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农网配电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山西省电力公司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2325258
字数:239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农网配电》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编,本书的编写本着实用化、简单化、常规化、技能化的要求,从制订编写方案,确定成书思路,到收集整理资料,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本书在内容上涵盖了供电所日常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适当编写了部分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及管理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工基础与电工测量、架空配电线路、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常用配电装置、电能计量,常用安全工器具。章节编排清晰明确,便于现场技术人员阅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可读性。
内容提要
《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丛书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写,该套教材的编撰贯彻了“以现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立足现场、力求实用,旨在提高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丛书批11个分册,包括变电运行、线路运行与维护、电网自动化、电网调度、继电保护、变电检修、用电检查、业扩报装、电能计量、抄表核算收费和95598客户服务;第二批8个分册,包括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电力电缆、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通信、农网营销、农网配电、电气试验和油务化验。本书为《农网配电》分册,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编,根据农网配电岗位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基础与电_T测量、架空配电线路、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常用配电装置、电能计量、常用安全工器具。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农网配电》可作为供电企业农网配电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安全生产规范的融入上,做得比我预期的要更深入和更具前瞻性。电力安全是重中之重,而农网的作业环境往往比城市电网复杂得多,树障清理、高空作业隐患、以及作业现场的临电隔离等问题更为突出。这本书没有把安全要求仅仅放在一个章节的末尾,而是将相关的安全警示和操作流程,以“红框”或“警示角标”的形式,嵌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技能操作步骤中。比如在讲解架设新杆塔时,关于“地质勘探与临时拉线受力计算”的步骤中,作者特别强调了在松软土壤或坡地上作业时,必须遵循的最小安全倾角和地锚力矩要求,并附上了简单的计算简表,这极大地降低了现场工程师进行现场决策的难度和风险。此外,对于“农网设备状态检修”这块,教材引入了红外测温在识别连接点松动和局部过热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不同温度阈值对应的紧急处理流程。这显示出编写团队对最新技术应用和风险防控一体化的深刻理解。读起来,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这套教材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理论家,而是要培养一个能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的熟练技工。它的严谨性,让人在学习时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农网配电》,书号是9787512325258。 这套教材的排版和装帧,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非常务实、面向操作的感受。封面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直接点明了主题,这很符合电力系统培训材料的调性。内页纸张的选择也比较耐磨,这一点对于经常在现场翻阅和做笔记的培训人员来说,是个加分项。我特别留意了插图和图表的清晰度,这在讲解复杂的配电线路故障排查或继电保护原理时至关重要。我发现,书中对一些关键设备的剖面图展示得非常细致,甚至连一些内部结构的处理方式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操作层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接地系统优化那一章时,作者不仅仅给出了规范要求,还配有不同土壤电阻率下的实际接地网构建示意图,这比纯理论的描述要直观得多,真正体现了“岗位技能”的培训导向。整个教材的逻辑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从最基础的农网负荷特性分析开始,层层递进到运行维护和应急处理,似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前一个知识点的自然延伸,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产生知识断层感。而且,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都紧密结合了当前农网升级改造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让人在合上书本后,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实际工作场景的对应模型。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接触过一些所谓的“实战”教材,很多只是把规程条文堆砌起来,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在专业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难得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探讨,而是将最新的国家电网技术标准和地方农网的特殊性紧密结合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在“农网无功补偿与电压稳定”这部分的处理方式。以往教材往往把无功补偿看作一个独立的模块,但这本书将它融入到整个电网潮流计算和线损分析的背景下去讨论。它详细分析了老旧变压器在季节性负荷变化下,电压波动会如何加剧,并提供了一套基于小型自动化设备(比如非同期并联开关、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的实用调节方案,而不是仅仅推荐更换昂贵的大型设备。这对于预算有限、但又亟需提升供电质量的基层供电所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语言风格上,作者的叙述非常凝练,没有过多的客套话,直击核心技术点。阅读体验上,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在手把手带教新员工,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知识库。特别是书中对“复杂天气条件下(如冰雪灾害)临时抢修预案”的描述,细致到了人员物资的初步调配建议,这种对“万一”情况的充分预估,体现了教材编写者深厚的现场管理经验,这是书本知识难以取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负责农网改造项目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小马拉大车”和“末端治理难”是农网的固有顽疾。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着墨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农网配电线路的经济运行与线损控制”这一章节,它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简单地计算静态的线损率,而是引入了动态的负荷曲线分析模型,并结合了农网常见的“峰谷差大”的特点,提出了分时段调整导线截面优化配置的建议。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是传统基于经验判断的维修模式所不具备的。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老旧故障点的快速定位与隔离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针对非标准的横担、老旧横担的绝缘老化判断,提供了肉眼识别的技巧和辅助测试仪器的使用规范。这些内容,通常只有在非常深入的内部分享会中才会提及,能被纳入正式教材,极大地提高了教材的实操价值。读完这部分内容,我立刻组织我们班组的几位年轻技术员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本书提供的很多判断标准比我们现行的操作手册更加贴近实际线路的“脾气秉性”。它真正做到了从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用实践的复杂性来丰富和修正理论。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似乎是经过了多次实战检验和反馈修正的。我注意到,在讲解一些技术规范的来源时,作者会适当地引用多个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交叉对比,而不是只选取其中一个来强行统一。这在处理农网不同历史遗留线路的升级改造时,显得尤为重要。举个例子,在“故障录波与分析”的部分,它没有死板地要求所有老旧保护装置都必须更换成最新的微机保护,而是提供了一个“过渡期”的解决方案:即如何在保留部分老式继电器和增加小型辅助记录装置的组合下,依然能够获取有效的故障数据,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改造方向。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教材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和适用性。它承认了现实中的复杂性——技术升级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过程很顺畅,文字风格清晰、准确,没有晦涩难懂的行话堆砌,使得非科班出身,但经验丰富的维修师傅也能迅速跟上节奏。总之,这本教材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培训手册”,更像是一部针对中国特色农网环境的“实战工艺宝典”,非常值得电力行业的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细细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