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师经典系列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
定价: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 别莱利曼,王艳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4071998
字数:
页码:2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师经典系列·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不仅是为爱好数学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还没有发现数学上许多引人入胜的东西的读者写的。许多读者曾在学校里学过几何学,但并不习惯去注意在我们周围世界里各种事物常见的几何关系,不会把学到的几何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方面去,不知道在生活中间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郊游或露营的时候应用学到的几何学知识。
《大师经典系列·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作者把几何学从学校教室的围墙里、从科学的“围城”中,引到户外去,到树林里、到原野上、到河边、到路上,在那里摆脱教科书和函数表,无拘无束地活学活用几何,用几何知识重新认识美丽的世界。
目录
章 丛林中的几何学
用阴影长度测量高度
另外两个方法
儒勒凡尔纳测高妙法
侦察兵的测高绝招
借助记事本测高
不必靠近大树的测高法
林业工作者的测高仪
镜子测高法
两棵松树
树干的形状
公式
未伐倒的树木体积和质量计算法
树叶上的几何学
六条腿的大力士
第二章 河畔的几何学
河流宽度测量法
帽檐测距法
岛屿的长度
对岸上的行人
简单的测远仪
河流的能量
河水的流速
河水的流量
水中涡轮
五彩虹膜
水面上的圆圈
关于榴爆炸后的设想
船头的波峰
的速度
水塘的深度
河中映出的星空
跨河架桥筑路
应建两座桥
第三章 旷野上的几何学
月球的可视尺寸
视角
盘子与月亮
月亮和硬币
轰动一时的照片
活的测角仪
雅科夫测角仪
钉耙测角仪
炮兵与角度
视觉的敏锐度
视力的极限
地平线上的月亮和星星
月球影子与平流层气球影子的长度
云层距离地面很高吗
根据照片推算塔的高度
练习题
第四章 大路上的几何学
步测距离的技巧
目测法
坡度
碎石堆
“骄人的山冈”
路的转弯处
弯道的半径
大洋的底
世界上有“水山”吗
第五章 不用公式和函数表的旅行三角学
计算正弦
开平方根
根据正弦求角度
太阳的角度
小岛的距离
湖泊的宽度
三角形地带
不用测量而确定角度
第六章 天与地在何处相接
地平线
地平线上出现的轮船
地平线有多远
果戈里的塔
普希金的山丘
两条铁轨的交会点
灯塔问题
闪电
帆船
月球上的“地平线”
在月球的环形山上
在木星上
练习题
第七章 鲁滨逊的几何学
星空中的几何学
神秘岛的纬度
地理经度的测定
第八章 黑暗中的几何学
在船的底舱
如何测量水桶
测量尺
还需要做什么
验算
马克吐温黑夜之旅
蒙眼转圈
徒手测量法
黑暗中的直角
第九章 关于圆的新旧材料
埃及人和罗马人的实用几何学
圆周率的度
杰克伦敦的错误
掷针实验
圆周的展开
方圆问题
兵科三角形
头或脚
赤道上的钢丝
事实和计算
走钢丝的女孩
经过北极的路线
传送带的长度
聪明的乌鸦
第十章 不用测量和计算的几何学
不用圆规来作图
铁片的重心
拿破仑的题目
简单的三分角器
时钟三分角器
圆周的划分
台球桌上的几何学题目
“聪明”的台球
一笔画成
可尼斯堡的七座桥梁
几何学玩笑
正方形的检验
下棋游戏
第十一章 几何学中的大和小
在一立方厘米空气中有多少个分子
体积和压力
比蛛丝更细,但比钢更结实
两个容器
作者介绍
别莱利曼(1882-1942),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享誉世界的科普名家,真正意义上的学者,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之多,还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俄罗斯科学家、火箭技术先驱者之一格卢什科称别莱利曼是“数学的歌手、物理学的乐师、天文学的诗人、宇航学的司仪”。n
尼查耶夫,俄国的科学家和作家之一。 他毕生热衷于科学研究,于1941年辞世。曾经担任前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月刊主编。人们评价他的作品“善于使谈科学的书摆脱枯燥的讲义和素材而自成一体”。n
伊库纳契夫,俄国科普作家。伊库纳契夫所著的数学读物被誉为“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是作者著作中精彩的一本,也是数学科普书中畅销的一种。
文摘
用阴影长度测量高度 现在我还经常想起小时候一件令我惊奇的事情:一位守林人用一个很 小的 仪器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他站在一个大树附近,用一个四方形的木板对 大树 瞄了几下,这时我还以为他马上要上树测量树高了呢,谁知他竟然什么都 没有 做,只是把那个方形的小仪器放入了口袋,并告诉大家已经测量完毕。可 是这 在我眼中好像才刚刚开始…… 那时我简直视这为神奇的魔术,不用爬到树顶测量,也不用把大树 倒, 就能很轻松地测量出大树的高度,对于很小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迹。随 着我 慢慢地长大,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我才明白这竟然是非常简单的方法, 而且 像这样的利用简单的仪器,甚至不用任何工具都可以完成的测量有好多种 方 法。
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就曾在公元前6世纪使用一种容易、古老的方 法测 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他利用的就是太阳下的金字塔的阴影。当时法老和 祭司 们都不怎么相信这个来自北方的客人能测量出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传说, 泰勒 选择的时间是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身高一样的时刻,这个时候只要知道金 字塔 阴影的长度就等于知道了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巧妙地利用了等腰直角三 角形 的相似原理。
把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看问题的方法拿到今天,恐怕我们今天的小学生 都 会感觉很简单。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现在所学到的几何知识都是从那 个时 代以后建立起来的,我们是踩在前辈的肩膀上看问题的。希腊的数学家欧 几里 得在公元前300年就写了一部很好的书,直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我 们 仍然在使用这本书教育下一代。现在的中学生虽然都知道这本书中所讲到 的定 理,但是在泰勒的时代却无人知晓。泰勒利用影子测量金字塔高度,就必 须要 了解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同样,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它们的对角边 必然 相等;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泰勒只有知道了这两点之后才能断定:当他的身高和影子一样高的时 候, 太阳是以45。的角度射向地面的。所以他就能确定金字塔的塔高和阴影是 一样 高的。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独立的大树的阴影不会和相邻近的大树的阴影混 淆, 因此用这个方法测量独立的大树的高度是很方便的。但是在纬度比较高的 地方 这个方法就不是很适合了。因为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太阳升起得比较低, 只有 在正午前后才能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来测量物体高度,就不像在埃及那样时 间的 选择比较充裕。所以,泰勒所采用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好好地利用一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不妨把刚才的 方法 略微做些变化一一使之在有太阳的情况下更好地测量高度。这时我们除了 要知 道阴影的长度之外,还要知道另一个木杆(其他物体等)的长度,就能测算 出 要测量物体的高度了(图1—1)。
AB∶BC=ab∶bC 因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树影和树高的比值恰好等于身影和身高 的比 值。知道了BC、ab、bc就很容易计算出AB的高度。
这时是不是有些读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么简单的道理,根本不需 要 用几何学来引证,就是没有几何学的话,我们也一样能知道,在同一时刻 树高 和树影是同一比值。但是亲爱的读者,你把问题想得太过于简单了。你不 妨把 这个规则应用在街头路灯照射下物体的高度上,这时你会发现这个规则就 不对 了。从图1—2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大木柱AB是小木柱ab的3倍;大木柱 的阴 影BC却是小木柱阴影的bc的8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上一种情形 非 常适合,这种情形却讲不通?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真得需要几何学知 识。
我们来看一下两种情况下的区别。在我们视线所能触及的地方, 太 阳的光线是平行的,而路灯的灯光明显是放射性的,不是平行光。那么我 们不 禁要问:为什么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它们不都是从太阳的一点发出的吗 ?
……
序言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科学概念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书籍情有独钟,所以《大师经典系列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这个名字,第一时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别莱利曼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存在,但“大师经典”的标签,却让我对其充满了好奇和敬意,仿佛预示着这是一本经过时间沉淀、值得深入品读的佳作。我个人非常喜欢通过“玩”的方式去学习,尤其是对于像几何这样,本身就充满了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如果能做到“玩转”,那无疑是最理想的学习状态了。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教科书,它可能更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游乐场,通过各种巧妙的设计和引导,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几何学的精髓。也许它会挑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比如,我们看到的曲线,在几何学中可能只是由无数直线段组成的近似;我们感受到的空间,可以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用几何学的眼光去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场景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光芒。
评分看到“大师经典系列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我一直觉得,很多科学知识,如果能够被“玩”起来,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别莱利曼,这个俄国作者的名字,加上“趣味科学”这几个字,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游乐园,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机关、小挑战,等待着我去探索和发现。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非常生动形象,充满了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和好奇,但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它可能会用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解释几何学的概念,比如,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方式,来理解浮力与形状的关系;或者通过一些简单的光学实验,来讲解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我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也许,这本书会鼓励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事物中的几何之美,让整个世界都变成一个充满奥秘的几何课堂。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大师经典系列"和"趣味几何"的组合,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数学,特别是几何,应该是充满美感和趣味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定理。这本书由[俄] 别莱利曼这位名字略显陌生的俄国作者所著,但"大师经典"的名头又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权威。王艳的翻译也让我放心,一个好的译者能让原著的精髓得以保留和传递。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会像一场智力探险,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奇妙的几何世界。也许会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比如影子的形成、建筑的结构,甚至是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然后巧妙地引出几何学的概念。我不确定它会不会有很多复杂的公式推导,我更希望它能通过一些生动的图例、有趣的故事,甚至是一些小实验,来展现几何学的魅力。比如,如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解释日出日落的轨迹,或者如何通过几何学的原理来设计出令人惊叹的建筑。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解答我对几何的一些困惑,并且被它所激发出的创造力所感染。这本书似乎是一个承诺,承诺将一个看似艰深的主题变得平易近人,甚至令人着迷。我希望它能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形状和空间,发现其中隐藏的数学奥秘。
评分读到“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我手中捧着这本书,身边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比如彩色的积木、折纸,甚至是厨房里的各种形状的餐具。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非常风趣幽默,充满智慧的闪光点,而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论调。别莱利曼,这位俄国科学家的名字,在“大师经典”的映衬下,显得有些深邃,但我相信他的“趣味科学”一定能化解这份距离感。我期待它能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谜题,甚至是一些小小的“脑筋急转弯”,来引导我逐步深入几何学的世界。比如,它可能会从古老的几何故事讲起,比如古埃及人如何用绳索来测量土地,或者毕达哥拉斯的著名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我更倾向于这本书会提供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更能通过自己的 hands-on experience 来理解几何的原理。也许,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发现角度、对称和比例的奥秘;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几何形态,比如雪花、蜂巢,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和谐之美。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和趣味性,而几何学恰恰是这两者的绝佳体现。《大师经典系列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这个名字,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别莱利曼,这个来自俄国的名字,加上“趣味科学”的修饰,立刻激起了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极富洞察力的人,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几何世界中提炼出最核心、最有趣的部分,并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希望这本书不会充斥着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而是能够用生活化的例子、富有想象力的比喻,甚至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我们思考。比如,它可能会讲解为什么圆形比方形更“圆滑”,或者如何用几何学的原理来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透视效果。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七天”的实践计划,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每天都能有新的发现和进步。也许,第一天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图形开始,观察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天,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几何谜题,锻炼空间想象力;到了第七天,也许我们就能用几何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更复杂、更宏观的现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