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
定价:38.00元
作者:周凤广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2184411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读者“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向读者介绍发射场的发展历史、选址依据、布局特点、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体系,诠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测试发射技术,展示飞船发射准备和发射盛况,并对国外航天发射场进行概括介绍,对航天发射场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内容提要
《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主要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发展历史、场址选择、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测试技术、发射流程等内容,并简要介绍了国外航天发射场的概况和航天发射场的发展展望。
n 《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既有对发射技术的科学解读,又有对发射盛况的场景描绘,还有对相关知识的无缝链接,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适合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航天爱好者阅读。
目录
章 人类飞天的起航点——载人航天发射场选址与要求
n1 航天发射与航天发射场
n2 航天发射场如何选址
n3 对载人航天发射场的要求
n4 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n第二章 初识庐山真面目——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巡礼
n1 地理上的五大区域
n2 功能上的五大系统
n3 载人航天测试发射流程
n4 “三垂一远”的测试发射模式
n第三章 神舟号飞船的体检中心——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和加注扣罩厂房
n1 飞船厂房进行总装测试
n2 高新技术创造优越条件
n3 启程前为飞船“加满油”
n4 出征前为飞船“穿上防护衣”
n第四章 呵护箭船的巨型摇篮
n——垂直总装测试厂房
n1 亚洲高的单层建筑
n2 火箭的水平转运与起竖对接
n3 火箭和飞船、逃逸塔对接
n4 人、船、箭联合测试
n5 开启“亚洲门”
n6 箭船组合体垂直转运
n第五章 托举神箭的钢铁巨人
n——载人航天发射塔
n1 雄伟壮观的发射塔
n2 双面不对称导流槽
n3 发射阶段航天员的逃逸救生
n4 张弓搭箭话瞄准
n第六章 承载梦想的大脑中枢
n——发射场组织指挥与通信系统
n1 科学高效的决策指挥机制
n2 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方式
n3 数字化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
n4 场区信息高速路
n第七章 飞向太空的加油站
n——发射场加注供气系统
n1 运载火箭的推进剂
n2 推进剂的加注
n3 推进剂的化验、贮存与运输
n4 发射场特种用气与保障
n5 废气、废水的产生和治理
n第八章 拱卫航天的保护神
n——发射场技术勤务系统
n1 气象预报系统
n2 计量系统
n3 供配电与接地系统
n4 消防报警系统
n5 大地测量系统
n第九章 走进神秘的问天阁
n——航天员在发射场的生活和训练
n1 探秘问天阁
n2 航天员在发射场的生活
n3 航天员在发射场的训练
n4 航天员出征仪式
n第十章 圆梦的日子
n——发射程序全记录
n1 确定发射窗口
n2 制定应急预案
n3 启动发射程序
n4 神七发射实况
n第十一章 他山之石
n——国外航天发射场集萃
n1 俄罗斯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n2 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n3 法国及欧空局的圭亚那航天中心
n4 日本的种子岛航天中心
n5 印度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
n第十二章 畅想未来
n——航天发射场发展展望
n1 场址选择优化
n2 功能开发综合化
n3 箭地测试一体化
n4 加注箭地一体化
n5 指挥系统信息化
n6 发射方式多样化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人文关怀和个体命运的叙述非常着迷,我倾向于从人的视角去理解事物。看到《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这个书名,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个宏大的工程,更是在讲述那些与这个工程息息相关的人们的故事。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发射场里那些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追求,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坚韧。我希望能够了解到,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选择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日复一日地从事着这项充满风险和责任的工作。或许,书中会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怀揣着对星辰大海的梦想,在这里挥洒青春;或许,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每一次发射的安全;或许,还会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后勤人员,用他的辛勤付出,为整个发射场提供坚实的保障。我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视角,感受到航天事业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光辉,那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凝聚在一起的集体力量,那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成就的敬业精神。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曲献给劳动者赞歌,是对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的致敬,我期待能够从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题材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还原时代风貌、挖掘人物故事的佳作。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时,虽然主题是现代科技,但“戈壁”二字却瞬间勾起了我对于那个年代的联想。我想象,这本书或许会追溯载人航天工程的早期历史,讲述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无数科研人员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从零开始,一点点构建起这个举世瞩目的“天港”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那种为了国家荣誉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热情,那种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毅力。或许,书中会穿插着一些那个年代的珍贵照片,记录下那些年轻的面庞,那些坚毅的眼神,那些淳朴的笑容。我希望能够从中读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关于那些在戈壁滩上挥洒汗水、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光环,但他们的付出却是中国航天事业腾飞的基石。我甚至会想象,书中会不会有一段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如何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得以延续和发扬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航天发射场,更是关于一个民族在逆境中崛起的史诗,是一部值得我们铭记的奋斗史。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戈壁天港”,让我立刻联想到辽阔的荒漠和神秘的星空。我一直对航天领域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是个离我们很遥远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然而,这本书的副标题“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却打消了我的疑虑,它似乎承诺了一个更加贴近、更加人性化的视角。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在那个充满未来感的钢铁丛林中,去感受每一次火箭升空前的紧张与激动,去探寻那些默默奉献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心路历程。我会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发射场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或许是那些承载着无数次试验的实验室,或许是那些通宵达旦工作的控制中心,又或许是那些普通但又伟大的幕后英雄们。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不仅仅是冰冷的科技数据,更多的是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勇气、智慧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我想象,当读到某个章节时,仿佛能听到火箭发动机点火时的轰鸣,感受到地面剧烈的震动,看到那划破天际的火龙,心中涌起无限的自豪与敬畏。这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旅行,一场关于梦想与现实的交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周凤广先生的笔下,这个“戈壁天港”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壮丽景象。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学普及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在寻找能够将复杂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书籍。我看到《戈壁天港:载人航天发射场》这个书名,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能够满足我需求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为我揭示载人航天发射场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例如,火箭是如何工作的?燃料是如何燃烧的?升空过程中的那些复杂的数据又意味着什么?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图解,甚至是一些有趣的实验小故事,来解释这些高深的科学概念,让即使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也会对书中关于发射场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感到好奇,毕竟这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工程,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巧妙的工程学和物理学智慧。或许,书中还会介绍一些与载人航天相关的技术,比如航天服、生命维持系统、飞船的结构等等,让我对太空探索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更深的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我对科学的更多兴趣,让我明白,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奇迹之中,而载人航天,无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化产业和国家形象有着研究兴趣的读者,我经常关注那些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展现国家实力的文化作品。《戈壁天港:走进载人航天发射场》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科技实力。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展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及它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中国航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例如“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以及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让国人为之自豪的成就。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背后的国家战略和政策支持,以及它对中国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许,书中还会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大气磅礴的笔触,描绘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画卷,展现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中国形象,让国内外读者都能感受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信和实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