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运动决定孩子的一生
定价:24.00元
售价:16.3元,便宜7.7元,折扣67
作者:王志刚,区峻,张贤松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64410612
字数:
页码:1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300kg
孩子不专心
下棋、跑步、骑车……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孩子不合群
球类、接力赛、沙包……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
孩子不自信
跳绳、俯卧撑、跳皮筋……帮助孩子感受到成功和满足!
《运动决定孩子的一生》向家长提供了多种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从健美、修心、益智等多角度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运动决定孩子的一生》还向家长介绍了很多关于运动的技巧和小方法,以便家长在孩子运动时作出针对性的指导。
张贤松,教授,乐山示范学院体育系主任、中国高等院校体协会员、四川省高校体协理事、四川省高校公共体育教材编审委员会成员。
区峻,啦啦操世界冠军队教练,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中国健美操协会健美操指导员培训导师、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健美操、健康舞拉拉队荣誉级评判员、高级培训师,中国国家拉拉队电视大赛特邀专业评判员。
王志刚,副教授,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乐山师范学院社区体育研究所副主任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大学生健美操体操协会委员、四川省区秘书处健美操专项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大学生啦啦队健美操冠军队教练。
一 健康理念新包装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活着,而是有了更高的目标,就是要活出个样儿来,要活得更精彩。现代社会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旧的传统健康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因此,我们对待孩子也是一样,也要转变观念,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满足于温饱的年代里,普遍认为孩子不得病、能吃能睡、不总去医院就是健康的。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健康,或者只能说是身体上的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孩子身体健康、聪明、开朗、大方、团结友爱才是真正的健康。因此,要以全新的健康理念来启蒙、指导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孩子才能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品质。
二亚健康,家长不能忽视
亚健康已经成了很多成人关注的问题,但是有人关注过孩子的亚健康吗?孩子亚健康的危害性远比成人亚健康更为深远。亚健康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孩子免疫力低下、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影响骨骼、神经和智力正常发育。因此,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身体、心态、交际等方面着手,让孩子走出亚健康。
1.孩子的身体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的,怎么会出现亚健康的状况呢?其实不然,如口臭、磨牙,腹疼、大便不正常、乏力、夜眠不安、夜惊、小便黄等都是亚健康的表现。如果家长不给予重视,严重的就会出现面色萎黄或有白斑、黑眼圈、头发不柔顺、牙齿生长不好、多汗、皮肤粗糙或发痒、手足脱皮、指甲白斑脆薄、消瘦、腹胀等。如果孩子长期的亚健康状态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就会影响到孩子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免疫功能。
……
章 健康,孩子成长的步
一、健康理念新包装
二、亚健康,家长不能忽视
1.孩子的身体
2.孩子的心态
3.孩子的交际
三、测测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第二章 运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让孩子爱上运动,不难
1.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运动方式
2.带孩子去看体育比赛
3.做孩子运动的榜样
4.找一种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运动
5.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运动兴趣
6.让运动带上一点游戏的色彩
二、运动,让孩子身心更健康
1.促进孩子身体全面发展
2.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3.让孩子心里充满快乐
第三章 全面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一、健康成长的运动良方
1.抖空竹——手眼并用,协调发展
2.轮滑——快乐运动,增强平衡
3.跆拳道——拳打脚踢,强身健体
4.游泳——水中健身运动
5.乒乓球——改善体质,提高智力
二、让大脑动起来的小游戏
1.看谁套得多
2.踏石过河
3.你做我猜
4.老母鸡抢鸡蛋
5.传递气球
6.大球小球
7.弹珠进洞
8.占山为王
9.猜花名
10.多人砸沙包
11.钓鱼
12.踩气球
三、和孩子一起在运动中成长
1.小乌龟赛跑
2.夹球比赛
3.迷你小台球
4.嘴吹乒乓球
5.掷飞镖
6.呼啦圈跳跃赛
7.投篮闯关
8.抓沙包
第四章 运动中的小常识
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多变性,是我接触到的同类书籍中少见的亮点。有些章节,作者的笔触变得极其温和、充满共情,用词考究,像是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经验,读起来让人感到安全和被理解。比如谈及“父母自我情绪管理”的那一章节,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带有批判性的词汇,完全是以接纳的姿态去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局限。然而,当涉及到一些科学研究的阐述或者需要强调某些原则的严肃性时,它的语气会瞬间变得清晰、有力,甚至带有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语句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从长句的娓娓道来,切换成短句的有力陈述,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语言风格的自如切换,让内容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也拥有了极强的可读性和代入感。它避免了那种一成不变的“鸡汤”腔调,也没有落入刻板的学术论文的窠臼。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撰写不同段落时,可能切换了不同的心境状态,这种真诚的表达最终通过文字传递给了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第一眼抓住我的就是它那种低调的质感。封面选用的那种哑光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但又不会显得笨重。设计上用了大面积的留白,中间只点缀着几行非常简洁的字体,黑白灰的配色,透露出一种沉稳和专业的气息。我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阅,通常这类主题的书籍很容易陷入说教或者过于花哨的排版陷阱,但它完全没有。排版极其清爽,行距和字号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也不会觉得拥挤。我注意到它的页边距非常宽裕,这让我在阅读时可以很自然地在空白处做批注,或者仅仅是让眼睛得到片刻休息,这在深度阅读中是个非常贴心的细节。书脊的处理也很讲究,书脊的文字是烫印的,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泛出微妙的光泽,显示出制作上的用心。整体感觉,这本书在视觉上就已经完成了对内容的初步“过滤”,它不是那种试图用浮夸外表吸引眼球的读物,而是更像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学术或生活指南。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接下来内容的质量产生了很高的期待,觉得作者和出版社是真正尊重阅读体验的。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参照物引用”方面的严谨性,这极大地增强了其可信度。在介绍任何一个观点或方法时,作者似乎都习惯性地提供了它背后的支撑证据,但方式极其高明,绝不采用那种生硬的脚注堆砌。很多时候,引用是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自然融入段落的,比如“根据某项跨国对比研究显示……”或者“心理学家史密斯在其经典模型中指出……”。这些引用点到为止,提供了足够的线索让有心人可以去追溯源头,但又不会打断普通读者的阅读流畅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引用了权威观点之后,往往会紧跟着进行一段“批判性审视”或者“本土化适配”的论述。它会指出,即便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家庭结构下,可能需要进行怎样的微调才能真正奏效。这种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的态度,让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更加立体和负责任,而不是简单地复述教科书上的结论。这让读者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被训练了一种批判性吸收信息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处理得异常巧妙,它成功地做到了“宏观视野”与“微观操作”的完美平衡。最初,你会感觉它在构建一个非常宏大的框架,探讨的是关于“潜能开发”的哲学基础,关于时间观念的建立,以及个体意志力的形成路径,这些内容篇幅占得不多,但起到了“定调”的作用,让你明白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度。然而,一旦进入主体部分,重点就迅速下沉到了具体的、可立即执行的“工具箱”层面。比如,它对“任务分解法”的介绍,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说“要分解目标”,而是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步骤,包括如何界定初始任务颗粒度,以及在孩子完成每一步后,即时反馈的黄金时间窗。这种详略得当的处理,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瞬间飙升。我不是一个喜欢在读完一本书后,只留下空泛感悟的人,我需要的是能立刻带回实践中检验的方法论。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它既能满足我对更高阶思考的渴望,又能提供扎实的“战术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我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里,它的叙事节奏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控制信息的释放速度,完全不是那种一股脑灌输知识的写法。开篇部分,它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用了一系列非常接地气的家庭场景作为引子,比如清晨被闹钟叫醒后,孩子那种本能的抗拒反应,或者是在餐桌上对于“要不要再吃一口蔬菜”的拉锯战。这些场景的描绘细腻得让人忍不住点头称是,仿佛作者就蹲在我家客厅里观察。然后,话题会自然而然地引向行为心理学的某个小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绝不卖弄学问。最让我欣赏的是,它总是懂得在论述的紧张点上设置一个“暂停符”——通常是一个经过严谨调研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段作者本人的反思性独白。这种节奏的起伏,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张力,你既能感受到知识的厚度,又不会因为信息过载而感到疲惫。它像是一部结构精巧的电影,每一幕的切换都精准地服务于整体的情感推进,读完一章,你会自然而然地想知道下一章会揭示什么,这种吸引力是很难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