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齐民要术》之农学文化思想内涵研究及解读
定价:55.00元
作者:李兴军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16289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内容涉及到了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并从贾思勰的家学传承、齐鲁文化、齐鲁圣贤文化、农圣文化相关联的独特视角,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科学缜密地阐述了《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渊源,对《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内涵进行了按图索骥式分析解读。全书既有对理论的研究,又有实践的佐证,结构系统科学,资料丰富详实,观点新颖,逻辑严密,论述严谨,文风朴素,图文并茂,信息容量大。在“贾学”研究材料有限的情况下,本书既可作为重要参考资料,为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又可作为科普读物,方便一般群众了解贾思勰《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同时,对挖掘和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目录
章文化简识()
第二章解读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节“农圣”贾思勰()
一、贾思勰其人之“谜”()
二、贾思勰身份之“谜”()
三、关于“农圣”冠名之“谜”()
四、关于贾思勰任职高阳郡所在属地别论()
第二节“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一、《齐民要术》的主要影响略述()
二、《齐民要术》的概况()
三、《齐民要术》的内容体系()
第三章贾思勰家学传承的研究与解读()
节《齐民要术》传达出来的重要证据信息()
一、基于《齐民要术》“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评价分析()
二、基于《齐民要术》知识容量与架构的分析()
三、从《齐民要术》的语言特色分析()
第二节贾思勰有着渊源深厚的家学传统()
一、寿光贾氏家族的辉煌发展()
二、基于贾思勰同族同辈兄弟及朋友情况的分析()
第四章《齐民要术》的文化价值与魅力()
节《齐民要术》的文化渊源追溯()
一、齐鲁文化为《齐民要术》提供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土壤()
二、《齐民要术》是齐鲁文化中的农学文化精华()
第二节《齐民要术》的学术文化研究与现状()
一、20世纪50年代对《齐民要术》的学术文化研究()
二、20世纪90年代对《齐民要术》的学术文化研究()
三、农圣故里对《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在贾思勰故里的创新()
一、农圣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农圣故里对《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创新()
第五章贾思勰《齐民要术》与农圣文化()
节圣贤文化与齐鲁十二圣()
一、商圣——管仲()
二、史圣——左丘明()
三、文圣——孔子()
四、兵圣——孙武()
五、工圣——鲁班()
六、科圣——墨子()
七、医圣——扁鹊()
八、亚圣——孟子()
九、算圣——刘洪()
十、智圣——诸葛亮()
十一、书圣——王羲之()
十二、农圣——贾思勰()
第二节农圣文化及其基本特点()
一、农圣文化的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三、齐鲁圣贤文化的主要特点()
四、《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
五、《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内涵及其关系()
第六章《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实践与典型代表()
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蝶变飞跃()
一、《齐民要术》记载的与蔬菜相关的知识()
二、《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的蔬菜存储理念()
三、《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蔬菜存储”理念的创新()
四、《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与菜博会()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与农圣文化研讨会()
第四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教育传承()
一、潍坊科技学院办学理念与《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融合()
二、潍坊科技学院学校精神与《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结合()
三、潍坊科技学院“一训三风”对《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新发展()
四、潍坊科技学院校园文化精神与农圣文化的联系()
第五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文学价值()
一、《齐民要术》是《农圣贾思勰》文学创作的核心依据()
二、《齐民要术》的文本暗示为《农圣贾思勰》的文学创作留足了“写实”空间()
三、《齐民要术》的文本暗示为《农圣贾思勰》的文学创作设计了基本框架()
四、《齐民要术》文本暗示为《农圣贾思勰》文学创作提供了“活”性元素()
第七章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精神()
节关于《齐民要术》书名及署名前的引文()
一、关于《齐民要术》书名的理解()
二、关于贾思勰署名前的引文()
第二节从《齐民要术·序》分析责任担当精神()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责任担当精神价值()
第八章敢为人先矢志不渝的创业敬业精神()
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的创业精神()
一、从专家学者对《齐民要术》的评价看()
二、从《齐民要术》对后世的影响看()
三、从《齐民要术》的规模内容看()
四、从《齐民要术》的传播研究情况看()
第二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的敬业精神()
一、一生只著一部书()
二、著书作注见本心()
三、“四途”同归见功力()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创业敬业精神价值()
第九章热爱劳动朴实无华的勤俭朴素精神()
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的勤俭精神()
一、勤劳思想在《齐民要术·序》中的体现()
二、节俭精神在《齐民要术·序》中的体现()
第二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的朴素精神()
一、反对社会上“用之又无节”的奢靡风气()
二、反对“浮伪”不实()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勤俭朴素精神价值()
第十章一丝不苟学而不厌的严谨治学精神()
节严谨治学之基——读万卷书()
一、贾思勰身上具有典型的古代知识分子特点()
二、贾思勰是勤奋的求知狂人和博学的多面手()
第二节严谨治学之路——勤奋学习()
一、注重广泛学习和学以致用()
二、注重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
第三节严谨治学之法——一丝不苟著书立说()
一、著书立说体例规范,科学严谨()
二、著书立说引经据典,别出心裁()
第四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严谨治学精神价值()
第十一章尊重规律敢于质疑的实事求是精神()
节尊重客观规律,宜时宜地宜法进行农事活动()
一、针对自然规律特点提出合理的耕种办法()
二、针对客观的土壤条件提出不同种植标准()
三、根据农作物固有特性确定适宜种植的田地()
四、根据作物成熟规律适时进行收获()
第二节实事求是勇于挑战敢于质疑()
一、对荒唐不稽的说法敢于质疑()
二、对历史(学术)的大胆否定()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价值()
第十二章支持创新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
节《齐民要术》体例设计的科学精神体现()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处理的科学性()
二、传统经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全面性()
三、逻辑结构处理上的严密性()
第二节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和提倡()
第三节注重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推广和应用()
一、《齐民要术》记载了以前或当时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
二、从《齐民要术》几则典型记载看贾思勰的科学精神()
第四节《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价值()
第十三章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
节对贾思勰注重实践的思想探析()
一、援引传统经典阐明实践思想主张()
二、列举古代圣贤所作所为强调实践理念()
第二节贾思勰“躬行践履”的文本探析()
一、贾思勰有重视、搜集、整理生产实践经验的实际行动()
二、贾思勰有“验以行事”的切身经历()
三、贾思勰有行万里路、接地气的丰富体验()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实践精神价值()
第十四章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
节忧患意识在《齐民要术》中的明确表达()
第二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中的忧患意识()
一、贾思勰重视主要农林作物之外的救荒作物()
二、贾思勰非常重视自然野生的救荒植物()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忧患意识价值()
第十五章大爱无疆忠诚博大的爱国精神()
节思想意识层次的爱国表现()
一、对国家富强、人民“富实”的愿望表达()
二、对北魏社会奢靡浪费之风的强烈反对()
第二节实践行动层次的爱国行为()
一、对祖国物产的重视与热爱()
二、注重取他族之长以利吾民的实际行动()
第三节《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爱国精神价值()
一、《齐民要术》农学文学爱国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二、《齐民要术》农学文化爱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录兖州刺史贾使君碑()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李兴军,1972年生,中员,工程硕士,副教授,潍坊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会秘书长、山东农史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潍坊市师德标兵、教师,山东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寿光文化之星、农圣文化奖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齐民要术》展项学术指导、顾问。多年来,坚持在教学一线、新闻采写和宣传工作一线。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20余篇(部),获山东省软科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奖多项。主参编高校教材7部,是《青春飞翔——潍坊科技学院校园文化释义》主要撰审人,采写的《“适合的教育”花开中国蔬菜之乡》获山东教育新闻奖,10余项成果获山东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奖、潍坊市科技新闻奖。工作之余,于文学、书画等,创作了52集原创文学剧本《农圣贾思勰》和多部影视、音乐作品,诗词楹联作品获全国二等奖。
文摘
序言
读到这本书的简介,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齐民要术》那本厚重的古籍,以及它在中国农耕文明史上的分量。我对这本书的解读角度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农学文化思想内涵”这个提法,这不仅仅是对技术层面的探讨,更指向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指导着古代农业实践的深层文化观念。我猜测作者一定对《齐民要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试图从中挖掘出与当时社会经济、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紧密相关的联系。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古代社会对“农”的重视程度,以及这种重视是如何体现在《齐民要术》的字里行间的?又或者,作者会如何解析其中关于“时令”的强调,这其中折射出的对时间、对季节变化规律的尊重,以及如何将这种尊重融入到具体的农业生产中?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齐民要术》不仅仅是古人的“生产手册”,更是他们理解世界、认识自然、安身立命的一种方式。如果作者能够将那些看似朴实的农事方法,上升到对人类智慧、对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永恒命题的思考,那将是对《齐民要术》一次极其深刻的挖掘和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齐民要术》作为中国古代农学领域的巅峰之作,其文化思想内涵的挖掘与解读,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意义深远的工程。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和农业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齐民要术》不仅仅是一本农事操作指南,更是一部蕴含着古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精耕细作等深刻哲学智慧的典籍。我尤其好奇作者将如何梳理《齐民要术》中关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与背后所承载的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融合,例如,古人如何看待土地的价值、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农学思想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书中是否能通过对具体农事技术的分析,来折射出古代社会对节约、对食物的敬畏,对可持续发展的早期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扎实的论证和引人入胜的解读,让我在阅读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仿佛置身于那个朴素而智慧的农耕时代,与古人进行一场关于土地与生命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齐民要术》之农学文化思想内涵研究及解读,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我对作者是如何将《齐民要术》这部古老而重要的农学著作,与“文化思想内涵”这样一个更宏观、更具哲学深度的概念联系起来,感到非常着迷。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对书中具体农技的考证和阐述,更可能是在这些技术背后,去探寻古人对于土地、对于劳作、对于粮食的信仰和价值观。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齐民要术》中关于“粪肥”的利用,这其中折射出的古人对于“废物”再利用的智慧,以及对土壤肥力维系的深刻认识,是否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同样期待作者能够解读,在《齐民要术》的字里行间,是否能够窥见古人对于“民生”的关怀,以及农学知识普及的社会意义。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将那些陈旧的农事知识,转化为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文化思考,让我们在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的同时,也能反思当下,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农学”这个词有了更广阔的理解。
评分看到《齐民要术》之农学文化思想内涵研究及解读的书名,我立刻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我一直认为,《齐民要术》不仅仅是一本农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百科全书。我对作者是如何将这部经典的农学著作,上升到“文化思想内涵”的层面进行研究和解读,感到十分期待。我猜测,书中一定会对《齐民要术》中的具体农事技术,如耕作、播种、灌溉、施肥等,进行细致的剖析,并从中提炼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例如,书中是否会解读《齐民要术》中关于“因地制宜”的思想,这是否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又或者,书中对“勤劳”、“节俭”等品质的强调,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严谨的研究和生动的解读,让我们重新认识《齐民要术》的价值,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思想文化层面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平凡的劳作中,构建起一套深刻而智慧的文化体系,从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
评分仅仅从书名《齐民要术》之农学文化思想内涵研究及解读来看,就足以引起我对这本书的强烈兴趣。我对作者是如何在研究《齐民要术》这部农学巨著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农学文化思想内涵”感到非常好奇。我猜测,这本书一定是对《齐民要术》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可能触及到隐藏在农事操作背后的古人的人生观、宇宙观,甚至是道德观。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齐民要术》中对于“五谷”的细致描述,这其中是否暗含着古人对于食物的敬畏,对于“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于自然赐予的感恩之情?我又如何理解书中关于“农时”的强调,这是否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遵循天道的哲学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让我在领略古代农学成就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古人如何在土地上耕耘,如何在自然中寻求智慧,从而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提供新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