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让“千里眼”变成“近视眼”——信息战中的雷达对抗
: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张锡祥,白华,杨曼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211488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00kg
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战,雷达和雷达对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让“千里眼”变成“近视眼”:信息战中的雷达对抗》共分为9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雷达对抗,雷达和雷达对抗的产生和发展;新型战斗机和电子战飞机上的新型电子设备;对机载雷达的对抗;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对抗;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概率;新型战机的电子设备对抗;对超视距雷达的干扰有效区;双基达的接收设备在哪里;新概念武器在信息战中的应用。
《让“千里眼”变成“近视眼”:信息战中的雷达对抗》是一部科普性读物,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由浅入深。书中列举了一些大家熟知的战例加以分析,增加对现代信息战的理解。在现代信息战中,有无雷达对抗对战争的结果影响很大,甚至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一定要引起重视。
章 什么是雷达对抗
1.1 雷达的起源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1.3 雷达的工作频率
1.4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1.5 为什么雷达能被干扰
1.6 雷达干扰机的基本组成
1.7 雷达对抗的发展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新型战斗机和电子战飞机上的航空电子设备
2.1 新型战斗机上的航空电子设备
2.1.1 概述
2.1.2 战斗机航空电子设备的发展
2.1.3 各种先进战机的航空电子设备介绍
2.1.4 先进战机航空电子设备的特点与优越性
2.2 先进电子战飞机的航空电子设备
2.2.1 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2.2.2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机载雷达的干扰
3.1 雷达为什么要上天
3.2 雷达上天的技术难度
3.3 预警机在空中的作用
3.4 机载雷达受干扰以后的探测区
3.4.1 机载雷达干扰暴露区
3.4.2 一些干扰机中的名词说明
3.5 对脉冲压缩雷达的干扰
3.5.1 脉冲压缩雷达的产生
3.5.2 脉冲压缩雷达干扰压制系数取值的概念
3.5.3 用雷达干扰基本方程计算干扰压制系数Kj
3.6 对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干扰
3.6.1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
3.6.2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基本组成和干扰原理
3.6.3 脉冲多普勒雷达干扰压制系数的取值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对抗
4.1 SAR系统的组成
4.1.1 星载SAR天线
4.1.2 发射机/接收机
4.1.3 发射机/接收机的组成
4.1.4 星载SAR发射机/接收机已达到的主要性能
4.1.5 星载SAR系统的基本参数
4.1.6 与星载SAR对抗的几个困难
4.2 SAR工作原理
4.3 对SAR干扰压制系数的测量
4.3.1 对SAR干扰压制系数的计算和仿真试验
4.3.2 瞄频压制干扰必须满足的6项要求(对SAR的干扰更为重要)
4.3.3 对机载SAR干扰压制系数实际飞行测试数据
4.4 对星载SAR瞄频噪声压制干扰
4.5 星载SAR的干扰有效区
4.6 举例中的SAR干扰效果和效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概率
5.1 引言
5.2 导弹攻防的过程
5.2.1 中程导弹的攻防过程
5.2.2 洲际弹道导弹的攻防过程
5.2.3 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威胁
5.3 电子战支援、导弹系统进行攻击
5.3.1 用机载干扰机干扰敌方反导系统的远程警戒雷达
5.3.2 用地基对空对天干扰机干扰敌方机载和星载预警雷达
5.3.3 用弹上干扰机干扰敌方制导雷达
5.4 反导系统的拦截概率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战机的电子设备对抗
6.1 新型战机上的雷达对抗——干扰有效区和干扰暴露区
6.1.1 新型战机进驻冲绳地区对我国的威胁
6.1.2 新型战机上主要电子设备的性能
6.2 利用米波雷达和超视距雷达对新型隐身飞机进行告警
6.3 对机载新型相控阵雷达的干扰
6.3.1 对机载新型相控阵雷达的自卫干扰
6.3.2 噪声干扰源对无源侦察系统引起的测向误差
6.4 对机载新型相控阵雷达地对空支援干扰
6.5 对新型机载雷达地形测绘时的干扰效果
6.6 新型战机对地面目标攻击时的地对空干扰效果
6.7 新型机载相控阵雷达降低发射功率时的干扰效果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对超视距雷达的干扰有效区
7.1 概述
7.1.1 国外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发展概况
7.1.2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7.2 对天波超视距雷达的自卫干扰
7.3 对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分布掩护式干扰
7.4 对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干扰机的组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双基达的接收设备在哪里
8.1 概述
8.2 收/发站的配置距离与降低探测区比例的关系
8.3 双基达接收机的位置与干扰效果
8.4 双基达的支援干扰暴露区
8.5 对双基达自卫干扰暴露区
8.6 对双基达低空目标探测区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新概念武器在信息战中的应用
9.1 高功率微波武器与微波炉的概念
9.2 微波能武器的一些损伤能力
9.3 信息化局部战争中防空系统的组成
9.4 高功率微波能武器和干扰机之间的关键
9.4.1 高功率微波能武器关键器件的相关技术要求
9.4.2 几种高功率微波管可达到的输出功率
9.5 高功率微波能武器的发展
9.6 “赛博空间”的概念
9.6.1 赛博的含义
9.6.2 “赛博空间”出现的必然性
9.6.3 “赛博空间战”
9.6.4 民用“赛博物理系统”
9.7 本章小结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抓人眼球了,光是“千里眼”变“近视眼”这几个字,就让人立刻联想到那种高科技的较量和信息时代的攻防战。我完全可以想象,作者一定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战争中雷达技术是如何从一个“全知全能”的监视系统,一步步沦为容易被欺骗和误导的“近视眼”的。我猜想,作者肯定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图解,来描绘那些狡猾的电子对抗手段,比如如何用假目标、噪声干扰,甚至是更复杂的欺骗技术,让敌方的雷达屏幕上呈现出完全错误的图像。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心理战和信息战的体现。一本好的技术科普读物,不仅仅要讲“是什么”,更要讲“为什么”和“怎么办”。我期待这本书能揭示出这些看似玄乎的电子战背后,那些严谨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一窥究竟,理解信息时代的军事博弈究竟有多么精妙和残酷。这本书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能将高深的军事技术,转化成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精彩故事。
评分光是“雷达对抗”这几个字,就足以吸引所有对现代战争和工程美学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如果写得成功,绝不只是罗列公式或硬件参数,它必须讲述“人”的故事——那些顶尖的电子工程师和信号分析师是如何绞尽脑汁,设计出能够“欺骗光线”的系统。我猜想,书中会涉及大量的信号处理流程图和复杂的干扰模型,但真正精彩的,必然是那些突破性的“点子”——是哪个巧妙的算法或者独特的调制方式,让原本无懈可击的雷达系统瞬间“失灵”。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挖掘这些对抗背后的哲学,即信息是力量的体现,而控制信息流的真实性,就是掌握了制胜的关键。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意识到,在未来战场上,谁能更好地控制对手的“感知”,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这种对感知的操控,才是信息战最深层的魅力所在。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些充满硝烟味的谍战电影场景,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电磁波和复杂的算法。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技术深度和可读性的。雷达对抗,听起来就是一个充斥着专业术语的领域,但如果能像题目暗示的那样,将一个强大的能力(千里眼)如何被瓦解(近视眼),那么说明作者一定有着极强的叙事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我猜测,书中一定包含了对不同体制雷达(比如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的脆弱性分析,以及针对这些脆弱性开发的各种反制措施。这种对抗是持续演进的,今天的“致盲”技术,明天可能就会被新的接收器或信号处理技术所破解。因此,我预感这本书会构建一个动态的视角,展现信息战中“矛与盾”永不停止的迭代循环,让人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场没有终点的科技军备竞赛。这种对未来趋势的洞察,比单纯的历史回顾更有价值。
评分我对于那些擅长用文学手法来包装硬核科技的作者非常欣赏。这本书的标题,用一种极具画面感的比喻,一下子把冷冰冰的技术问题拉近了读者的生活体验。我设想作者在书中一定是花了大量篇幅,描绘那些在电磁频谱中上演的“猫鼠游戏”。想象一下,一方试图用精心构造的脉冲和噪声去淹没对方的耳朵,而另一方则需要极其精密的滤波和算法来从中分辨出真实的威胁。这种竞争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要求参与者不仅要理解物理极限,还要预测对手的意图和能力。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阐述“可发现性”和“可欺骗性”之间的微妙平衡的。毕竟,一个目标暴露的越少,其生存的几率就越大;但要实现完全的隐形几乎不可能,因此,如何巧妙地伪装成一个无害的目标,或者一个错误的目标,才是对抗的核心艺术。
评分这个书名简直是对现代信息安全领域的一种隐喻,它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范畴,映射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数据和隐私的争夺。我特别关注作者如何解释“信息战”这个宏大的概念。雷达对抗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对信息源头的控制权和信息真实性的破坏。我期望这本书能清晰地阐述,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区分真信号和假信号,这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我猜想,作者可能还会探讨未来电子战的走向,比如量子雷达的出现会不会彻底颠覆现有的对抗模式?或者,人工智能在信号识别和干扰中的角色会变得多么重要?如果书中能把这些前瞻性的思考融入到对传统雷达对抗的分析中,那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更是一本关于认知战和未来防御策略的深度思考录了。这种跨界连接,会极大地提升书籍的深度和广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