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通信技術與應用
: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張亮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3021969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現代通信技術與應用》概念簡潔、原理明瞭、材料豐富、內容新穎、文字流暢、條理清晰,其體例安排及內容裁剪等都具有鮮明特色。《現代通信技術與應用》可用於電子、計算機、自動化、安全防範等專業的本科或專科,及通信專業的高職、高專,對工程人員、在職培訓及個人自學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現代通信技術與應用》主要從宏觀角度介紹各類通信係統的構成、技術關鍵、應用特點、發展趨勢等。全書共分4章。章介紹通信技術基礎;第2章介紹有綫通信技術,包括電話通信與光縴通信;第3章介紹無綫通信技術,包括GSM移動通信、CDMA移動通信、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動通信、集群通信,以及微波通信、光縴通信的相關知識;第4章介紹計算機通信技術。為進一步拓展知識麵,每章還安排4或5個閱讀材料。
從作者的敘事口吻來看,我能感受到一種深厚的行業洞察力,這絕不是簡單地將現有標準文檔進行整閤就能寫齣來的。書中很多地方的措辭,透露齣作者對技術演進路徑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判斷。例如,在討論未來網絡架構時,作者對“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融閤趨勢進行瞭非常精闢的論述,甚至提到瞭邊緣計算在低時延場景下的部署挑戰,這些都不是標準教材會重點強調的“軟性”討論點。讀起來,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在進行深度交流,他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以及“未來可能往哪個方嚮發展”。這種充滿智慧和經驗的引導,對於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它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具備瞭一定的行業前瞻報告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就有種沉甸甸的科技感。我本來以為這種技術類的書籍會很枯燥,但翻開內頁纔發現,排版非常清晰,圖文並茂的展示瞭很多復雜的概念,很多圖錶製作得非常精美,不是那種粗糙的教科書風格。特彆是關於信號處理那一章,作者用瞭很多直觀的示意圖來解釋傅裏葉變換和捲積這些抽象的概念,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我以前看過的幾本同類書籍,光是理解基礎理論就耗費瞭大量時間,但這本通過精妙的插圖和清晰的邏輯梳理,讓人能很快抓住核心脈絡。而且紙張質量也很好,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整體來看,它在視覺傳達和閱讀體驗上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讓人願意主動去探索其中的知識。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簡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層層遞進,渾然天成。它沒有采用傳統的“堆砌知識點”的編排方式,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框架。開篇對電磁波基礎的梳理非常紮實,但絕不拖遝,迅速將讀者引導至現代通信的核心——信息論與編碼技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瞭信道編碼(如Turbo碼和LDPC碼)之後,緊接著就引入瞭現代接入技術(如OFDMA和5G的NR框架)。這種邏輯的順暢感,使得讀者在學習後麵的高級主題時,能夠清晰地看到前麵知識點是如何作為基石支撐起來的。很少有技術書籍能做到這種高屋建瓴的全局觀,讓你在閱讀的同時,腦海中不斷清晰地構建起整個現代通信技術的宏大藍圖,而不是零散地掌握一些孤立的技術碎片。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個對學習效率要求很高的人,時間成本是我的首要考量。這本書在信息密度上做到瞭極緻的壓縮和提煉,但這種壓縮並沒有以犧牲深度為代價。我發現它對一些新興的熱點技術,比如毫米波通信的信道特性建模,或者量子通信的原理概述,都提供瞭足夠深入但又聚焦核心要點的介紹。它避免瞭對一些已經過時或過於小眾的技術進行冗長描述,使得學習路徑非常高效。我用這本書搭建知識框架的速度,明顯快於我使用其他幾本被譽為經典的參考書。它就像一個高效的過濾器,把海量信息流中的關鍵“乾貨”精準地提取齣來,直接交付給讀者。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對現代通信全景的堅實認知,這本書的“信息效率比”絕對是頂級的。
評分我更側重於這本書在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之間的平衡性。很多業內前輩推薦的技術手冊,往往為瞭追求理論的完備性,把很多前沿的數學推導堆砌在一起,導緻初學者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總能在我感覺快要迷失在公式海洋時,及時給齣一個工程上的應用實例來錨定這些理論。比如,在討論MIMO(多輸入多輸齣)係統時,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愛立信的香農公式上空談,而是深入分析瞭如何利用空分復用技術來提升實際網絡吞吐量,並配有小型仿真實驗的僞代碼參考。這種“理論為用服務”的編寫思路,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可操作性。對於那些希望將學到的知識快速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工程師們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實戰性極強的工具書,它架起瞭學術研究和工業落地之間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