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ID Book工作室编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
  • 室内设计
  • 家居装饰
  • 后现代
  • 新古典主义
  • 风格
  • 样板间
  • 空间
  • 美学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87828
商品编码:296924914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

定价:328.00元

作者:ID Book工作室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609878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中精选了60个具有现代艺术情调的艺术样板间,前卫与古典、装饰与简约、摩登与复古的完美结合,使得人们感受到后现代装饰主义的独特魅力。**设计大师的倾情设计,为广大读者呈现出值得珍藏的设计范本。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一书的视角独特,后现代复古情调的家居装修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欢,纯现代单纯硬朗的直线条与人们的内心需求越来越有距离,带有装饰情调的后现代新古典满足了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内心需求,同时也是情感的需求。
本书的案例新颖、时效性强、**设计大师之作,相信一定会为广大设计师带来不一样的全新感受。

内容提要


后现代风格是受60年代大众艺术的影响,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一书,从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精选*的具有纯粹后现代新古典气质的60个经典之作,通过这些项目来阐述后现代设计的精髓。对广大设计师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本书在项目的挑选上,更加注重作品的设计水准以及项目的时效性。在设计说明的阐释上,注重将设计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本书真正成为后现代新古典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目录


006 简约的纯美
014 乐城3栋B户型
024 乐城3栋C户型
030 阳江保利银滩·天际线
036 睿智华庭A栋1单元
042 中海雍城世家高层样板房
048 永川御珑山JEEP样板房
054 南沙美福花园样板房
060 岭兜吴宅
066 六都国际10# A户型样板房
072 南京彩云居B
076 喜年中心LOFT·A户型
080 喜年中心LOFT·B户型
086 瀚视界·福州泰禾红树林
092 红橡华园示范单位
096 融侨锦江悦府样板房
102中山海伦春天
108以酷的姿态享受生活
112宝安中洲中央公园样板房
116保利叶之语样板房
120宁波镇海维科样板房
124爱尚摩登
130逸静新贵主题样板间
134镇江优山美地
140静聆风吟·新东方寓所空间
144长滩美墅
148中庚城某住宅
152简
158风尚
162水晶之恋
166九龙仓时代晶科名苑样板房
170凯德置地御金沙交楼标准样板房
174香榭丽舍住宅公寓
180江南人家
184光与影的舞蹈
188保利东语花园样板房·水韵
194镇江科苑华庭
200微设计系列之暮光
206和弦悠扬
210白色的暖意
214黑与白的邂逅
218赏·秋
222听·春
226唤醒生活
230跳跃的精灵
234光大锦绣山河样板房
238卡门花园
242纯色心情 242
246纯色样板生活
250长宁复邦住宅
254名都城住宅
258清水湾住宅
262万科缤纷夏日样板房
266五矿·哈施塔特别墅样板房
270后现代装饰主义样板间
274宜家风格样板房
278摩登个性之家
282布吉私人自建别墅
288眷鸟
294苏州水岸枫情公寓
300常熟世茂三期样板间

作者介绍


IDBook图书工作室,致力于室内设计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工作,先后出版图书《臻稀府邸》系列,《摩登样板间》系列,《名店》《环球精品酒店》等。

文摘






序言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 是一部探索居住美学与空间哲思的深度对话。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室内设计指南,而是试图通过一系列精心构筑的“样板间”,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在后现代语境下重拾新古典主义的优雅与秩序,并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 颠覆与传承:新古典的时代新语 新古典主义,这一源远流长的设计思潮,以其对称、比例、和谐以及对古典元素的致敬而闻名。然而,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僵化的复刻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与舒适性的需求。《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正是看到了这一契机,它并非简单地将古典符号堆砌于现代空间,而是深入挖掘新古典主义的精神内核——对精致细节的追求、对永恒美学的理解、以及对居住者内在情感的回应。 本书的前半部分,将带领我们走进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样板间”,它们以“后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古典的经典元素。你将看到,在简洁利落的现代建筑框架中,如何巧妙地融入茛苕叶纹样的装饰,又如何在极简的家具线条中,捕捉到巴洛克式的华丽感。这里的“后现代”并非是对一切传统的戏谑与解构,而是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创造力的对话。它允许我们在不打破整体和谐的前提下,引入抽象的艺术装置,运用大胆的色彩碰撞,甚至大胆地融合异域风情,让新古典主义在新的文化土壤中焕发生机。 例如,一个原本该陈设繁复洛可可风格壁纸的空间,在这里或许会以一幅充满波普艺术风格的抽象画作取而代之,而画作的色彩却呼应着新古典家具上精致的描金细节。又或者,在规整对称的布局中,设计师会引入不规则的几何体雕塑,它们看似突兀,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与背景墙上细腻的浮雕形成了奇妙的视觉张力。这些“摩登样板间”的设计,旨在打破人们对新古典主义“老气”、“沉闷”的刻板印象,展示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无限可能。 空间的情感温度:人文关怀的回归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它将“人”置于空间设计的核心位置。在强调效率与功能性的当下,我们常常忽略了居住空间对于个体情感与精神的影响。本书试图通过对“样板间”的细致解读,阐释新古典主义所蕴含的深层人文关怀。 新古典主义对比例与秩序的追求,并非冷冰冰的数学公式,而是源于对人体工程学和空间舒适度的深刻理解。它强调空间的流动性,注重光线的自然引入,以及材质的触感与温度。在本书所呈现的“样板间”中,你会发现,即使是最精美的石材,也会被精心打磨,呈现出温润的光泽;即便最繁复的雕刻,也会在细节处考量到使用者的便利性。 后现代的自由精神,则为这种人文关怀注入了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符号,而是鼓励设计师从生活本身汲取灵感,将居住者的个人故事、职业特点、甚至生活习惯融入空间设计之中。一个热爱音乐的业主,可能会在新古典风格的书房里,拥有一面专门展示黑胶唱片的艺术墙;一个喜爱烹饪的家庭,可能会在奢华的新古典厨房中,配备最先进的智能厨具。这些细节的打磨,使得每一个“样板间”都仿佛拥有了生命,不再是冰冷的展示品,而是承载着居住者生活轨迹的温馨港湾。 本书会深入剖析这些“样板间”如何通过材质的混搭、光影的运用、以及对色彩的微妙平衡,营造出既典雅又不失活力的居住氛围。你将了解到,如何在空间中营造出一种“仪式感”,让每一次回家都成为一次对内心秩序的回归;又如何在细节处体现“匠心”,让每一次触碰都感受到设计的温度。 超越视觉:体验式的美学探索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并非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它更倡导一种“体验式”的美学探索。本书鼓励读者去感受,去思考,去想象。每一个“样板间”,都是一个独立的叙事空间,它们讲述着不同的生活故事,也激发着读者自身的创造力。 书中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新古典的韵律感来组织空间,例如通过线条的引导,让视线在空间中自由流淌;如何运用对比的艺术,让古典的庄重与现代的轻盈相互衬托。同时,后现代的设计手法,也为这种体验增加了更多层次。你可能会在古典风格的客厅中,发现一个隐藏式的影音室,它在不影响整体美观的前提下,满足了现代家庭的娱乐需求;又或者,在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卧室中,你会意外地看到一个极具科技感的智能睡眠系统,它以无声的方式,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尺度”的深刻理解。新古典主义对黄金分割和人体尺度的尊重,确保了空间的和谐与宜人。而《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则将这一原则与后现代的弹性空间概念相结合,使得空间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能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变化性。例如,一个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家具,在古典风格的基调下,依然能呈现出优雅的姿态。 总结 《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是一场跨越风格界限的审美冒险。它并非教条式的风格指南,而是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导读者重新认识居住空间与生活方式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通过对“摩登样板间”的深入解读,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新古典主义的优雅与秩序,如何与后现代的自由与创新和谐共存,共同构建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理想人居。它是一本献给那些追求品质生活,渴望在繁杂世界中寻找到一方宁静与精致空间的人们的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室内设计领域的学生,平时看很多国外的设计杂志,但总觉得有些遥远,不够接地气。《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书中所展示的样板间,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高冷”,但实际内容却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在一些新古典风格的空间里,会巧妙地嵌入一些带有科技感的灯具,或是具有几何抽象感的家具,这种“混搭”非常有意思。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语言在对话,在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某个样板间,在客厅区域,一边是精致的新古典风格的壁炉和线条,另一边却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窗外是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景观,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却又意外地和谐。这种处理方式,让我看到了如何将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进行对话,如何让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墙壁之内,而是与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联系。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好看”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读者如何去“看”,如何去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如何去发现隐藏在细节中的巧思。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样板间”这个词,往往与“千篇一律”、“大众化”挂钩,很难与“独特”、“有思想”联系起来。但《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所呈现的案例,每一个都极具个性,仿佛是一个个独立的设计宣言。我尤为喜欢书中对空间尺度和比例的灵活运用。在一些新古典风格的基调上,设计师会大胆地打破传统的对称布局,引入一些不对称的元素,或者通过空间的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而“后现代”的趣味性,也体现在书中对装饰细节的处理上。例如,一些看似无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品,被巧妙地融入到空间中,它们并非为了实用,而是为了引发观者的思考,或是增添空间的叙事性。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在书房里,设计师用了一个巨大的、抽象的雕塑作为背景,搭配着新古典风格的书架和扶手椅,这种组合,既有古典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艺术气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样板间”,不应该只是一个展示模型,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人们想象力,并传达设计理念的空间。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于“样板间”的印象都停留在比较程式化、甚至有些乏味的阶段,它们似乎总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而牺牲了独特性。然而,《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书中呈现的案例,每一处都充满了令人惊喜的设计巧思,它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样板间”的束缚,将“后现代”的叛逆精神与“新古典”的优雅底蕴完美融合。我被书中对材质的运用所震撼,例如,在强调古典线条的同时,却大胆地运用了哑光金属、水泥或者带有肌理感的环保材料,这种材质上的反差,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更赋予了古典元素一种别样的现代气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光影的处理,那些巧妙设计的灯带、隐藏式的射灯,以及恰到好处的自然光,都在无形中勾勒出空间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富有戏剧性的氛围。我曾在一个案例中看到,设计师用一种带有做旧效果的木材,搭配极其简洁的几何形体家具,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却营造出一种既怀旧又前卫的空间体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好的设计,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在历史的土壤中生长出新的生命力,并在现代的语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

评分

作为一名对艺术史和设计史都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当代设计领域的发展。《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我一直对“后现代”这个概念充满好奇,它所倡导的解构、戏仿、多元化,在设计上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新古典”则代表着一种对秩序、对称、比例的追求,一种对历史的回溯与致敬。这本书将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矛盾统一体”的探索。例如,在某些案例中,设计师将粗犷的工业风元素,如裸露的砖墙或金属管道,与精细的新古典式雕花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相结合,这种强烈的对比,并没有产生冲突,反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充满张力的美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在一个挑高的空间里,设计师用现代的玻璃幕墙,框住了古老的中式屏风,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深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了漂亮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于风格、历史、以及如何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解读经典的思考。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的名字时,就立刻被它所吸引了。它似乎在描绘一个充满矛盾与和谐的空间,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书中的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一直对“后现代”设计所倡导的多元化、戏仿、以及对宏大叙事的质疑很感兴趣,而“新古典”则代表着一种对秩序、对称、以及历史的尊重。这本书将这两个看似对立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材质的运用,例如,在一些具有古典线条的空间里,设计师会大胆地运用工业风的钢材,或是带有肌理感的混凝土,这种材质上的反差,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更赋予了古典元素一种别样的现代气息。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在一个挑高的空间里,设计师用了一种带有做旧效果的壁纸,搭配着极具现代感的几何形体家具,这种组合,既复古又前卫,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书让我看到,设计是可以如此自由和富有想象力的,它可以打破固有的界限,在不同的风格之间游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

评分

在翻阅《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之前,我曾设想过一些可能的设计方向,但书中的内容无疑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后现代主义那种对宏大叙事的质疑和对消费文化的戏仿,融入到新古典主义的优雅框架之中的。那些看似随意拼接的元素,比如将罗马柱的比例打散重组,或是用工业风的钢结构来支撑具有古典韵味的雕花,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传统审美权威的一种温和挑战。而这种挑战,并没有导向混乱,反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充满叙事性的空间氛围。书中某些案例的色彩运用尤其大胆,不再拘泥于新古典的柔和与沉静,而是大胆地引入了高饱和度的色彩,或是不协调的色彩组合,但奇妙的是,这些色彩却在整体的和谐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成为了空间中最抢眼的亮点。我曾一度认为,新古典主义就意味着一种相对保守和刻板的设计,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自由、更加个性化、更加能够反映当代精神的设计语言。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描述这些设计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美”,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的深层含义,使得读者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也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一直以来,“样板间”在我心中都代表着一种相对保守和模式化的设计。然而,《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固有印象。书中呈现的案例,每一处都充满了令人惊喜的创新。我被作者对于“后现代”元素与“新古典”风格的巧妙融合所吸引。例如,在一些具有古典韵味的建筑肌理中,会巧妙地嵌入一些带有解构主义色彩的家具,或是具有工业风的金属装置。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却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富有张力的空间美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处理,例如,在一些新古典风格的壁炉旁,可能会出现一些具有现代几何感的装饰品,或是带有抽象图案的地毯。这些细节上的“点睛之笔”,让整个空间充满了趣味性和叙事性。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在一个挑高的客厅里,设计师用了一种带有做旧效果的木材,搭配着一些极其简洁的几何形体家具,这种组合,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简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好的设计,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突破。

评分

我对室内设计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历史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的设计。《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类设计的探索欲。书中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后现代”的叛逆精神如何在“新古典”的秩序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色彩的运用,它并没有局限于新古典的柔和色调,而是大胆地引入了一些高饱和度的色彩,或是意想不到的色彩组合,但这些色彩却在整体的和谐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甚至成为了空间的视觉焦点。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在一个具有古典线条的空间里,设计师用了一面深邃的蓝色墙壁,搭配着一些明黄色的家具,这种色彩组合,既有古典的沉静,又不失现代的活力,让人感到既舒适又充满惊喜。我更欣赏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展示了精美的图片,而是深入地解读了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的理念。例如,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质,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布局,以及这些设计元素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空间氛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设计语言的“行家”。

评分

我在阅读《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之前,对“后现代新古典”这个概念,总觉得有些抽象,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被那些令人惊艳的设计案例所震撼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魅力所在。书中呈现的样板间,往往在古典的框架内,融入了许多颠覆性的元素。例如,在一些带有新古典风格的拱门和柱子旁边,可能会出现带有工业感的金属灯具,或是极具未来感的沙发。这种“反差美”,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没有拘泥于对历史风格的简单模仿,而是大胆地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美学理念进行碰撞与融合。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材质的混搭,例如,将温润的木质与冰冷的金属,将光滑的玻璃与粗糙的水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有历史的沉淀感,又不失现代的活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在一个挑高的客厅里,设计师用了一种带有做旧效果的壁纸,搭配着极具现代感的几何形体家具,这种组合,既复古又前卫,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书让我看到,设计是可以如此自由和富有想象力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摩登样板间II:后现代新古典》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与融合,像是在描绘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间。我一直对室内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融合历史元素与现代审美的东西。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家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承载个人品味和情感的容器。我尤其好奇,后现代的解构主义和新古典的严谨秩序,如何在“摩登样板间”这个概念下被重新解读和实践。这本书的副标题“后现代新古典”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传统建筑肌理上进行大胆创新,或是将古典符号进行戏谑性转化的设计案例。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一些突破常规的样板间设计,它们或许会颠覆我们对“样板间”千篇一律的印象,展现出更多元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图片,更能深入探讨这些设计背后的理念和逻辑,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风格,又如何通过材质、色彩、布局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读者,我渴望获得启发,能够将书中的一些灵感运用到自己的居住空间改造中,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也能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总之,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我相信它会是一次关于空间与风格的深度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