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 |
| 作者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 |
| 定价 | 60.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12730 |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376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681Kg |
| 内容简介 | |
|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选取了2006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查办的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欺发行股票、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客户等30个典型案件,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罚决定和法院的司法判决,从违法事实分析入手,揭示了违法犯罪的手法、成因和后果,同时对案件的法律法规适用进行了剖析,为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查办提供了翔实的案例。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既可作为稽查干部培训的案例教材,又可作为专业人士研究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规律的素材,还可为关心资本市场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参考,为投资者教育提供生动的案例。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选取了当年查办的30个典型案例,本着忠实于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和法院的司法判决的原则,进行了整理汇编,按照历史、客观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期望能对稽查干部培训、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规律研究、市场警示教育有所帮助和启迪。 |
| 文摘 | |
| 序言 | |
收到《正版现货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 科学出版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我并不是直接从事稽查工作,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我深知了解市场的“阴暗面”同样重要。这本书名中的“稽查”二字,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繁荣表象之下的风险。2006年,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是充满变革与发展的一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本书选取的“典型案例”,很可能就是那个时期市场监管的“晴雨表”,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市场生态,也折射出监管部门的智慧与努力。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呈现那些错综复杂的交易细节?又是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具体的市场行为联系起来?我期待看到对案例背后逻辑的深入剖析,例如,某个违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其目的是什么?又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最重要的,这样的案例在未来是否还有可能重演,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这些关于风险、规则和责任的故事。
评分说实话,看到《正版现货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 科学出版社》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这本书的实用性。对于我们这些在证券期货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我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的,往往是那些血淋淋的教训和宝贵的经验。2006年,那正是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加速发展、日趋复杂的时期,各种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显现。这本书能被冠以“典型案例分析”之名,并且来自科学出版社,足以说明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所收录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涵盖当时市场中出现的比较突出、比较普遍的违规行为?比如,在内幕交易方面,是否有关于“信息敏感期”的界定和分析?在市场操纵方面,是否有关于“对倒”、“抢帽子”等手法剖析?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种“复盘”的视角,让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一个事件的经过,更能从中提炼出监管的逻辑、识别风险的要点以及规避类似风险的策略。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个初入证券期货行业的职场新人,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快速了解行业实操、提升业务能力的资料。在网上偶然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正版现货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 科学出版社》,虽然出版年份稍早,但“稽查典型案例分析”这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结合实际案例,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蕴含着监管的思路、执法的重点以及市场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实战指南”。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收录了一些当年轰动一时的证券期货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应该能让我对证券期货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违规行为的手段以及监管部门是如何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不仅能帮助我规避自己未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也能让我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科学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书籍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有了一定的信心。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旁观者清”地学习到那些宝贵的实战经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正版现货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 科学出版社》的出现,勾起了我对一段尘封的证券市场往事的回忆。虽然我不是直接参与者,但作为一名旁观者,当年证券市场的一些风云变幻至今仍历历在目。2006年,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市场在波动中寻求方向,而监管的目光也从未放松。这本书名中的“稽查”二字,立刻让我联想到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需要细致抽丝剥茧才能发现的违规行为。我非常好奇,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不那么发达的时代,监管部门是如何捕捉到那些隐蔽的操作的?书中所选取的“典型案例”,是否涵盖了当时最普遍、危害性最大的几种违规类型?是操纵市场,还是内幕交易?亦或是信息披露违规?每一类案例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利益链条和精巧的作案手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罗列案例,更能深入分析其发生的背景、涉及的法律法规、调查取证的过程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甚至可以探讨一下案例背后所折射出的监管漏洞和未来可能改进的方向。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的深度,那对于理解证券期货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监管逻辑,将是极有价值的。
评分购买《正版现货 证券期货稽查典型案例分析2006卷 科学出版社》的初衷,源于一次偶然的行业交流。当时和一位资深的行业前辈聊天,他提到了2006年左右发生的一些影响深远的证券期货案件,并强调了学习这些案例对于理解市场风险的重要性。虽然他没有直接推荐这本书,但“2006卷”这个时间节点,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他提到的那些案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其“典型案例分析”上。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案例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种分析的框架和方法。比如,在分析一个内幕交易案例时,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界定“内幕信息”、如何追踪“敏感交易时段”的交易行为,以及如何判断“信息利用”的因果关系?对于操纵市场,是否会拆解其“虚假申报”、“连续交易”等手段的具体表现形式?更进一步,书中是否会涉及案例中的关键证据,例如审计报告、交易流水、通讯记录等,并分析这些证据在定案中的作用?我倾向于认为,一本优秀的案例分析书籍,应该能够教会读者“如何看”,而不仅仅是“看了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