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追踪46亿年的地球故事 (美)贝鸢业如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追踪46亿年的地球故事 (美)贝鸢业如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贝鸢业如 著
图书标签:
  •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球历史
  • 科学普及
  • 自然科学
  • 行星科学
  • 岩石学
  • 古生物学
  • 环境科学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5242
商品编码:2971880964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追踪46亿年的地球故事

定价:46.00元

作者:(美)贝鸢业如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82352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人类用文字记录历史,树木用年轮刻画岁月,地球,用岩石书写日记。岩石,这个地球上*稳定的存在,通过自己把46亿年来地球的生命,一一记录下来,你读懂了吗?
2、 21世纪**独特视角的地球观察笔记,通过岩石寻踪觅迹,揭开地球成长的历程。
3、 我们**需要这样一本科普书来以正视听,作者以各种类比、明示与隐喻,引人入胜的解说科学意念,述说我们星球的故事。---《自然》杂志
4、 美国四大畅销书榜五星好评图书。

内容提要


岩石,不但是过去地球得以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是地球重要的经验记录者。虽然岩石不会言语,但过去地球经历过的炎热、寒冷,风暴、灾害等,都一一刻画于这些岩石的形状与纹路里。透过记录地球40亿多年历史的岩石,或许我们能够追寻过去的踪迹,以此发现永续生存的可能。作者用岩石的记录,解读了46亿年的地球故事,让我们透过岩石一窥地球的过去与未来,再一次以质朴谦虚的态度向地球学习永续生存的可能。

目录


作者介绍


贝鸢业如,结构地质学家,曾在挪威、加拿大的高纬度北极区以及北美洲的前寒武纪地盾,研究古老山岳带的构造运动。于2003年获提名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员,2000至2001年间,以美国傅尔布莱特学人的身分前往挪威研究。

文摘


序言



《古老星球的低语:地球演化的深层叙事》 导言:时间的刻度与生命的足迹 自人类仰望星空,对我们脚下这颗星球的起源与变迁便充满了无尽的好奇。我们生活在时间的长河之上,脚下的土地、周遭的空气、头顶的蓝天,无不记录着一场宏大而缓慢的剧本。然而,要真正理解地球的“自传”,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那些无声的文字——那些深埋地壳的矿物、层叠的沉积岩、以及记录了磁场逆转的古老岩石。 《古老星球的低语:地球演化的深层叙事》并非聚焦于我们熟悉的地质学工具书,而是以一种更具文学性和宏观视角的笔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地球生命早期、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以及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性地质事件。本书致力于描绘一幅跨越四十亿年以上的动态画卷,重点阐述那些塑造了大气成分、海洋化学乃至生命起源的重大转折点。 第一部分:混沌的黎明——地球的诞生与早期演化 本书伊始,我们将目光投向四十六亿年前的太阳系边缘。我们不详述具体的岩石采样方法,而是聚焦于原行星盘的引力凝聚如何催生了炽热的地球胚胎。 1. 原始行星的熔融与分异: 我们将探讨地球如何通过巨大的撞击事件(如“忒伊亚”假说所暗示的)快速增温,进入岩浆洋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铁镍等重元素如何沉降至核心,形成地球强大的磁场(虽然早期磁场强度和稳定性存在争议),以及轻质硅酸盐上浮形成原始地壳的物理化学过程。我们关注的焦点是,这次“行星级”的分层如何为后续的构造活动埋下伏笔。 2. “冥古宙”:地貌的炼狱: 冥古宙(Hadean Eon)是地质记录中最稀疏的时期。本书将侧重于描述这一时期——地球如何在持续的陨石轰击(Late Heavy Bombardment)中艰难地降温、地表液态水的出现,以及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来自火山喷发)的特征。我们探究的是,在缺乏光合作用的时代,地表如何孕育出第一个稳定的环境,为生命的萌芽提供化学原料。 3. 早期生命的曙光与地质记录的冲突: 本书将审视目前已知的、关于生命起源的最早的间接证据。我们不侧重于分子生物学的探讨,而是关注早期微生物如何开始改变地表的化学平衡。例如,对锆石中发现的可能生物印记的研究,以及在格陵兰岛和西澳等地发现的、可能与早期生物活动相关的地层结构(如叠层石的雏形),这些都标志着地球开始从一个纯粹的物理化学系统,向一个受生物影响的系统转变。 第二部分:构造引擎的启动与“雪球地球” 当地球进入太古宙,板块构造——驱动地球表面动态变化的核心机制——开始以何种形式运作,是理解地球长期演化的关键。 1. 早期构造模式的假说: 本书区别于描述现代“板块构造”的细节,而是探讨在早期地幔对流模式下,地球是否经历了“盖层构造”(Lid Tectonics)或“滞留盖层”(Stagnant-Lid)向现代板块构造的过渡。我们讨论的是,缺乏水润滑的古老岩石圈,如何驱动大陆的初始增生(Craton的形成),以及这种早期、缓慢的构造活动如何影响了全球的热量释放和岩浆活动。 2. 大氧化事件的驱动力与气候剧变: 本书将“大氧化事件”(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 GOE)视为地球系统的一次彻底的“重启”。我们关注的不是氧气本身,而是促成其大规模积累的环境因素:蓝藻的爆发性生长、陆地岩石的风化速率变化,以及海洋中溶解铁的耗尽。 随后,我们将深入剖析GOE带来的反常气候现象——“雪球地球”事件(Snowball Earth)。我们探讨冰盖如何能够延伸至赤道,以及地幔深处的火山活动如何通过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最终打破冰封,引发极端温室效应。这一过程展示了生物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极其敏感的反馈回路。 第三部分:生命宏大叙事中的地质舞台 进入显生宙,生命在海洋中繁盛,但每一次生命大爆发或大灭绝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地质驱动力。 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海洋化学: 我们将探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奇迹,也是地质条件成熟的结果。例如,海洋中钙、磷等元素的富集程度,以及大规模的浅海沉积环境,为硬壳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关注的是,造山运动、火山活动与海平面升降如何周期性地改变了生物的栖息地和进化压力。 2. 大型生物圈的形成与火山作用的关联: 本书将审视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末期的超级火山喷发(如西伯利亚暗色岩)对生命演化的影响。我们着重分析,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如何通过释放巨量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引发全球性的海洋酸化、缺氧事件和剧烈的气候波动,从而导致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集群灭绝。这里的核心是火山喷发如何成为地球系统“重置”的外部或内部驱动力。 3. 板块汇聚与超级大陆的周期性聚合: 本书将阐述“超级大陆旋回”(Supercontinent Cycle)的规律性,即盘古大陆的形成与解体。我们不细述具体的岩石类型,而是关注其对全球气候和洋流模式的长期影响。例如,当陆地汇聚成超级大陆时,内陆气候趋于极端干燥,缺乏海岸线的缓冲作用,这如何影响了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多样性。 结语:未来的地质学视角 地球的故事尚未结束。本书的最终部分,将引导读者思考当前的地质现象——地震、海啸、现代气候变化——在漫长地质时间尺度下的位置。我们探讨人类世(Anthropocene)的痕迹,如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记录在地球的下一层岩石记录中。我们以一种谦卑的姿态,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仅仅是这颗古老星球漫长叙事中的一瞬。这本书,是献给那些愿意倾听岩石低语的求知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乍一看到《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这本书,我脑海中就涌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沉默的岩石,仿佛一个个古老的智者,在无声地讲述着地球46亿年的沧桑史诗。我一直坚信,大自然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和历史学家,而岩石,无疑是它最忠实的记录者。这本书的标题,将枯燥的地质学知识与“日记”这一富有情感和叙事性的词语巧妙结合,瞬间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些“岩石日记”?是会从地球形成初期炽热的岩浆海讲起,还是会带领我们潜入古老的海洋,见证生命的诞生?又或者会聚焦于某个重大的地质事件,比如一次史诗级的火山爆发,或是一场改变地球面貌的造山运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岩石,它们各自蕴含着怎样的信息,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记录下地球的点点滴滴,从而构建出这幅宏伟的地球生命图景。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是一次重塑我对地球认知,对时间尺度理解的绝佳机会。

评分

读到《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史诗般的画面感。想象一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在亿万年的时光里,究竟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那些坚硬的岩石,就如同地球的年轮,记录着每一次地壳的运动,每一次海洋的扩张与收缩,每一次生命的繁盛与消亡。我一直认为,地质学是一门非常迷人的学科,它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窥探到遥远过去的模样。这本书以“日记”为喻,无疑是一种极具匠心的表达方式,它让沉闷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不同类型岩石的解读,带领我们一步步探寻地球生命的起源,了解板块构造如何塑造地貌,以及古气候的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对地球时间尺度的宏观认知,体会到人类在宇宙和地球漫长演变中的渺小,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对生命更加珍惜的态度。

评分

拿到《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是一种厚重而又细腻的美感,仿佛能够触摸到岩石的纹理。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地球的演变史充满兴趣,但传统的教材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深入人心。这本书的题目“用岩石写日记”,瞬间就抓住我的眼球,它巧妙地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学叙事的魅力结合起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些“岩石日记”?是会从最古老的太古代岩石讲起,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还是会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地质时期,生动描绘当时的地球面貌和生物群落?我尤其希望能了解到,那些我们熟悉的岩石,比如花岗岩、玄武岩,甚至是我们脚下的土壤,它们各自讲述着怎样的独特故事,又在地球宏大的叙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重新认识和理解那些看似平凡的石头,发现隐藏在它们之下的,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地球生命史。

评分

《地球用岩石写日记》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对那些深埋地下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地球本身的历史。与其说是“岩石”,不如说是“时间的凝固体”。它们承载了太多我们无法亲历的过往。这本书仿佛是一本打开的时光胶囊,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未知。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如何把那些复杂的地质学概念,比如同位素测年、矿物成分分析等等,转化成普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的故事。是会描绘出恐龙时代地球的壮丽景象?还是会揭示板块漂移如何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陆地和海洋?亦或是会追溯生命最初如何在原始地球上艰难地孕育和演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之旅,用岩石的语言,感受地球心脏的跳动,理解它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与地球灵魂对话的契机。

评分

这本《地球用岩石写日记》光是书名就充满了诗意和探索的张力,立刻勾起了我对地球生命史的无限好奇。我一直认为,岩石不仅仅是构成地貌的冰冷石块,它们承载着过去,是地球最忠实的记录者。想象一下,那些沉默的巨石,每一层、每一粒,都可能诉说着远古的火山爆发、海洋的潮涨潮落、乃至生命最初的萌芽。书名中的“日记”一词,更是将抽象的地质年代具象化,仿佛我将翻开一本由大地亲手撰写的宏大史诗,亲身见证地球从混沌初开到如今生机勃勃的漫长旅程。我很期待作者如何将那些深奥的地质学知识,那些动辄千万年、亿年的时间尺度,以一种既科学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岩石中蕴含的古老智慧和壮丽画卷。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我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地球内心深处的门,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它的过去、它的现在,以及它可能走向的未来,从而激发起我对自然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