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基础——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定价:22.00元
作者:张晔、王玉民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21705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出发,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电路基础》由基础模块和专业选用模块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谐振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阶电路动态分析、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及电路仿真软件EWB简介十部分内容,并配有精选的例题、习题和应用常识。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参加有关专业培训的职工参考。
目录
基础模块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第三节 电阻元件
第四节 电源元件
第五节 电源的连接及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第六节 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七节 电位图及电位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节 电阻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第二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三节 支路电流法
第四节 节点电压法
第五节 叠加定理
第六节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第七节 大功率传输定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节 正弦量的三要素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第三节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第四节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五节 魁c串联电路的分析
第六节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第七节 正弦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节 三相电源及其连接
第二节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第三节 对称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第四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五节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专业选用模块
第五章 互感耦合电路
节 互感
第二节 互感线圈的连接及去耦等效电路
第三节 空心变压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谐振电路
节 串联谐振电路
第二节 并联谐振电路
第三节 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节 非正弦周期信号
第二节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第三节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功率
第四节 非正弦周期电压作用下的线性电路
第五节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一阶电路动态分析
节 换路定律
第二节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第三节 一阶电路的零输人响应
第四节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第五节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第六节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节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
第二节 铁磁物质的磁性质
第三节 磁路和磁路定律
第四节 交流铁心线圈和电磁铁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电路仿真软件EWB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图示方面的表现力,达到了教科书应有的高水准。电路图的设计,不仅仅是标准的电气符号堆砌,更是在图形传达信息方面做到了极致的优化。首先,线条的粗细、连接点的清晰度都无可挑剔,即使是复杂的黑白印刷图,也不会出现“线糊成一团”的现象。其次,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会使用不同的绘图技巧来区分概念。比如,在区分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时,图例的着色(虽然是黑白书,但通过线条的疏密也能体现)和元件的标注方式都有细微的差异,这种视觉上的区分有助于大脑更快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在分析瞬态响应的波形图时,图表的坐标轴标注得极其准确,时间轴和电压轴的刻度清晰可见,这使得读者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关键的过渡时间常数,而无需每次都重新代入公式计算。这种对视觉辅助工具的重视,极大地降低了认知负荷,让我们的注意力可以更集中于电路本身的物理行为,而不是去费力辨认图纸上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精准而克制”。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喜欢用比喻或者讲故事来吸引眼球,而是非常直接、严谨地阐述每一个电气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初看之下,可能会觉得文字略显干燥,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体会到这种克制的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每一个定义,每一个定理的表述都力求无歧义,这对于理工科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它在处理“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那几个章节时,作者似乎是想尽办法将所有可能产生的误解点都提前预判并加以澄清。他们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为什么在特定节点或回路中,某些电流项需要取正值或负值,这种对“符号约定”的强调,在实际解题中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过去经常因为这些细节上的模糊而解错题,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彻底明白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约定背后的物理意义。可以说,它培养的不仅仅是解题的能力,更是规范的思维习惯。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对电路分析的严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套方法论比单纯记住公式要宝贵得多。
评分作为一本教学规划用书,章节末尾的习题设计绝对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是检验其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我发现这些习题的梯度设计非常科学合理,从最基础的数值计算,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定理的综合题,再到一些略带开放性的设计思考题,覆盖面极广。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很多习题的场景设置都贴近实际的工业应用,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数学练习。例如,在讲解三相交流电路时,它给出的负载计算题,考虑了功率因数补偿和平衡/不平衡负载的区分,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纸面上操作数字,而是真正在为某个小型工业系统进行初步的参数核算。更棒的是,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例题,书本不仅给出了最终答案,还提供了详尽的解题步骤和分析思路,这种透明度对于自学者来说是无价的。我尤其喜欢它在解析中穿插的一些“小提示”,这些提示往往是针对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陷阱,作者仿佛在耳边轻声提醒,避免了我多次走弯路。这表明编者对学习者的困难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理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挺朴实的,没有太多花哨的图形或者抢眼的色彩,一眼看过去就是那种“正经学习资料”的感觉。当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那种油墨的味道和纸张的质感,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的日子。内容排版上,作者们明显下了不少功夫,逻辑层次感非常清晰,图文对照做得也很到位。对于我们这些在实践操作中摸索前行的学习者来说,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得当。比如,在讲解某些基础元件的特性时,不仅仅停留在公式推导,还会配上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案例,这极大地帮助我构建起知识的立体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从最简单的串并联分析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网络定理,每一个新的概念都不会显得突兀,总有前置知识作为铺垫。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设计能有效避免“畏难情绪”,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收获。当然,作为一本教材,深入程度自然是需要兼顾广度和深度的,它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平衡,保证了基础的扎实,同时为后续的专业深化留出了空间。整体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急不躁地为你铺好每一块知识的基石。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教材体现出一种对“工程思维培养”的深层关怀,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它成功的秘诀在于,它始终将电路作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来介绍,而非一套纯粹的抽象数学模型。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编者试图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电路结构?”、“如果改变一个参数,系统的行为会如何微妙地变化?”这类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一点在讨论到二端口网络分析时尤为明显,书本没有停留在Z参数或Y参数的矩阵计算上,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解释这些参数在实际放大器或传输线设计中代表的物理意义,比如输入阻抗、反向传输特性等。这种将抽象数学工具“接地气”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它让人感觉自己手里拿到的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理论书籍,而是一份通往工程实践的路线图。对于想要在电气工程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参考资料,它提供的知识结构是稳定、可靠且具有长期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