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
定价:38.00元
作者:谢平,邹传伟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049689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融改革应遵循5项原则,有12个重点领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以12个重点领域为经,以5项原则为纬。
5项原则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改进金融监管。
12个重点领域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改革,保险业改革,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外汇储备管理的理论逻辑,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汇率市场化,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目录
章 为什么要再启金融改革
节 金融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
第二节 金融改革的5项原则和12个重点领域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节 2003-2010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评述
第二节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股“全民化”、降低比例
第四节 抑制“大到不能倒”和垄断问题
第五节 改善公司治理
第六节 银行业放开准入、促进竞争
第三章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节 目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原则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分账管理”方案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机构分立”方案
第四章 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改革
节 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转变证券监管理念
第三节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
第四节 加强市场基础建设
第五节 促进证券公司发展
第五章 保险业改革
节 目前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放宽准人、坚持分业
第三节 发展应对老龄化的保障型寿险产品
第四节 发展非车险的财险业务
第五节 建立巨灾保险体系
第六节 规范销售行为和理赔服务
第六章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节 农村金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如何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农村金融
第三节 建立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第七章 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
节 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评述
第二节 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障碍
第三节 引导大中型银行服务小企业融资
第四节 发展面向小企业的新型金融机构
第五节 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
第八章 外汇储备管理的理论逻辑
节 外汇储备应留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内
……
第九章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十章 推进汇率市场化
第十一章 推进利率市场化
第十二章 建立存款保险机制
第十三章 加强金融监管
第十四章 政策建议总结
后记
附录一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介
附录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3年)
作者介绍
谢平,现任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顾问。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银行金融机构司司长、湖南省分行行长、研究局局长、金融稳定局局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
邹传伟,北京大学统计学学士、经济学硕士,金融研究所博士。现供职于中国投资公司。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金融体系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政策罗列,而是将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作者们在梳理不同阶段改革重点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性。从最初的简政放权,到后来的风险治理,再到最后的金融科技的融合,每一步似乎都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又带着对未来发展的审慎思考。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一些句子,思考其中的深意。例如,书中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章节,对于注册制推行的背景和预期效果的描述,让我对市场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书中对金融开放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中国金融业如何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逐步走向更加国际化的舞台。整体而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复杂迷宫,让我看到了那些“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作为一个对金融市场和政策变化一直保持关注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确实提供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2013-2020年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改革思路的形成过程、内在逻辑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的平衡关系的讨论,这是一个在过去几年里备受关注的话题,书中对P2P、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的分析,让我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及其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作者们对于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化解的策略,也让我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了更深的信心。那种在改革开放和风险控制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完之后,我感觉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运作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对改革思路的剖析,而非简单的成果展示。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可能对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还需要一点点时间去消化,但整体的梳理和脉络的呈现,都让我对中国金融改革的那个关键时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七年时间,中国金融领域经历的变革之快,之深远,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以及风险防范的讨论,这些话题在当时无疑是最具争议也最受瞩目的。作者们以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剖析了这些新兴事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在新旧模式的碰撞中寻找平衡点。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回想起当时的新闻报道和市场波动,感觉书中的内容与我当时的感知有着很好的印证,同时也填补了我认知上的空白。比如,书中对金融去杠杆的策略和影响的分析,让我对当时那些看起来有些“痛苦”的调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具体政策措施相结合的写法,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既有启发性,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评分这本书所呈现的中国金融改革思路,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在2013年至2020年这个关键时期,中国金融体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分析,这包括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的改革举措,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推动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的。书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面临的挑战的论述,也让我对中国的金融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作者们在探讨这些改革的同时,也并未回避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难题,比如如何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等。这种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改革报告,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深度解析。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总的来说,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改革的独特视角。它并非一股脑儿地堆砌数据和政策文件,而是试图去解读那些改革背后深层的逻辑和意图。我个人对于书中关于国有银行改革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触及到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作者们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引入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了解到这些改革措施是如何试图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提升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此外,书中对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的关注,也展现了一种居安思危的态度。尤其是在处理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的监管方面,作者们提出的思路和策略,都显得相当具有前瞻性。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是在为未来的金融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挑战很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