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自然的角落: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
定價:49.00元
作者:(法)瓦利攝,王倩
齣版社: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8050161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羅伯特·卡帕說過,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離炮火不夠近。因此想要得到的拍攝作品必須與相片上的主角們一起冒同樣的風險:時而沿陡峭的懸崖而下,時而去追獵熊,時而逗留在高處的竹尖上,一方麵,攝影師和他的主角們身體上的接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贏得他們的信任,與他們同甘共苦,完全瞭解他們的生活。
瞭解攝影的朋友們可能會聽說有一個攝影師特彆擅長拍攝喜馬拉雅山的群山,沒錯這個人就是法國攝影師艾瑞剋·瓦利。30年以來,艾瑞剋·瓦利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永遠是那個滿懷好奇心的攝影師。
喜馬拉雅的群山、神奇的蜂蜜獵人和神秘的森林公主都是他拍攝的素材。世界屋脊的蜿蜒小路有他來來迴迴的身影,隻為尋找理想的拍攝主角,他一邊學習語言,一邊盡力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在他心中,發現、交流、共享是3件*重要的事情。“攝影如此讓我著迷,首先因為它充滿人情味,”他這樣說道。
在《自然的角落: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這本書裏,艾瑞剋·瓦利對100多幅代錶作進行瞭詳細的解說,講述瞭鏡頭背後的故事,把讀者帶進他的攝影世界。闡明自己的創作動機、拍攝背景、攝影技巧的選用或者取景的方法,這是對過去拍攝曆程的迴憶,也是對未來攝影事業的憧憬。
內容提要
◆ 美國《國傢地理》雜誌攝影師艾瑞剋·瓦利精選作品集
◆ 攝影作品具有極強的珍貴的資料性,記錄*原始且極其罕見的生活方式
◆ 鏡頭背後的百餘幅珍貴圖片揭密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
《自然的角落: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收錄瞭來自法國攝影師艾瑞剋·瓦利攝影生涯30年中*精彩的作品.
他曾遊曆過世界上很多國傢,對喜馬拉雅地區尤為感興趣。他始終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融入當地生活,展現齣那些古老的地區人們*原始的狀態以及*神秘的生活.
同時每一張圖片都配以剪短的故事性的文字,讓讀者深刻體會到“鏡頭背後”攝影師所傳達的真實感受。試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跟隨大師的腳步,一起探索大自然裏*神秘的角落.
《自然的角落: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中包含七個大專題來介紹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馬尼·拉勒:蜂蜜獵人、“喜馬拉雅之巔 車吉、邦吉及其他人”、運鹽隊、塔魯,森林公主、拉吉人、“艾皮、薩哈、黑暗”、“不丹、印度、尼泊爾”。
圖文中你可以看到完全不同於你現在生活的地域那裏的人們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照片色彩鮮艷,深入人心。相信是你瞭解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的*好方式和途徑。
目錄
馬尼·拉勒:蜂蜜獵人
喜馬拉雅之巔 車吉、邦吉及其他人
運鹽隊
塔魯,森林公主
拉吉人
艾皮、薩哈、黑暗
不丹、印度、尼泊爾
團隊精神
結束語
鳴 謝
圖片版權
艾瑞剋·瓦利生平
作者介紹
生於1952年的艾瑞剋·瓦利,原本是木器工人的學徒。18歲那年,他放棄瞭一切,騎馬穿越阿富汗,後來,選擇定居在加德滿都。齣於對喜馬拉雅山脈深深的愛戀,他成為瞭拍攝這座神山的攝影人之一。
與《地球》、美國《國傢地理》雜誌、《生活》《巴黎競賽》閤作拍攝的係列作品以及《蜂蜜獵人》和《黑暗中的獵人》使他享譽世界。他還參與拍攝瞭兩部紀錄片和一部故事片,即1997年發行的《喜馬拉雅》。
曾拍攝紀錄片《喜馬拉雅》(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該片由法國、尼泊尼、瑞士和英國4國閤作,曆時9個月拍攝的劇情與紀錄大片,曾入圍第72屆奧斯卡*外語片奬提名以及2000年歐洲電影*攝影奬提名,並於當年獲得瞭愷撒*攝影奬和音樂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吸引力,一種淡淡的復古色調,配上“自然的角落”這個名字,就勾勒齣一種寜靜、探索的畫麵感。我一直對那些隱居於世、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們充滿好奇,總覺得他們身上承載著一種失落已久的智慧和生活態度。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立刻就被它的主題吸引住瞭,感覺它可能是一扇通往另一種生活方式的窗口。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閱讀,但單憑書名和封麵的感覺,就足以激發我無限的遐想。我開始想象那些生活在遙遠山脈、茂密森林、甚至是極端氣候地區的人們,他們是如何與自然建立聯係,如何在簡單樸素的生活中找到滿足。這本書給我的初步印象,是關於一種迴歸本源、與自然對話的可能,是關於一種在喧囂世界之外,找到內心平靜的路徑。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去感受那些被時間遺忘的人們的生命故事,去理解他們與環境共生的哲學,去感受那種超越物質的富足。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瓦利,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種故事感,加上“攝”字,我猜測他可能是一位攝影師。而“王倩”這個譯者名字,則讓我對翻譯的質量有瞭初步的期待。我喜歡那種通過鏡頭和文字共同敘述的故事,尤其是當內容涉及人文和自然時。我設想這本書中的“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可能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邊緣,更是社會邊緣、思想邊緣,甚至是被時代潮流所忽略的角落。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契機讓瓦利踏上這樣的旅程,去記錄這些獨特的存在?是齣於攝影師的敏銳觀察,還是齣於對人類生活多樣性的深切興趣?我期待書中會有大量的、高質量的圖片,能夠直觀地展現那些人們的生活場景、他們的麵孔、他們的勞作、他們的信仰。同時,我也希望王倩的翻譯能夠精準地傳達齣瓦利的觀察和思考,讓讀者能夠跨越語言的障礙,感受到那些人物的真實情感和生活細節。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圖文並茂、深度挖掘”的預期,我希望能從中看到那些被忽視的美麗與力量。
評分我最近對那些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卻在自己的小天地裏活得有滋有味的人群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自然的角落: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正好擊中瞭我這種好奇心。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描繪瞭生活在偏遠地區,或者選擇瞭一種與主流社會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比如,那些住在深山老林裏的隱士,或是生活在海邊漁村的漁民,又或者是那些在荒野中自給自足的農夫。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細節描寫,能夠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他們的生活環境,他們的日常勞作,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希望作者瓦利能夠深入瞭解這些人,捕捉到他們最真實的狀態,並用他的鏡頭和文字將這一切呈現齣來。我好奇他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是否比我們更懂得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本書似乎是在邀請我跳齣現有的思維框架,去看看這個世界還有另一種活法,一種可能更加貼近大地、更加返璞歸真的活法。
評分“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這個副標題,充滿瞭冒險和未知的吸引力。它讓我聯想到那些敢於挑戰常規、探索未知領域的探險傢和人類學傢。我一直對那些在地球上相對孤立、保持著獨特生活方式的社群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想象書中描繪的人物,可能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地區,他們的生存技能、社會結構、以及他們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與我們大多數人截然不同。這本書或許會揭示一些關於人類適應性、文化韌性的令人驚嘆的故事。我會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他們與自然資源的互動方式,他們如何利用環境中的一切來維持生存?他們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樣的?有沒有一些古老的儀式、傳說、或者哲學思想被他們所保留?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人類的多元性,去反思我們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就是唯一的、最優的。它像是一扇通往異域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人類文明的另一種可能性。
評分這本書的ISBN號,9787805016139,讓我有一種購買的正規感和可靠感。雖然我不太懂具體的齣版信息,但一本有ISBN的書,總讓人覺得是經過精心編輯和齣版的。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書名和封麵,能夠精準地傳達書籍的核心內容,而“自然的角落”和“探秘行走在世界邊緣的人們”就做到瞭這一點。它承諾瞭一種關於自然、關於邊緣、關於探索的敘事。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那些生活在極北之地、或是熱帶雨林深處、又或者是沙漠邊緣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眼神,他們的雙手,都可能承載著無數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細膩而富有力量的方式,去呈現這些故事,而不是流於錶麵。我希望作者瓦利能夠以一種尊重和同情的心態去觀察和記錄,而不是以一種獵奇或居高臨下的姿態。這本書似乎在邀請我去感受一種更加原始、更加純粹的存在狀態,去思考人類與自然之間最本真的聯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