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 ------ 变分方法(清华汇智文库)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陈克东,李跃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3023208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59kg
《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变分方法/清华汇智文库》编著者陈克东、李跃文。本书大量运用了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在此向相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的研究内容及成果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得到朱道立教授的指导而完成的,感谢朱教授的辛勤指导。同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吴忠教授的大力支持,吴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另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工程”(项目编号:0852011XKZYl5)、上海市科委高校能力建设“上海轨道交通信息集成平台”(项目编号:09220502900)和上海市教委“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编号:JZ0907)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变分方法/清华汇智文库》编著者陈克东、李跃文。
《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变分方法/清华汇智文库》只考虑通过拥挤收费控制 均衡系统的情况,运用变分方法探讨了无限类别、多准则交通均衡问题中的效率损失上界问题,根据系统 成本以费用或时间度量,以及系统成本包含和不包含收费等情况分别给出了POA的上界。所取得理论成果 对交通政策设计者和管理者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第l章 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问题概述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预备知识和基本假设
1.2.1 无限维交通网络均衡问题模型
1.2.2 延迟映射的性质和一些假设
第2章 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
2.1 基于时间成本的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
2.1.1 系统成本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2.1.2 系统成本不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2.2 基于费用成本的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
2.2.1 系统成本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2.2.2 系统成本不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2.3 算例
2.4 小结
第3章 对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的进一步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时间成本的交通均衡效率损失的新上界研究
3.2.1 系统成本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3.2.2 系统成本不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3.3 基于费用成本的交通均衡效率损失的新上界研究
3.3.1 系统成本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3.3.2 系统成本不包含收费的POA上界
3.4 带强有效收费的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
3.5 算例
3.6 小结
第4章 求解无限维系统优化问题的序列近似线性化方法.
4.1 引言
4.2 无限维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序列近似线性化方法
4.3 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的无限维系统优化问题的序列近似线性化方法
4.4 小 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沉稳而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配上“清华汇智文库”的金字招牌,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前沿的气息。“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这个书名,虽然初听有些晦涩,但“交通均衡”和“效率损失”这些词汇,很容易勾起我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选择困境等日常体验的联想。我一直对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解释我们身边现象的理论。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可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和量化交通系统中的“不完美”之处,并且“上界研究”这个提法,更是显得非常专业,似乎是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一个理论上的极限,进而指导实践。封面上的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虽然我暂时看不懂,但它们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知识的力量,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理解复杂交通系统的一扇新窗户。
评分我是一名在城市规划部门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交通问题,从规划设计到日常管理,都离不开对交通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解。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这一部分,立刻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次优”情况,比如道路容量限制、不同出行方式的偏好差异、甚至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这些都会导致交通系统无法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状态,从而产生效率损失。如何去量化这些损失,并且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上限”,这对于我们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交通政策至关重要。“变分方法”这个关键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数学工具,在很多优化问题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能将其成功应用于交通均衡的研究,那无疑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精准、更系统的分析框架。我相信这本书中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我们解决实际交通难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群和出版机构,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权威和专业。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工科院校,其在交通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清华汇智文库”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创新性充满信心。“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效率损失上界研究”这个题目,涵盖了交通系统建模、博弈论、优化理论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表明其研究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变分方法”的引入,预示着作者们可能在理论方法上有所突破,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分析交通均衡问题,并为效率损失的量化提供一种严谨的数学工具。我猜想,这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交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复杂交通系统建模与优化领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评分作为一个对城市生活充满好奇心的普通市民,我对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深有体会。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望着缓慢移动的车流,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交通变得更顺畅?“效率损失”这个词,很容易让我想到这些日常的烦恼。虽然“多用户、多准则交通均衡”这样的术语听起来很学术,但它背后隐藏的,很可能就是对我们每个人出行选择的综合考量,以及交通系统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多重目标下寻求平衡。这本书提到“上界研究”,我理解为是在探讨在各种制约条件下,交通效率可能达到的最佳限度,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去努力,才能尽量缩小与理想状态的差距。这种探索,让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这些复杂的理论,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城市交通运行的逻辑,甚至对改善交通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评分从这本书的书名中,我感受到了其研究的宏大和细致。“多用户”意味着需要考虑不同出行者之间的互动和决策,这在现实交通中是极其普遍的;而“多准则”则强调了在评价交通系统时,不能仅仅单一地考虑某一个指标,而是要综合考虑诸如出行时间、费用、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这更符合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交通均衡”本身就是一个核心概念,而“效率损失”则聚焦于系统中的“不理想”状态,并试图去度量它。“上界研究”则进一步将问题缩小到寻找一个“最坏情况”或“最优化努力”的限度,这在风险评估和策略制定上都非常有价值。我推测,作者们很可能运用了高级的数学工具,比如这里提到的“变分方法”,来构建精密的模型,并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项深入的理论探索,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很有可能为未来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