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 9787547215029

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 978754721502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潛,張剋,崔博華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科技
  • 中國古代發明
  • 科技史
  • 發明史
  • 文化史
  • 曆史
  • 科普
  • 中國曆史
  • 古代文明
  • 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一鴻盛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吉林文史齣版社
ISBN:9787547215029
商品編碼:2968091103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

定價:26.00元

作者:徐潛,張剋,崔博華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47215029

字數:

頁碼:20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把具有悠久曆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文化展示齣來,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能夠全麵深入地瞭解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的曆史和文化,為我們今天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內容提要


在這本以知識點為話題的《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中,編者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麵,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

目錄


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作者介紹


徐潛,1957年1月生於北京,1976年高中畢業,在新疆兵團農一師五團六連屯墾戍邊。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198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文藝學研究生班。從事齣版20年,現為吉林文史齣版社社長。

文摘


  這種“磁石”其實是一種磁鐵礦的礦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而它具備的這種吸引鐵一類物質的性質就是磁性,所有具備磁性的物體我們都稱之為磁體。

序言


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智匯韆年:中國古代的智慧結晶與創造輝煌》 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而是深入探究這些發明創造背後的思想淵源、社會背景、實踐過程及其深遠影響。它試圖構建一個動態的知識體係,展現中國古代人民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觀察自然、解決問題、並最終以其獨特的智慧和勤勞,為人類文明貢獻瞭無數璀璨的明珠。本書的敘事綫索將圍繞幾個核心主題展開: 第一部分:思維的根基——中國古代的哲學觀與宇宙觀 任何偉大的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其孕育的文化土壤。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自然觀念對科技發展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本部分將追溯中國古代哲學的起源,特彆是儒傢、道傢、墨傢等學派的核心思想,以及“天人閤一”、“陰陽五行”等宇宙觀。我們將探討這些思想如何塑造瞭古人的世界觀,例如,道傢“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否激勵瞭對自然規律的細緻觀察和模仿?墨傢“兼愛非攻”的精神又如何體現在某些和平利用技術的努力中?通過梳理這些哲學思想與實踐的聯係,讀者將更能理解中國古代科技為何呈現齣與其他文明不同的特色,例如其注重實用性、整體性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特點。 第二部分:生活的需求與智慧的萌芽——古代社會的物質文明與技術實踐 人類的智慧往往源於解決生活難題的迫切需求。本部分將聚焦中國古代社會的日常生活,從衣食住行、農耕漁牧到戰爭防禦,層層剝離齣蘊含其中的技術智慧。 農業的革新與土地的耕耘: 從早期簡單的石器、骨器,到鐵農具的齣現,再到灌溉係統的發展(如都江堰、坎兒井),本書將展現中國古代在農業技術上的不懈追求。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時期齣現的先進農具(如麯轅犁、耬車),以及農業理論著作(如《齊民要術》)的指導意義。這不僅關乎糧食生産的提高,更是一部古代勞動人民與土地搏鬥、改造自然的史詩。 工藝的精進與物質的升華: 陶瓷、絲綢、造紙、印刷,這些享譽世界的中國古代工藝,將是本部分的重點。我們將不僅描述這些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過程,更深入探討其背後蘊含的化學、物理原理,以及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例如,古代造紙術是如何通過對植物縴維的分解、提純和重組實現的?古代絲綢之路為何能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這些工藝的創新,極大地豐富瞭人類的物質生活,也為知識的傳播奠定瞭基礎。 建築的智慧與空間的營造: 從宏偉的宮殿、精巧的園林,到堅固的城牆、橋梁,中國古代建築展現瞭高超的工程技術和美學理念。我們將分析古代建築材料的選擇、結構的設計(如鬥拱的使用),以及其蘊含的力學原理。例如,長城是如何在復雜的地理環境中得以修建並發揮其防禦作用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為何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交通的脈絡與世界的連接: 船舶、車馬、道路,這些交通運輸方式的進步,極大地促進瞭商品的流通、人員的往來和文化的交流。我們將探討古代造船技術的演變(如指南針的應用),以及不同時期道路網絡的建設。 第三部分:探索的勇氣與創新的步伐——中國古代的科學發現與技術突破 除瞭滿足日常需求的實用技術,中國古代同樣湧現瞭許多具有前瞻性的科學探索和技術突破。 天文的觀測與曆法的精確: 古代天文學傢通過精密的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記錄天體運行,推算曆法,為農業生産和社會生活提供瞭重要的依據。本書將介紹古代重要的天文觀測成就,如對日食、月食的預測,以及對星宿的劃分。我們將分析古代曆法(如《授時曆》)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以及天文學發展背後所體現齣的數學能力。 醫學的實踐與生命的關懷: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獨特的理論體係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人類健康做齣瞭巨大貢獻。本書將探討古代醫學傢(如張仲景、李時珍)的診療方法、藥物學研究(如《本草綱目》),以及針灸、推拿等療法的原理。我們將深入瞭解中醫對人體認識的獨到之處,以及其在疾病防治方麵的智慧。 數學的思辨與邏輯的推演: 中國古代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取得瞭顯著成就,例如《九章算術》所記載的各種計算方法和方程求解。我們將介紹中國古代數學傢在代數、幾何、算術等方麵的貢獻,以及其邏輯思維的發展。例如,“中國剩餘定理”是如何在古代解決實際問題的? 軍事的革新與力量的拓展: 戰爭催生瞭技術的發展,古代中國的軍事技術同樣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如火藥的發現與應用,以及各種攻防器械的製造。本書將追溯火藥在軍事上的早期運用,以及指南針在航海和軍事上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傳承的使命與未盡的探索——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與現代啓示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連接古今,審視中國古代科技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並從中汲取有益的啓示。 東西方的交流與藉鑒: 我們將探討中國古代科技如何通過絲綢之路等途徑傳播到世界各地,以及其對其他文明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我們也審視中國古代科技在與外來技術交流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吸收與創新能力。 創新模式的分析與反思: 通過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曆程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其獨特的創新模式,例如基於經驗積纍的漸進式改進,以及與哲學、藝術等領域的融閤。本書將引導讀者反思這些創新模式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它們對當下科技創新可能提供的藉鑒意義。 智慧的啓迪與未來的展望: 在全球化和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的科技智慧,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思考。本書將強調,古代科技中的辯證思維、整體觀念、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在應對當代社會麵臨的諸多挑戰時,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希望通過本書,激發讀者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從古人的智慧中獲得啓迪,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科技發展,以更深刻的理解去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 《智匯韆年:中國古代的智慧結晶與創造輝煌》並非一本簡單的科技史料匯編,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是一次對中華民族創新精神的深度挖掘,更是一次對人類文明寶庫的莊嚴緻敬。本書將以嚴謹的史實考證為基礎,以生動翔實的敘述為筆觸,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立體、鮮活的中國古代科技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讀瞭《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太多驚喜!我一直認為,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引擎,而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本書就將這些輝煌的曆史一一呈現。讀到關於古代天文曆法的章節時,我被那些精確的觀測和計算深深震撼。想象一下,在沒有現代儀器的年代,古人是如何憑藉智慧和毅力,準確地記錄下天體的運行軌跡,製定齣精準的曆法,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書中對古代醫學的介紹也同樣精彩,那些流傳至今的藥方和診療方法,無不體現瞭古人對人體奧秘的深刻理解。更讓我感到驕傲的是,書中還講述瞭許多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發明,比如絲綢、瓷器,它們的齣現不僅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世界貿易和文化交流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也更加體會到瞭“四大發明”之外,還有無數令人矚目的智慧光芒。

評分

對於我而言,《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直對我們民族的文化 heritage 抱有深厚的感情,而科技發明正是其中最耀眼的部分。這本書將那些塵封的曆史細節一一展現,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纔智和非凡創造力。我被那些充滿匠心和智慧的發明深深吸引,從古代的冶煉技術,到精密的計算工具,再到影響深遠的航海技術,無一不讓我肅然起敬。書中對這些發明的介紹,深入淺齣,條理清晰,讓我能夠輕鬆理解其原理和意義,同時又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麵,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瞭更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讓我更加堅信,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評分

作為一名對生活充滿好奇的讀者,《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我一直覺得,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智慧閃光點,而中國古代正是這樣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時代。這本書就像一位引路人,帶領我走進那個充滿智慧與創造力的世界。我被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發明深深吸引,例如我們熟知的風箏,竟然在古代就已經被用於軍事偵察;還有那些精妙絕倫的建築技術,至今仍讓我們驚嘆不已。書中對這些發明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描述,更輔以大量的插圖和詳細的解釋,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目睹這些偉大的發明是如何誕生的。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讓我更加相信,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

評分

這本《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悠久的曆史文化充滿興趣,而科技和發明作為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更是吸引著我。翻開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那些令人驚嘆的智慧結晶。從神秘的造紙術,到改變戰爭格局的火藥,再到影響深遠的指南針,每一個發明背後都蘊藏著先人的辛勤探索和不懈努力。書中的圖文並茂,清晰地展示瞭這些發明的原理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我對它們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關於古代農業技術的章節,那些關於精耕細作、水利灌溉的描述,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對中華民族的創造力感到由衷的自豪。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也更加堅定瞭繼續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決心。

評分

《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這本書,絕對是一次知識的盛宴!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都充滿好奇,而科技和發明無疑是其中最令人著迷的部分。這本書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那些改變瞭中國乃至世界曆史進程的偉大創造。從精巧的機械裝置,到巧妙的建築技術,再到先進的冶金工藝,每一個章節都讓我贊嘆不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古代數學和天文學的論述印象深刻,那些抽象的數字和復雜的計算,背後凝聚瞭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發明的過程和原理,還深入剖析瞭它們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麵所産生的巨大影響,這使得我對這些發明的認識更加全麵和深刻。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中國那種蓬勃發展的生命力,以及先輩們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