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货币银行学
定价:20.00元
售价:14.6元,便宜5.4元,折扣73
作者:朱疆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302103035
字数:336000
页码:2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货币和银行是金融业的源头和基础。货币银行学是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问题的基础。
本教材专门为高职高专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而编写。全书分共10章。章和第2章介绍了金融的基础概念和基础原理。第3章、第4章和第5章阐述了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与特征,以及主要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性质及业务。第6章论述了金融市场的类型、特征及运作方式。第7章和第8章论述了基础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理论和两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9章和0章阐述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基本知识和中外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适用对象是高职高专学生、普通大学生,也可作为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方向跟我预期的“货币银行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原以为会深入剖析各种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权、期货以及它们在风险对冲中的应用,亦或是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颠覆传统的支付和结算系统。然而,我却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一系列关于园林艺术和古代建筑美学的详尽论述。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原则,比如“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以及不同朝代园林风格的演变。从苏州的拙政园到北京的颐和园,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甚至连一块石头、一池水的设计都说得头头是道。它还涉及了不同建筑材料的特性,以及古代工匠的建造技艺。我甚至看到了一章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演变,从明式家具的简洁大气到清式家具的繁复华丽,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虽然这些内容本身很有趣,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对于我这种满心期待学习如何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如何评估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只能说,这本书的标题可能是一种非常……艺术化的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与我期望的“货币银行学”毫无关联。我本以为会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央行的独立性及其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或是分析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然而,我却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一个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系统梳理。它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谈起,一路追溯到中国的老子、孔子,再到印度释迦牟尼的思想。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以及它们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发展脉络。它甚至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观,以及它们如何塑造社会行为。对于一个醉心于探寻人类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但对我而言,我渴望的是关于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理论,以及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等内容。我只能说,这本书的标题,或许是对“思想的货币化”的一种隐喻,但这种隐喻对我来说,实在过于抽象,难以捕捉到与我所求内容之间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体验,可以说与“货币银行学”完全不搭边。我原以为会接触到关于全球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差异,或者探讨国际收支失衡对各国汇率的影响。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却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一部关于现代航空航天的发展史。它从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讲起,一路梳理了喷气式发动机的发明,太空竞赛的激烈,以及商业航天的兴起。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型号的飞机和火箭的设计原理,以及它们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我甚至读到了关于国际空间站的建造过程,以及未来火星探测计划的详细设想。这本书对各种航空技术细节的描述都相当到位,比如不同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导航和通信系统的演进。对于一个对科技发展和工程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但对于我这个满心想了解银行风险管理,信贷市场分析,以及金融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跑偏”。我只能说,这个标题的选取,恐怕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另有深意。
评分我原本满心期待的“货币银行学”这本书,内容上却与我的预期大相径庭。我以为会深入研究通货紧缩的危害,央行如何在负利率环境下操作,以及各国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的政策工具箱。然而,我却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一份关于全球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的详尽百科。它详细描绘了候鸟、鲸鱼、羚羊等不同物种的迁徙路径,以及它们为何选择特定的迁徙季节和路线。书中深入分析了影响迁徙的各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食物资源、以及地理障碍。我甚至看到了关于动物导航机制的科学解释,例如它们如何利用磁场、星辰,或者嗅觉来指引方向。对于一个热衷于自然科学和生态保护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然而,对于我这个渴望理解货币供给与总需求关系,信贷扩张与经济泡沫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监管框架的读者来说,这真是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错位”。我只能说,这本书的标题,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暗示着“流动的价值”或者“无形的交换”,但这对于我来说,实在太过于模糊,无法导向我真正想要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绝对不是我期待的“货币银行学”。我原本以为会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成因、央行如何调控利率以及不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然而,打开之后,我却沉浸在一系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详细描述中。从最早的陆上通道,到后来海上贸易的兴起,这本书事无巨细地列举了沿途的城市、商品以及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人群体。它甚至还花了大量篇幅来分析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对贸易路线的影响,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生的文化交流。对于一个对历史地理和早期商业运作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宝藏,但对于想了解现代货币体系运作机制的我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南辕北辙的指南。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唐朝时期长安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历史考证感到惊叹,各种史料的引用和分析都非常扎实。然而,当我在某个章节读到关于“铜钱”的铸造和流通时,我才意识到这本书可能在“货币”这个词上做了非常宽泛的理解,而我所期望的“银行学”则完全不见踪影。我想,如果我是一位历史学者,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会翻倍,但作为一名初学货币银行学的学生,我只能说,这是一次令人意外的“误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