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世界:1919~1939年的全球货币战争

被绑架的世界:1919~1939年的全球货币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宇春 著
图书标签:
  • 货币战争
  • 金融史
  • 1919-1939
  • 全球经济
  • 历史
  • 经济危机
  • 国际关系
  • 罗斯福新政
  • 大萧条
  • 阴谋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21005
商品编码:296920458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被绑架的世界:1919~1939年的全球货币战争

定价:46.00元

作者:王宇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86210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货币的运行来阐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以独特的金融视角解读1919年一战后到1939二战正式爆发这20年间的世界重大事件和金融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以《凡尔赛公约》为核心,叙述了已美国货币政策和英法贷款协议的执行内幕,清晰勾勒出了这一期间德国是如何着这种世界金融政策的胁持下发动战争的本质原因以及全球货币战争的路线图,揭秘绑架现代世界的幕后力量——货币的真面目。

内容提要


1915年,美国摩根财团做了笔承发债业务,资本的逐利性如蝴蝶效应,不仅将如日中天的同盟国击溃,将整个欧洲变成华尔街的债务国,更播下了“二战”——这一20世纪*的灾难——的种子。货币—战争真实发生!
  当时,J.P.摩根以一次“慧眼”的豪赌,为协约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也为自己赢得了人类历史上数额为庞大的投资获利。
  为了能够平稳、顺利的获得这笔庞大而又漫长的投资获利变成现金,在美国首富安德鲁?梅隆的协助下,美国的美联储、摩根财团,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的蒙塔古家族以及他年轻的助手约翰?凯恩斯为废墟中的德国精心设计了《道威斯计划》与《杨格计划》,然而就是这些世界精英所精心制作的“套在文明人头上的野蛮枷锁”(列宁语),终非但让这一切的始作俑者J.P.摩根丧失了财团的地位,更让所有洋洋自得的胜利者们血本无归,而灾难深重的失败者却意外获得了复仇的资本。
  本书以详尽的史实,丰富的资料,讲述了1919-1939年间全球应对经济危机所做的种种努力,而其中两位二十世纪*秀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和沙赫特各自执行的经济政策(如金本位制、价格机制 、不稳定与预期性的货币理论,货币贬值、操控股市*)在这20年间纵横捭阖,在今日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两者当年的观点重新获得了时代意义。
  本书适用于:金融业机构及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员;其他对全球金融史、战争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目录


章 乔治国王的黄金来了
  1915年,次世界大战战事正酣。随着同盟国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胜利,协约国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就在这千钧一发当口,英国人用2%的佣金,粉碎了美国历时百年的门罗主义……
第2章 这是德国陆军史上黑暗的一天
  当英法联军濒临破产,当沙皇俄国在坦能堡彻底崩溃,在协约国即将分崩离析的1917年,美国参战了。历史以宏大的叙事方式,阐述了一个古老的犹太法则——当你下了100元,你是债务人;当你下了100亿,情况恰恰相反。
第3章 这里藏着11场战争
  银行家说:结束一笔债务永远要比设立一笔债务困难。军事家说:结束一场战争永远要比发动一场战争困难。如果在结束一场战争的目标里,还夹杂着厘清近千亿美元的战争债务,这也许是一道考验人类智慧的难题。华尔街、巴黎、伦敦,几乎全世界的精英都在为这道难题献计献策,但终结果却是让血腥的决战推延了20年。
第4章 那就印钱给他们
  制造财富简单的办法是通货膨胀;消灭财富简单的办法也是通货膨胀。1923年,欧美银行家们在利用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转移着规模空前的财富的同时,也为世界种下了规模空前的仇恨的种子。就国家而言,是德国对协约国的仇恨;就阶级而言,是中小资产阶级对大资产阶级的仇恨;就民族而言,则是日耳曼民族对犹太民族的仇恨。
第5章 英雄沙赫特把路指明
  当货币变成废纸,发行货币的也就等同于废物。面对着空无一物的国库,面临着全线崩溃的经济,面对着意欲斩草除根的协约国,面对着如狼环视的投机客,雅尔玛?沙赫特在一无所有中为德国货币制造了信用,并借此重创马克投机者。1948年,沙赫特的神来之笔为中华民国财政部长王云五所仿效,但他的笨拙却缔造了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
第6章 必须把他们的矿找出来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法国的权力,法国右翼与法国左翼不共戴天,法国右翼的敌人德国,自然而然地成为法国左翼的朋友;为了欧洲的权力,法国成为英国同床异梦的对手,而法国的对手德国,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的朋友;为了世界的权力,美国成为整个欧洲力量的挑战者,而欧洲的失败者德国,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的朋友。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众矢之的的德国顺理成章地成了全世界的朋友
第7章 我们必须尊重常识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美国人道威斯以“收获协约国的债务,就必须借钱给德国人,以帮助协约国获得德国的战争赔偿”的大智慧收获了诺贝尔和平奖。然而,巨额的债务与高昂的财务成本让道威斯的美好愿望迅速沦为让人胆寒的现实——越来越昂贵的钱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账户里流转着,而各国则成了兴高采烈的旁观者。
第8章 扎紧涌向华尔街的钱
  和平协议被签署,复仇分子被囚禁,贷款利率被降低,套利消息被透露……20世纪20年代后期,世界就像打翻的幸运瓶,层出不穷的期望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财富,天使漫天飞舞让人目不暇接……幸福中的人们像阳光下的狗,摊开了柔软的腰腹……
第9章 有史以来也大胆的业务操作
  经济列车继续狂奔,驾驶者们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了问题。他们降低利率,他们调整利润,他们甚至办起报纸以鼓舞热情……权力者们无所不用其极,除了踩刹车。因为车速实在太快了……
0章 这回大家的确是都没钱了
  为了证明股市的健康,在大庭广众之下,纽约交易所总裁惠特尼微笑着购买了代表美国经济的十几只蓝筹股。但仅在两分钟后,惠特尼却合法并秘密地撤销了自己这笔2000万美元的交易行为……
1章这个蠢货正在毁灭整个文明世界
  在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中,德国总理、法国总理、英国首相开始了权力场中的走马灯表演。政坛的一片狼藉,只在证明马克思的一个理论: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2章 如果和平的护身符被打破
  为了平衡国家收支,为了支付战争赔偿,布吕宁不得不从德国中产阶级身上搜刮资产。而这支备受重视但也备受欺的庞大力量,在愤怒中迅速倒向党的怀抱……
3章 选择希特勒就是选择战争
  打仗需要钱——无论是在凡尔登、马恩河,还是柏林城那一条条毫不起眼的小巷里。就在戈培尔被党内催薪者逼进警察局的一刹那,全世界都听到了党分崩离析但也司空见惯的声音……
4章 意志与资本的成功会师
  为了权力,布吕宁倒向了逊位的皇帝;为了权力,巴本从赛马师成为德国新总理;为了权力,施莱彻尔与希特勒开始划分起权力的边界;为了权力,党开始了对《神圣纲领》为大胆的修改……
5章 你挑了条困难的路
  随着经济的持续恶化,德国政坛变成吞噬一切的黑洞,柏林城的阴谋如星云爆炸般璀璨夺目。后,元帅、骑士与金融家合作了一副枷锁,在确保所有的控制万无一失之后,他们招来了希特勒……
6章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如果能在拥有权力后的第6个年头即1939年9月1日前死去,阿道夫?希特勒无疑是德国历史上的人物,甚至无愧于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称号……
7章 我们还债,不想拖一天
  沙赫特再次获得了权力,并且再次面对如山的债务。10年前的惨剧让他无法再启动印钞机,5年前的惨剧让他无法再贷到一分钱,然而沙赫特就是沙赫特……
8章 我们正在漂向灾难
  沙赫特稳住德国经济溃败的步伐,并开始寻找前进的道路。他不敢再次开动印钞机,他不再拥有筹资的信用,他更不能流露出丝毫的犹豫不决,后,他惊奇地发现……
9章 一切者都屹立于风暴之中
  裁军是减少支出的有效手段,裁军是减轻战争威胁的不二捷径。当英国首相提出这一倡议时,却换回德国退出国际联盟的答复。对于这一声猝不及防的咆哮,海德格尔称之为“庄严的破晓”……
第20章 只有重建强大的军队,才有成功的外交
  希特勒用牺牲冲锋队的代价,换回了英国对于德国空军建设的缄默。而提供这笔庞大资金的任务,再次下达到了沙赫特的办公桌上……
第21章 革命总在自食幼崽
  竞选前,希特勒需要以火热的许诺,获得德国中产阶级庞大阵营的拥戴;获选后,为了切实改善德国的经济,党更需要资产阶级阵营的支持;取舍间,二次革命者来到革命者的门前,身后是不甘寂寞的德国陆军……
第22章 易物贸易
  冲锋队的鲜血和兴登堡的过世,宣告全新德国的正式到来。建设一支欧洲强大军队的命令,让催款书暴雪般泻向银行……但是一桩来自遥远中国的生意,又让巫师用细沙垒起巨塔……
第23章 他们很快将卷土重来
  复苏的德国工业让巴尔图惴惴不安,熟谙《我的奋斗》的法国外长开始建造法兰西长城。他苦心孤诣地请来红色苏维埃助阵,但是马赛码头的枪声宣告了第三共和国末日的降临……
第24章 他就是这么糊弄整个世界的
  沙赫特的吸金术引发了全世界的抗议以及凶猛的反击——降低贸易壁垒、稳定货币价格、构建经济同盟……沙赫特再次要求希特勒减少军备投入,以确保经济的软着陆,但次,希特勒对他的宠儿摇起了头……
第25章 破产,或者走向战争
  当德国经济重返轨道,沙赫特拾起珍贵的道德,他公然指责的排犹政策,撞击着戈培尔的意识形态圣殿。他充满骄傲地一步步走向十字祭坛,只为防止列车非此即彼的终结局——战争,或通货膨胀。
第26章 必须前进
  战败者霍霍的磨刀声,迫使法国与苏联签署互助盟约。但协约国巩固防守的信号,却让希特勒下定了后的决心。3万德国陆军面对100万法军,迈开了前往莱茵兰的步伐……
第27章 圣火,在神圣的古地点燃
  在沙赫特的苦心孤诣下,德意志战舰来到了复兴与复仇的十字路口。希特勒在向金融巫师表达他的真诚谢意后,将他赶下了驾驶室。为了掩饰这一致命性的变动,为的奥运会拉开帷幕……
第28章 我们已经处于动员阶段
  关于德意志命运的豪赌,希特勒每次都能获得胜利。成功的经验、整个民族的喝彩,让他将德国的未来押上了赌桌……
第29章 这种挑衅会激怒德国人
  从小资产阶级到大资产阶级,直到无产阶级,德国的战争机器吞噬着德国的每一个马克。日益庞大的德国武器库吸引着协约国不安的目光,而失宠的沙赫特又想出了新的办法……
第30章 全世界都在“等待”着我们出击
  希特勒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政治家,他想要重建德国往昔的荣光。为此他侧身靠向通往这个目标的大门,怎料整个屋子突然就垮掉了。——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
第31章 我们不准备流血
  德国在西班牙的惊人成就,让整个欧洲进入黑色严冬。墨索里尼不再是趾高气扬,法国加速着力量旋转,英国罢免了它的外交大臣,奥地利的者舒士尼格,用民主合唱着《奥地利安魂曲》。
第32章 这种胡作非为正在被可怕地复制
  在战争与通货膨胀这非此即彼的深渊中,希特勒采取了用战争遏制通货膨胀的办法。他为德国攫取了他的祖国奥地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仓皇出走,让沙赫特开始绝地反击。
第33章 如果战争打响,我们将必败无疑
  奥地利之后是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希特勒用《凡尔赛和约》的碎片,点缀着第三帝国的荣光。“一战”同盟国的死灰复燃,让整个欧洲阵营明晰并剑拔弩张,其中包括失去权杖的德国军官团。
第34章 不料来了位张伯伦先生
  刀锋般的意志下,一个又一个外交的胜利,让德意志帝国的幅员快速膨胀着。但同时也刺激着希特勒对于战争的意志,对于财富的掠夺也随即使他扯掉了后的面纱……
第35章 不要以为这是结尾,这不过是开始
  苏台德区之后是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然后是能源供应地罗马尼亚,再是遥远的圣城梅梅尔……兵不血刃的胜利中德意志战舰所向披靡,失败者沙赫特寻找着一切借口企图离开
第36章 谢谢,我们要的只是战争
  就像白天过后是黑夜,全世界都知道德国的下一个目标是波兰,除了波兰人自己。就像热火之与冰水,全世界都确信苏联是德国天生的死敌,除了者自己。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被囚禁的黎明:20世纪初全球经济的暗流涌动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世界正试图从巨大的创伤中喘息。然而,在表面和平的掩盖下,一股股暗流正悄然涌动,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和充满挑战的时代即将到来。这本《被囚禁的黎明》并非讲述一场具体的战争,而是深入剖析了1919年至1939年间,全球经济领域中那些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金融博弈、货币政策的角力,以及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国际关系,最终将世界推向了另一个风暴的边缘。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那个充满希望与绝望、繁荣与衰退并存的二十年。我们不再聚焦于战场的厮杀,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幕后的操盘手——那些制定货币政策的官员、操纵汇率的银行家、以及试图通过金融手段重塑世界格局的政治家。我们将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带来真正的稳定,反而为新一轮的经济冲突埋下了伏笔。战胜国试图通过巨额赔款来惩罚战败国,而战败国则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挣扎,这种不平衡的经济格局,成为了日后冲突的温床。 帝国余晖与新兴力量的碰撞 1919年的世界,依然是老牌帝国力量的余晖。英镑作为曾经的世界储备货币,依旧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光芒已不如往昔。美国,这个在战争中崛起的经济巨头,正以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日益增长的金融实力,悄然挑战着英国的霸权地位。本书将详细梳理英镑在战后如何试图恢复其金本位,以及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同时,我们将深入分析美国如何利用其信贷扩张和资本输出,一步步渗透全球市场,改变着世界经济的版图。 而欧洲大陆,在战争的蹂躏下,经济秩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法国试图从德国索取巨额战争赔款,但这如同饮鸩止渴,不仅未能振兴法国经济,反而加剧了德国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本书将详细描述法国的赔款政策及其对德国马克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一打击又如何引发了德国社会内部的极端情绪,为日后的政治变革埋下种子。 通货膨胀的幽灵与紧缩的泥沼 20世纪20年代,是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期。一方面,部分国家,特别是美国,迎来了所谓的“咆哮的二十年代”,经济繁荣,消费主义盛行。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金融泡沫。另一方面,德国等国的恶性通货膨胀,让无数人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经济上的绝望,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和政治走向。本书将深入分析造成这些极端经济现象的原因,包括政府的货币发行政策、信贷的扩张与收缩、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 进入30年代,世界经济迎来了它最黑暗的时刻——大萧条。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只是这场全球性经济灾难的导火索。本书将详细追溯大萧条的起源,并重点分析各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不同政策选择。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提高关税,试图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这无疑加剧了国际贸易的萎缩和关系的紧张。而另一些国家,则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下,尝试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经济,但这些尝试的效果,以及它们对国际金融秩序的长远影响,都充满了争议。 金本位制的瓦解与货币战争的序幕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本位制作为维系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其地位岌岌可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许多国家被迫暂停金本位,开始了纸币的发行。战后,各国纷纷试图恢复金本位,但这一次,金本位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使得各国政府为了自救,纷纷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以期刺激出口,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本书将详细论述金本位制在这一时期的瓦解过程。我们将分析各国为何选择放弃金本位,以及这一决定对国际贸易和汇率稳定造成的巨大冲击。货币贬值,在短期内或许能为某些国家带来喘息之机,但长期来看,却引发了“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挤压,使得全球贸易环境更加恶劣,国际间的信任进一步瓦解。这种货币政策的无序竞争,是导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并为政治冲突埋下伏笔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主义的抬头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 1919年至1939年,是国家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抬头的时期。经济上的困境,使得各国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国内,试图通过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来解决问题。从德国的纳粹主义,到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再到日本的军国主义,这些极端的政治思潮,都与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将探讨,在经济压力下,国家主义如何与货币政策相互作用。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资源匮乏或地缘政治受限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了对外扩张,试图通过掠夺他国资源来解决经济问题。而货币政策,则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通过操纵汇率,进行资本管制,以及建立封闭的经济集团,这些国家试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获得优势,并最终为他们的侵略行为提供经济上的支撑。 被忽视的金融博弈:历史的警示 《被囚禁的黎明》旨在揭示,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那些关于货币、金融和经济政策的博弈,虽然不如战火硝烟那般直观,却同样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命运。1919年至1939年,这段充斥着金融动荡、货币贬值和保护主义的二十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本书并非一个冷冰冰的经济学分析报告,而是试图通过生动的叙事,还原那个时代金融决策者们的考量与挣扎,以及普通民众在经济危机中的悲欢离合。我们将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那些试图以理性、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声音,但他们的声音往往被短视的政治利益和狭隘的国家主义所淹没。 读完这本书,读者将不再仅仅将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视为一次单纯的政治和军事冲突,而是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因素,特别是那些发生在金融领域、货币政策中的角力,是如何一步步将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它将警示我们,忽视经济的稳定与合作,沉溺于短期的国家利益,最终只会将整个世界拖入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这二十年的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境与选择,也为我们当下所处的全球经济格局,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全球经济动荡的巨著,虽然书名吸引人,但具体内容我尚未细读。然而,从其宏大的主题和历史背景来看,我预感它将会深入探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是如何被重新塑造的。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旧的帝国在衰落,新的力量在崛起,而经济,尤其是货币,无疑是这场权力博弈中的核心要素。我想象书中会详尽地描绘各国如何试图通过控制货币来巩固自身地位,又如何在这场复杂的较量中相互制约、甚至走向冲突。

评分

一拿到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时代的画面: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各国经济的崩溃与复苏,以及最终导致更大规模冲突的各种隐患。书名中的“货币战争”让我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金融策略和经济博弈,能够将一个“世界”推向“被绑架”的境地?我猜想书中会详细分析各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在这一时期如何调整其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汇率操纵、黄金储备争夺、或者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来维护或扩张自身利益。这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问题,更是政治、外交和地缘战略的综合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它指向了一个我一直着迷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段“不稳定和平”。“被绑架的世界”这个词组充满了戏剧性和警示意味,让人联想到全球秩序在某种力量的操纵下走向失控的边缘。“全球货币战争”则更是直指问题的核心,我期待作者能够剥开层层历史迷雾,揭示各国在那个时期是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作为武器,进行一场看不见的、却又异常残酷的斗争。这段时期,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背后隐藏的货币博弈,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联想到那个充满戏剧性转折的二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尚未平复,新的矛盾又在暗中滋生。“被绑架的世界”这个说法,立刻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遭遇的巨大挑战的联想。而“全球货币战争”更是为这本书定下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冲击力的主题。我想象书中会详细阐述,从凡尔赛和约带来的沉重赔款,到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各种货币政策,再到最终引发更大范围的冲突,这个过程中,货币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和政治工具,是如何被各国运用的,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被绑架的世界”这个比喻,生动地概括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段动荡不安的时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感。而“1919~1939年的全球货币战争”,则为这段历史描绘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切入点。我很好奇,在这个二十年的窗口期内,货币是如何成为冲突的根源,又如何成为政治角力的工具的。这本书的厚重感,预示着它会是一次对那段错综复杂历史的深度剖析,不仅仅是账面上的数字游戏,更包含着各国决策者的雄心、恐惧和策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