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品集萃 9787539174655

明代小品集萃 978753917465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颜兴林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文学
  • 小品文
  • 散文集
  • 古典文学
  • 文学史
  • 明代文化
  • 文学研究
  • 古代文学
  • 文苑
  • 选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ISBN:9787539174655
商品编码:29659209002
包装:线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明代小品集萃 作者 颜兴林
定价 24.90元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ISBN 9787539174655 出版日期 2016-04-01
字数 页码 326
版次 1 装帧 线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颜兴林选编的《明代小品集萃》为“线装中华国粹”系列之一,精选流传千年的明代小品,立足原文精髓,加以更全面、更细致、更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

   作者简介

   目录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送陈庭学序 宋濂
尊卢沙 宋濂
王冕传 宋濂
身有至宝 宋濂
环翠亭记 宋濂
良桐 刘基
象虎 刘基
卖柑者言 刘基
苦斋记 刘基
活水源记 刘基
志杀虎 苏伯衡
送虚白上人序 高启
书博鸡者事 高启
游天平山记 高启
试笔说 方孝孺
越巫 方孝孺
吴士 方孝孺
答许廷慎书 方孝孺
溪渔子传 方孝孺
河崖之蛇 薛碹
游龙门记 薛碹
记雪月之观 沈周
昕蕉记 沈周
医戒 李东阳
移树说 李东阳
王古直传 李东阳
西溪渔乐说 罗圮
谯楼鼓声记 祝允明
唐子畏墓志并铭 祝允明
《晦庵诗话》序 文征明
《游洞庭东山诗》序 文征明
中州览胜序 唐寅
与文征明书 唐寅
勤学 王守仁
何陋轩记 王守仁
答毛宪副书 王守仁
答周北渚书 边贡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崔铣
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 杨慎
新都县八阵图记 杨慎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何良俊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寒花葬志 归有光
祭外姑文 归有光
先妣事略 归有光
悠然亭记 归有光
沧浪亭记 归有光
《尚书别解》序 归有光
张自新传 归有光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与安子介 唐顺之
叶子肃诗序 徐渭
豁然堂记 徐渭
与马策之 徐渭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徐渭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题《海天落照图》后 王世贞
赞刘谐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
与焦弱侯 李贽
寄答京友 李贽
李卓吾先生遗言 李贽
遗子说 张元忭
在京与友人 屠隆
归田与友人 屠隆
偶读 屠隆
猫号 刘元卿
万字 刘元卿
《渔父词》引 李维桢
艾子教孙 陆灼
病忘 陆灼
《合奇》序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
与岳石梁 汤显祖
与李九我宗伯 汤显祖
嗤彪赋序 汤显祖
瞽者 赵南星
钟馗 赵南星
鼠技虎名江 盈科
妄心江 盈科
造酒江 盈科
言志 张大复
品泉 张大复
囊萤 张大复
兰之味 张大复
路贵不喜神怪 朱国祯
王长年智斗倭寇 朱国祯
黄山人小传 朱国祯
跋姚平仲小传 陈继儒
祭汪侍峰文 陈继儒
《文娱》序 陈继儒
《园史》序 陈继儒
颜子身讽 陈继儒
柬米子华 陈继儒
付儿辈铭 陈继儒
游桃花记 陈继儒
赵瞻云传 陈继儒
姚元素《黄山记》引 黄汝亨
复吴用修 黄汝亨
浮梅槛记 黄汝亨
玉版居记 黄汝亨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岳阳纪行 袁宗道
答江长洲绿萝 袁宗道
养兰说 陶望龄
与袁石浦 陶望龄
好书三病 谢肇涮
秦士好古 谢肇涮
寄郑梦麟 谢肇涮
虎丘记 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袁宏道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湘湖 袁宏道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袁宏道
天目(一) 袁宏道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答梅客生 袁宏道
致李子髯 袁宏道
与丘长孺书 袁宏道
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
识伯修遗墨后 袁宏道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 袁宏道
拙效传 袁宏道
楮亭记 袁中道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夜雪 袁中道
一瓢道人传 袁中道
狱中血书 杨涟
夏梅说 钟惺
浣花溪记 钟惺
序《山歌》 冯梦龙
好好先生 冯梦龙
书马犬事 冯梦龙
半日闲 冯梦龙
游满井记 王思任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剡溪 王思任
小洋 王思任
徐伯鹰《天目游诗记》序 王思任
让马瑶草 王思任
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曹学俭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游西山小记 李流芳
再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
三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
《秋寻草》自序 谭元眷
《天工开物》序 宋应星
核舟记 魏学咿
《西湖梦寻》序 张岱
《陶庵梦忆》序 张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西湖香市 张岱
西湖七月半 张岱
扬州清明 张岱
白洋潮 张岱
龙山雪 张岱
不二斋 张岱
彭天锡串戏 张岱
金山夜戏 张岱
柳敬亭说书 张岱
乳酪 张岱
张东谷好酒 张岱
鲁云谷传 张岱
答赵廷臣 张煌言
贻赵廷臣书 张煌言
奇零草序 张煌言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遗夫人书 夏完淳

   编辑推荐
小品文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几度兴盛,明代是小品文观念的成熟期,也是创作的旺盛期。明人的小品文观念奠定了后代小品文观念的基础,其创作风格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人。晚明学者在小品文的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将其发展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明代文学成就的标志。颜兴林选编的《明代小品集萃》收录了明代52位作家173篇作品,与读者共享。其中张煌言、夏完淳等虽活跃于清初,但其终生以明人自居,效惠于明室,故一律收入。因受诸多条件限制,入选作家、作函难免有遗珠之憾,有·心者可另索各家文集详读。愿本集之一“斑”使读者有窥见明小品“全豹”之想,亦望读者能从先儒至情萼性之文中有所获益。

   文摘
送陈庭学序①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②,水有瞿唐、滟灏之虞③。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颠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④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⑤,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⑥,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⑦。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⑧,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已加耄矣⑨。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⑩,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三。文章叙述蜀地山水之奇险,对陈庭晕曾游历川蜀表示羡慕,同时又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语重心长的启发和诱导。
  ②剑阁:在四川省北部,剑门关矗立于县北,自古以“剑门天下险”闻名,为自秦入蜀的要道。栈道:又名“阁道”、“复道”等,古代在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
  ③瞿唐: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奉节县与巫山县之间,长八公里,江面狭处仅百余米,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天堑”。滟灏:滟灏堆,俗称“燕窝石”,瞿塘峡口江心突起的礁石,旧时为长江三峡险滩。
  ④天台:县名,今属浙江省。
  ⑤中书左司掾(yu6n):明初中书省左司的属官。
  中书左司领吏、户、礼三部,任监督稽核之责。从大将北征:明初为了统一北方,对付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屡遣大将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北征。陈庭学曾经从军。
  ⑥擢:升迁。都指挥司照磨:明代于每一行省设置都指挥使司,掌一省军政,照磨为其属官。
  ⑦杨子云:即扬雄,西汉文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诸葛武侯:即诸葛亮,三国蜀汉丞相,封武乡侯,故称。
  ⑧四方兵起:指元末群雄并起。
  ⑨齿:指代年龄。耄(m60):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⑩颜回、原宪:都是孔子弟子。颜回:鲁人,字子渊,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宪:字子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卒,原究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译文】西南一带的山水,唯川蜀一带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濒滩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行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
  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旋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制,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士般下沉,船中的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川蜀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壮体强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名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领中书左司掾之职,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川蜀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生活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见。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越发宏壮,志向意趣愈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对此我感到很惭愧。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的天子兴起而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年龄已经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多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一,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

   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