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和田玉(2015 09 总第20辑)
定价:60.00元
作者:池宝嘉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4007336
字数:
页码:1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两年,中国和田玉市场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这就是玉雕“小品”火了,名家玉雕“小品”在各个大小拍场和展会炙手可热,大有“小品”撬动中国玉器大市场之势。
玉雕“小品”之所以能在整个市场持续低迷中,呈现逆市上扬的态势,主要是亩于自2012年以来,中国和田玉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其以小博大的优势得以凸显。与以往相比,投资者和藏家们开始变得更为理性,他们把市场关注的目光和投资收藏的视角,回归到玉雕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上。这些文房、挂件、把件、摆件等品类的玉雕小件精品,多由当代玉雕名家亲自主导创作。虽然器型小,但创意新颖、设计独特,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时代精神,臻于完美地把作品表现主题与表现技法相结合,富有人文气息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当代中国玉雕工艺和艺术的高水平,契合了当代人对玉雕艺术的高品位审美追求。加之作品的高品位、适中的价位学也满足了玉器投资收藏和陈设、赏玩、佩戴等不同层面消费需求,它的逆市火热自然在情理之中。
中国玉雕行业和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文化主导、艺术制胜、品牌推动”的新阶段。玉雕“小品”以小巧珍贵的玉石为载体,在传统玉雕技法的基础上,强化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提升了玉雕创作与收藏消费等整个玉雕领域艺术审美水平。玉雕“小品”集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品牌效应等多种优势于一身,其更大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目录
【卷首语】
“小品”与大市场
【今日视界】
当代玉雕文玩的市场前景
【特稿】
宋建国与写意人物玉雕
【专家新论】
和田玉名称要回归文化本源
开拓玉雕首饰化的新途径
创作理念与市场多元化
【业内话题】
新疆和田玉标准化步伐加快
【品牌故事】
可佳古玉珠宝异彩纷呈
【创意时代】
浅谈玉雕的艺术价值
【品玉论遒】
流霞寄壮志沧海舒豪情
【玉典春秋】
【名家名品】
【市场行情】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卷首语】
“小品”与大市场
【今日视界】
当代玉雕文玩的市场前景
【特稿】
宋建国与写意人物玉雕
【专家新论】
和田玉名称要回归文化本源
开拓玉雕首饰化的新途径
创作理念与市场多元化
【业内话题】
新疆和田玉标准化步伐加快
【品牌故事】
可佳古玉珠宝异彩纷呈
【创意时代】
浅谈玉雕的艺术价值
【品玉论遒】
流霞寄壮志沧海舒豪情
【玉典春秋】
【名家名品】
【市场行情】
坦白说,我一直对玉石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受限于知识的匮乏,无法深入了解。这本《中国和田玉(2015 09 总第20辑)》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书中在介绍和田玉的产地、开采、加工等环节时,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即使是对玉石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和田玉的鉴别和保养的内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用的鉴别方法,从肉眼观察到一些简单的仪器辅助,都讲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欣赏和选购和田玉。而关于保养的部分,也让我了解到如何才能更好地呵护这些珍贵的玉石,让它们的光泽和美感得以长久保持。
评分总的来说,《中国和田玉(2015 09 总第20辑)》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读物,无论你是资深的玉石爱好者,还是像我一样初涉此道的新手,都能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和田玉的书籍,它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悠久的玉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和深厚底蕴。 书中丰富的图文并茂,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直观性。那些精美的图片,将和田玉的质感、色彩、雕工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我甚至觉得,光是翻看这些图片,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作者在文字的表达上也十分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雅致,读起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
评分初拿到这本《中国和田玉(2015 09 总第20辑)》,便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雅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扉页上精美的玉石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和田玉“色、质、形、工”的深入剖析印象深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结合大量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色泽和田玉的独特韵味,从羊脂白玉的温润如凝脂,到碧玉的浓郁葱茏,再到青玉的沉静内敛,每一种色彩都似乎被赋予了生命。 而对于“质”的探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书中详细介绍了和田玉的矿物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其特有的温润光泽和油性。那些关于玉质细腻度、紧密度、致密度的数据和分析,虽然有些专业,却也让我对和田玉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好玉”的模糊概念上,而是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品鉴其精髓。图片中那些经过打磨抛光后,呈现出“油脂光”的玉件,在灯光的映衬下,仿佛流动着生命的光辉,令人心驰神往。
评分阅读《中国和田玉(2015 09 总第20辑)》的过程中,最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和田玉的文化内涵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将和田玉仅仅视为一种商品或收藏品,而是将其置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进行审视。书中探讨了和田玉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作为礼器、佩饰、宗教器物等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在中国哲学、伦理、艺术等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论述记忆犹新。这种将玉的品质与人的道德品质相类比的传统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书中通过引用大量古代文献和经典,阐释了玉所象征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让我意识到,和田玉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物质本身,它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品格的象征。这种文化的厚重感,是任何其他宝石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中国和田玉(2015 09 总第20辑)》并非仅仅是对和田玉物质本身的罗列,它更是一次关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挖掘。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探讨和田玉的“形”与“工”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文化视野。书中不仅展示了历代玉器雕刻的经典之作,更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时期玉器造型的风格特征和审美取向。从新石器时代的朴拙实用,到汉唐的雄浑大气,再到明清的精巧繁复,每一件器物都仿佛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怀。 特别是关于雕刻技艺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匠人们的智慧与汗水。那些复杂的纹饰、精湛的镂空、巧妙的构思,无非是对一块冰冷的玉石进行生命的注入。书中对各种雕刻工具的使用、不同玉料的特性把握,以及如何通过雕刻来展现玉石的内在美,都有细致的描述。我仿佛能听到刻刀在玉石上轻轻划过的声音,感受到匠人对每一处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对工艺的尊重,也让我对和田玉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