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研究
: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何誌剛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13604000
字數:290000
頁碼:3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何誌剛的這本《中國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研究》從理論上分析交易機製、市場透明度與市場質量之間的關係,探尋影響我國債券市場質量提升的市場微觀結構因素。據此研究債券市場交易機製優化的路徑。這將有利於豐富與發展轉型經濟中的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研究,這是本書的理論意義所在。同時,本書可為製定債券交易市場發展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資料,這也是本書的實際價值所在。
債券市場微觀結構涉及到我國債券市場功能實現和市場運行質量。何誌剛的這本《中國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研究》在準確界定債券市場微觀結構、市場質量內涵的基礎上,梳理債券市場微觀結構與市場質量關係的現有理論;比較藉鑒歐美成熟市場經濟國傢及新興市場經濟國傢債券市場微觀結構與市場質量的演進及現狀,獲取優化我國債券市場交易機製,提升債券市場質量的有益經驗;在分析中國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現狀的基礎上,從實證角度分析我國債券市場交易機製與市場質量的關係,探尋阻礙我國債券市場質量提升的市場微觀結構因素。在此基礎上,依據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特點,研究構建我國債券交易市場體係,優化債券市場交易機製,提升我國債券市場質量的途徑。
何誌剛,2002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英國約剋大學(TheUniversity ofYork)國傢公派訪問學者(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曾任教於江西財經大學,現為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兼任《商業經濟與管理》《浙江工商大學學報》副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為市場微觀結構、債券市場、期貨市場。主持或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證監會課題等省部級以上項目8項,齣版著作6部,在證券市場導報、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錶瞭30多篇學術論文。
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對中國債券市場“骨骼”和“血脈”的清晰認知。作者的敘述邏輯嚴謹,層次分明,從宏觀的製度背景切入,逐步深入到微觀的交易行為和技術細節。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債券(如國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在微觀結構上的差異性分析,讓我對這些産品的特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書中對不同債券品種的交易成本、信息傳播速度、以及做市商積極性的差異進行瞭詳盡的論述。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像是帶著讀者親身走進交易大廳,去感受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買賣博弈。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市場微觀結構”這一概念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供需關係,而是包含瞭無數細微的決策、信息交流以及規則互動。這本書幫助我建立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讓我能夠更自信地理解和分析債券市場的各種現象。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相當地吸引人,采用瞭沉穩而富有質感的紙張,標題“中國債券市場微觀結構研究”印刷得清晰而大氣,數字9787513604000也以一種低調的方式呈現,仿佛在宣告著它嚴謹的學術根基。拿到手中,份量十足,預示著內容的紮實程度。我一直對金融市場的運作機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國內債券市場,它不像股票市場那樣時時刻刻充滿戲劇性,但其背後卻蘊含著更為深厚的邏輯和更廣泛的經濟影響。這本書的書名,立刻點燃瞭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穿透錶麵的喧囂,去理解債券的發行、交易、定價等環節是如何在微觀層麵運轉的,以及這些微觀層麵的互動如何最終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想要係統性瞭解中國債券市場底層邏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道及時雨。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解讀那些看似復雜但至關重要的市場細節,例如不同類型債券的交易特點、做市商的角色、流動性對價格的影響機製等等。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或許並不誇張。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讀瞭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金融術語和復雜的市場模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市場摩擦的細緻分析,例如交易成本、信息傳遞的延遲、以及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問題,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在作者的筆下卻被放大,並揭示瞭它們對整個債券市場運行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曾對某些市場現象感到睏惑,例如為什麼價格會在短時間內齣現大幅波動,或者為什麼某些債券的流動性會突然枯竭。這本書為我提供瞭極具說服力的解釋。它讓我意識到,理解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不僅僅需要關注宏觀經濟數據,更需要深入到微觀層麵,去審視那些最基本的交易活動和參與者的行為邏輯。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中國債券市場的未來發展充滿瞭更深的期待和更審慎的觀察。
評分初讀這本書,就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密運轉的金融機械之中,作者的筆觸細膩且專業,將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理論,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嚴謹的數據分析,變得鮮活起來。這本書並非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對中國債券市場實際運作的深入洞察。它深入剖析瞭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比如發行人、投資者、交易商等,他們各自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角色之間的微妙平衡。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如何影響債券價格發現的章節,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市場效率和套利機會的存在至關重要。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復雜的微觀經濟學模型與中國債券市場的現實情況相結閤,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應用的。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國內債券市場的運行規律,也讓我認識到,一個健康、高效的債券市場,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分散金融風險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遠不止於對市場機製的理解。它更像是一份深度診斷報告,細緻入微地剖析瞭中國債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與機遇。作者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模式進行瞭細緻的描繪,例如機構投資者的策略、散戶投資者在特定時期內的反應,以及監管政策對微觀結構可能産生的潛在影響。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流動性指標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呈現,更是結閤瞭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來分析流動性的動態變化。這讓我明白,流動性並非恒定不變,而是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綜閤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在某些時期,債券市場會錶現齣劇烈的波動,而在另一些時期,則會相對平穩。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優化市場機製,提升市場的穩定性和效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