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董鑽作物科學文選
定價:80.00元
售價:54.4元,便宜25.6元,摺扣68
作者:董鑽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109124530
字數:
頁碼:34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81kg
作物生理學作為作物學的理論基礎,它不同於作物栽培學或作物育種學,但在作物學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使命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前景。《董鑽作物科學文選》包含瞭董教授的主要論著,內容涉及作物科學泛論、大豆産量生理研究、大豆栽培技術研究等方麵,以高産的光能利用生理基礎為核心。其中,“人口、營養、糧食、土地”、“試論我國古代的農學思想和農藝傳統”、“試論作物栽培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大豆的器官平衡與産量”、“大豆株型育種的若乾生理問題”、“試論大豆超高産的生理基礎”等是董教授的代錶作,在不同領域都有他獨到的見地。相信讀者仔細閱讀後會有許多啓發和迴味。
董鑽簡曆,
1935年11月19日生於山東省萊州市。
1954-1955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班學習。
1955-1960年在前蘇聯烏剋蘭共和國第聶泊爾彼得洛夫斯剋農學院留學。
1960-1995年在瀋陽農學院(現瀋陽農業大學)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0-1985年任瀋陽農學院農學係作物栽培教研室主任。
1981-2005年任第二至第七屆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
1982- 任《大豆科學》編委。
1985-任遼寜省農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1985-2006年任遼寜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
1985-1989年任瀋陽衣學院教務長(兼)。
1989-1995年任瀋陽農業大學圖書館館長(兼)。
1988-1995年任農業部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物學科組作物栽培學組組長。
1993-1997年任中國作物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1993-2005年任《大豆通報》編委。
我最近對那些關於自然、關於生命的書籍特彆著迷,總覺得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從最根本的生命現象中,反而能找到最深刻的答案。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就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科學,不是冰冷的公式和枯燥的理論,而是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理解,以及對如何更好地與這個世界和諧共處的探索。這本書的名字,就給我一種這樣的感覺,它不僅僅是關於“作物科學”,更像是關於“作物”的“科學”,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的視角。我期待能從這本書中,看到那些隱藏在作物生長背後的故事,瞭解到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更希望能夠獲得一種啓迪,去思考我們與農業、與食物、與地球的關係。我腦海中已經構想齣無數個場景,比如清晨的露珠在葉片上閃爍,比如辛勤的農夫在田間耕作,這些畫麵都在這本書的名字的引導下,變得更加鮮活和充滿詩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眼球瞭,那種復古的色調和略帶磨損的質感,讓人聯想到泛黃的舊書,仿佛裏麵珍藏著一段段被時間沉澱下來的智慧。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好像它本來就該躺在我的書架上。我特彆喜歡書脊的設計,簡潔而有力,上麵燙金的“董鑽作物科學文選”幾個字,散發著一種低調的奢華,讓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摩挲。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紙張的觸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種光滑得有點滑膩的現代紙,而是帶有一點點細微紋理的,讀起來的時候,仿佛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溫度。這本書的裝幀細節,真的做得非常用心,從封麵到內頁,都透露著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讀者的尊重。我甚至覺得,僅僅是擁有這本書,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一件能夠承載思想和情感的媒介,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關於“根”的問題,不隻是植物的根,更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根基,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都能成為我們堅實的根基。所以,當這本書齣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立刻被它所吸引。“董鑽作物科學文選”,這幾個字,在我看來,就代錶著一種深耕和積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在土地裏默默生長的作物,它們吸取養分,經曆風雨,最終長成豐碩的果實。這不正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講述那些關於作物如何紮根,如何生長,如何適應環境的故事,從而給我啓發,讓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找到那份“紮根”的力量,找到那份“科學”的智慧,讓我的人生也能夠像那些作物一樣,經曆風雨,最終結齣屬於自己的“果實”。
評分我的書架上已經擺滿瞭各種各樣的書籍,但總覺得還缺少一些什麼,一些能夠點亮我思想火花的、能夠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深刻理解的讀物。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樣的感覺。它的名字,有一種樸實而厚重的美感,仿佛蘊含著大地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去感悟生活,去理解自然的書籍,而“董鑽作物科學文選”這個名字,就讓我覺得它可能具備這樣的特質。我腦海中自動地將“董鑽”這個名字和一種專注、一種鑽研的精神聯係起來,而“作物科學”則讓我聯想到那些關於生長、關於收獲、關於自然的奇妙過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讓我看到那些我平時不太會注意到的細節,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讓我從中獲得一些關於生活的美好啓示。
評分我一直相信,一個人的視野有多寬廣,取決於他讀過的書有多少。而我,一直努力地想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一些。尤其是在選擇書籍的時候,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拓展我思維邊界,讓我看到不同領域之間聯係的書籍。這本書,光聽名字,就讓我覺得它可能蘊含著不尋常的深度。我試著去想象,那些關於“作物科學”的知識,是如何被“文選”這種形式呈現齣來的。是精選的論文,是深入的訪談,還是那些充滿智慧的隨筆?我不知道,但正是這份未知,讓我感到無比的好奇。我腦海中浮現齣很多可能,也許是關於不同作物生長習性的細緻分析,也許是關於農業發展曆史的梳理,又或者,是關於未來農業發展方嚮的探討。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更廣闊知識世界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