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
定价:56.00元
作者:张蕙芬 黄一峰 摄影 林松霖 绘图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001140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自然老师没教的事》和《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一样,都是从身边着眼,从生活入手,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通过这100堂自然课的,读者们可以经历从好奇到了解,经体验而喜爱的过程,逐渐拥有一双发现自然的慧眼,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的态度。
内容提要
许多人一听到“大自然”,脑海中浮现的常是非洲的莽原或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是我们平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国度。事实上,大自然绝非人烟罕至的蛮荒地带,自然就在你我生活的周遭,只是长久的漠视与隔阂,让我们与自然之间有了认知上的鸿沟,而人工化且便利的生活环境更强化了这样的想法。
为了让生活在都市的人对周遭的大自然有崭新的认知,我们特别策划制作了《自然老师没教的事》,筛选出都市与郊区生活均适用的“100堂都市自然课”,按照月份编排,内容包罗万象,有动物、植物,也有当季的自然景观,与学校课堂的教授完全不同,除了自然知识之外,我们更希望借由精彩的摄影与自然插画,提供一般人容易亲近的入门路径,特别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题材,让大家愿意重新看待大自然,使人人听得见大自然的心跳。
每个人体验大自然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例如有的人特别喜爱赏鸟,或拍摄野鸟;有的则选择欣赏野地路旁小小的野花,或寻觅难得一见的野生兰花;也有的特爱蝴蝶、甲虫等昆虫。不管以何种方式接近大自然,丰富的自然知识仍是*重要的*步,没有知识的基础,感动都不过是短暂的,无法真正落实。自然知识宛如第三只眼,可以让人真正看见大自然,随时随地体验大自然之美。
就像平凡的每一天,因为听得到大自然的声音,而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季节的脚步、生命万物的循环,就在每天的风声、雨声、落叶声,而每一次体验都让人觉得原来自然可以这么有趣。记得以前在学校上自然课时,总觉得跟日常生活毫不相干,课本里提到的尽是一些永远看不到的异域动物或植物。其实自然教材就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关键只在于看不看得到,但愿大家耐心且满怀欣喜地上完这100堂课,相信会对大自然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目录
目 录
作者序
前言 自然可以这么有趣
都市自然教室
家庭环境
公园绿地、水池
行道树
街道路灯下
学校校园
溪流、河边
农田、菜园
郊区山林、步道
1月自然课堂
鹭鸶家族
黄叶的无患子
蟑螂档案
冬夜里的台北树蛙
罗非鱼
火斑鸠与珠颈斑鸠
笔筒树
2月自然课堂
雁鸭家族
台湾树蛙
钟花樱桃的春天
油菜花田
金银花
家八哥与八哥
红楠的冬芽与新叶
通泉草的讯息
树上的举腹蚁巢
3月自然课堂
家燕筑巢
爱的棕背臭蛙
紫色花海的苦楝
燃烧的火焰——木棉
春天草地小野花
红翅绿鸠的呼唤
笔管榕的新芽
猫咪的房事
4月自然课堂
台湾蓝鹊
盘古蟾蜍与黑眶蟾蜍
叉尾斗鱼与食蚊鱼
蓝尾石龙子
油桐花季
相思树与木炭
行道树的新叶
杜鹃花季
5月自然课堂
杨梅开花与结果
五色鸟求偶筑巢
萤火虫季
泥蜂筑巢
金线蛙
壁虎
住家的蚂蚁
螳螂
海芋的叶与果实
非洲大蜗牛
腊肠树的黄金雨
6月自然课堂
喜鹊临门
蜻蜓与豆娘
夜晚的皇蛾
金龟子的回忆
月桃
翡翠树蛙
台湾龙蜥
榕果满树
中杜鹃的巢寄生行为
凤眼莲
福寿螺
凤凰花开
7月自然课堂
诸罗树蛙
凤头鹰
独角仙与锹甲
竹叶青与翠青蛇
长喙天蛾
赏莲季节
蟋蟀与螽斯
菜园里的菜粉蝶
蝗虫
8月自然课堂
姜花
大帛斑蝶
人面蜘蛛
夏日蝉鸣
沼蛙
都市三侠
诱人刺莓
桑葚
居家附近的蕨类
黑冠鳽
9月自然课堂
台湾栾树的盛宴
大卷尾的天空
天牛
流浪狗的岁月
弹琴蛙
窑烤地瓜
10月自然课堂
秋夜的鸣虫
黑短脚鹎
赏鹰季
蓑蛾
巨无霸牛蛙
五节芒
可食用的菇类
落叶树的观察
巢蕨
赤腹松鼠
11月自然课堂
捡松果
红尾伯劳与棕背伯劳
泽蛙
台湾芙蓉
巴西龟与黄缘闭壳龟
冬天菜园里的小菜蛾
12月自然课堂
紫蝶幽谷
阔褶蛙
冬天的鸫科鸟类
枯叶蛱蝶的伪装术
作者介绍
著者张蕙芬,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园艺系毕业,现为大树文化总编辑。投身出版编辑工作20余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与人的沟通桥梁为自我期许,热爱自然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著有《台湾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师没教的事》《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菜市场水果图鉴》等书。
摄影师黄一峰,金鼎奖*美术设计、*图书双料得主。成长于繁华的都市,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自然野趣的眼睛。集写作、绘画、摄影、艺术设计、空间视觉设计等多重创作人身份于一身,专注于将自然素材作为创作元素,以美学观点将枯燥的科学记录方法转化成活泼的自然创作。现为自然野趣工作室创办人,著有《自然野趣DIY》等书。
插画师林松霖,1962年生,复兴商工美工科毕业,擅长自然生态插画,画风写实,绘作《独角仙》曾获小太阳*插画奖。在《台湾野生赏兰大图鉴》《台湾蜥蜴大图鉴》《台湾蜥蜴自然志》《自然老师没教的事》等书中担任绘图工作。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都市自然?能有什么意思”的心态。结果,它狠狠地打了我的脸,而且是那种让你心甘情愿被打的惊喜。我以前总觉得自然就是远离尘嚣的,是那些我只有在纪录片里才能看到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自然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呼吸的空气里,就在我每天经过的街角。 特别喜欢作者在写“城市里的植物多样性”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不仅仅是列举了城市里常见的树种,还会去分析它们为什么会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它们如何与城市中的其他生物互动,甚至还会介绍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但却顽强生存的野草。还有“城市里的昆虫世界”那一部分,我以前只知道蚊子和苍蝇,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城市里有那么多有趣又重要的昆虫,它们在城市生态中扮演着多么不可或缺的角色。这让我开始对那些不起眼的小生命刮目相看。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太惊喜了!一直以为“都市自然”是个有点抽象的概念,没想到作者竟然能把这么贴近我们生活的东西讲得如此生动有趣。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随便翻了几页,就被那个关于“城市里的蜂鸟”的章节吸引住了。我以前只知道蜂鸟很小,但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它们如何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寻找花蜜,如何在高楼林立间穿梭,甚至还分析了它们为什么会选择在城市里繁衍生息。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生活的环境,原来我们身边真的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生命奇迹。 书里还有讲到“城市里的夜行动物”,以前我总觉得晚上除了猫头鹰和蝙蝠,城市里也没啥别的动物了。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夜色中悄悄活动,比如各种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甚至还有一些城市特有的“夜间居民”。作者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动物,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如何适应城市的灯光、噪音和人为干扰,甚至还探讨了城市规划对这些夜行动物的影响。这让我对“都市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城市并非只有人类的活动,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太独特了!我一直认为“自然”就是郊外的森林、山川和大海,但这本书告诉我,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也充满了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学习的自然知识。我以前从未想过,像路边的野草、墙缝里的小虫子,都隐藏着它们自己的生存智慧。《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的自然”。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物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关于“城市里的雨水收集系统”那一章,作者不仅仅介绍了它的功能,还分析了雨水如何影响城市里的植物生长,以及如何为一些小生物提供水源。还有“城市里的风”这一章节,我从来没想过风在城市里也有这么多门道,它如何塑造建筑的形态,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布,甚至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学问”,只是我以前没有发现而已。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自然类的书籍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总觉得那些要么是关于遥远的热带雨林,要么是深邃的海洋,离我的生活太远了。《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城市就是水泥、玻璃和沥青的堆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城市生态的另一面,原来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我们头顶的每一片天空,都孕育着生命。 书中有很多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讲到“公园里的秘密”的那一部分,作者通过观察几处城市公园,揭示了这些看似平凡的绿地如何成为各种生物的庇护所。我特别喜欢他描述的关于“城市里的鸟类迁徙”的章节,以前我总觉得鸟类迁徙是个很遥远的事情,但作者用非常翔实的例子说明了,即使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也有不少候鸟会路过、停留,甚至在这里安家。这让我开始留意身边飞过的鸟儿,也开始思考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脆弱的生命。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改变我观察世界方式的书,而《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恰好做到了这一点。我一直以为自然就是遥不可及的,但这本书却将触角伸向了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我每天上班路上的街道,到我周末常去的公园,都变成了充满奥秘的课堂。 书中有一章讲到“城市里的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以前只是觉得晚上太亮了,但作者却详细分析了这种光污染如何干扰昆虫的导航,如何影响鸟类的繁殖,甚至还提到了它对人类睡眠周期的影响。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追求的便利和繁荣,是否也在无形中伤害着我们身边的自然。还有“城市里的声音地图”这一章节,我从未想过声音在城市里也能构成一种“生态”,作者通过对不同区域声音的分析,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复杂性,也暗示了环境噪音对生物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