 4.1.5 滤波 4.1.6 带宽 4.2 典型例题 4.3 习题解答第5章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1 学习要点 5.1.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对 5.1.2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与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区别 5.1.3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收敛性 5.1.4 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5.1.5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5.1.6 由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离散LTI系统 5.2 典型例题 5.3 习题解答第6章 采样 6.1 学习要点 6.1.1 冲激串采样 6.1.2 采样定理 6.1.3 利用内插由采样点重建信号 6.1.4 连续信号的离散处理 6.2 典型例题 6.3 习题解答第7章 拉普拉斯变换 7.1 学习要点 7.1.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与CTFT的关系 7.1.2 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ROC) 7.1.3 拉普拉斯逆变换 7.1.4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7.1.5 用几何作图法由极一零点分布图求傅里叶变换 7.1.6 用拉普拉斯变换来表征和分析LTI系统 7.1.7 连续时间系统的方框图表示 7.1.8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 7.2 典型例题 7.3 习题解答第8章 z变换 8.1 学习要点 8.1.1 z变换及其与DTFT的关系 8.1.2 z变换的收敛域(ROC) 8.1.3 逆z变换 8.1.4 z变换的性质 8.1.5 用几何作图法由极-零点分布图求傅里叶变换 8.1.6 用z变换来表征和分析LTI系统 8.1.7 离散时间系统的方框图表示 8.1.8 单边z变换 8.2 典型例题 8.3 习题解答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信号与系统:理论精髓与实践应用 探索信息传递的奥秘,揭示系统行为的规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理解并驾驭各种信号的本质,洞悉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已成为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无论是通信、控制、图像处理,还是生物医学工程、经济学分析,无不建立在对信号与系统深入理解的基石之上。本书旨在为您打开这扇通往信息世界核心的大门,提供一套严谨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学习框架,助您掌握信号与系统这一核心课程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 内容梗概: 本书将系统地阐述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原理。我们从最基础的信号表示入手,深入剖析了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各种特性,包括周期性、奇偶性、能量和功率等。您将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这些信号,并理解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形式。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系统作为信号的“处理器”或“转换器”的角色。系统可以被抽象为接受输入信号并产生输出信号的实体。本书将详细探讨系统的基本性质,如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稳定性和幅度响应等。这些性质是理解和分析任何系统行为的基石。通过对这些性质的深入理解,您将能够预测系统对不同信号的反应,并根据需求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 核心分析工具的深度解析: 为了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本书将系统地引入和讲解一系列强大的数学工具。 傅里叶分析: 作为信号与系统领域最核心的分析工具之一,傅里叶分析揭示了信号在频域的构成。我们将详细介绍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解释它们如何将时域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分量的叠加。您将学习如何通过频域分析来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识别信号中的关键频率成分,以及分析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滤波和增强作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也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拉普拉斯变换: 对于处理连续时间系统,特别是涉及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时,拉普拉斯变换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书将详细介绍单边拉普拉斯变换,阐述其如何将时域的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从而简化系统的求解过程。您将学习如何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来分析系统的零极点,理解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并掌握求解系统响应的方法。 Z变换: 对应于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是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它在离散信号和系统的分析中扮演着与拉普拉斯变换在连续系统中的类似角色。本书将详细讲解Z变换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它将离散时间系统中的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从而方便地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稳定性以及求解系统输出。 卷积: 卷积是连接输入信号、系统特性和输出信号的关键数学运算。本书将深入阐述卷积的定义和性质,并展示如何利用它来求解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您将通过大量的实例理解卷积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意义,以及它在系统分析中的核心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信号与系统理论解决通信系统设计、滤波器设计、控制系统分析、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压缩等实际工程中的挑战。 通信系统: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产生、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是核心环节。您将了解调幅(AM)、调频(FM)、相移键控(PSK)、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现代通信系统中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并理解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加以抑制。 滤波器设计: 滤波器是信号处理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本书将介绍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数字和模拟滤波器,例如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等,并分析其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控制系统: 在自动控制领域,信号与系统理论为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您将学习如何用信号与系统的语言来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理解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并探讨如何通过控制器设计来优化系统性能。 其他应用领域: 我们还将拓展到其他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心电图、脑电图分析)、图像处理(图像去噪、边缘检测)、音频信号处理(音频压缩、语音识别)等,展示信号与系统理论的普适性和强大生命力。 学习的亮点与特色: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本书的编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分析技术和应用。每一章节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确保读者能够稳步提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详实的概念阐释: 对每一个核心概念,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并辅以清晰的数学推导和直观的比喻,力求让读者真正理解其物理意义和数学本质。 丰富的例题与习题: 为了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例题,每个例题都详细展示了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和步骤。同时,每章末尾还配备了精心设计的习题,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复杂应用的各个层面,有助于读者检验学习效果,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强调直觉理解: 在讲解复杂的数学理论时,本书也注重培养读者的直觉理解能力。通过图示、类比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帮助读者建立对信号和系统行为的感性认识,避免仅仅停留在公式的层面。 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信号与系统是许多高级工程课程和研究领域(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控制理论、机器学习等)的重要基础。掌握本书内容,将为您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于所有对信号与系统感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高校本科生: 学习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本科生。 研究生: 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需要系统性地复习或深入学习信号与系统理论。 工程技术人员: 希望提升在信号处理、系统分析、通信设计、控制工程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在职工程师。 对信息科学感兴趣的探索者: 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信息传递机制和复杂系统运行规律的求知者。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仅是掌握一套分析工具,更能培养出一种洞察信息世界本质的能力,理解各种技术背后的统一原理,并能将其灵活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挑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信号与系统奥秘的精彩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本XXX(此处替换为实际书名),说实话,这过程真是一波三折。最初抱着极大的期望,毕竟教材的名声在外,加上又是某知名大学的配套读物,总觉得能从中汲取到最前沿、最扎实的知识。然而,实际的体验却远非一帆风顺。书中的理论部分讲解得非常深入,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是那些抽象的概念,如果不借助大量的辅助图示或者更通俗易懂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失在公式和符号的海洋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查阅其他资料来印证和理解书中的某些论断,感觉自己像是在走一条曲折的求知之路,而不是一条被精心铺设的坦途。不过,也正是在这种挣扎中,我对某些核心概念的理解才变得更加深刻,算是一种“苦尽甘来”的体验吧。这本书无疑是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准备的,对于纯粹的门外汉来说,挑战性实在太大了。

评分

对于一本理工科教材而言,配套资源的完善程度往往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遗憾的是,我感觉这套教材在配套习题解析的深度上略显不足。虽然书后附带了大量的练习题,旨在巩固所学,但对于那些真正让人挠头的难题,书本提供的解答步骤往往过于精简,有时候只给出了最终答案,或者关键步骤一笔带过,让人有一种“心知肚明”却“不得其解”的挫败感。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在线论坛的讨论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来补全这些空白。一本优秀的辅导材料,应该像一位耐心的导师,能够在你迷茫时提供清晰的指引。如果未来的版本能够增加对核心习题的详细、多角度的解题思路说明,无疑会大大提升这本书的整体实用价值和口碑,让它真正成为学生可以完全信赖的“独行侠”式学习伴侣。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坦白讲,实在算不上现代。拿到手里,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选择,都透露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仿佛是从图书馆深处的旧书架上翻出来的宝贝。虽然内容才是王道,但阅读体验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内页的留白似乎有些局促,密密麻麻的文字常常让人感到压抑,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时,眼睛特别容易疲劳。我习惯于在书页空白处做大量的批注和草图,但这本书的边距实在太窄,想畅快地做笔记都显得束手束脚。这让我不禁思考,在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实体教材在设计上是否应该更加注重人体工学和视觉友好性?希望未来的修订版能够在保持内容深度的同时,也能在“阅读的舒适度”上有所提升,毕竟学习本身已经够烧脑了,外部环境的友好性不容忽视。

评分

从跨学科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它对思维模式的塑造。尽管内容聚焦于特定的技术领域,但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所展现出的逻辑严谨性和体系化构建的思路,对我的非专业学习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教会了我如何将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可管理的小模块,并确保每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是无缝且合理的。这种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思维,远比书中学到的任何具体公式都更加宝贵。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去复习某个公式,而是去研究作者是如何组织章节、如何设计章节之间的递进关系的。这种对“知识架构”本身的关注,让我意识到,学习任何新领域,首先要建立起一副清晰的骨架,否则血肉(细节)再丰富也只是散乱的一堆。这本书,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一部优秀的“思维训练手册”。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且拍案叫绝,那绝对是它对某些经典例题的处理方式。虽然整体难度偏高,但作者在选取和解析例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智慧。那些题目往往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多个知识点,逼迫读者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分析。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陷阱”设置的讲解,往往会先给出常见的错误解法,然后再逐层剖析错误的原因,这种“反面教材”式的教学方法,比单纯的正向推导来得更加有效和令人难忘。每次攻克这样一个复杂的例题,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让我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表面。对于那些渴望挑战自我、真正想把知识学透的理工科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绝对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值得反复揣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